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张俊杰

关键词:D-二聚体, 主动脉夹层, 诊断,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立即抽血行D-二聚体、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检测,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不同病因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AAD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肌钙蛋白I阳性率与对照组(AMI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新宾满族自治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为掌握新宾满族自治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控制和降低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3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3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共计890例,年发病率为290.83/100000,报告死亡2例,死亡率0.65/100000,法定传染病发病与上年同期比下降11.44%,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共报告发病400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的44.94%,发病率130.71/100000,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6.76%。报告发病数居前2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共报告490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06%,发病率为160.12/100000,报告发病主要病种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结论2013年全县传染病发病率虽有下降,但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发病较高,应加强对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作者:那宝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体会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失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木或偏瘫为主症,通常会影响患者的自主吞咽,使吞咽能力受损或丧失[1]。吞咽障碍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不能正常饮水进食,容易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并且还会经常发生误咽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特别是老年患者,即使是轻微的误咽,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患,从而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吞咽障碍的康复主要靠功能训练而并非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必须及早进行并且要持续不断。吞咽训练和康复护理同时兼顾,如此才能确保获得明显的康复效果。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进行口、咽、面、舌、颈部肌肉肌力训练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吞咽技巧的训练。引导患者进食时务必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吞咽上,不可讲话,以免呛咳。尽可能鼓励患者自我进食,实在完成不了才须协助。这对减少并发症及早期康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长期从事中风康复工作,现将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超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4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3月461例门诊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同时镜下定位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图像拟诊宫颈病变431例,病理确诊461例,阴道镜图像诊断宫颈病变的总符合率为93.5%,其中慢性宫颈炎阳性符合率94.7%,癌前病变阳性符合率91.0%,早期宫颈癌阳性符合率27.3%。阴道镜异常图像在宫颈病变中发生率高,宫颈炎以单纯白色上皮为主,早期宫颈癌以异型血管和(或)镶嵌区别于宫颈炎。结论提高电子阴道镜图像诊断水平,对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防癌筛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冯春翠;徐伏兰;王顺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份收取的4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的护理以及随访等进行记录,总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4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后,90%患者恢复良好,基本能够正常运动,并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民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受病痛苦,还有利于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高四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3月本院手术麻醉室行麻醉诱导的患儿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总体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患儿麻醉诱导具有积极地作用,能够帮助患儿更好的配合麻醉诱导治疗,提升手术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值得未来临床推广。

    作者:温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d即开始肌肉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对照组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能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能力的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4.2%、66.6%,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促进肌力恢复。

    作者:杨远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肱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对肱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探讨。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肱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普通解剖钢板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骨折愈合时间(14.67±2.02),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与肩关节统计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肱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方法对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东;蒙向铖;覃小武;韦光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对死亡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对其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6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一般方式进行监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颅内压监测进行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7.1%,对照组为32.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可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有效监测继发性脑水肿,为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徐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全面护理干预

    目的:全面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近2年来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这68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比组34例,对比组34例患者采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患者采取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34例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分别为97.1%、74.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比组小,分别为5.9%、23.5%,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全面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患关系,值得于临床推广。

    作者:俞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30例体会

    目的:了解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该术式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对30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肋骨切开复位和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胸廓牢固稳定,肋骨断端错位、胸廓塌陷等畸形得到矫正,患者疼痛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满意。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固定肋骨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6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82%,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较为确切,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温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手术室环境温度对调控患者核心温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发生轻度低温,而低温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又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就手术期间低温的发生机制以及低温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柳丽君;刘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孕产期系统保健质量难以提高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孕产期系统保健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县基层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1600例分娩的孕产妇,对其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保健情况电话咨询和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期系统保健受年龄,职业,文化,经济,孕次,人口流动性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大人手,普及母婴保健知识,加强宣传健康教育,以提高孕产期系统保健质量。

    作者:聂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农村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几点体会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出现了父母带着孩子去打工,更多的孩子则成了留守儿童,由年迈的老人照看,而这些孩子很多在1~5岁,且小年龄组儿童居多,是免疫规划服务对象,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大量流动儿童的出现,给城市的免疫规划工作接种带来了挑战,也给农村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分析原因归纳为:①外出打工地点偏僻,暂居地点远离居民区和医院,或者辗转多地,在每一处停留时间短,加之照顾留守儿童人员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知识量少的缘故,保健意识差,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这些孩子没有或者没有及时接种疫苗;②在一些农村存在计划外生育儿童,这些孩子家长怕被一些部门发现,不愿主动接种疫苗,造成免疫规划管理的漏洞;③还有一小部分儿童是临时走亲串户,或父母在外地将孩子寄养在老家,这些孩子居住时间较短,也未能及时接种疫苗。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恶性黑色素瘤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因该肿瘤易转移及复发,临床上目前没有较好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该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生物、靶向治疗的兴起,使得该病患者的病情、生存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然而,其整体治疗状况仍不理想。多方式联合治疗方案,目前已在MM的临床治疗中开展,虽然其副作用有增大,但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提升。

    作者:徐爱国;徐基祥;熊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眼科球旁注射的相关风险性评估与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眼球旁注射相关风险及安全管理的对策。方法有别于常规肌肉注射,针对现存的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论就操作本身来讲比较简单,但是操作治疗前能够准确对患者眼部条件和疾病的评估,眼部解剖位置概念是否清晰,则可以杜绝能预见的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减轻患者痛苦,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许海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后ICU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术后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280例重症或大手术患者其中出现睡眠障碍6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论 ICU中术后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躯体创伤及ICU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芳;綦翠丽;董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心肌梗塞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68例心肌梗塞患者,基于溶栓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两组病例分别为34例,其中A组采取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B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5w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A组患者溶栓后2h血管再通率为94.1%,B组血管再通率为58.8%,溶栓后各时间段A组血管再通率明显比B组高,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0.05;5w病死率上,A组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相对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塞而言,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机梗塞,其血管再通率明显较高,且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病死率也比较低,是一种有效、可行性强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谷祥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6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是否合并Ⅱo房室传导阻滞。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结果睡眠时或夜间心率明显低于活动时或白天;而长RR间期振次均明显高于活动时或白天。结论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常会发生在夜间或睡眠时,加重房室结隐匿性传导,使房颤波下传心室减少,但不能轻易诊断为并Ⅱo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沈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关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探讨

    本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本院380例耳鼻喉科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独立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53例。研究结果显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2.489,=0.002)、住院时间(=5.197,=0.000)、合并高血压(=2.014,=0.014)、感染并发部位(=2.698,=0.000)、抗生素使用(=2.240,=0.0016)。研究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有利于医生有针对性地诊治与预防各项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奉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