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年田
总结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是严密监测患者出血量、生命体征,行血液净化治疗,予局部抗凝,确保血液净化顺利进行而无出血加重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患者病情得到控制,10d后出院,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黄冬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在治疗脑血栓中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脑血栓治疗的66例患者依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实验组33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奥扎格雷钠和生理盐水的静脉滴注,而对照组则进行一般的阿司匹林、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依据患者血压及血糖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接受2w的治疗后,对比两个小组共6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33例脑血栓患者在经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治愈率为39.3%,而没有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7%,治愈率为33.3%。显然,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赵艳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重庆市巴南区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做法和体会,探索适合本地区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采取社区动员、小组长培训、6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教会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实施自我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结果参加活动的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从开展活动前的49.43%提高到开展活动后的68.72%;血糖控制率从活动前的44.13%提高到活动后的65.96%。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开展活动前的45.00%提高到活动后的68.00%;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开展活动前35.00%提高到活动后的63.99%。结论慢性病患者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是快速提高慢病健康管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申宏;陶小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慢性咳嗽治疗的56例老年患者依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患者。实验组28例患者进行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橘红痰咳颗粒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在接受2 w的治疗后,对比两个小组共5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进行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3%,而没有采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3%。显然,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慢性咳嗽进行治疗时采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治疗安全系数高,在临床上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钟建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临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同时采取临终关怀的患者记为观察组。比较护理后组间患者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和依从性分别为84.0%(42/50)和90.0%(45/5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93.0±9.3)分、躯体职能(60.2±5.8)分、躯体疼痛(81.4±8.5)分、总体健康(75.6±6.2)分、生命活力(82.5±7.2)分、社交功能(87.5±10.1)分、情感职能(86.4±9.1)分和心理健康(79.5±7.1)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以满足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中心,改善负面情绪,从而改善肿瘤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作者:张凤全;华红霞;任国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对36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已确诊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粘膜内癌20例,粘膜下癌16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26例,5年生存率92%(24/26);有淋巴结转移10例,生存率60%(6/10)。结论对于有胃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系统检查是早期胃癌发现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中风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情况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后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各血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神经功能,促使血流变学指标稳定,改善脑缺氧状态。
作者:程富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主管护师在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的8名主管护师分为4个组,每组两人分别为控制质量组、访视手术患者组、讲学带教组及手术用具管理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主管护师介入前后,让手术室患者分别对对医疗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医德医风控制、环境质量控制、护理质量素质和护理质量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主管护师介入前护理质量素质评分(77.48±4.16)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78.49±5.81)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护理质量素质评分(82.32±4.89)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81.38±5.64)分;主管护师介入前医疗质量评分为(77.49±5.23)分,服务质量评分为(77.72±5.74)分,医德医风评分为(76.24±6.65),环境质量评分(78.71±5.67)分,主管护师介入后医疗质量评分为(82.83±4.72)分,服务质量评分为(81.48±5.69)分,医德医风评分为(82.36±5.51),环境质量评分(84.23±8.28)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手术室患者对护理质量素质、护理质量效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环境质量等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主管护师介入前(P<0.05)。结论在主管护师的全面监督下,手术室的各项护理工作分工明确,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室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同时在繁琐的护理工作中将护士长解放出来,使其运用充足时间促进科室发展。
作者:吴金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通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随机抽取的80例心肌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7.5%,对照组为1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肌梗塞通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同时,不会显著提升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安全与效果均有保证。
作者:姚春华;木尼热·库纳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11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8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58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感染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S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其睡眠质量,并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马春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的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颖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PDCA循环在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我院15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与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0.7±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的(87.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非常满意患儿占比60.76%(48/79)、满意度97.47%(77/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的42.47%(31/73)、87.67%(64/73),且其不满意程度占比2.53%(2/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改进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临床满意程度,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贵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鼻内镜联合喉钳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3例,男性平均年龄54.15岁,女性87例,女性平均年龄56.58岁。根据血清25(OH)D 水平分为<12ng/ml为严重缺乏,>12 ng/ml且<20 ng/ml为缺乏,>20 ng/ml且<30 ng/ml为相对不足,>30 ng/ml为充足。应用统计学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结果150例2型糖尿病中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73例,占48.7%;缺乏者54例,占36%;相对不足者21例,占14%;充足者2例,占1.3%,维生素D缺乏与患者年龄无相关,与骨密度、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HBA1C、HOMA-IR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绝大部分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水平将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常规维生素D检测,并及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可改善糖代谢指标,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童颖剑;孟世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单极电刀电凝法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优势。方法两组共30例需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比较治疗效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电刀手术,对照组应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少,且P<0.01;观察组伪膜形成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伪膜完全脱落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电刀行扁桃体切除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比较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手术有优势,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赵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浅谈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00例B超检查孕妇,在检查时孕妇排尿后将腹部充分暴露,选取仰卧位姿势,采用探头在腹部位置进行多角度扫描和检查,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并且对经过分娩证实胎儿异常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分娩确诊和B超诊断结果大小加以对比分析,发现B超确诊的胎儿异常状况有30例,分娩确诊的胎儿异常状况有32例,其中出现了2例漏诊情况,包括1例颅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者,1例消化系统畸形患者,其准确率达到了93.75%,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胎儿水肿症状、心脏畸形、唇腭裂、肢体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多发性系统畸形以及腹部肿块等其他多种类型的胎儿异常状况。结论 B超检查在产科胎儿异常情况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诊断效率,胎儿异常在临床诊断时要求较高,因此采用B超诊断方式是当前诊断效率较高、误诊率低,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临床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小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针眼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以2015年7月~12月在院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采取感染预防对策;2015年1月~6月收治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级患儿针眼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针眼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引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针眼感染的影响因素较为明确,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
作者:白丽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理疗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总计其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60例,利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康复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联合理疗康复,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理疗康复再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文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呈增加趋势,当高血压病后期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或有合并症时,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故早期治疗高血压,防止靶器官受损及合并症出现非常重要。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各类降压药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要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其降压疗效,替米沙坦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本文观察了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晨峰的控制疗效[1]。选取门诊轻到中度高血压病患者50例,服用替米沙坦80 mg,每日清晨于血压晨峰前1 h服用,8 w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对血压的晨峰的控制情况,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替米沙坦具有明显的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有效率达82%,减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作者:彭秋月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高压氧治疗患者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及高压氧知识宣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后临床治疗疗效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为(41.67±2.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89±5.21)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高压氧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显著,且护理后患者情绪得到改善,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