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玲
目的:应用血氧监测仪连续监测设置上肢手术止血带充气压力,观察该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小儿上肢手术患者50例,男女不限,年龄5~11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连续血氧监测,根据血氧监测仪的动脉波设定充气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设定25.0kPa~33.3kPa。记录充气压力、时间,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止血带充气压力小于对照组(<0.01),两组止血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止血带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结论连续血氧监测设置上肢止血带充气压力能够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减少止血带损伤的发生,更好地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而致患者自我形象紊乱,而且病情易于复发,目前又无根治办法,从而使患者产生极度的消极悲观情绪,患者有自伤、自杀倾向,部分家庭破裂。对银屑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心理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阐述。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腰穿测定颅内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测定值、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检测性能与有创颅内压监测检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以替代传统的颅内压监测,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金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份收取的4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的护理以及随访等进行记录,总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4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后,90%患者恢复良好,基本能够正常运动,并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民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受病痛苦,还有利于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高四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方法对43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通过及时抢救、严密的病情观察、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出血经过积极的抢救、精心的护理,36例治愈出院,6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通过加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果断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严密病情观察,准确估计出血量、判断再次出血,精心的护理,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关键。
作者:杨丛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小儿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分别采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微型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48±0.21) VS(5.33±0.52),(12.38±2.45) VS(22.02±3.51),(13.02±1.79)VS(22.58±2.58),(1.48±0.22)VS (5.34±0.55),(3.0±1.0) VS (7.0±1.5);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5.56%VS 31.48%。结论微型腹腔镜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婴幼儿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入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为30例,A组采取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法,B组采取单一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C组则采取血常规检测方法。分析比较A、B和C组患儿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结果 A组患儿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和C组(100%>90.0%>76.7%),三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婴幼儿疾病的阳性率高,且准确可靠,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邱文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作者:马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钢丝环扎、髌骨爪、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资料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145例,分为I、Ⅱ、Ⅲ三组,I组50例行钢丝环扎固定术,Ⅱ组38例行髌骨爪固定术,Ⅲ组57例行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Ⅲ组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较显著于I、Ⅱ组钢丝环扎及髌骨爪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要优于其他术式,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作者:叶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治疗的36例肩关节脱位患者院男24例,女12例;年龄21~81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7例,跌落伤19例。合并肱大结节骨折11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 min~36 h,平均6.3 h。结果全部病例牵引时间1~6min,均一次复位成功,经摄片证实复位满意。本组病例中36例获得了6~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了疗效评定,治愈34例,好转2例。结论 FARES法治疗成人肩关节脱位安全,有效,可靠,快速,舒适,能有效避免继发性损伤,且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敏;蒋顺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可来福接头在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可来福接头,输液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帽,输液后用肝素稀释液封管。比较两组封管效果及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2例堵管,2例出现回血;对照组有8例堵管,15例回血;可来福接头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来福接头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可有效降低堵管率,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牟露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分型在消化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评定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二者相较而言,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在消化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十分明显,不仅可以加快患者溃疡的愈合,同时还可以消除患者周边炎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医学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包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在促进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恢复及胸腔积液的吸收中有无作用。方法将106例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分成治疗组56例,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联合舒普深治疗大叶性肺炎,和对照组50例,应用舒普深治疗大叶性肺炎,观察病愈、好转及无效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愈及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治疗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肺实变恢复及胸腔积液吸收。
作者:张松林;高夺;沈照波;靳秀红;黄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微弹簧圈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是术后容易造成穿刺部位血肿、脑动脉瘤再破裂、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机体恢复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文主要分析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何孟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我院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点、原因,为临床护理降低该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2013年1月~7月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56例后颅窝肿瘤手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结果健康宣教不到位、保护性约束无效、气管插管时间长、导管固定不当及医护人员素质等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上述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作者:曹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本院380例耳鼻喉科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独立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53例。研究结果显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2.489,=0.002)、住院时间(=5.197,=0.000)、合并高血压(=2.014,=0.014)、感染并发部位(=2.698,=0.000)、抗生素使用(=2.240,=0.0016)。研究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有利于医生有针对性地诊治与预防各项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奉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剖宫产出现诸多并发症,我院曾出现1例因剖宫产合并肠破裂病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肠管与腹膜粘连,钝性分离肠管时肠管破裂,取出胎儿后,行肠管切除肠吻合手术,通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该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积极护理干预,经过12d治疗,治愈出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引流管护理及产后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处理,未造成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桂芹;刘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为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产后出血的应对举措。结果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等。加强孕前指导工作、提供心理和产程护理和完善产后服务等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率。结论加强孕前指导工作,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和产后护理,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陈群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立即抽血行D-二聚体、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检测,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不同病因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AAD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肌钙蛋白I阳性率与对照组(AMI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冠心病的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加以对比。结果经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康复情况、自我测评和饮食规范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频次和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住院时间明显较短。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的同时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阿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