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梅玲
目的:比较股静脉采血直刺法和斜刺法在临床小儿患者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患儿130例,随机分为采用直刺法的实验组和采用斜刺法的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标本合格率及患儿组织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单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局部组织损伤发生情况及采血时间则低于直刺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股静脉斜角穿刺法可显著提高小儿患者单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并降低患者组织损伤,适用于临床。
作者:陈赛泉;冷丛玉;杨凡;曾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95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49例,占52%,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38例,占40%,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7例,占8%,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冷加压试验(cold pressor test,CPT)属于交感神经激发试验,可以提高交感神经活性,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有可靠性及稳定性[1-3]。而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4]。所以探讨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青年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少,本文拟对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中国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智翠娜;李云;霍冰清;王晓岗;史欣然;贾叶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行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红蛋白下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郑士涛;叶永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类型,并探讨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结果32例患者中共检出感染性发热患者27例,占84.4%;非感染性发热5例,占15.6%。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生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0.05。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明显较短,<0.05。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1 w发病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明显较高,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2 w发病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明显较低,<0.05。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1~2 w发病率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相比无差异,>0.05。结论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感染性发热发病率较高,而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间较长,临床需结合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疾病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速率和效果,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罗燕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盆腔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影响。方法从我院盆腔炎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服务,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健康知识教育达标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56%,观察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下,对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更为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病理知识以及自我护理专业水平,对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以及促进其病情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徐青青;章桂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钝针扣眼顺血流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观察组患者接受钝针扣眼顺血流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相关指标、內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按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穿刺后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內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钝针扣眼顺血流穿刺有助于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
作者:黄碧琴;谢根萍;林惠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6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患者治愈12例(48.00%),治疗总有效率为72.3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单位2012年3月~2015年3月慢性宫颈炎患者98例,根据患者到门诊挂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对照组在对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标准给予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宫颈炎复发率相比较,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慢性宫颈炎患者规范、定期、连续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宫颈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及治疗依从性,对预防疾病复发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丽萍;张舟;戴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于全麻手术中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患者,即使按压患者的喉部均无法直视下窥见息肉组织,遇见这种情况如何去摘除声带息肉组织。方法2010年8月~2015年5月,共收治5例手术中暴露困难的声带息肉患者,直视及按压喉部均无法直视窥见息肉组织,遂在30°鼻内镜下,采用“自制”翘头钳摘除声带息肉组织。结果5例声带息肉患者均成功摘除息肉组织。结论在30°鼻内镜下,采用“自制”翘头钳摘除难暴露声带息肉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作者:黄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心源性休克病人32例。结果32例心源性休克存活20例,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62.5%。死于泵衰竭8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要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必须尽早明确诊断,鉴别病因,采取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应用血管活性药、迅速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还要强调严密观察,动态分析,包括意识和表情、心跳、脉搏和血压、呼吸和尿量及末梢循环。
作者:高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每晚口服咪唑斯汀;治疗组60例以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并每晚口服咪唑斯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金广连;谭张龙;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监测及护理对危重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危重患者,其中肾功能正常数量54例,肾功能异常46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腹内压以及腹腔灌注压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肾功能、腹内压以及腹腔灌注压均有改善,但异常组腹内压明显高于正常组,异常组腹腔灌注压明显低于正常组。同时异常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组,尿肌酐明显低于正常组。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的腹腔灌注压和腹内压会出现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和肾功能异常有着较大关系,肾功能的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腔灌注压下降和腹内压升高,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缓解肾功能、腹腔灌注压以及腹内压的异常。
作者:董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持续性低热属少阳枢机不利者可辨证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文章列举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持续性低热验案3则。
作者:施亚伟;陈彩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运用传统中医学理论,探讨小针刀合并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符合诊断的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针刀治疗。进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且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小针刀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源性眩晕可以提高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绍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损伤中关节镜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指标对比,数据差异显著(<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0.97%,数据差异显著(<0.05)。结论膝关节损伤中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廖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寻求适宜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134例,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剖宫产,观察组产妇采取经阴道分娩。对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并统计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产妇产褥感染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0和1.49%,无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以及恶露时间过长发生,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共为1.49%,对照组为19.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0.37±14.22)ml、(3.87±0.13)d和(4221.18±293.76)元,对照组分别为(350.39±19.67)ml、(5.58±0.41)d和(7855.73±322.08)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者行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产妇的损伤,产后恢复更快,在对产妇条件进行仔细筛选后,与再次进行剖宫产相比,该方法更为理想。
作者:唐珂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对治疗产生任何影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伍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变特征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识别及治疗。方法选择4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45岁的青年患者,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预后特点。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较多,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腹型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酗酒是主要诱因;胸痛症状往往较典型,且多为突发胸痛;心电图以前壁梗死多见;冠脉造影以单支病变为主,累及次序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结论吸烟及高脂血症、腹型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多见,急诊冠脉介入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好。
作者:陈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在我院分娩的病例分析总结,探讨预约式产检模式对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1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产前是否进行预约式产检分组,预约式产检孕妇为研究组有182例,非预约式产检孕妇为对照组有228例,比较两者对妊娠的影响。结果研究者与对照组相比,产检次数增多,产检满意度明显提高,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降低,新生儿体重偏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妊娠期合并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通过预约式产检模式可以规范产检,减少孕妇就医等待时间,提高产检满意度,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雷晓真;邹清水;郑九生;刘淮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