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外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思路

廖步余

关键词:急腹症, 诊断, 鉴别诊断, 体会
摘要:急腹症有着急快重(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以及变化复杂的特点,往往以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临床上这类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诊断的延误和治疗方针的不恰当选择。因此,对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就本卫生院临床工作中所遇见的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思路和大家探讨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护生带教中的运用及效果

    目的:讨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我科2013年实习的20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护理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将出科成绩与传统教学模式(2012年)下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护生出科平均成绩89.98分,而2013年护生平均出科成绩为95.71分,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理论、操作等专项成绩均较以往有较大提升。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促进临床带教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带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护生整体护理理念;有利于推进优质护理的开展。

    作者:俞明霞;周文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65例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分析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分析。方法选取采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心脑血管患者65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并诊断,其中脑梗死39例,脑溢血14例,脑萎缩12例。具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为41例。研究人群主要采用基本治疗、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对研究人群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显示,其中显效例数为46例,占70.77%,有效例数为15例,占23.08%,无效例数为4例,占6.15%,总有效率为93.85%。结论采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任庆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情景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使用心理情景剧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名为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号的奇偶随机平均实验组30名以及对照组30名,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即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较高,比采用传统模式上课的对照组明显要高,分别为93.3%以及50%,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使用心理情景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满意度较高,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值得推广。

    作者:何东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4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R及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PD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进展及复发转移性胃癌具有更高的疗效,且不良发生率少,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高晓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机制及预防、治疗及效果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机制及预防、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50例创伤骨折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栓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药物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对上述血栓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3例、器官衰竭1例,并发症率32%。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血栓并发症糖尿病0例、高血压1例、冠心病0例、器官衰竭0例,并发症率4%,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值得未来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文华;李晓红;冯喜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所收治的58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使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评价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GOS评分。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后,3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预后差,47例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白永连;王吉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手术的配合及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不仅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且还常合并腹腔脏器破例、穿孔、大出血等紧急、危重情况,具有处理困难、死亡率高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此类患者为了赢得抢救时间从急诊直接送进手术室。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与麻醉、手术医生紧密配合,术中充分准备,抢救及时,措施得当,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抢救生命的关键。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共对6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的、有预见性的抢救手术及护理,抢救成功率达98%。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胜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术后体位干预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离床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体位干预对电视胸腔镜术后患者离床活动的影响。方法将350例行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5例和观察组1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体位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干预能促使胸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蒋亚琴;曹影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新进展

    采集新生儿足跟学是筛查新生儿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采集血液的质量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确保血标本质量,提升一针采血的成功率,国外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采血的进针角度、佳采血时间以及采血方法等多个方面综述筛查新生儿疾病过程中采血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琴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上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压力的个体化研究

    目的:应用血氧监测仪连续监测设置上肢手术止血带充气压力,观察该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小儿上肢手术患者50例,男女不限,年龄5~11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连续血氧监测,根据血氧监测仪的动脉波设定充气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设定25.0kPa~33.3kPa。记录充气压力、时间,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止血带充气压力小于对照组(<0.01),两组止血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止血带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结论连续血氧监测设置上肢止血带充气压力能够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减少止血带损伤的发生,更好地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整理45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5年复发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9例乳腺癌患者5年总复发率为7.19%(33/459)。患者的年龄与复发无明显的影响(P>0.05),而术前肿瘤大小,肿瘤病例类型,手术方式,肿瘤临床分期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复发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延缓病情恶化有一定的帮助。结论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手术方式等是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复发十分重要。复发后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治疗和延缓病情恶化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佳蓉;雷世睿;卢世梅;钟奕意;周丹梅;张玲;涂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缓解有效时间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其特点是疗程短、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

    作者:康瑜梅;王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析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婴幼儿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婴幼儿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入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为30例,A组采取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法,B组采取单一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C组则采取血常规检测方法。分析比较A、B和C组患儿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结果 A组患儿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和C组(100%>90.0%>76.7%),三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婴幼儿疾病的阳性率高,且准确可靠,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邱文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为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肝素钠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实施腹部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心绞痛发作率为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2%,心绞痛发作率为22.8%,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在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来予以治疗,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安全、方便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9%,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1%。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作者:袁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用于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对促进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0例的观察组和50例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结束时记录患者对不同护理工作后睡眠的质量情况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的评分。结果观察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SQI的评分小于7分的患者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方法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睡眠护理中的效果比仅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眭善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农村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几点体会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出现了父母带着孩子去打工,更多的孩子则成了留守儿童,由年迈的老人照看,而这些孩子很多在1~5岁,且小年龄组儿童居多,是免疫规划服务对象,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大量流动儿童的出现,给城市的免疫规划工作接种带来了挑战,也给农村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分析原因归纳为:①外出打工地点偏僻,暂居地点远离居民区和医院,或者辗转多地,在每一处停留时间短,加之照顾留守儿童人员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知识量少的缘故,保健意识差,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这些孩子没有或者没有及时接种疫苗;②在一些农村存在计划外生育儿童,这些孩子家长怕被一些部门发现,不愿主动接种疫苗,造成免疫规划管理的漏洞;③还有一小部分儿童是临时走亲串户,或父母在外地将孩子寄养在老家,这些孩子居住时间较短,也未能及时接种疫苗。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腔镜辅助精确定位肋骨骨折内固定切口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胸腔镜在进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对手术切口的精确定位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在进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采用胸腔镜辅助精确定位胸部切口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23例行传统剖胸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病例资料相比较。结果与行传统剖胸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相比,胸腔镜组在切口延长次数上明显减少(P<0.05)。结论胸腔镜可精确定位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切口,避免术中延长切口,具有减少组织损伤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嘉奇;边拜;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的关系。方法把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 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连续监测72 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 MBG)、标准差( 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并同时检测年龄、病程、血压及一般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0.01)。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作者:解合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工职业认知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工对所从事的工作所持有职业认知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6月~8月在上海市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工作所用护工6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从职业认知的3个组成方面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进行设计,共14项内容。结果在认知方面,有32.5%的人未接触过患者,93%的人为了生活而工作的。在情感方面,有30.2%%的护工在工作时心情不好;3人认为做护工被人看不起,低人一等,占4.7%;3人认为与医护人员很难相处,占4.7%在行为方面,有3.2%的护工表示不愿为歧视护工的患者服务。结论针对护工职业认知现况的调查,开展科学的管理方法,正确、合理、人性化地使用护工,使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钟敏;孙伟;康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