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王溯强

关键词:脑心通, 依达拉奉, 脑梗死,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颅压、维持水电平衡、舒张血管、降血脂、降血压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每粒装0.4 g,国药准字Z20025001)4粒/次,3次/d,连用需要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药物30 mg,1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相对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病症时,治疗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密闭式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R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鼻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入选,共76例,其中62例完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VAP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ICU 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降低了死亡率,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熊庆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相继问世,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等,复以理想的全麻药丙泊酚及短效肌松剂如罗库溴铵,阿曲库铵等,使临床麻醉水平达到新的高峰,让患者真正感觉到无痛,舒适,安全。舒芬太尼是2003年引进我国[1],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活性强,适用于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也作为复合麻醉的镇痛,在术后及重症监护室内的镇静、镇痛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会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91%),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远期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全部病例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钢板螺钉外露及断裂等情况。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通过切开复位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骏伟;刘佳;冉春;冉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阴道炎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炎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12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阴道炎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念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于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中的效果突出,可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曾巧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呼吸支持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基础,近年来运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能改善 ARDS患者的病情,但小潮气量不利于塌陷肺泡的复张,因此要在肺保护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肺复张使肺泡保持开放。但肺复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涉泱;冉景兵;周干;潘素节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鼻内镜联合喉钳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电动消切系统治疗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2016年医学信息杂志社编辑委员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了行中药汤剂治疗的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39例作为甲组,另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9例行中药汤剂联合中医推拿按摩方案治疗的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治疗,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王李琴;秦冰川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浅谈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00例B超检查孕妇,在检查时孕妇排尿后将腹部充分暴露,选取仰卧位姿势,采用探头在腹部位置进行多角度扫描和检查,对其结果加以分析,并且对经过分娩证实胎儿异常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分娩确诊和B超诊断结果大小加以对比分析,发现B超确诊的胎儿异常状况有30例,分娩确诊的胎儿异常状况有32例,其中出现了2例漏诊情况,包括1例颅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者,1例消化系统畸形患者,其准确率达到了93.75%,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胎儿水肿症状、心脏畸形、唇腭裂、肢体畸形、泌尿系统畸形、多发性系统畸形以及腹部肿块等其他多种类型的胎儿异常状况。结论 B超检查在产科胎儿异常情况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诊断效率,胎儿异常在临床诊断时要求较高,因此采用B超诊断方式是当前诊断效率较高、误诊率低,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临床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小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合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黄斑裂孔治疗的临床疗效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集的黄斑裂孔患者80例,随机分成比较组与治疗组,各40例,比较组患者实施分期手术治疗,先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有必要时再实施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治疗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期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为95%,明显高于比较组的75%,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结论对黄斑裂孔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避免实施二次手术,减少并发症。

    作者:杜安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晨峰的控制疗效观察

    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呈增加趋势,当高血压病后期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或有合并症时,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故早期治疗高血压,防止靶器官受损及合并症出现非常重要。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各类降压药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要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其降压疗效,替米沙坦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本文观察了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晨峰的控制疗效[1]。选取门诊轻到中度高血压病患者50例,服用替米沙坦80 mg,每日清晨于血压晨峰前1 h服用,8 w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对血压的晨峰的控制情况,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替米沙坦具有明显的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有效率达82%,减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作者:彭秋月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观察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妇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并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妇科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予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胆结石手术患者共10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0例对照组和5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且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中,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陈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应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围术期进行中医辩证治疗,经术前评估排除禁忌症后应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时间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患者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辩证与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韦茂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展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孕早期、中期与晚期开展产前超声筛查,总结产前筛查结果并评估不同孕周检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作用。结果73例孕妇中检出胎儿畸形4例,包括唇腭裂1例,多指1例,室间膜缺损2例,妊娠早期产前超声筛查的检出率为25.0%(1/4),妊娠中期产前超声筛查检出率为100.0%(4/4),妊娠晚期产前超声筛查检出率为50.0%(2/4),妊娠中期产前超声筛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结论不同孕周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均有重要作用,临床需给予充分重视程度,以降低胎儿畸形发生率。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15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通过本院2015年上报159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结果159例护理不良事件种由于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的有99例,占62.26%,主要原因与系统原因、个人原因有关。结论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系统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杨珂;薄利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11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8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58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感染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S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其睡眠质量,并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马春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iPad在中职卫校教学中的应用

    iPad具有直观显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以及便捷制作和传播影像资料等优势,采用iPad辅助传统教学方式对护理实习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兰雪萍;张美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方法

    感染科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传染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传染病的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感染科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种种社会偏见等,其职业风险对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健康问题造成了危害,如果预防不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征程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

    作者:陈诗琪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