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的疗效观察

拉错;李占福

关键词:丙泊酚, 利多卡因, 阿托品, 人工流产术, 注射痛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液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组,丙泊酚+阿托品组,丙泊酚+阿托品+利多卡因组。观察患者的诱导时间、诱导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效果分析、注射部位疼痛分级。结果丙泊酚+阿托品+利多卡因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阿托品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可增强丙泊酚的镇痛效果、消除注射部位的疼痛,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别嘌醇对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别嘌醇对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中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别嘌醇(0.3 g/d),观察患者尿酸、BNP、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心房纤颤发作次数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BNP、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明显改善,同时心房颤动发生次数减少,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0.05)。结论别嘌醇可减少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郭磊磊;刘丽;李天文;马毅;朱茂远;张诗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应用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的护理方案。通过院内健康教育测评表及综合症状评分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达95.1%,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掌握程度70.7%,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综合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时间护理疗效疗效好,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较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中的作用。方法组立品管圈,调查30例老年患者照顾者(对照组)对误吸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知晓率低的真正原因,确立改善对策,对32例(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老年患者照顾者丰富教育内容,实施多元化宣教,进行效果跟踪及制定制度,评价品管圈活动效果。结果观察组误吸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

    作者:黄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益生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5例患者,男74例,女41例,患者年龄5~65岁,平均年龄(41±8.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门诊组患者55例实施门诊治疗,住院组患者60例实施住院治疗。结果门诊组患者中有48例得到根除,6例患者由+++转为+,1例无明显改变;住院组患者中有45例得到根除,5例由++转为+,4例由+++转为+,6例无变化,门诊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优于住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另外两组患者中出现恶心、腹胀、呕吐、腹泻、便秘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生菌具有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同时不会改变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作者:高志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高原新生儿660例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某医院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产妇孕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2~2015年活产660例新生儿体重、身高和母亲的营养状况、年龄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660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165.6±454.1),男婴(3232.8±425.2),女婴(3102.4±471.7);平均身高(48.4±3.1),男婴(48.4±3.5),女婴(47.4±2.6)。产妇平均年龄(25.1±6.3)。与低海拔地区比较,体重有明显差异(<0.05),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孕周和营养状况(<0.05)。结论该地区母婴保健工作应该注重抓产妇的营养状况、孕期体检,且应该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作者:宋岩琳;崔燕芒;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肝脓肿的患者行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法所起到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肝脓肿的患者当中择取2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法;同时择取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择取2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接受的是切开置管手术。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概率以及住院时长上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0.05。结论针对患有肝脓肿的患者行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法,效果理想,而且安全稳定,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作者:卢致洋;蔡联明;曾林胜;刘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采用转变护理理念,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护理行为,营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基础护理,重视技能培训及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护理工作质量,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雷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

    目的:分析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金银花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知网、丁香园等医学网站上的医学著作以及有关金银花的文献报道进行查阅,研究、分析、统计、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和临床药理作用。结果①金银花药用成分包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机、酸类化合物、三萜皂类物质和一些微量无机元素等药用成分。②金银花的临床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毒、免疫调节、保肝、降血脂、抗生育等。结论金银花药用价值比较大,治疗效果良好,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叶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三维阴道彩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腹腔镜对不孕症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腹腔镜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2月前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阴道彩超、宫腹腔镜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宫腹腔镜及阴道彩超对于不孕症病因的诊断结果和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宫腹腔镜对输卵管病变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8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以盆腔感染所引起的不孕症为常见,占整体的40%(32/80),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宫腹腔镜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于输卵管病变的检查符合率为76.0%(114/150),不符率为24.0%(36/150)。结论宫腹腔镜检查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优于三维阴道彩超及输卵管碘油造影,能够更加直观的找出不孕症病因,能够更加直观的找出不孕症病因,但是宫腹腔镜作为有创检查及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三维阴道彩超,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作用,并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提升,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我们要将这四项检查结合应用,以期达到佳效果。宫腹腔镜可以有效的反应宫腔及双侧输卵管开口处的病变情况,可作为不孕症的有效检查手段,建议作为不孕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同阴道彩超、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结合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筛查。

    作者:潘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行鼻胃管结合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行鼻胃管结合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普通鼻导管营养,治疗组行鼻胃管与鼻肠管营养。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5.48±3.48)d;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1.03±6.47)d,2组比较有差异(<0.05);治疗组在营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4.7%;对照组在营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50%,2组比较有差异(<0.05)。结论鼻胃管结合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对外科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雷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200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成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成功率分别是98.00%和100.00%,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加强患者对于急救工作开展的正确认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胆囊颈部小结石B超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颈部小结石经B超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胆囊颈部小结石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记录其B超检查结果,将数据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90例胆囊颈部小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B超检查,胆囊颈部小结石经B超检出率高达92.22%,与病理检出率(100.00%)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0.05)。经B超检出的83例胆囊颈部小结石患者中,72例存在胆囊积液伴胆囊体积增大情况,67例患者经首次B超检查即可明确胆囊颈部存在声影伴强回声团,强回声团数目1~3个、平均(1.71±0.05)个,直径3~13mm、平均(6.16±1.09)mm。结论 B超检查胆囊颈部小结石正确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胆囊颈部小结石B超检查特点,对疑似病例给予综合诊断确诊病情,有利于其尽快获得治疗,以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黄小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人文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和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2±3.5)分,抑郁评分为(42.1±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结果,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增强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主要原因是小儿在出生时心血管的发育出现异常。目前临床医学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的方式,而心脏病介入手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具体过程中,加强患儿的护理十分重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现在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本文进行分析。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护理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护理组低于对照组(<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采取预防护理,能减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罗来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介入封堵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和经皮介入封堵临床对比,分析优缺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收住房间隔缺损患儿中,接受封堵病例各20例。两组方法置入封堵伞,使用材料均为Amplatzer封堵器,经胸组年龄3~14岁,介入组年龄4~14岁。观察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成功率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胸微创封堵总成功率99.1%,18例一次性成功。1例因术中残余分流过大,调整封堵器不理想;1例术后脱落至右房,均急诊延长原切口改为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无死亡病例。导管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8.7%,18例成功封堵。1例术后6 h出现大量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现伞脱落至右房,均转外科急诊手术。两组成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体重、年龄及手术切口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年龄、体重是A组的优势。同时对于B组手术切口是的优点。分别观察术后3d、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均未发生伞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治疗方法特点各异,均安全、有效。介入封堵住院时间短、切口小;经胸微创封堵适应证更广,更易开展和推广。

    作者:靳中奎;李俊杰;杜德禄;王世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科病房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

    目的:浅析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心得,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对2010年6月~2015年12月以来本院内科开设的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本院内科收治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采取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推进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很高的时代服务创新意义。

    作者:高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EGCG与临床常用三联疗法对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探究EGCG与临床常用三联疗法对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进一步探究EGCG对临床常用疗法抗胞内幽门螺杆菌的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AGS细胞建立幽门螺杆菌胞内感染模型,胞内活菌计数法测定胞内幽门螺杆菌数量。结果EGCG具有较强的胞内抗菌活性,临床常用抗Hp疗法不能有效清除胞内幽门螺杆菌,EGCG在其4~64 mg/L浓度范围内,能够明显增强临床常用抗Hp疗法的胞内抗菌作用。结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胞内幽门螺杆菌能力, EGCG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常用疗法的抗胞内幽门螺杆菌能力,有望用于治疗胞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李魁;陈向东;汪辉;纪乃琪;栗飞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童常见慢性咳嗽诊断治疗体会

    慢性咳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每有诊断、治疗不规范者,有的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咳嗽迁延不愈。本文以介绍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典型病例入手,结合临床工作体会分析了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和治疗。

    作者:石庆生;黄广丽;李军勤;崔艳杰;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认识及经验

    南阳二胶医院糖尿病科中医团队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独特的认识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从古至今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探讨经过不断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但仍有待补充、规范与发展。随着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及现代医学技术手段的应用,现代中药学研究得出桑椹、天花粉、荔枝核等50多味中药的单味煎剂有较为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但一味的追求单味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完全符合中医学理论,且易误导临床诊治,故需主要开展对复方中药降低血糖作用的临床研究,并对中医药作用机制进行了多途径、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补充完善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形成独特优势。

    作者:刘元培;田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