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华金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临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同时采取临终关怀的患者记为观察组。比较护理后组间患者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和依从性分别为84.0%(42/50)和90.0%(45/5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93.0±9.3)分、躯体职能(60.2±5.8)分、躯体疼痛(81.4±8.5)分、总体健康(75.6±6.2)分、生命活力(82.5±7.2)分、社交功能(87.5±10.1)分、情感职能(86.4±9.1)分和心理健康(79.5±7.1)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以满足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中心,改善负面情绪,从而改善肿瘤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作者:张凤全;华红霞;任国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80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轻焦虑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作者:徐曼;冯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随着国家新的生育政策出台,我国孕妇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几率将明显增加,为保障产妇身体健康,避免或尽可能减小因凶险型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总结1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余林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环境、心理、饮食、病情观察、呼吸道、体位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5.0%,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而自愿放弃治疗,1例好转出院,留有后遗症,其余55例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1.67%,住院时间平均为(48.6±3.6)d。结论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提高其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当中运用血涂片分析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诊断,对照组38例患者均给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阑尾影像学特征及检查确诊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预后均经临床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观察组38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36例,临床确诊率94.73%,相比对照组38例患者经腹部B超诊检查确诊30例,临床确诊率78.94%,组间差异对比,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定向给予患者64排螺旋诊断方式,可更好的定性患者病情,从而辅助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良好保障。
作者:郑欣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鼻内镜联合喉钳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R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鼻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入选,共76例,其中62例完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VAP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ICU 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降低了死亡率,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熊庆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研究跟骨骨折通过异型钢板加植骨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切开复位以及异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50例患者共55足,其中Ⅱ型15足,Ⅲ型30足,Ⅳ型10足,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记录50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50例患者治疗效果开展判定,其中优35足,良15足,可5足,治疗优良率为90.9%;50例患者中出现早期皮缘坏死15足,出现几率为27.3%。结论针对跟骨骨折采取异型钢板加植骨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切口皮瓣并发症情况。
作者:欧隆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90例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80.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12±2.11)vs(8.74±2.63)d,(110.63±11.12)vs(169.47±18.96)μmol/L],(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可起到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作用。
作者:梁苾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5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的模式进行洗胃,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洗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洗胃的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洗胃的总时间。
作者:邓爱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综合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确知晓率、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余祥凤;易宜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针对手术室当中接受麻醉的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及循证护理干预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和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麻醉的手术室患者当中择取50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n=25),对A组行以循证护理,对B组行以预见性护理。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在整体满意程度上,预见性性护理干预的B组要稍微高于A组,但是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在手术之后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上,循证护理干预的A组要高于B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略好于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程度,但是在手术后,情感功能的恢复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却完全相反,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护理方式联合起来进行共同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 mg口服,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6 min步行试验(6MWT)等数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安全,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覃冠杰;施显京;李作云;罗小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肠梗阻治疗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市中医院外科工作期间对科室收治的31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中药胃管灌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敷脐、营养支持等治疗与护理。结果31例患者经中医保守治疗与护理,均恢复排气、排便,起效时间为2~4 d。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肠梗阻治疗,对患者恢复肠道功能收到较满意效果。
作者:陶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对36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已确诊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粘膜内癌20例,粘膜下癌16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26例,5年生存率92%(24/26);有淋巴结转移10例,生存率60%(6/10)。结论对于有胃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系统检查是早期胃癌发现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用于肺炎患儿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实施阿奇霉素治疗,研究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与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要确保用药安全,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过程中,医师要合理控制阿奇霉素用药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适时加强监测,以便有效预防、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一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心电工作者、心内科专科医生以及医护人员都应系统的掌握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以便在临床结合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治。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两种心脏性疾病,本文就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运用心电图诊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两者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比了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表现。
作者:汪琳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公认的重要健康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化疗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躯体和精神方面带来很多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多重负效应,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2],而且会影响患者对治疗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坚持治疗的信心与决心,增加医疗负担[3]。因此,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化疗患者症状的恰当评估是症状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由此评估工具对准确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症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者面对恶性肿瘤患者症状研究的重视,已不断开发出许多症状评估工具,部分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部分量表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信效度。现将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症状评估工具做一综述。
作者:秦娅;胡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专利申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域中的前沿技术,本文对PD-1靶点专利的相关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以及国内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热点,揭示该领域的技术热点和竞争格局,旨在为我国制药企业及科研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海杰;刘春侠;王艳卓;于双成;李正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胃肠道受累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胃肠道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35例胃肠道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3)岁,43例未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受累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大于未受累患者(P<0.05)。胃肠道受累患者中累及关节、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受累者(P<0.05);呼吸系统受累时,胃肠道受累患者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未受累者(P<0.05)。累及心血管系统时,胃肠道受累患者更易出现气短症状(P<0.05)。胃肠道受累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受累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中2例存在严重胃肠道症状,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SSc胃肠道受累者发病年龄较晚,一般在42岁以后;关节痛、指(趾)硬化的发生率高,易累及呼吸系统,包括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易累及心血管系统,突出表现为气短;严重胃肠道受累的SSc患者易合并多器官受累,预后差,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抗核抗体可能与SSc胃肠道受累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代红蕾;张改连;李小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