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微波及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食道癌数例报道

冯阳

关键词:内镜下, 微波, 注射, 全身化疗, 药物治疗, 食道癌, 食管癌, 恶性肿瘤死亡率, 早期症状, 远处转移, 耐受能力, 局部化疗, 癌患者, 癌发病率, 手术机, 淋巴结, 诊疗, 诊断, 胃癌, 体质
摘要:食管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3.5%,居第二位,仅次于胃癌[1]。因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做出诊断,半数以上已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此类患者多为老年高龄,体质较差,消瘦,耐受能力下降,不能经受全身化疗、放疗;所以本研究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内镜下微波+局部化疗,现将几例诊疗结果报道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股静脉采血直刺与斜刺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股静脉采血直刺法和斜刺法在临床小儿患者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患儿130例,随机分为采用直刺法的实验组和采用斜刺法的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标本合格率及患儿组织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单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局部组织损伤发生情况及采血时间则低于直刺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股静脉斜角穿刺法可显著提高小儿患者单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并降低患者组织损伤,适用于临床。

    作者:陈赛泉;冷丛玉;杨凡;曾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系统健康教育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下肢支具的应用探讨

    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性疾病。脑出血具有病程长,术后易发生瘫痪等特点。脑出血易产生神经功能障碍,成年人脑内存在自身分化增殖的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容易引发神经系统受损。脑出血术后,大脑受损区域水肿引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而且脑出血术后恢复期长,运动功能障碍引发患者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丽民;方家香;张冰珊;王敏;黄冬华;胡庭香;黄玉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主要原因是小儿在出生时心血管的发育出现异常。目前临床医学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的方式,而心脏病介入手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具体过程中,加强患儿的护理十分重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体现在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本文进行分析。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益生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5例患者,男74例,女41例,患者年龄5~65岁,平均年龄(41±8.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门诊组患者55例实施门诊治疗,住院组患者60例实施住院治疗。结果门诊组患者中有48例得到根除,6例患者由+++转为+,1例无明显改变;住院组患者中有45例得到根除,5例由++转为+,4例由+++转为+,6例无变化,门诊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优于住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另外两组患者中出现恶心、腹胀、呕吐、腹泻、便秘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生菌具有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同时不会改变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作者:高志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鼻饲是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但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患者鼻饲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又以误吸较为常见,可使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误吸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现就气管切开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且结合自身经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作者:陈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高原新生儿660例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某医院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产妇孕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2~2015年活产660例新生儿体重、身高和母亲的营养状况、年龄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660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165.6±454.1),男婴(3232.8±425.2),女婴(3102.4±471.7);平均身高(48.4±3.1),男婴(48.4±3.5),女婴(47.4±2.6)。产妇平均年龄(25.1±6.3)。与低海拔地区比较,体重有明显差异(<0.05),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孕周和营养状况(<0.05)。结论该地区母婴保健工作应该注重抓产妇的营养状况、孕期体检,且应该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作者:宋岩琳;崔燕芒;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参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并进行阿托品化治疗,随机分为每组3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救治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时,应尽快对其进行阿托品化,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改善通气状况,促进胆碱酯酶恢复正常,节约治疗时间,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毛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6例CMT患儿的声像图特征并分型。结果Ⅰ、Ⅱ型4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Ⅲ型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Ⅳ型1例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超声对婴幼儿CMT诊断具有安全、及时、准确的优点,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建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荆州市2010~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淘汰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10~2015年荆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荆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年均4.25%。结论献血前增加ALT、HBsAg、梅毒筛查,可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黄小燕;胡碧芳;苏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社区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is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饮食、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 UAER(微量白蛋白排泄率)、β2-MG(尿β2微球蛋白)、Scr(血清肌酐)、BUN(血尿素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饮食、运动疗法联合缬沙坦治疗DN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尿蛋白,延缓DN发展,保护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一男;李芙蓉;唐威娜;焦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

    探讨分析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高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本院2014年收治的感冒患者,挑选其中60例伴有高热的,给予白虎汤加味治疗1 d,观察该60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高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金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脊柱前路手术综合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的综合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80例行扩大操作口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0.05);另外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脊柱前路手术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张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患双重身份共情法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影响

    目的:探讨医患双重身份共情法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医患双重身份共情法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手术室护士满意度问卷,于术前、术后3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患双重身份共情法对乳腺癌患者行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罗佳;余雷;杨英;吴荷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腰椎爆裂骨折椎板开窗保留后方复合体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式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手术前后采取不同手术的临床症状、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观察组在术前、术后的神经系统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患者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比传统方法有更强的脊柱稳定性,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继续探讨与推广的新的首选术式。

    作者:林健;彭小忠;杨智贤;武振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干预策略解析

    目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研究。方法对10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展开对比分析,>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在对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作者:谢华平;秦红艳;朱盼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宫颈癌手术后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6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护理技术资料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通过对57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原发病灶,未出现放疗并发症,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率达95%,例外3例并发症的患者经护士的尽心护理也得以愈合。结论对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尽快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明显减少放疗的副作用与痛苦。

    作者:黄菊梅;刘华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膀胱癌的36例患者的超声资料,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膀胱癌诊断符合率91.7%(33/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具有方便、简捷、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特别是CDFI的应用更提高了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马晓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样本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开展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开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不良反应发生率4.3%,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确切血压控制作用,并且用药安全。

    作者:吴玉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青少年甲亢患者(甲亢组)及健康青少年45例(对照组)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股骨颈密度(BMD),并对比分析。结果甲亢组患者血清FT3、FT4、ALP和BG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是TSH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甲亢组患者的股骨颈BM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青少年甲亢可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引起骨质疏松,故在治疗青少年甲亢时应该注意骨质疏松的预防。

    作者:张友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