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英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速度。
作者:俞晓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采用循证护理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对采取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治疗的78例(86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对照护理,一个设置为常规护理组,剩下一个组设为循环护理组;将常规护理组设为A组,共有40例(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A1,A2,A3……),循环护理组设为B组,共有38例(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B1,B2,B3……);对比观察并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明显,A组并发症案例明显多于B组。结论采取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4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观察组予以患者优质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方面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叶凤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析IU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将其平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ICU治疗。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临床死亡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ICU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梁德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胃肠道受累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胃肠道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35例胃肠道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3)岁,43例未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受累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大于未受累患者(P<0.05)。胃肠道受累患者中累及关节、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受累者(P<0.05);呼吸系统受累时,胃肠道受累患者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未受累者(P<0.05)。累及心血管系统时,胃肠道受累患者更易出现气短症状(P<0.05)。胃肠道受累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受累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中2例存在严重胃肠道症状,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SSc胃肠道受累者发病年龄较晚,一般在42岁以后;关节痛、指(趾)硬化的发生率高,易累及呼吸系统,包括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易累及心血管系统,突出表现为气短;严重胃肠道受累的SSc患者易合并多器官受累,预后差,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抗核抗体可能与SSc胃肠道受累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代红蕾;张改连;李小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康复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一病区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为接受延伸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应用Hamilton编制发表的抑郁量表目前广泛应用于抑郁状态的评定,本研究也利用该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月进行随访及Hamilton抑郁评分。结果提示对照组11例评分为有抑郁,其中轻度抑郁5例轻度抑郁,6例为中度抑郁。观察组抑郁人数为3例,其中1例为轻度抑郁,2例为中度抑郁。两组抑郁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延伸护理深入到家庭,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心里上更加积极面对疾病;延伸护理能更多的让患者认识脑梗死,更及时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消除患者的疑虑,从而增强其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可以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蒋颖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压疮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无菌纱布覆盖: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及3M透明贴。结果观察组压疮好转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及3M透明贴,可以保护和促进肉芽生长,减轻换药痛苦,明显缩短治愈的时间。
作者:奚娟;陆红;翟亚湘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利用腹部X线、CT及超声检查对肠梗阻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经手术治疗的110例肠梗阻患者临床的资料,比较患者X线、CT及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低于X线和CT检查,在梗阻原因判断上CT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与超声检查,绞窄性的肠梗阻诊断准确率X线显著低于超声和CT检查,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05)。结论肠梗阻存在与梗阻部位判断用X线和CT检查没有显著的差异,梗阻原因与绞窄性的肠梗阻诊断比较CT检查好于X线和超声检查。
作者:包有兰;吴志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PD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一般的常规神经内科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增加个性化护理的内容。结果通过个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在出院的12个月内的间隔调查内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对于晚期(35孕周及以后)发生的羊水过少妊娠,确定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有效观察指标;选择分娩方式的指导指标。方法回顾总结于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的,35~42孕周经B超测量羊水指数小于5 cm,并经产后证实的孕产妇34例妊娠结局,其产前采取NST评分、AFI、胎盘成熟分级联合方法监护胎儿宫内储备情况,至产时采取胎动、CST、羊水性状等综合监护方法决定分娩方式。结果34例(中2例37孕周前终止妊娠)足月分娩率94.11%,均活产;34例中18例直接选择剖宫产,占52.9%。胎儿窘迫9例,占50.0%;达到观察监护标准孕妇16例试产,自行出现宫缩或人工破膜发动产程,结果12例成功分娩,成功率75%。初产妇、经产妇各占50%,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结论羊水过少明显增加妊娠、分娩风险,是胎儿宫内缺氧的早期征象,胎心电子监护评分、AFI、胎盘成熟分级能全面确定胎儿宫内储备情况,监护妊娠进展,指导选择正确终止妊娠时间及方式,避免过早干预,增加早产率及剖宫产率;产程中加强胎动、羊水性状、CST的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急性窘迫。监护方法安全性高,且简捷方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王丽波;姜振彩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行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常规口服稳心颗粒的基础上行西拉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QT间期离散度以及室性早搏的控制情况。结果两组血压控制可,研究组QT间期离散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室性早搏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但西拉普利在改善QT间期离散度以及控制室性早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斌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主要探析米非司酮对改善子宫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和受体表达的效果,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不采用米非司酮,实验组患者术前口服10 mg/d的米非司酮,连续服用90 d,对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浆激素的水平以及子宫的大小进行观测;同时对两组手术患者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的水平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90 d后,子宫肌瘤的体积与用药前相比显著缩小(P<0.05);激素的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实验组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且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强阳性率仍较高,与对照组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和受体表达,且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马晓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床宫外孕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输卵管管腔出现炎症或发育畸形,形成管腔不畅,进一步制约孕卵的正常发展,并始终着床在输卵管内,随着孕期的推迟使得输卵管妊娠出现破裂。宫外孕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停经、阴道出血,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体克和晕厥等情况。随着高度敏感放射免疫测定血HCG及超声检查的成熟应用,异位妊娠早斯诊断率显著提高,进一步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推动护理的有效展开,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结合手法治疗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产妇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产妇均给予专门的产科宣传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方式,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正确挤奶,观察组产妇采用电动吸乳器结合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24 h内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产后第1 d,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产后第2 d、第3 d、第4 d泌乳量比较,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电动吸乳器配合手法治疗,可使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提前始动,同时提高泌乳量,这对于增强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降低乳房胀痛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袁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8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依据,均进行凝血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研究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FBG,D-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D-D二聚体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OPD患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均会出现高凝状态,要密切监测D-D及FBG水平,可以更好的了解病情,给予对症的治疗。
作者:帕力达·买买提;喀哈尔·阿合尼牙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通过本院2015年上报159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结果159例护理不良事件种由于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的有99例,占62.26%,主要原因与系统原因、个人原因有关。结论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系统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杨珂;薄利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孕药流患者的心理特别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孕药流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0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之后,不给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早孕药流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恐惧以及担忧两个方面。针对200例患者,观察组的满意人数95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95%,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人数仅仅为61例,占对照组人数的6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早孕药流患者心理特点,同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能提升药物流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万小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调查鄂州市0~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情况及临床各种类型的分布情况。方法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鄂州市0~6岁儿童全部进行查体。由省专家组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三级筛查确诊。所有调查资料整理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鄂州市0~6岁儿童共74281人,实查71310人,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106例,患病率为1.55‰。脑性瘫痪患儿中,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脑性瘫痪患病率高。在脑瘫各种类型中,痉挛型脑瘫多见,占67.9%;以下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17.0%)、共济失调型(4.7%)、不随意运动型(6.6%)、混合型(3.8%)。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鄂州市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55‰。脑瘫的各种类型中以痉挛型多见。
作者:王芳;黄先平;熊芦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疾病知识普及率、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耳鼻喉护理的质量,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胡益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91%),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远期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全部病例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钢板螺钉外露及断裂等情况。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通过切开复位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骏伟;刘佳;冉春;冉川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