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肢肌腱损伤修复进展研究

江志澎

关键词:上肢肌腱损伤, 修复, 进展研究
摘要:上肢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神经血管伤或骨关节损伤,也可发生闭合性撕裂伤,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因上肢肌腱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以及对手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上肢肌腱的损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RNA-146a在大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微小RNA-146a(miR-146a)在大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去致热源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和大黄素+LPS处理组,细胞培养6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LPS作用后细胞中miR-146a、TNF-α和IL-6表达量明显升高;与LPS处理组相比较,大黄素+LPS处理组中miR-146a表达量显著上调,而TNF-α和IL-6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大黄素可上调肺泡巨噬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大黄素可抑制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6的表达,miR-146a可能参与调控大黄素抗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张三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门诊无线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

    门诊无线输液系统,实现了输液患者身份准确识别,药物信息准确提取,患者和药物准确匹配,实时呼叫。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秩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准确统计护士工作量,方便护士绩效考核,合理分配护士资源,提升门诊输液室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高自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胆石症和胆囊炎的发生率不断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腹腔镜外科技术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1]。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2],高质量的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对迅速做出诊断和恰当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现就国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陈俊英;牟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观察结节大小、血供、内部回声与周边回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提示,3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为甲状腺腺瘤,17例为甲状腺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42%(71/76);54例属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3.10%;17例属于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4.44%,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应用超声检查能够为临床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传双;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梗护理中的实施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收集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情况、住院天数,患者治疗效果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住院天数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治疗效果即显效、有效、无效比例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路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86.7%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66.7%)(<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83.3%(38/40)优于对照组(<0.05),实验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为(12.8±6.7)d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发病率较高,且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临床上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龚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文针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52例患者病历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方法在研究时选用的是特异性ELISAs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到治疗组(n=52),以及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并不参与治疗,通过观察肝癌前抗体阳性数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分析出药片的药效。结果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癌,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肝癌,两组肝癌病历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0.0212)。在对比这两组肝癌前抗体阳性数目时发现,在24个月后,治疗组抗体阳性数目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现象(<0.001)。在对检测到的6个抗体中发现,抗URG11与URG19阳性的发生率高,且都大于60%,治疗组在口服药物后,这两种抗体阳性都明显下降,但是对照组在不治疗的前提下,两种抗体阳性率有上升的迹象。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肝癌前边抗体检测时,UGR11、UGR19、DRG2可以作为肝癌病变疗效以及预判的标准之一。在使用复方《下珠进行治疗时,可以得出该药物具有阻断或者延缓肝硬化以及肝癌前变的效果,该项试验研究的临床评估还需要长期的进行疗效观察,在治疗时也要使用中药维持,其中用药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防止肝癌扩散。

    作者:姜明霞;王卫东;张国福;吕巍巍;葛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鉴别是否为脓毒症及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3例,其中脓毒症患者2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8例。并纳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这四组患者间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0.05或<0.01)。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随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0.05或<0.01)。但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判断早期脓毒症,反应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方面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思睿;蔡茜;朱应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系统恢复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和ADL改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ADL。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60名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药物干预及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1年后对比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1年综合管理后,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对相关危险因素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申建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在治疗肾结石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中抽取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输尿管软镜治疗,对照组使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结论在肾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结石直径在20mm以下的,采用输尿管软镜效果较好,而结石直径在20mm以上的,适合使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而当患者具有凝血功能以及解剖结构异常、穿刺困难、肾功能不全情况时,无论结石直径是否大于20mm,均当选用输尿管软镜治疗。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876例外科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8例,两组均进行正常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优良率为100%,远高于对照组87.23%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患者享受到体贴、周到、细致的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向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效果评估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是肺部感染,其发病率较高,达57%,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此外,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为由肺部感染而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肺部感染防治,从而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医学查新课题新颖性审查

    结合《科技查新规范》和专利法对医学科技查新的新颖性进行分析和界定,并结合查新工作实践和体会,浅析查新新颖性判断审查标准要求及流程,探索进一步提高查新工作质量。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oll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桡骨远端(Col es)骨折利用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治疗增加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Col es骨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护理组在其常规手术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人员的系统护理。出院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调查结果数据做出比较。结果经过治疗统计,经过护理的患者在复位后骨折处恢复,肢体机能等方面均较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恢复较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Col 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的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无护理的患者。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iRNA与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研究证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miRNA表达异常,通过转录后水平参与MI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生化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miRNA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论述。

    作者:黄小凤;胡昌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均少于开腹手术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孟庆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肢肌腱损伤修复进展研究

    上肢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神经血管伤或骨关节损伤,也可发生闭合性撕裂伤,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因上肢肌腱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以及对手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上肢肌腱的损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江志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采用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43%,患者在护理效果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预见性护理,可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减少患者。

    作者:吴洪晶;黄风静;张红;李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波加脉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加脉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平均年龄53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治疗前后Vp V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的一种手段,脉冲加微波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家琼;成祥林;汪华;吴治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