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珍
目的:研究肝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灌注扫描,对患者的CT灌注值进行测量,研究其诊断准确率。结果不同大小病灶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病灶以及肝硬化实质的灌注参数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全面准确的将肝癌病变显示出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超;宫长水;张昊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西医上认为是由于多种原因作用于肾脏,导致肾脏出现慢性、进行性、不可逆行性损害,使其无法保障基本功能,终使得终末期肾病出现。临床出现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全身各器官均受影响为主要表现,一般为不可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近年来,人们对于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缓解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维持肾小球功能,而关于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艾霜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养血祛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3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病例均来自常州中医院皮肤科门诊。两组病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采用中药养血祛瘀之剂口服;对照组则仅口服加巴喷丁。疗程为4 w。在治疗结束后通过VAS评分下降情况来判断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分析的标准。结果在经过4 w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下降幅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痊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示养血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科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大,是唯一护士可独立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可用于中长期输液,输注血制品、高渗、化疗等药物,特别是减少了化疗药物经外周静脉用药给患者静脉带来的损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若维护不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静脉炎是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30%[1]。我院肿瘤内科自2010年开始进行PICC置管术,至今600例,其中静脉炎发生1.67%,远远低于目前界内报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维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病灶范围广、易形成空洞、痰阳性率高、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结论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对原有肺结核病史应加以重视,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王平;关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脑梗塞患者共计80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观察不同护理方案,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接受护理后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自理能力、SAS、SD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确切,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方面有重要价值,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91%),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远期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全部病例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钢板螺钉外露及断裂等情况。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通过切开复位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骏伟;刘佳;冉春;冉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断层成像技术,其利用弱相干光干涉及相干的基本原理,用近红外线产生实时高解析断层图像。该技术具有微米级的高分辨率,OCT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的斑块性质识别、心梗介入、介入术后评估、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及临床提供了的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作者:李庆一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析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行单纯醋酸环丙孕酮治疗,研究组行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研究组FSH、LH、LH/FSH、T、SHBG、雌二醇E2等内分泌指标及FINS、TG、HDL等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TC、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时,可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以及代谢。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主管护师在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的8名主管护师分为4个组,每组两人分别为控制质量组、访视手术患者组、讲学带教组及手术用具管理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主管护师介入前后,让手术室患者分别对对医疗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医德医风控制、环境质量控制、护理质量素质和护理质量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主管护师介入前护理质量素质评分(77.48±4.16)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78.49±5.81)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护理质量素质评分(82.32±4.89)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81.38±5.64)分;主管护师介入前医疗质量评分为(77.49±5.23)分,服务质量评分为(77.72±5.74)分,医德医风评分为(76.24±6.65),环境质量评分(78.71±5.67)分,主管护师介入后医疗质量评分为(82.83±4.72)分,服务质量评分为(81.48±5.69)分,医德医风评分为(82.36±5.51),环境质量评分(84.23±8.28)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手术室患者对护理质量素质、护理质量效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环境质量等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主管护师介入前(P<0.05)。结论在主管护师的全面监督下,手术室的各项护理工作分工明确,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室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同时在繁琐的护理工作中将护士长解放出来,使其运用充足时间促进科室发展。
作者:吴金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头孢地尼胶囊联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盆腔炎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孢地尼胶囊以及奥硝唑分散片方法治疗,B组患者采用口服左氧氟沙星以及奥硝唑分散片方法治疗。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B组患者(85.3%),A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B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4.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胶囊结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发生率低。
作者:吕春艳;张焕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行取环术前应用尼尔雌醇对术后患者宫颈情况以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行绝经期取环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术前1 w一次性服用尼尔雌醇4 mg,对照组直接取环。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宫颈软化率93.33%高于对照组(83.33%),但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绝经期取环术前应用尼尔雌醇可有效软化宫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作者:肖芸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4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观察组予以患者优质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方面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叶凤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环境、心理、饮食、病情观察、呼吸道、体位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5.0%,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而自愿放弃治疗,1例好转出院,留有后遗症,其余55例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1.67%,住院时间平均为(48.6±3.6)d。结论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提高其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于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中的效果突出,可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曾巧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根据海南省某医院月门诊量时间序列的特征,首先识别出多个可能的季节模型,经模型检验对比后构建了优的乘积季节模型;然后利用季节模型分析了该医院月门诊量的周期性及趋势性变化规律;后基于优模型对该医院月门诊量进行预测,进而验证了月门诊量变化规律符合生活实际情况,建立的优季节模型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季节模型分析的预测值为医院门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李卫霞;高蕾;王媛媛;王小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3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死亡,其余全部成功获救。结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祁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这种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2013年3月~2015年10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护理。结果①经研究了解到,观察组的颅内水肿、负面情绪、排尿困难、颅内出血、睡眠障碍、运动障碍患者数量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待手术时间、第一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48 h内死亡、总死亡率分别为4.35%、6.52%,对照组为23.91%、30.4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使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得以改善,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使住院时间缩短。
作者:冯娟;范萍;代月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的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家庭护理指导组与普通对照组,家庭护理指导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指导,对照组未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措施。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行Barthel指数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家庭护理指导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后家庭护理指导组抑郁量表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指导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卒中后抑郁,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闫芳芳;田梅;闫玉俠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