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义
目的:分析新入职护士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应用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的新入职护士36例,均采取情景模拟培训法进行带教指导,分析应用实践效果。结果对临床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对临床合作能力的提高、对临床处理能力的提高、对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较大帮助率分别为82.06%、86.79%、73.58%、78.30、83.3%,有较大帮助率均高于无帮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提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处理能力、临床操作技能、临床学习兴趣。
作者:李丽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耐多药患者治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耐多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家属、社区结核病管理人员及结防所耐多药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宣教。结果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规律复诊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76.9%。结论健康教育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控制结核病传播有着实际意义。做好耐多药控制工作,必须是政府、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患者本人共同配合。
作者:蔡银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分别给与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邹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行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常规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行西拉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QT间期离散度以及室性早搏的控制情况。结果两组血压控制可,研究组QT间期离散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室性早搏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但西拉普利在改善QT间期离散度以及控制室性早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斌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小蓟对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和代谢指标的作用。方法复制败血症休克大鼠模型,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心率和平均动脉压,ELISA法检测血浆IL-1β、TNF-α和IL-6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葡萄糖水平。结果败血症休克模型组大鼠心率增加,平均动脉压降低,IL-1β、TNF-α、IL-6和LDH水平升高,血糖降低;小蓟干预后,大鼠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升高,IL-1β、TNF-α、IL-6和LDH水平降低,血糖增加。结论小蓟能减轻败血症休克大鼠的过度炎症反应并改善机体的代谢水平。
作者:杨晓玲;梁军;田珏;蒋袁絮;贾月霞;姜怡邓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研究芍倍注射液治疗Ⅰ~Ⅱ度直肠脱垂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约6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消痔灵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芍倍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直肠脱垂长度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Ⅱ度直肠脱垂采取芍倍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赵春泉;欧阳旻;万华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近来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在治疗以及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氧运动通过缓解铁过载来增加氧化应激水平;同时运动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提高了胰岛素转运血糖的活性。此外,膳食中血红素铁摄入量增加以及机体铁代谢紊乱都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这些研究成果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2型糖尿病及其运动疗法与铁代谢的研究简要综述。
作者:赵璐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效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小直径为(2.23±0.46)mm,直径狭窄率为(32.21±8.76)%,病变长度为(13.27±6.61)。与血管内超声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超声对钙化灶和病变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能低估了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血管内超声能准确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征,对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诚高;王祥贵;许祖芳;陈友佳;陈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器械性能及手术配合技巧。
作者:高蕾;徐亚会;高菊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养血祛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3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病例均来自常州中医院皮肤科门诊。两组病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采用中药养血祛瘀之剂口服;对照组则仅口服加巴喷丁。疗程为4 w。在治疗结束后通过VAS评分下降情况来判断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分析的标准。结果在经过4 w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下降幅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痊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示养血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科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采用氯磷定联合阿托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农药中毒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前者单纯行氯磷定治疗,后者行氯磷定联合阿托品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患者的78.6%相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农药中毒采用氯磷定联合阿托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傅华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结合手法治疗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产妇均给予专门的产科宣传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方式,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正确挤奶,观察组产妇采用电动吸乳器结合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24 h内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产后第1 d,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产后第2 d、第3 d、第4 d泌乳量比较,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电动吸乳器配合手法治疗,可使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提前始动,同时提高泌乳量,这对于增强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降低乳房胀痛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袁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浅谈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00例B超检查孕妇,在检查时孕妇排尿后将腹部充分暴露,选取仰卧位姿势,采用探头在腹部位置进行多角度扫描和检查,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并且对经过分娩证实胎儿异常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分娩确诊和B超诊断结果大小加以对比分析,发现B超确诊的胎儿异常状况有30例,分娩确诊的胎儿异常状况有32例,其中出现了2例漏诊情况,包括1例颅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者,1例消化系统畸形患者,其准确率达到了93.75%,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胎儿水肿症状、心脏畸形、唇腭裂、肢体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多发性系统畸形以及腹部肿块等其他多种类型的胎儿异常状况。结论 B超检查在产科胎儿异常情况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诊断效率,胎儿异常在临床诊断时要求较高,因此采用B超诊断方式是当前诊断效率较高、误诊率低,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临床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小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大,是唯一护士可独立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可用于中长期输液,输注血制品、高渗、化疗等药物,特别是减少了化疗药物经外周静脉用药给患者静脉带来的损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若维护不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静脉炎是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30%[1]。我院肿瘤内科自2010年开始进行PICC置管术,至今600例,其中静脉炎发生1.67%,远远低于目前界内报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维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针灸早期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早期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作者:陈柳丹;艾亮;丁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通过本院2015年上报159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结果159例护理不良事件种由于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的有99例,占62.26%,主要原因与系统原因、个人原因有关。结论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系统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杨珂;薄利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发生骨不连的局部因素。方法在2012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发生骨不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了解治疗后发生骨不连的局部因素。结果48例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发生骨不连患者局部因素中,医源性因素37例,占77.1%;患者自身因素11例,占22.9%。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的局部因素中以医源性因素为主,需要对其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尽快促进骨折的愈合,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广智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90例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80.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12±2.11)vs(8.74±2.63)d,(110.63±11.12)vs(169.47±18.96)μmol/L],(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可起到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作用。
作者:梁苾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留置导尿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第3d、7d、14d、20d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作者:叶寒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妇产科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为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妇产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贤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