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道类癌肝转移综合治疗进展

李莉;刘晖

关键词:消化道类癌, 分子靶向治疗, 肝转移
摘要:消化道类癌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就诊时有75%伴有肝转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类癌肝转移治疗方案逐渐趋于多元化和综合化,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本文就消化道类癌肝转移综合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患者150例,院前延误时间30 min~3 h,平均院前延误时间(1.8±0.9)h,入院后48 h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患者年龄>60岁共61例,<60岁共89例;男性80例,女性70例;学历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78例,大专及以上27例。98例患者选择发病时间段选项,占65.33%;147例患者选择发病地点选项,占98.00%;76例患者选择发病时状况选项,占50.67%;22例患者选择转运方式选项,占14.67%;133例患者选择急救系统安排选项,占88.67%。发病时间段在0~8:00和20:00~24:00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较长;发病地点远离医院且患者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脏病等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较长;配有完善急救系统安排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较短。结论发病时间段、发病地点、发病时状况和急救系统安排等是院前延误可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鸿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眩晕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眩晕患者的佳护理方式,帮助老年眩晕患者尽快痊愈。方法本次效果分析主要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10月老年眩晕患者80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主要是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进行一般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适当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40例患者在护理后,眩晕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的患者(<0.05)。结论在对老年眩晕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康复性训练指导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眩晕患者的康复率,降低老年眩晕患者的眩晕情况的复发率。

    作者:盛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用药安全环境对用药安全实践的影响

    目的:探讨如何构建用药安全环境,从而促进用药安全实践,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叙述了管理用药安全的方法与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构建安全的用药环境。结果与结论对我国的用药安全实践产生的影响重要的因素就是用药安全环境。只有在各个方面做好用药的安全管理,以及多个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对用药安全环境进行改善,也能使用药安全实践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卢绮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是一种放置在眼球后房内虹膜后面晶状体之前固定在睫状沟的屈光性晶状体,主要由Ⅵ型胶原制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且机械强度高、亲水性及光学性能好。ICL以其良好的可预测性、矫正范围广及保留眼睛原有调节力等优点,在眼屈光手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符合理想屈光手术的多种特点,已成为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矫治高度近视、远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ICL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并发症作一阐述。

    作者:陶思思;王华;罗栋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旁腺术中保护研究和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02年1月~2014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采用资料回顾性观察甲状旁腺术中保护以及血供方法,观察其术后低血钙发生情况。结果本次试验显露了60枚上甲状旁腺,其中41枚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占68.33%,13枚血供来自甲状腺上动脉分支,占21.67%,另外有6枚血供来自甲状腺表面血管分支,占10.00%。经本院的术后监测,测得血钙降到正常范围一共有21例,占35.00%,其中低血钙症状5例,则低血钙发生率为8.33%。所有低血钙患者给予术后补钙治疗之后,其血PTH水平均低于术后2w水平,且逐渐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下降。结论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存在着密切关联,其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主要是由于术中未精细解剖,需尽可能保护甲状旁腺以及其血供。

    作者:李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诊治的46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460例患者中,276株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9.0%;188株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0.2%;4株为真菌感染,占0.8%;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培养阳性率为95.22%,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18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为全部革兰阴性菌的6.52%,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舒巴坦以及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敏感。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应早期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耐药类型鉴别,高度重视耐药菌株,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平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硝酸甘油与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生性气体,能在身体的很多部位产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硝酸甘油可以作为NO的有效供体,作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作者:毛瑜芳;朱彬;王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充法治疗牙髓炎的疗效思路构建

    目的:本文就一次性根充法应用于牙髓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析。方法选择我单位口腔中心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4例,观察组行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照组行分次根充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舒适程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患者舒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应用于牙髓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建云;刘晓燕;刘建桥;毛锡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32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方法、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全组320例患者,观察组痊愈82例,显效66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6例,显效60例,有效27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88.8%,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另外观察组160例患者中出现3例血脂升高患者,发生率为1.9%;对照组160例患者中出现4例血脂升高、2例脱发患者以及2例肝脏受损患者,发生率为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变化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临床变化的探究,把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领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心电图心律、SDNNH、HF和PNN5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结果通过两组对比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加快;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从心律失常和ST-T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数据结果分析,所有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心律失常有明显增高的趋势,HRV降低,心脏神经损伤非常明显等一些症状,所以,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各种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的检查有很明显的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黄颖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

    当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步入成熟阶段,不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医院内部管理系统(如HIS、LIS等)的完善和应用层面,以解决内部信息孤岛、降低医院管理风险、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面向大众、面向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将成为方向和趋势。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则是以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作者:罗福强;曾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重症哮喘加强整体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哮喘加强整体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随访复发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仅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25.58%;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其疾病复发率,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黄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回顾性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普通护理与程序化护理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教育术后康复效果,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是否运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分为两组,根据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患者及家属清楚自己的护理方案,自觉配合护理过程,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刘洁;周靓;刘艳;周杰;叶春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鹅卵石加中药熨烫在骨科的运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鹅卵石加中药熨烫治疗在骨科的临床运用及护理。方法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骨科患者,其中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胸腰椎骨折、20例关节扭伤患者,应用鹅卵石加中药熨烫治疗患处疼痛,显著疗效。结果疗效显著21例,占30%;有效47例,占67.1%;无效2例,占0.2%。总的有效率97.14%。结论传统中医药熨烫在骨科治疗患处肿胀、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文化建设在中医医院发展中的探索

    医院文化体现了医院在长期建设和管理中所创造的具有医院特色的精神财富,在创造良好氛围,凝聚员工力量,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汪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自2009年至今收治的因严重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0例患者临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20例患者的均采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轻度神经损伤1例,占5%;1例于术后3d出现偏瘫,占5%;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临床随访16例,随访率为80%,平均随访(12±4)月。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4例,占70%;症状改善、好转者3例,占15%;术后颈动脉再狭窄发生1例(均<50%),占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肯定,远期症状性再狭窄未见发生,适合狭窄程度超过50%有症状的患者及狭窄程度在70%~99%的近6个月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作者:韩晓亮;武建英;王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外感发热的儿童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小柴胡汤复合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对比两组在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和74.0%,观察组与明显低于照组的退热时间。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有退热快,疗效好等特点,因此,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耀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三种常规温度条件对血氨测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规条件下三种温度对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当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血清10例,每人抽取4份血氨标本,用干化学法检测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4份血氨标本,以放置在常温条件下血标本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将其他放置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血标本的数据与放置在常温条件下血标本的数据进行对比,比较各组数据是否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结果冷浴组血氨测定值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温浴组和热浴组血氨测定值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高温条件下放置血氨标本的检测结果比正常温度条件下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

    作者:梧春林;黎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5%。其中颅内积气3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积液漏2例,保守治疗后吸收;血肿复发1例,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精神障碍1例,癫痫1例,经对症治疗无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显著,但需重视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建忠;格日乐图;刘巨;严飞;翁占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肌腱断裂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屈指肌腱断裂实施修复后的康复护理措施,大限度的降低肌腱出现粘连现象。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诊治的100例手部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屈曲位固定,进行早期制动,经过3w的固定后嘱咐患者自行对患指进行活动;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修复措施后进行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通过评定伤指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伤指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其中26例为优,18例为良,优良率达到了88.0%,对照组患者中10例为优,14例为良,优良率为48.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经过修复措施后实施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大限度的降低肌腱粘连,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情况。

    作者:曾赛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