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护理

王芸珍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护理
摘要:通过分析导致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生理和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及其影响,针对更年期妇女不同的病症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切实改善妇女的更年期生活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外科临床实习带教几点思考

    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外科系统实习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什么样的带教模式使得实习生掌握泌尿外科临床基本技能及医生道德素养是泌尿外科临床实习带教老师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笔者对目前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近些年来自己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探索进行总结,望能跟广大临床带教医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探求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实习生积极性和提高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作者:吉日嘎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致病菌分布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集的520份标本进行病原培养以及药敏学实验。结果520份标本一共培养出535株致病菌,535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48株(65.05%),革兰阳性菌113株(21.12%),真菌74株(13.83%)。革兰阴性菌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等;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等。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辕舒巴坦耐药性低;革兰阳性菌对吠喃妥因、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耐药性低;真菌对两性霉素月耐药性低。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医生需要积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实验分析,依据病原菌的特点和药敏学结果合理使用对应的抗生素。

    作者:唐发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呼出气一氧化氮是当下的非常重要的医疗监测技术,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无创性、便捷性,它能够有效的测定患者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病情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另外,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呼出气一氧化氮的临床可行性比较高,能够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提供较大帮助,医疗人员可根据测定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①深入了解病因,②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做好充分准备,减少发病频率。本研究主要对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做出如下综述。

    作者:张玲;周爱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花蛇舌草口腔崩解片防治青少年青春痘临床试验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口腔崩解片防治青少年青春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试验组76例采用白花蛇舌草口腔崩解片,对照组42例用克林霉素胶囊、泰尔丝胶丸、维生素月远片内服,同时外用员豫克林霉素凝胶及园.员豫迪维霜(睡前外用)疗程均为1 w。结果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0%,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u=1.486(跃0.05),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花蛇舌草口腔崩解片能有效地防治青少年青春痘,具有很好开发价值。

    作者:詹晓如;谭丽荷;郑小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常规超声对2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接受微波治疗的20例患者31个病灶中,一次消融率达到83.87豫(26/31),余5个病灶均在再次微波治疗后完全消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复发性肝癌,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临床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临床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非同期病例收集方式,共收集594例,其中干预组317例,对照组277例。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临床干预模式,并定期进行回访。观察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人数,急性发作者发作次数,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FEV1,FEV1%)。结果干预组1年内共96例急性发作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对照组共158例急性发作自行到上级医院治疗,两组经统计学分析,<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OPD急性发作患者发作次数比较,<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一年前后肺功能(FEV1,FEV1%)组内比较比较,*=0.00(tFEV1(干预组)=18.78,tFEV1%(干预组)=57.85,tFEV1(对照组)=3.19,tFEV1%(对照组)=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肺功能组间比较,#P=0.00(tFEV1=13.96,tFEV1%=3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临床干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减轻上级医院负担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效应及社会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张秋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运动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经过2w的护理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参加本次实验的100例患者中,8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整体治愈率高达95.00%。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华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相结合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日常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南市街社区儿童保健管理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儿保门诊咨询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利用字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2012年~2013年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用校正的字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2012年~2013年0~3岁缺铁性贫血1个月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作者: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86.7%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66.7%)(<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83.3%(38/40)优于对照组(<0.05),实验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为(12.8±6.7)d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发病率较高,且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临床上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龚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精神障碍就诊的甲亢危象1例

    精神科临床面临很多风险如用药的风险,管理风险,合并躯体疾病的风险,和少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误诊的风险。本病例通过1例夜急诊个案,提醒我们夜急诊相关情况不明时进行处理的医疗风险,警惕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做精神科检查时要注意体格方面的检查,注意医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龚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设计探讨与研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为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与管理体系都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措施,但是如何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成了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P2DR模型为基础设计,对防护设计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多角度、多元化的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管理与技术的相互配合,相互统一,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任务。

    作者:唐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腺结节钙化和甲状腺癌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和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因甲状腺结节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总结与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结节钙化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恶性患者中出现微钙化患者数明显多于良性患者(<0.05)。良性患者与恶性患者相比,出现粗钙化、周边钙化及孤立钙化患者数无明显差异(>0.05)。恶性患者中出现钙化的总患者数明显多于良性患者(<0.05)。在甲状腺结节恶性患者中乳头状癌患者数所占比例高(<0.05)。髓样癌患者出现微钙化及钙化合计患者数明显多于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患者(<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许鹏;王人颢;温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VSD引流术联合中医药治疗静脉曲张溃疡的护理

    目的:总结中医药联合VSD引流术在静脉曲张溃疡创伤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使用VSD技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静脉曲张溃疡护理的18例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接受VSD技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的静脉曲张溃疡转折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均治愈,治疗时间18~40 d。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静脉曲张溃疡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董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宣教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规范的健康宣教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本院于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均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额外实施健康宣教,比对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治疗,显效25例(50%)、有效20例(40%)、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20例(40%)、15例(30%)、7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支气管患者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干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护理效果,能够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农惠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切口妊娠采用经阴道彩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经腹部彩超诊断,观察组则经阴道彩超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经阴道彩超的方式对子宫切口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该症的佳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完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820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心理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内科住院患者自身疾病严重且复杂,病程长,为家庭和亲人增加生活负担以及经济压力,这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产生烦躁、抑郁、焦虑、恐惧、绝望,孤独等心理问题。为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良好的护士素质和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科2013年1月~6月对老年患者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宫延荣;宋忠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肉毒素A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按入院序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2,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对照组1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治疗后2 w、1个月及3个月后三组患者VAS评分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片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达到了安全又有效的目标。

    作者:杨云珠;曾祥俊;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工肝支持治疗24例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4例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全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4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人工肝治疗顺利完成。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给予适宜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春蓉;苏婷;欧春蓉;赵水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TA对桥血管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TA对桥血管的临床评价。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3.1±12.8)岁,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时间<4~5年。患者来我院就诊时表现为心绞痛、气短、活动后心悸等典型冠状动脉缺血表现。其中动脉桥44支,静脉桥115支。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TA。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搭桥血管CTA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率、板块显示情况),将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与CTA图像中动脉桥血管和静脉桥血管显示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能完成检查,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图像的有55例,有12例二级图像质量,39例3级图像质量通过计算机重建后均满足诊断要求。静脉桥血管中闭塞28支,狭窄率为24.3%,见图1。动脉桥血管中闭塞7支,狭窄率为15.9%。血管钙化斑块12支,软斑8支,混合斑块5支。冠状动脉旁路搭桥血管CTA共检测出动脉桥血管为95.5%(42/44),静脉桥血管为98.3%(113/115),冠状动脉造影共检测出动脉桥血管为100%(44/44),静脉桥血管为100%(115/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我们认为冠状动脉旁路搭桥血管CTA能较好评估桥血管,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简便安全。

    作者:马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