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蓉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10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7例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药物认知行为情况。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18±2.33)分、(33.92±3.1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22±3.71)分、(46.29±3.54)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药时间准确、服药剂量准确等药物认知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较大,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周晓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6个月后,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MMSE评分(29.67±3.15)显著高于对照组(24.16±3.28)(P<0.05),观察组NIHSS评分(7.34±1.68)显著低于对照组(8.97±1.54)(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患者尽早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认知障碍。
作者:赵晶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采用固精封髓柔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固精封髓柔肝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服药3个月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LH、FSH和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的LH、FSH水平均有所降低,E2水平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H和FS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的降低,对照组LH和FSH为25.2 U/L和27.2 U/L,治疗组LH和FSH为21.2U/L和21.3 U/L,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E2(48.8 pg/mL)增高水平与对照组E2(40.6 pg/mL)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睡眠AL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的AL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后治疗组的ALS评分(2.3分)与对照组(4.3分)比较显著性的降低,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精封髓柔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香凤;刘青;李秀兰;崔景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80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轻焦虑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作者:徐曼;冯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iPad具有直观显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以及便捷制作和传播影像资料等优势,采用iPad辅助传统教学方式对护理实习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兰雪萍;张美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其药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行单纯降压治疗,观察组(68例)在其基础上联合调脂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压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各血压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通过降压联合调脂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控制血压稳定。
作者:赵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器械性能及手术配合技巧。
作者:高蕾;徐亚会;高菊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胃肠道受累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胃肠道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35例胃肠道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3)岁,43例未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受累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大于未受累患者(P<0.05)。胃肠道受累患者中累及关节、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受累者(P<0.05);呼吸系统受累时,胃肠道受累患者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未受累者(P<0.05)。累及心血管系统时,胃肠道受累患者更易出现气短症状(P<0.05)。胃肠道受累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受累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中2例存在严重胃肠道症状,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SSc胃肠道受累者发病年龄较晚,一般在42岁以后;关节痛、指(趾)硬化的发生率高,易累及呼吸系统,包括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易累及心血管系统,突出表现为气短;严重胃肠道受累的SSc患者易合并多器官受累,预后差,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抗核抗体可能与SSc胃肠道受累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代红蕾;张改连;李小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操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20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内分泌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操作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加强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冷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门诊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兰索拉唑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相关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χ2=3.934,P<0.05);胃内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胃出血复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t/χ2=3.934~10.054,P<0.05)。结论兰索拉唑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对药物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阳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根据海南省某医院月门诊量时间序列的特征,首先识别出多个可能的季节模型,经模型检验对比后构建了优的乘积季节模型;然后利用季节模型分析了该医院月门诊量的周期性及趋势性变化规律;后基于优模型对该医院月门诊量进行预测,进而验证了月门诊量变化规律符合生活实际情况,建立的优季节模型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季节模型分析的预测值为医院门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李卫霞;高蕾;王媛媛;王小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有效预防护理评估。方法选取2011年~2014年在我院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5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比2011年应用预防护理评估措施前和2012年~2014年应用措施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预防护理评估措施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了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评估的应用能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医院感染,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效提高ICU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煜;陈韵芳;李晓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感染科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传染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传染病的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感染科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种种社会偏见等,其职业风险对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健康问题造成了危害,如果预防不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征程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
作者:陈诗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的72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抢救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结果研究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评分以及预后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较好。
作者:胡厚如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PDCA循环在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我院15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与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0.7±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的(87.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非常满意患儿占比60.76%(48/79)、满意度97.47%(77/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的42.47%(31/73)、87.67%(64/73),且其不满意程度占比2.53%(2/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改进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临床满意程度,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贵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医院办公室信访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2011年的医院办公室的信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的信访量总计为31件,2011年的信访量总计为23件,2011年较2010年信访投诉明显好转,表扬信明显增多(2010年3件,2011年8件),两年的回复率及满意率均为100.0%。结论做好医院信访工作,对于改善医疗作风,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化解医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小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耐多药患者治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耐多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家属、社区结核病管理人员及结防所耐多药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宣教。结果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规律复诊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76.9%。结论健康教育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控制结核病传播有着实际意义。做好耐多药控制工作,必须是政府、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患者本人共同配合。
作者:蔡银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公认的重要健康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化疗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躯体和精神方面带来很多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多重负效应,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2],而且会影响患者对治疗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坚持治疗的信心与决心,增加医疗负担[3]。因此,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化疗患者症状的恰当评估是症状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由此评估工具对准确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症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者面对恶性肿瘤患者症状研究的重视,已不断开发出许多症状评估工具,部分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部分量表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信效度。现将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症状评估工具做一综述。
作者:秦娅;胡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比较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在抑郁症失眠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阿普唑仑组和右佐匹克隆组,各8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w后睡眠时间、PSQI评分、HAMD评分及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右佐匹克隆组睡眠时间及HAMD评分与阿普吐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佐匹克隆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右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SEE评分均显著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抑郁症失眠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侯连凤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