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NA与急性心肌梗死

黄小凤;胡昌兴

关键词:miRNA, 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
摘要: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研究证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miRNA表达异常,通过转录后水平参与MI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生化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miRNA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论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避免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后切口出现感染,对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切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①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05;②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0.05院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在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愈合率,缓解医患关系。

    作者:陈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组)和4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两组在心肺运动试验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结果 COPD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Wmax、VO2max、VO2max/kg、VO2/HR max、SpO2、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0.05;心肺运动试验中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VEmax、VTmax、VCO2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0.05;BFmax、VE/VO2AT、VE/VCO2 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心肺功能试验能全面的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疾病状况,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客观的评估作用。

    作者:李清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ICC导管留置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标准的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以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PICC在留置的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等。

    作者:高慧荣;刘松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做好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业务档案工作管理是采供血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记录采供血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血站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及领导决策的历史依据和重要基础,是维护献血者及献血者和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公正的重要依据。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并充分应用档案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展输血科学研究和处理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尤为重要。

    作者:王桥红;曹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治疗价值评价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折伴有严重皮肤损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创伤面积变化以及创面清洁时间,植皮后临床效果,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植皮后的临床疗效相比,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29%,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比较得到观察组的效果都较对照组的效果好(<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较传统的单用换药方式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的工作过程中要积极的应用该方法进行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治疗。

    作者:邓海棠;孔志强;张震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为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疾病,同时其急性发作期为眼科的急诊之一。本病可因房角闭合,导致房水排出不畅,引起眼压急剧性升高而造成的病理性改变。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多见于40岁以后人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压急剧性升高,伴有患侧剧烈眼胀痛、偏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昏朦、虹视,严重者可致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1]。本病所导致的失明为不可逆性的,需在疾病早期即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及合理的临床护理,以降低眼损害。本文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纳米银敷料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烧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烧伤部位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纳米银敷料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保温对预防高龄全髋置换患者术中低温性寒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低温性寒战的效果。方法将62例高龄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保温组32例,对照组30例。保温组患者术中术中所有补液均为(36.5~37.5℃)的温热液体,并予恒温水浴箱加温后至37℃的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常温组患者使用室温(22~24℃)的手术室内放置液体静脉输入及术区冲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麻醉30min、术中1h、2h、3h、术毕即刻6个观察时相体温变化、术中失血量及发生寒战情况。结果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术中保温措施在维持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体温恒定的同时,能够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

    作者:姜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2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40~50岁为多,占到32%;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80%;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60%;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30%;20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4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张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24例,随机将24例患颈动脉狭窄患者分组院护理A组与护理B组,每组12例。对护理A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护理B组行常规+精心护理。结果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护理B组的护理有效率比护理A组明显更高,<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护理B组的护理满意率比护理A组明显更高,<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阶段,对患者行精心、规范的护理,更有利于围术期手术成功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伶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的钙信号

    Ca2+稳态是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基础。细胞内Ca2+浓度的提高依赖于Ca2+由细胞外流入或者从内质网流出。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的物理联接即MAM,是内质网和线粒体功能的关键,使Ca2+高效的从内质网转移至线粒体。研究内质网与线粒体的Ca2+信号对维持细胞代谢及功能至关重要。

    作者:郭云辉;陈凤江;吕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部与阴道彩超联合应用诊断早期宫外孕

    目的:探讨腹部彩超与阴道彩超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疑诊宫外孕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11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腹部彩超诊断为宫外孕64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0%(64/110),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宫外孕95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95/110),经腹部彩超及阴道彩超联合应用诊断为宫外孕106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6%(106/110)。结论对疑诊宫外孕患者,在行腹部彩超检查时,应结合阴道彩超,二者联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外孕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正霖;冯敏;曹红霞;刘碧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72例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gal bladder catheterized drainage,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5月行超声引导下PGCD治疗的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操作技术。结果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70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经引流1~5 d,药物冲洗1 w,患者胆囊炎症控制;2例因出现胆囊出血终止穿刺,全身及局部药物止血治疗后,转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1例出现导管脱出,因胆囊炎症控制,未再行置管。结论超声引导下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隆仙琴;王建华;武心萍;丁文波;李杰;王玉国;李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分别采用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选择诊断效果更优的手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确诊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40例),采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对照组(40例)采用CT进行诊断,综合比较两组在经过诊断后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经核磁共振诊断后确诊39例,检出率为97.50%,对照组采用CT诊断后确诊32例,检出率为80.00%,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明显(<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较CT的效果更优秀,核磁共振能够多方位的观察股骨头的坏死,尤其是在股骨头病变的早期,观察骨髓内的水肿和关节内部结构的变化具有CT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荣满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致病菌分布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集的520份标本进行病原培养以及药敏学实验。结果520份标本一共培养出535株致病菌,535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48株(65.05%),革兰阳性菌113株(21.12%),真菌74株(13.83%)。革兰阴性菌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等;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等。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辕舒巴坦耐药性低;革兰阳性菌对吠喃妥因、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耐药性低;真菌对两性霉素月耐药性低。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医生需要积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实验分析,依据病原菌的特点和药敏学结果合理使用对应的抗生素。

    作者:唐发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文章从培养实用型检验专业人才出发,分析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强调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作者:陈秀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技能大赛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探讨

    技能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基础。目前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在技能比赛中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技能比赛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还需加强。本文就当前高等医学院临床技能教育情况,分析了临床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同时探究了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的方式。

    作者: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2.8mm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并观察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6例52眼年龄超过41岁,屈光度超过-8D的高度近视眼、超过-12D的超高度近视眼伴轻度或不伴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2.8mm带<0.5~1.0mm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术中以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碎核钩将核粉碎、乳化。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晶状体悬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h视力0.2~0.4者48眼占92豫,0.5~0.8者4眼占8豫。术后1d视力0.2~0.4者为12眼占23豫,0.5~0.8者37眼占71.1豫,0.9~1.2者3眼占5.9豫。术后3个月视力0.2~0.4者为6眼占11.6豫,0.5~0.8者36眼占69.2豫,0.9~1.2者10眼占19.2豫。术后3月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4豫,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豫,术后角膜创口处水肿2眼占3.8豫,3d后消退。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4.5%,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05D。结论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控性好、安全、有效矫正高度屈光异常并能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作者:鲁为凤;白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锻炼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美国膝关节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墨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0豫;对照组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62.1豫,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作者:侯兴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