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的护理

许会兰;贾强;张泽桾

关键词:血液透析, 运动, 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运动对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为23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调查他们对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观察运动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干体重的改变,评价运动后睡眠与精力、食欲、感染、自理等生活质量的变化,在运动前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多数患者对运动知识缺乏了解.23例患者接受运动教育,完成教育计划.运动后血压下降(P<0.05),心率稳定,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干体重变化明显(P<0.05),而血红蛋白及胆固醇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睡眠与精力、食欲、感染、自理等生活质量运动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识缺乏是阻碍HD患者运动的主要原因,而透析间期进行运动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健康教育在MHD患者运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发展史与展望

    血液净化是现代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透析疗法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开始,但直至二十世纪以来血液透析才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伴随着血液透析的发展,血管通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初人们用注射器采血注入透析器,透析后又用注射器注回患者血管内,由此带来的问题可想而知.

    作者:王玉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透析失衡综合征及高渗葡萄糖的预防作用

    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 disquilibrium syndrom,DDS)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首次血液透析及透析间歇时间较长的患者,轻者出现头痛、呕吐,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昏迷、死亡.预防其发生可提高透析质量,增加患者透析依从性.常用方法包括缩短透析时间、减慢血流量、高钠透析等,各有利弊.本研究观察透析前、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和高渗葡萄糖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及其对透析失衡综合征预防作用.

    作者:祝立志;郑环英;彭桂香;唐雯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分别于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中(血液透析开始后2h)及血液透析结束后2h测量患者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脑动脉搏动指数(PI);对比分析血液透析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血液透析中Vp、Vm显著增快,与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液透析后Vp、Vm较血液透析前在短期内下降(P<0.01),大脑中、前动脉搏动指数低于正常值,但血液透析前、中、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均在正常值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有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血液透析后较血液透析前在短期内进一步下降.血液透析对脑动脉的顺应性和弹性无明显影响.这可能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高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京;许晰;唐江秀;章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急性中毒386例临床分析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血液净化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在中毒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我们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中毒849例,其中重度中毒386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随机采用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加灌流(HDP)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其中HDP组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树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钙化防御1例

    钙化防御是一组以外周小血管钙化而导致的血管疾病,常发生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该病临床报道尚不多见,现将我科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税法小知识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连续发生透析器反应延误诊治1例

    我们曾遇见同一例患者连续发生透析器反应,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急性肾衰竭于2004年2月13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方式,FreseniusF6透析器(环氧乙烷消毒).

    作者:石禄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用超纯透析液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

    肾功能衰竭本身可以导致炎症反应的应答,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本身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接触不同的透析膜和透析液等,从而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的紊乱、加重营养不良和贫血等.本文测定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CRP),用来代表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讨论利用超纯透析液降低患者的血浆CRP.

    作者:卢永申;阮励冰;赵显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水平影响及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的变化,并对相关因素加以探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组28例,正常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测定血浆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ApOB)及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代H、TG、LDL、ApO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而HDL和ApOA1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透析患者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组血浆白蛋白与血脂水平呈显著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即存在脂代谢异常,透析治疗不能消除高脂血症,且加重脂代谢紊乱,同时血液透析治疗血浆白蛋白与血脂水平呈显著相关表明低蛋白血症,也是高脂血症致病原因之一.

    作者:李全瑞;郭增玉;陈秉良;贾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尿毒症患者常有程度不同表现各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其病因多为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所致,血液净化后多能改善.然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仍有不少患者并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精神症状.为探讨其精神异常表现与相关因素关系,我院对1993~2003年血液透析期间出现明显精神障碍10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

    作者:戴永红;章喜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与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与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血清磷、血清钙、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析铜兰蛋白与后三者及钙磷乘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显著增高,血清钙显著降低,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增高;血清钙与铜兰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与铜兰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铜兰蛋白可能参与透析患者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病的发生.

    作者:王悦;阿拉塔;梁力均;史钧宝;张爱华;朱宁;范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介入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白1998年2月~2004年2月,我们对1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了介入和手术治疗.对单纯一处狭窄的3例患者采用气囊导管扩张(PTA)治疗.对多处狭窄或一处狭窄但范围较大者采用手术治疗,在狭窄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分别沿原内瘘血管做纵行切口,行端端、端侧或侧侧吻合,吻合口直径为5.0~8.0mm.前臂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建立高位内瘘.结果16例患者中有3例采用PTA技术治疗,术后即出现血管杂音再现且血流量恢复,但分别在3、5、9个月后再次出现狭窄,血流量不足而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患者一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血流量达200~350ml/min.对患者的心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修复失功能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安茂竹;陈希平;孙静;宋明娟;丁英昌;苑芳昌;牟善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米诺地尔在治疗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降压作用.方法11例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使用米诺地尔,分析其的降压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米诺地尔治疗1月后显效率95%(10/11),有效率100%(11/11);治疗3月后显效率100%.近期对血肌酐无明显影响.副作用观察:当患者服用的剂量为5.0mg/d时,其在一月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毛现象;当米诺地尔剂量为2.5mg/d时,患者多毛有所减少.未见明显心率增快、心包积液及水钠潴留.结论小剂量米诺地尔在配合其它降压药的基础上,对伴顽固性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降压效果肯定,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刘双信;史伟;梁馨苓;叶智明;何朝生;章斌;梁永正;余学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与树脂灌流器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脑病

    尿毒症脑病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并发症.我们自2000年2月~2004年3月对26例尿毒症脑病进行血液透析与树脂灌流器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青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净化相关外科技术等系列光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进一步强化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管理

    近年的统计学资料显示,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新发终末期肾病患者.在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约在10/10万人口以上,而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与方法的日臻成熟,终末期肾病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的生命可延缓数十年之久,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80%以上.而且随着透析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好[1].

    作者:刘文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与急性时相反应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的关系.方法无临床炎症反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以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时相蛋白(Acut Phase Proteins,APPs)铜蓝蛋白(CER)和a1酸性糖蛋白(AAG).hs-CRP>10mg/L的20例为观察组,hs-CRP<10mg/L的20例为对照组;血液透析前采血,以RIA法测血清IL-6水平.结果观察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6水平与CRP、CER、AA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72、0.59、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急性时相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这类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新;彭立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的护理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运动对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为23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调查他们对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观察运动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干体重的改变,评价运动后睡眠与精力、食欲、感染、自理等生活质量的变化,在运动前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多数患者对运动知识缺乏了解.23例患者接受运动教育,完成教育计划.运动后血压下降(P<0.05),心率稳定,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干体重变化明显(P<0.05),而血红蛋白及胆固醇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睡眠与精力、食欲、感染、自理等生活质量运动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识缺乏是阻碍HD患者运动的主要原因,而透析间期进行运动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健康教育在MHD患者运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许会兰;贾强;张泽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单纯超滤治疗严重浮肿10例分析

    难治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合并严重浮肿,经常规利尿等处理,效果不佳,采用单纯超滤方法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83例临床分析

    血液透析需要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再回输到体内.中心静脉置管(CVT)是近年来血液透析中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的一项技术,随着透析的发展,临床应用日益普及.我科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间共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技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96例次,现就其留置导管时间及并发症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张淑娟;徐茂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