钟波
目的:探究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提高老慢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社区内3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不进行社区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老慢支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讲解防治疾病的知识、自我保健等;时间为期6个月,然后将两组老慢支患者的生活质量依据生活质量测评表加以评估。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促进了他们的早日康复,有效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我科2013年实习的20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护理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将出科成绩与传统教学模式(2012年)下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护生出科平均成绩89.98分,而2013年护生平均出科成绩为95.71分,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理论、操作等专项成绩均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促进临床带教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带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护生整体护理理念;有利于推进优质护理的开展。
作者:俞明霞;周文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①对照组15例,采用西药常规防治化疗后副反应院治疗组15例,在前者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在首次化疗前和第2、4、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实验室检查。②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作为骨髓抑制指标、谷丙转氨酶作为肝脏损害指标,分别进行定量统计。结果①第4周期后,治疗组在骨髓抑制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肝脏损害症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化疗的不同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均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谭琴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产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良护理干预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将2010年5~10月实施剖宫产术后产妇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10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良护理干预,实施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降低2.75%、术后尿潴留降低2.71%、术后肠胀气降低2.99%、术后压疮降低3.31%,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降低2.70%(<0.01),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良护理干预,能预防和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作者:曹佩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合理建议。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将其中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择,其中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均接受卡托普利片降压药治疗,两组患者人数相同都为33例。2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血糖指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经相关专业检验后若结果<0.05则代表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全部疗程结束后血压水平明显稳定,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93.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81.8%。并且两组间检验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较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可向患者推广病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
作者:薛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立即抽血行D-二聚体、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检测,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不同病因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AAD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肌钙蛋白I阳性率与对照组(AMI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2013年3月~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行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在组期间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行为护理组54例患者,进组后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并辅助进行行为护理。在组期间,根据症状自评量表来分析比较患者的心理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比较患者的生活情况。结果在给予患者行为护理后,患者的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总均分以及总分都比对照组的要低;而且患者的问卷调查得分也大幅高于对照组,这两项数据的比较差异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后,可以让患者变得不再焦虑和抑郁,而且使患者变得更加自信,终会使患者能够很好康复和生活得更快乐。
作者:覃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后路间接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及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京山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采用后路间接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及术后18个月取内固定后行X线片及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及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w及术后18个月椎管骨块复位程度。结果20例患者均随访1~2年,均获得随访,X线片复查示术后椎体前沿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明显减小。9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其余患者神经功能至少恢复1级以上。术后1w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w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间接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一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作者:谢炎秋;蒋本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1]。职业性噪声聋病因明确,即由长期接触噪声而引起的感音性听力损失,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以耳蜗病变为主。
作者: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手段。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以及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以综合判断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BP和D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SBP和DBP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饮酒、吸烟、低盐饮食和运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饮酒、吸烟、低盐饮食和运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与中医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各有优势,两者相结合互为补充能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同时能有效建立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令高血压防治的远期疗效显著,这种综合防治方案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静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急诊老年患者于非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死亡成年患者1206例,根据患者的年龄(<60岁和≥60岁)分为老年组(902例)和非老年组(304例),统计和比较两组的死亡原因。结果急诊死亡患者中,老年患者占74.79%,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的25.21%(P<0.05);非老年患者的男女比例差异显著(P<0.05),而老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的脑源性、感染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其余原因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死亡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结论急诊死亡患者中以老年患者为常见,死亡原因多为感染性、脑源性、心源性,且呈现季节性分布,针对老年与非老年急诊患者的死亡原因与季节分布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基础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中高职教育的紧密衔接。方法将2012级154名三校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实验组75人,对照组79人,在教学中,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根据教师调研、学生反馈进行教学改革。结果实验组技能、终结性理论考核及总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职升高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宁文帅;张雪枫;单柏丽;王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液体治疗方法对婴幼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全年所收的42例婴幼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液体治疗方法发现42例患有严重腹泻的婴幼儿患者全部转危为安。结论对婴幼儿来说腹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情,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重度脱水,而液体治疗法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婴幼儿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可以快速康复。
作者:和建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390例乙肝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并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结果护理干预后390例患者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除了心理障碍,积极地接受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对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彭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发生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仅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富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与AO微型钢板在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的优劣,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2例,实验组13例,对照组采用AO微型钢板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预后感染、愈合延迟和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骨折部位均获得愈合。但其中采用微型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中,优秀率为84.62%;而采用AO微型钢板治疗的患者中,优秀率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仅如此,实验组患者在愈合延迟和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外固定用于治疗掌指骨骨折,能够使患者获得可靠的固定,且创伤小、愈合快,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掌指骨治疗方法。
作者:何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致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如何预防其发生骨不连,以及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治疗锁骨骨不连接的疗效。方法对27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原因的骨不连,均采取髂骨取植骨术、坚强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为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月,平均2.5月。术后12~16w患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没有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钢板断裂。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12~18个月,取出后限制体力劳动6周,随访6~9个月,无再次骨折。结论应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选择不合适的内固定术,避免使用钢丝捆扎,术后及时发现、治疗感染灶,术后患肢制动,避免过早活动。出现骨不连时,选择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
作者:李进;王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大量牙冠延长术的实际护理配合工作,探讨护士对手术各阶段的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120例牙冠延长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的总结。结果110例完成手术的患牙经8w后复查随访,愈合良好,成功率100%。结论规范完善的护理配合工作可以减轻患者就医痛苦、防止意外发生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高梓;李善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6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三餐前或联用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黎明现象发生次数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6.2±0.7)mmol/L、(7.9±1.4)mmol/L,对照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7.5±1.0)mmol/L、(10.0±0.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5.0±1.9)d,低于对照组的(9.3±2.0)d,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7%、3.3%,对照组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26.7%、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短时间内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以及黎明现象发生率。
作者:刘静;韩淑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血粘度低、高切,血浆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7.25±0.13 VS 9.07±0.33)、(5.16±0.12 VS 6.03±0.17)、(1.51±0.02 VS 1.63±0.03);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76.47)。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冠心病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倩;代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