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肖卓;彭辉兵;欧阳繁

关键词: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 介入治疗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例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和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患者各100例,其中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以下称缝合器组)在完成介入治疗后即刻拔除股动脉鞘管,选用血管缝合器止血,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以下称局部加压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拔除血管鞘后采用局部加压止血。结果在止血时间及卧床时间方面,缝合器组的患者明显低于局部加压组,在血肿、渗血、迷走反射、尿潴留等方面,缝合器组的患者也明显低于局部加压组;在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血管缝合器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止血方法,能减少患者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孕期营养水平对母子健康状况影响

    目的:为了解新疆吉木萨尔县孕期营养状况对母子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营养摄入进行调查,以24h登记法为调查方式。结果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粮谷类占摄入量高达的34.98%,肉类为10.01%,蔬菜、水果分别为12.23%和31.54%,蛋类和乳制品摄入量仅为2.38%和8.86%。结论应加大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营养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充孕妇的营养补充。

    作者:张元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上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12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心电图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54例患者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上效果更佳。

    作者:汪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DN)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国内有多篇文献报道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近年来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上做了概括,以期对医生与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周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研究产房护理对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172例产妇,其中92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占7.85%,对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出现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导致产科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42例为人员因素,占45.65%;其次为技术因素,24例(26.09%);20例为管理因素,占21.74%;6例为环境因素,占6.52%。结论通过对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同时分析相关的安全隐患,提升产房护理的安全管理,加强业务学习能力,让护理人员提升护理风险意识、证据意识、法律意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产房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金梦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中采用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10月入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存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方法,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存活率也有所改善,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关雪莹;邱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诊治措施,探讨转阴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转阴率为66.7%;治疗前后FBG与HbA1c对比差异明显(<0.05);未转阴危险因素为结核病灶范围、空洞状况、糖尿病病程、治疗前后HbA1c以及治疗后FBG等。结论抗结核治疗2个月未转阴危险因素较多,其中HbA1c为重要因素,因此需密切监测,强化控制糖尿病。

    作者:李婵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婴幼儿哮喘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88例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治疗,对照组行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贮雾罐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发作次数、症状缓解评分及药物用量。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个疗程中憋醒天数、咳嗽评分、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药物使用剂量上均低于对照组,<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婴幼儿哮喘症状,降低发作次数,帮助病情缓解,降低药物使用量,值得在临床开展应用。

    作者:王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预防透析器反应的研究分析

    血液透析技术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期得到了延长[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逸8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以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暂不能行肾移植的患者。现代医学的理念是要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透析并发症、经济负担以及焦虑、忧郁、沮丧等心理问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孙志红;路跃玲;王一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助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职业意向的意义

    为探索职业认同感对个人职业意向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简述了稳固、主动的职业认同感能对助产护生的职业选择有一个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然而,许多研究也表明积极稳固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受到家庭、环境、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连芯笛;黄文娟;张秋实;冯蔚;赵凡;陈敏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带教中的设计与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在泌尿外科临床带教中,使医学生成为泌尿外科理论与技能学习过程的主体,促进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学生从泌尿外科临床知识、技能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实践者,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

    作者:吉正国;杨培谦;刘庆军;田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喋呤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DCA循环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优质护理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项目开展前后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2年间武汉市汉阳医院共20个病区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将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病房管理后基础护理得分为(98.25±0.35)分,健康宣教得分为(98.70±1.23)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2.258,-3.387;<0.05)。整体护理得分为从开展前(94.33±5.06)分提高至(94.83±4.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06,<0.05);项目开展后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3.70±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丁宜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人群乙肝感染血液接触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社区人群血液接触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2015年6月~12月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514例单纯HBsAg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择HBsAg阴性的514例社区居民作为对照组,调查社区居民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结果 HBsAg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史、口腔治疗史、输血史、针灸史、纹眉和/或纹身史、穿耳环耳洞史、共有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乙肝家族史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史、口腔治疗史、输血史、针灸史、纹眉和/或纹身史、穿耳环耳洞史、共有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乙肝家族史是社区人群HBV感染的血液接触行为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孟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奥扎格雷钠与降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钠与降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将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48/51);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36/51)。且治疗后患者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效果优于常规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运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其效果优于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效果确切。

    作者:邓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方法进行组别划分,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进行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覃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本科室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由活动前的36%提高至52%,护理人员功能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考核合格率分别由48.3%、50.6%提高至100%、90.7%,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率,提高圈员品质改善能力。

    作者:王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基化终产物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是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性糖发生非酶反应所生成的稳定的共价化合物。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AGEs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韩凤翔;毕鸿雁;沈芸;刘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钟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钟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不同供水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情况。方法通过对2012~2015年本市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进行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检测小型集中式供水水样258份,合格率为70.9%(183/258),分散式供水水样42份,合格率为28.6%(12/4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28.49,<0.01);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样微生物指标和浊度有统计学差异(<0.05),枯水期优于丰水期;小型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微生物指标,集中式供水明显优于分散式供水,应加大自来水的普及率;枯水期水样优于丰水期,应加强对丰水期水样的监测。

    作者: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宫腔填塞纱条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时使用宫腔填塞纱条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共5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26例对照组和31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环形间断缝合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宫腔填塞纱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和康复时间,而且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龙春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为(31.46±0.25),焦虑评分为(38.67±2.35);实验组的手术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的总有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曾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