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娟;陆红;翟亚湘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HCV-Ig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在丙型肝炎(HCV)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6例HCV待查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CLIA法检测抗-HCV-IgG抗体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载量。结果106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27.4%(29/106),抗-HCV-IgG阳性率为25.5%(27/106),符合率为82.8%(24/29),经χ2检验,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IgG阳性检出率随着HCV-RNA病毒载量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CLIA法检测抗-HCV-IgG抗体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无显著差异,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运用能有效降低单独使用的漏检风险,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HCV感染提供可靠性依据。
作者:王江南;张小莲;杨光;张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3月某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对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和西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勤快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底部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方面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愈的效果。
作者:付如祥;倪淑明;梅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促进临床试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临床试验风险。方法对某院药物临床试验的200份知情同意书进行整理、分析,对其中各要素出现的几率进行归纳、汇总,研究知情同意书撰写过程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促进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撰写的规范性、科学性。结果大部分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撰写都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只是一些细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规范性,不能有效的预防临床试验的风险。结论有针对性的研究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书写及提高医院临床试验的规范性、有效性,有积极意义。
作者:岑华芳;王秋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行取环术前应用尼尔雌醇对术后患者宫颈情况以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行绝经期取环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术前1 w一次性服用尼尔雌醇4 mg,对照组直接取环。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宫颈软化率93.33%高于对照组(83.33%),但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绝经期取环术前应用尼尔雌醇可有效软化宫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作者:肖芸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感染科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传染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传染病的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感染科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种种社会偏见等,其职业风险对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健康问题造成了危害,如果预防不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征程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
作者:陈诗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甲巯咪唑配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已确诊患有甲亢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使用甲巯咪唑联合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过后,观察组的疾病相关血清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甲亢比单独使用甲巯咪唑治疗治疗效果好,对疾病的改观更为显著。
作者:张学标;郭林艳;晏斌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疾病知识普及率、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耳鼻喉护理的质量,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胡益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的护理人员50例,分析其开展护理分层管理前后在护理工作评估上的差异。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和受到工作表扬的频次上,管理后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在投诉率上,管理后为0%,显著低于管理前10%,P<0.05;患者满意度上,管理后为98%,显著高于管理前86%,P<0.05。结论护理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宋礼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对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应用效果加以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先对其行CT检查(对照组),而后再对其行MRI诊断(观察组)。对2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结果及坏死症状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分别为75.0%与9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500,P<0.05);观察组、对照组股骨头坏死症状检查结果在骨髓水肿、线样征及骨小梁结构模糊三方面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字2=8.575,12.997,11.655,P<0.05);在囊变方面则无显著对比差异,故无统计学意义(字2=1.757,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行MRI放射诊断具有诊断率高,诊断结果确切的优势,故值得借鉴。
作者:胡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现代医学的逐步发展,使生理疾病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治疗,但是其心灵治疗容易被忽视,目前多数高校都有开展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对其重视的不足、课程安排的不科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其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主要从当前的问题、建议和一些实践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心理学实验教改的问题探讨。
作者:韩毅;刘志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大,是唯一护士可独立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可用于中长期输液,输注血制品、高渗、化疗等药物,特别是减少了化疗药物经外周静脉用药给患者静脉带来的损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若维护不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静脉炎是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30%[1]。我院肿瘤内科自2010年开始进行PICC置管术,至今600例,其中静脉炎发生1.67%,远远低于目前界内报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维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主管护师在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的8名主管护师分为4个组,每组两人分别为控制质量组、访视手术患者组、讲学带教组及手术用具管理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主管护师介入前后,让手术室患者分别对对医疗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医德医风控制、环境质量控制、护理质量素质和护理质量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主管护师介入前护理质量素质评分(77.48±4.16)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78.49±5.81)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护理质量素质评分(82.32±4.89)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81.38±5.64)分;主管护师介入前医疗质量评分为(77.49±5.23)分,服务质量评分为(77.72±5.74)分,医德医风评分为(76.24±6.65),环境质量评分(78.71±5.67)分,主管护师介入后医疗质量评分为(82.83±4.72)分,服务质量评分为(81.48±5.69)分,医德医风评分为(82.36±5.51),环境质量评分(84.23±8.28)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手术室患者对护理质量素质、护理质量效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环境质量等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主管护师介入前(P<0.05)。结论在主管护师的全面监督下,手术室的各项护理工作分工明确,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室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同时在繁琐的护理工作中将护士长解放出来,使其运用充足时间促进科室发展。
作者:吴金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激活,进而消化自身的胰腺组织,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严重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据相关人员的统计,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临床上高达10%~30%。由于采取早起手术治疗通常难以将炎症的进展予以终止,因而临床上大多采取的是内科保守治疗方式。
作者:冯红梅;马海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本文主要利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来随机选取6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的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产生了较好的疗效,对其生存质量影响较显著。
作者:邬成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8例,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住院式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出院前深静脉血栓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病症,出院3个月后发生1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症状且因肺栓塞造成死亡,在出院3个月内发生5例深静脉血栓现象(P<0.05)。结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采用连续性护理能够起到明显的护理效果,特别是对患者出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降低的作用。
作者:牟小燕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鼻内镜联合喉钳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肾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是指除外尿路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或炎症等)因素,由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所引起的肉眼或镜下血尿,是肾系常见症状之一。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沉渣(PCM)是确定肾小球血尿的主要方法。肾小球血尿的尿中红细胞形态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发生改变称为畸形红细胞,在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红细胞呈均一正形性;如畸形红细胞比例大于70%即可诊断为肾性血尿[1]。临床以肾性血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急慢性肾炎、IgA肾病、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及狼疮性肾炎等,在我国以IgA肾病居多。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肾性血尿属中医学尿血、溺血、溲血等范畴,中医学治疗血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优势,兹综述如下。
作者:柯莎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颅压、维持水电平衡、舒张血管、降血脂、降血压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每粒装0.4 g,国药准字Z20025001)4粒/次,3次/d,连用需要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药物30 mg,1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相对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病症时,治疗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溯强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根据海南省某医院月门诊量时间序列的特征,首先识别出多个可能的季节模型,经模型检验对比后构建了优的乘积季节模型;然后利用季节模型分析了该医院月门诊量的周期性及趋势性变化规律;后基于优模型对该医院月门诊量进行预测,进而验证了月门诊量变化规律符合生活实际情况,建立的优季节模型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季节模型分析的预测值为医院门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李卫霞;高蕾;王媛媛;王小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通过本院2015年上报159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结果159例护理不良事件种由于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的有99例,占62.26%,主要原因与系统原因、个人原因有关。结论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系统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杨珂;薄利雪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