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 主管单位: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办单位: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1959
  • 国内刊号:61-1278/R
  • 影响因子:0.16
  • 创刊:198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52-9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1996年获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信息杂志   2016年15期文献
  • 健康体检中健康管理的应用及实践意义解读

    针对健康体检中普遍存在的缺乏预见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预防性健康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健康体检中引入健康管理概念,帮助客户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并采用各种健康管理普及手段,使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结了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之后患者不但需要采取一般护理之外,还需要着重于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防治并发症以及疼痛护理等,给予患者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润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背景音乐干预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将内镜室200例结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分别记录它们的生命体征变化、进镜时间和耐受性比较。结果音乐组检查时表现的生命体征变化波动小,一定程度减轻不适度,进镜的时间短,耐受性强;两组相比(<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镜检查中播放背景音乐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患者痛苦,缩短进镜时间,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

    作者:骆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3年内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对结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若患者证型和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对其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

    作者:杨诗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患者,对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过细致护理,均治愈,顺利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6.25%。结论细致的护理对于急性胰腺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窦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合理的生活方式与护理宣教对高血压体检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合理的生活方式与护理宣教对高血压体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中心2014年1月~12月进行体检的90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宣教和合理生活方式指导。随访一年,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水平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合理饮食、心理水平、适量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宣教和合理生活方式指导可以规范患者生活中的健康行为,合理饮食,有效降低血压。

    作者:黄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药品行政受理审评审批制度的重大变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自2015年10月以来依据同年国务院出台的有关药品行政受理审评审批的文件要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大规模推进了受理程序、审评标准和审批制度的改革。本文综合分析了相关法规的意见要点,旨在通过对总局药品行政受理审评审批制度重大改变的总结和论述,协助注册申请人进一步规范药品注册行为。

    作者:王姝;单晓晖;王博;邢程;孟雪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31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得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6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因带状疱疹就诊的部分患者131例,采用西药+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分阶段治疗。7d为1疗程。结果治疗131例,临床治愈占89.31%,显效占10.69%,无效占0%,总有效率100%结论针灸拔罐刺络放血+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成学;梁玉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10例急性左心衰竭救治研究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佳的救治方疗。方法把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接诊收治的11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急救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行急诊救治后,记录两组患者自发病开始到救治的时间,并观察其病情发展变化和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自发病-救治的时间,其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h的死亡率为6.45%有效率高达93.5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80.6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急救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刘洪艳;胥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维生素K1注射液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发生的两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提出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维生素K1注射液特点及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药物的滴速、给药途径、助溶剂、个体差异、贮存条件等。结论儿童应严格按适应症给药,尽可能选择肌注给药或深部皮下注射给药;增加对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的警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结在临床使用维生素K1时的注意事项,以便为临床医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任丹阳;李仁秋;孙建明;郭品;普明;李惠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中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4月发生的35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关键风险点。2015年5月~8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5年9月~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纠纷及投诉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0.01)。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士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对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付儒;杨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我院康复科医院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康复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儿从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部位,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月份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02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46例,感染率7.64%;住院第5d发生院内感染者多,占17.4%;2月份及10月份院感发生率高,分别为18.9%和20%;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29例(63.0%)。结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为患者、医院和国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春明;刘芸;王艳华;张杨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跟张发荣教授学习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之体会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系列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近年来我国DN患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占透析患者的13.5豫[1,2]。单纯西药对DN无特效疗法,而采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DN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重视[3,4]。DN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蛋白尿,故对降蛋白尿尤为重要,许多名老中医对蛋白尿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中著名老中医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跟张教授一旁悉心听教,感悟甚多,总结其治法包括健脾固肾、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及降浊解毒四个方面。

    作者:唐小妹;祖义志;陈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日~2015年2月2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实验组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69.81%,两组数据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即<0.05。结论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的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肖庆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大石桥市1例狂犬病疫情调查及控制对策

    2015年6月22日,大石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金桥防保站报告,该镇李屯村发生1例疑似狂犬病病例,接到报告后我中心主任与该村村医沟通后,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并与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患者家中开展调查。现将患者流调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姜宏;王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1例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痿,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及白细胞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郑士涛;叶永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应用新型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新型护理措施在腹膜透析导管出口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部位感染患者按照感染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新型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5 d内,观察组的感染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0.05);干预第2、3、5 d,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部位感染能够促进感染症状及局部疼痛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对宫颈病变临床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及高危型HPV-DNA检测方式对208例患者进行检查,再对宫颈进行多点活检。结果 HPV-DNA检测灵敏度达90.2%,特异度85.3%,阳性预测值71.2%,阴性预测值94.8%;宫颈刮片检测灵敏度为67.2%,特异度34.7%,阳性预测值32.5%,阴性预测值59.1%;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测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80.7%,阳性预测值59.7%,阴性预测值89.0%。三种检测方式相关数据分析发现,<0.05。对HPV不同组别感染率的分析发现,<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危型HPV-DNA检测手段对宫颈刮片检测进行补充,可有效减少假阴性发生率,增加有效筛查率。

    作者:常正江;张筱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ADL和C-CS评分两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组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05)。结论高压氧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恢复较大程度,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素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有了更大的进步,临床护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抑郁症既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同时加重了脑卒中患者精神痛苦,影响机体功能的康复,使其生活质量降低[1]。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主要表现为患者情绪的低落,消极悲观的心态和对世俗的厌恶,还有心境的障碍,不配合康复锻炼和治疗。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本文针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进行分析,讨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甘亚丽;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脾生血颗粒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加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贫血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程奉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

    在医疗技术新项目不断进步,科学发展的今天,外来器械的应用不断增加,材料品种越来越多,专业性强,更新快,价格昂贵,因此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是关系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医疗安全、医院效益的重要问题。如何管理好外来器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了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外来器械的灭菌质量,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赵菊玲;秦球辉;罗兴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儿童肺功能检查护理干预后依从性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的儿童18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针对儿童的特点,检查前给予放松和行为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肺功能检查指导,观察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检查时间缩短了2min14s,家属满意度为98.9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行肺功能检查的儿童在检查前进行护理干预,确实提高了儿童对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有效缩短了检查耗时,保证了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芮玉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上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12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心电图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54例患者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上效果更佳。

    作者:汪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我院1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引起ADR多,占83.80%;涉及药品52种;ADR主要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占48.59%,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3.3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0.56%。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姜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联合犬齿窝入路复发性上颌窦囊肿的治疗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联合犬齿窝入路复发性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复发性上颌窦囊肿病例均采用全麻下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联合犬齿窝入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后均行鼻窦CT检查,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联合犬齿窝入路复发性上颌窦囊肿,视野清晰、创伤小、切除彻底、有效减少复发,治疗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春生;杨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用宫瘤消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及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及子宫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及子宫体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米非司酮单独使用更佳,可以有效减小瘤体体积,并且较为安全,是可行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声波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超声波治疗,对照组采用超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超声波在治疗各种运动型软组织损伤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芳;庞艳丽;张会霞;杨小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的临床内科治疗观察及分析

    目的:讨论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采用临床内科综合治疗法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果胶铋胶囊以及甲硝唑进行综合治疗,2~3次/d。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适当的增减药物。结果经治疗后治愈的为61例,有效的患者为30例,无效的为9例,有效率为91%。结论综合性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科学、合理、等特点,能够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溃疡复发,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康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56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我院的56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112例,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56例,进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治疗,对照组患者56例,进行常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天数,肠道功能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几率较低(<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无显著差别(>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具有患者恢复快,组织损伤小,治疗时间短且出现并发症较少等显著特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奇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对放射辐射的认识和防护方法

    放射X线检查技术已经成为现在广泛的医疗检查手段,在医院成为住院部三大常规检查之一,随着现在法律普及和网络传播频率的提高,对于放射检查中的防护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所以在X线检查中做好防护,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和纠纷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蔡小国;徐亮;兰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价值评析

    目的:分析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50例牙周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统计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刷牙方法的应用,刷牙次数、时间,对牙间隙处理及口腔检查等行为均有较好的转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明显,<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其对口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作者:马艳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

    手术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进行时的卧式,由手术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作三部分组成[1]。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性质和手术类型来决定的,不同的手术需要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常见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膀胱截石位等。正确的手术体位可以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不恰当的手术体位会对手术进展产生阻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容易出现肢体受压,造成神经损伤,导致压疮等并发症。

    作者:殷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对食管癌根治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64例患有食管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平均每组各32例患者,常规组,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术前访视制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脉搏情况均有加速,但是护理组患者的脉搏次数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常规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态度满意率为75%;护理组满意率为93.75%。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术前访视制度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起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护理教育

    随着医疗的不断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等,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功能角色日趋丰富,而我国临床护理标准化工作还很不完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医院的社会经济利益,需要加强对临床护士进行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作者:许培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21例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111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比索洛尔治疗;联合组:曲美他嗪+比索洛尔治疗。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9%和77.27%;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BNP降低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LVESV、LVEDV、LVEF改善更明显,<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比索洛尔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荣果;张慧阁;刘士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生殖障碍和代谢异常,现有很多研究表明流产的发生与之有密切的关系,但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其影响因素可能为:肥胖、高黄体生成素、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

    作者:陈璐;韩其茂;李娜;张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行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于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差错发生,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集与对照组相比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都高于对照组(<0.05),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0.05),纠纷和差错减少(<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核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优化了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目标,以求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A15-3和TSGF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为探讨应用乳腺癌相关抗原的CA15-3和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我们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5-3和TSGF的测定。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联合检测与诊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

    目的:深入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5.00%(3/60),高危因素具体包括:前次分娩有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史、剖宫产史以及流产次数为2次或2次以上;通过保守治疗采取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成功率为100.00%。结论针对有剖宫产史或多次流产史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重视并发胎盘植入;在治疗上无论是保守性治疗还是子宫切除都有相应的临床价值。

    作者:向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并调查分析术后引发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依据患者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6月内组(n=36)以及12月内组(n=30)。采取多因素分析法调查术后疼痛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前Lyscholm评分无显著差异(>0.05),两组治疗后Lyscholm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比两组术后Lyscholm评分结果具有明显差异(<0.05)。年龄高、负重时间长、未接受冷敷治疗等是导致术后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较佳,尽早进行手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术后疼痛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张建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LCP钢板在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型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LCP钢板在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型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型骨折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AO分型C1型14例,C2型14例,C3型7例。将所有患者均使用LCP钢板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按照JAKIM评分系统评估[1]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5%;本组病例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结论所以使用斜T或T型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提供充分稳定性,具有创伤小、安全高等特点,能早期活动,加速骨折的愈合,提高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少,在治疗C型骨折的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泓成;韦仁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气压止血带在多发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气压止血带在多发性在骨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为充分发挥双侧气压止血带的作用,及时防止可能引起的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双侧气压止血带在多发性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压力的选择、时间的设定、放置的部位、并发症及防治等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雯;甘秋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目的:分析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妇产科患者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满意程度,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有着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香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诊治措施,探讨转阴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转阴率为66.7%;治疗前后FBG与HbA1c对比差异明显(<0.05);未转阴危险因素为结核病灶范围、空洞状况、糖尿病病程、治疗前后HbA1c以及治疗后FBG等。结论抗结核治疗2个月未转阴危险因素较多,其中HbA1c为重要因素,因此需密切监测,强化控制糖尿病。

    作者:李婵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胎盘早剥15例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胎盘早剥的病因、危害性、并发症、母婴死亡率及早期诊断、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研究15例胎盘早剥病症。结果胎盘早剥发病率为1.76%,初产妇占52%,有妊娠高血压病的占近29%,胎儿死亡率近68%,1例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发病突然,很难预测,病情凶险,产妇发病率和胎儿死亡率都很高,预防措施需要深入研究和加强。

    作者:吕兆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脑梗塞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结果,并与我院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0.05),脂蛋白(a)治疗前后无明细差异(>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

    目的:观察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这种疾病的救治方法,以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这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方法。结果本次实验中,60例患者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80%;死亡患者12例,死亡患者由于长时间出血过多,再加上伤口严重导致患者迅速死亡。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重也、发病比较急,医院应该及时制订有效的抢救方案及合理早期抗休克进行积极治疗、止血,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

    作者:计鸿志;武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信在风湿免疫科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微信在风湿免疫科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的同时,利用微信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按时复诊率、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风湿免疫科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应用微信能让患者的按时复诊率和遵医嘱率显著提高,促进患者更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万京梅;佟琳琰;玄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的68例老年痴呆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自34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口服西药吡拉西坦片实施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配上中药补肾益智汤实施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4.1%;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中有效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诱发老年痴呆症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中,基因突变、胆碱能缺失是其核心因素。在治疗老年痴呆病方面,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痰热蕴肺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苇茎汤。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总数降低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MM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观察组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夹瘀型)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俊英;李文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乳果糖口服液1d准备法用于肠镜检查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患者检查前1d下午进无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于9:00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0ml,立即饮清水600ml,随后再服乳果糖口服液100ml,接着饮清水600ml(上述过程在30min~1h内完成),下午2:30开始肠镜检查。结果肠道清洁度符合率达92.60%,患者依从性好。结论肠镜检查前应用1d准备法,清洁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刚;陈琛;王霞;冯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4年1月~8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中筛选出5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44例癌痛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癌痛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结癌痛缓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癌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很大的减轻,且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更高,<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行,能够有效的缓解癌痛,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令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结果更加满意。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癌痛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予波;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联合手术治疗重度眉间纹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重度眉间纹治疗中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眉间纹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联合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20例患者均有满意的形态,与术前相比眉间饱满,且皱眉肌力减弱明显,与术前相比重度眉间纹消失或者变浅,同时眉间部有明显的年轻化效果。结论在重度眉间纹治疗中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将其复发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朱启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有效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5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共9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服务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35.5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服务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64.4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于血液透析中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法,可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7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前75例患者为对照组,均以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后7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出现2例肠麻痹患者,无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治疗后出现7例肠麻痹患者和5例切口感染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等,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可以减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疼痛,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周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仅仅予以用药指导,研究组予以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结果在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面,研究组患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服药依从以及血糖达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连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参养营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参养营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确诊患有心血瘀阻证型胸痹心痛患者共16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口服,硝酸甘油片0.5mg必要时舌下含服;治疗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参养营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水煎300ml,3次/d顿服。治疗4w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及其他体征、心电图ST-T改变。结果治疗4w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前有所缓解,尤其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4w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42%(70/81)显著高于对照组70%(56/80),差异具有可比性,<0.05。结论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参养营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证型胸痹心痛患者,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对心电图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光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准确掌握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ICU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249株铜绿假单胞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ICU分离出的249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的构成比高占73.9豫,其次是分泌物占15.3豫。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其次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等敏感性亦较高。结论 ICU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学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内感染。

    作者:尚秋美;薛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预防透析器反应的研究分析

    血液透析技术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期得到了延长[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逸8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以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暂不能行肾移植的患者。现代医学的理念是要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透析并发症、经济负担以及焦虑、忧郁、沮丧等心理问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孙志红;路跃玲;王一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541例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区在职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状况,为开展卫生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6月1日~9月30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体检资料中,2541名在职育龄妇女健康体检妇科检查登记表作为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区2541名在职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为74.38%,前5位疾病依次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慢性附件炎、乳腺疾病及子宫肌瘤,患病率分别为35.4%、26.9%、18.7%、16.2%、1.5%。结论目前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的患病率很高,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其普查普治及生殖保健咨询,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特色生殖保健服务项目,使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及时治疗和早期预防,不断提高我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NICU(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以我院NICU在2014年7月~2014年12月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由责任组长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风险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为减少相关的护理风险在NICU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根因分析,不断探讨,制定可行的对策措施,提高科室安全管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陈仁花;李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医院设备的管理及日常维修建议研究

    目前,根据各大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和维修人员的对设备维修的现状,深入的了解了医疗设备在使用上发生故障和导致损坏的时间,本文以医院设备的管理及日常维修建议研究论述为主题,针对医院设备的定期检修和设备的保养,结合了医院内部在设备维修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对于医院内部设备日常维修的方案,采取具有实效性的解决措施,并且,很对设备在运行上出现的故障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是维修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了解并且熟知医院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遵守设备维修的管理当中,对于愿意内部医疗设备定期的检测以及维修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作者:闫翔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研究产房护理对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172例产妇,其中92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占7.85%,对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出现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导致产科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42例为人员因素,占45.65%;其次为技术因素,24例(26.09%);20例为管理因素,占21.74%;6例为环境因素,占6.52%。结论通过对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同时分析相关的安全隐患,提升产房护理的安全管理,加强业务学习能力,让护理人员提升护理风险意识、证据意识、法律意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产房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金梦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Raypex5根尖定位仪应用于活髓磨牙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Raypex5根尖定位仪应用于活髓牙测量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将193位患者需行根管治疗的211个活髓磨牙、604根管,随机分为两组。活髓牙组在局麻下使用Raypex5根尖定位仪测量工作长度,牙髓失活组使用失活剂二次复诊时应用Raypex5根尖定位仪测量工作长度,根据根管充填后X线片评价其准确性。结果活髓牙组的适充率为91.61%,牙髓失活组适充率为93.88%。结论局麻下使用Raypex5根尖定位仪测量工作长度准确性较高,且可以减少复诊次数。

    作者:陈红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2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黛力新+艾司唑仑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9%和83.33%,<0.05,有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I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IS评分降低更明显,<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头痛、口干、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88%和16.67%,<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黛力新治疗原发性失眠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巧敏;于占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喋呤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之一,以往对中等或大量积液的患者采用传统一次性注射器和粗导管做胸腔穿刺抽液的方法,存在较多缺点,如切口大、出血多、术后患者痛苦、易并发感染、医护工作量大。目前对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来治疗胸腔积液,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和可能引起胸膜反应,并且引流管尖端不锐利,不会刺破肺脏。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发生导管脱出的现象,达不到预期治疗的目的,严重时可出现气胸、胸腔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孔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吉林省综合性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工作绩效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吉林省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绩效现状。方法采用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结果吉林省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工作绩效总得分为(154.44±21.8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六个维度的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重症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人际关系/沟通交流能力、计划/评估能力、教育/协作能力。三个等级的所占比例为院低等占1%;中等占52.6%;高等占46.4%。结论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的工作绩效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六个维度的均分高为重症护理能力,低为教育/协作能力。

    作者:周丹;高岩;郑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及护理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慢性病,前列腺炎易合并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就慢性列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

    作者:孔令启;屈艳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25玉粒子的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观察肺癌患者的表现,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经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125玉粒子的治疗组,共24例,采用CT引导植入治疗肺癌。B组为对照组,共24例,采用药物灌注化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6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玉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随着介入放射学在肺癌诊疗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和肺癌研究的深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肺癌尤其中晚期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亮;马晓强;刘奎伟;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黄体酮胶囊治疗闭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黄体酮胶囊治疗闭经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77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观察组: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6.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均有所增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内膜增厚更明显;观察组的头晕、恶心、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黄体酮治疗闭经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90例,分为参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其后对比两组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参照组,<0.05。结论在慢性腹泻治疗中应用中医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梯度大量脱水在血液透析的应用

    通过对15例终末期肾功不全需大量除水(除水量≥4 kg),在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和肌痉挛的患者采用梯度除水透析方案40次和均匀除水透析方案20次,结果显示采用梯度除水方案组出现低血压和肌痉挛等临床表现明显少于对照组。

    作者:谢群兴;揭冬兰;刘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情况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情况。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痊愈,手术成功率93.33%,中转开腹8例;手术时间18~145min,平均(55.31±5.43)min,住院时间3~5d,平均(3.10±1.21)d。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胆道损伤,2例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总并发症发生率5.00%。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减少患者损伤,且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存在并发症,医生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并规范操作,可降低中转开腹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邹乔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酶活性测定分析参数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酶活性检测时分析参数的设置。方法对血清酶类检测的波长、样本体积分数、反应时间等参数给予优化设置。结果通过对酶类主参数如样本体积比、主辅波长、测量点和限额参数试剂吸光度值、线性度等进行设置,有效拓宽了方法学线性的范围,确保了酶促反应线性期内测量酶的活性。结论酶活性检测时对分析参数进行正确检测,可有效提升检测的精准度。

    作者:崔树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讨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选择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患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共收治了56例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肖飞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宫腔填塞纱条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时使用宫腔填塞纱条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共5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26例对照组和31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环形间断缝合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宫腔填塞纱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和康复时间,而且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龙春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对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感染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快,能提高患者身体康复速度,帮助患者尽早出院,效果显著。

    作者:华吉卓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68例早产儿分成治疗组和一般组,予以治疗组早产儿布洛芬混悬液治疗,一般组为空白对照,不予以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外,采用我院常规治疗方法对一般组患儿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导管比和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动脉导管闭合率为91.2%,高于一般组患儿的70.6%(=4.660,<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低于一般组患儿的23.6%(=4.221,<0.05),住院时间为(7.6±1.1)d,短于一般组的(9.2±1.4)d(=4.019;<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肖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对孕妇剖宫产手术期心理障碍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行剖宫产的孕妇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刮宫产手术一般护理。干预组则在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情绪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程度评定,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焦虑和恐惧感改善,但干预组抑郁、焦虑、恐惧和改善明显增大(<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拔管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和哺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加强对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兰;陈瑞芳;蔡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奥扎格雷钠与降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钠与降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将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48/51);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36/51)。且治疗后患者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效果优于常规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运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其效果优于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效果确切。

    作者:邓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4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41例给予控制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68%(38/41),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73%(29/41),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6/41)。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注重控制论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方法进行组别划分,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进行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覃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天津市和平区家庭责任医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签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是转变传统医生坐诊模式、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创新举措,也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2011年天津市和平区正式启动签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工作,几年来在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对和平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行回顾,对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和平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发展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董婧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药传统蜜炙法的控制与改良

    蜜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药炮制方法,但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具有难以控制、耗时耗力等弊端。本文对传统炮制法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现代研究,探讨传统蜜炙法的过程控制与改良方法。

    作者:石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膝关节僵硬的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手法松解联合功能锻炼和中药薰洗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松解联合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治疗17例膝关节僵硬患者,治疗后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其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感染、韧带损伤、关节再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患侧膝关节活动度由治疗前(66.21±21.17)o升至治疗后(111.34±13.87)o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0.05);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治疗前(73.22±12.57)分升至治疗后(95.43±7.21)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0.05)。结论手法松解配合功能锻炼和中药薰洗治疗膝关节僵硬,能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作者:何世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精神患者出走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本文旨在探讨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成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12例出走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出走行为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总结出发生出走行为的征兆。分析其出的原因、时机和方式,并探索可行的护理对策。提示精神患者的出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给患者及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沈金金;汤娟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加芬太尼在辅助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加芬太尼在辅助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腹部和四肢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加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加芬太尼在辅助临床小儿区域麻醉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庆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人群乙肝感染血液接触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社区人群血液接触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2015年6月~12月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514例单纯HBsAg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择HBsAg阴性的514例社区居民作为对照组,调查社区居民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结果 HBsAg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史、口腔治疗史、输血史、针灸史、纹眉和/或纹身史、穿耳环耳洞史、共有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乙肝家族史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史、口腔治疗史、输血史、针灸史、纹眉和/或纹身史、穿耳环耳洞史、共有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乙肝家族史是社区人群HBV感染的血液接触行为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孟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随机抽取86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习,观察组的护生采用临床路径法实习,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普陀山僧尼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普陀山僧尼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分类量表对560例普陀山僧尼进行现状调查。结果90例为平和质,58例为单纯偏颇体质,400例为兼夹偏颇体质。8种偏颇体质分布状况显示气虚质例数多,为123例,其次为阴虚质(103例)、阳虚质(61例)、气郁质(46例)、痰湿质(37例)、特禀质(31例)、湿热质(30例)和瘀血质(27例)。结论9种中医体质在僧尼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兼夹体质在僧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作者:余晴;顾舟霞;钟素亚;林永红;乐维君;张芬娜;缪睿;李飞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术前共情沟通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术前共情沟通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与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共情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第2d,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0%,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7,<0.05);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00,<0.05)。结论实施共情护理,能够减轻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浙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青春期卵巢非妊娠性绒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青春期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原发性非妊娠性绒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青春期卵巢非妊娠性绒癌与生育期成人绒癌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相似,免疫表型:CK、CK7、CK8/18、β-HCG、HLA-G、PLAP均阳性,CD99、HpL、α-inhibin阴性。结论青春期绒癌与妊娠无关,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发病率极低,组织形态学、血清学检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可获得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瘤体后多药联合化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邢荣格;周玮玮;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异硫氰酸苄酯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苄酯对人舌鳞癌Tca8113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分成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苄酯处理组,每组设3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下异硫氰酸苄酯对Tca8113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采用PI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异硫氰酸苄酯作用下Tca8113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凋亡的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yclin B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异硫氰酸苄酯体外能有效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异硫氰酸苄酯能使Tca8113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在作用过程中,细胞cyclin B1蛋白表达降低,而p53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异硫氰酸苄酯能够明显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该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归玉;孙莹;孟令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分析采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对其血糖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对血糖指标影响。方法将社区糖尿病患者93例分组,对照组行常规社区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程序行社区护理。结果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1年后体质指数、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与舒张压存在显著变化(<0.01),在血糖控制质量上,两组干预1年后优于干预前(<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0.01);研究组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高。

    作者:宋宝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某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15年门诊口服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方法,对我院2015年门诊降压药物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随机抽查的处方中发现,5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较高,<占90%;使用降压药物品种22个,处方频率前3位的抗高血压药分别为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降压药物使用频率前3位分别是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和厄贝沙坦片;用药频度前3位的分别是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和厄贝沙坦片;治疗以CCB+ARB联合为主。结论我院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符合高血压用药指南;联合治疗策略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新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管理对住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对住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鑫医院住院治疗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健康教育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前健康教育管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得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0.05)。健康教育管理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常规护理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向英;刘俊秀;廖静;豆丽;谭琼瑛;王艳英;王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渗氯化钠液应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时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7.5%NaCl(高渗盐水组)与0.9%NaCl(等渗盐水组)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救1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组与对照组,选择组给予7.5%的氯化钠注射液300 ml,对照组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300 ml快速静点,均在15 min输完,随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羟乙基淀粉(3:1)维持,直至血压回升并保持稳定在收缩压≥13.33 kPa,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升压效果显著,能快速扩容,患者尿量充分,抢救过程中补液总量较少,病死率有所降低。结论使用高渗氯化钠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更为可取。

    作者:胡长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双黄连注射剂与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本文探究双黄连注射剂与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2013年4月~2015年8月,从接收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中不按规律的抽取110例来分析,平均分为两组,每个组别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对比两个组别治疗前后患者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天数,住院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45.4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上对比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与抗生素分别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临床显示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的效果更佳,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建议大力推广。

    作者:蒋兴义;王建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江汉平原地区健康成人脉冲振荡肺功能正常值分析

    目的:探讨江汉平原地区健康成人脉冲振荡肺功能正常参考值及预计值公式。方法对431例(男222例,女209例)常规肺功能正常的健康成人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求出脉冲振荡技术(IOS)各参数参考值范围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包括呼吸总阻抗(Zrs)、总呼吸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等。结果男性预计值公式:Zrs=11.186+0.406A-0.001A2-0.001AH-13.695lgA+1.238eW,Fres=18.933-3.33×10-4H2+3.94×10-4W2,R5=10.901+0.4A-0.01A2-0.001AH+1.253eW-5.919eA,R20=14.11+0.285A-0.001A2-2.59×10-4AH-11.87lgA,X5=-0.95-0.04A+2.4×10-4AH;女性预计值公式:Zrs=27.744+0.154W-2.32×10-4H2-6.60eW,Fres=122.155+0.761W-4.1910-4H2-35.449eW,R5=33.939+0.205W-2.23×10-4H2-8.962eW,R20=7.115+0.15W-1.80×10-4H2,X5=-2.512+5.454×10-5H2。结论江汉平原地区健康成人脉冲振荡各参数参考值范围及预计值公式与国内、外有差异。

    作者:舒鹰;李荆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大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对宫腔粘连治疗效果的提高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大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治疗子宫腔粘连(IUA)的效果。方法80例I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大剂量补佳乐(5mg/次)口服联合球囊子宫支架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剂量补佳乐(2mg/次)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3个月,观察组的月经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IUA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0%(<0.05);观察组的综合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0.05)。结论对IUA应用大剂量雌激素配合球囊子宫支架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IUA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126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126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变部位与性质、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脑出血并发CCS的发病率(51.0%)明显高于脑梗死(19.5%),且好发于基底节及丘脑,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生变化,包括14例(41.2%)Q-T期延长,30例(88.2%)心律失常,21例(61.8%)ECG缺血性变化,同时,心肌酶谱在脑卒中后48小时内异常升高。结论急性脑卒中可诱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危害心脏,随着病情的加重体内心肌酶增多,且ECG缺血性改变越严重。

    作者:罗章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激素在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的使用现状与分析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在我院儿科临床应用是否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无指征滥用、有指征不敢用、种类选择和剂量使用错误、使用方法及疗程的不合理、使用中是否忽略严重副作用或是不良反应等。方法统计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药房激素应用的电子处方,查看各科室对激素药物的使用数量,对应指征,在同一疾病中、激素类药物在所使用药物中的比例以及常用激素的具体品种,从而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我院儿科临床各类疾病中,激素的应用较广,除了应用于小儿肾病综合症、支气管哮喘病之外,还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疗中。静脉滴注、口服和局部用药都是应用激素的有效方式。相比于口服和静脉滴注,局部用药例数增多。结论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激素的应用已被广泛认可。在临床应用时,为了达到该类药物在临床的佳治疗效果,医师除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还需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关于激素应用的知识教育,以便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朱逸清;李智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在常规基础上予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急诊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行镇静、止咳等常规的治疗办法,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多巴胺、酚妥拉明注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2=12.48,<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中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5.36,<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巴胺和酚妥拉明配合常规办法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心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在应用于该病的急诊治疗中。

    作者:程锋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随机选取本院以往所收治的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影响其预后的原因进行归纳。结果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之后,老年组患者其临床中非典型疼痛患者例数较多,且其无典型临床症状存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群脏器功能的衰退以及身体素质的下降、并发症出现几率大等。结论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该类病症的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并以降低患者心脏负荷为首要治疗目的,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缩小梗死的面积。

    作者:庄美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都梁软胶囊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都梁软胶囊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都梁软胶囊和多塞平片,对照组单服多塞平,治疗15 d,观察疼痛程度的改变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疼痛程度降低明显(<0.05),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合服用都梁软胶囊和多塞平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效果好,且优于单用多塞平。

    作者:袁建清;廖春英;李志刚;刘铮;刘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探索构建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探索构建。方法针对我科从2015年4月~2015年9月肾内科病区住院患者137例留取尿培养标本作为分析资料。其中选择77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另外60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后组。对两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并对当前尿液标本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导致肾内科病区尿培养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比较采取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样本准确掌握率和培养标本不合格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采取了品管圈活动之后,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的准确留取率由78%提高到了96.67%,标本不合格率由之前的22%下降到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肾内科病区的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采取了品管圈活动后,能够有效提高正确留取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谌伟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为社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加入我院“糖友俱乐部”并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参加俱乐部常规活动,2次/月,60 min/次,共6次讲座。研究组在参加俱乐部常规活动的基础上由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小组利用“微信平台”对其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行为互动教育。教育时间为3个月。教育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和血糖值来评定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影响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患者ESCA、HPLP、血糖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教育后,研究组ESCA、HPL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稳定病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臧海峡;李红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女性精神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配到利培酮实验组和奋乃静实验组,对患者进行<56d的实验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两种效果评定,分别为PAN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和TESS(不良反应量)分析。结果对利培酮实验组进行评定,其显效率高达80.12%,有效率98.23%,不良反应率12.12%;奋乃静组的显效率78.91%,有效率97.23%,不良反应率13.21%;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利培酮实验组与奋乃静实验组的治疗疗效相当,其>0.05,差异不显著,而在不良反应方面,其<0.05,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从两组实验中,还可以看出来利培酮对肝功能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会引起肥胖及闭经的风险高。结论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奋乃静相当。

    作者:陈俹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麻醉,观察组在丙泊酚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无痛人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样饱和度(SpO2)和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定向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宫缩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MAP变化不明显,SpO2和HR与术前相比下降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的MAP、SpO2和HR与术前相比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明显(>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詹月丽;李燕萍;吴巧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120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60例)和阴道试产组(60例),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阴道试产组孕产妇的产后24 h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0.05);剖宫产组新生儿重度窒息5.0%、轻度窒息15.0%、正常80.0%,阴道试产组新生儿重度窒息1.7%、轻度窒息11.7%、正常86.7%,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与剖宫产术相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采用阴道试产分娩的安全性高,母婴预后良好。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的方案分为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8例)与予以全方位护理的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睡眠状况。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应用于脑梗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药复方治疗气虚痰阻型乳腺癌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对中药复方治疗气虚痰阻型乳腺癌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探讨。方法以中药复方香砂六君子合橘皮竹茹汤治疗气虚痰阻型乳腺癌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40例,并设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两组化疗后第1、5 d恶心,呕吐缓解程度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5%,对照组为70%(<0.05);化疗第1 d两组呕吐及腹胀、纳差等副反应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0%(<0.05);化疗第5 d两组呕吐及腹胀、纳差等副反应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0.05)。结论该药配合化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肠道反应,其通过健脾利湿,理气和胃,改善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并且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减轻胃肠道反应的目的。

    作者:何健飞;阮兴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目的:分析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进行研究,均经CT和MRI诊断,将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组内比较显示,CT和MRI增强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平扫检出率,且差异均有意义(<0.05)。组间比较显示,CT和MRI的平扫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0.05),但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中,CT和MRI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平扫的诊断准确率优于CT平扫,将二者有机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高苟明;周萍;李佳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先天性肝囊肿行腹腔镜开窗引流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结果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0 min。术后平均住院4.5 d,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术后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1个月后愈合,其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且安全可行。

    作者:陈思瑞;彭永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0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并发症的3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0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39例,比例为2.59%,其中包括27例胆囊破裂,4例大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损伤,余者肠道损伤、脐疝、肝脏损伤各1例。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胆囊破裂、出血、切口感染等,手术过程中要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对应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克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自制的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问卷,便利选取湖南西部民族地区20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00例留守儿童,其中男性91例,女性109例;年龄分布为9~15岁,中位年龄12.8岁,苗族留守儿童占99人(49.5%),土家族占71人(35.5%)。在这些留守儿童里面父母双方外出的占128人(64.0%),父母外出时间在3~8年的131人(65.5%),看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145人(72.5%),看护人年龄>60的为128人(64.0%),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人(43.5%),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评分为(150.4±27.55)分。结论应加强教师关怀、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为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

    作者:谢旺;楚婷;钟纪兴;付艳;卢灵美;吴州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2015年对我院手术室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步增升高趋势(2=10.018,=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渐下降趋势(2=82.377,<0.001);2015年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2029例次,实际手卫生1322例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7 vs 65.97,2=5.241,<0.05);不同时刻的手卫生中,操作前(接触患者之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及脱手套后)的依从率为57.54、67.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354,<0.01),接触患者之前的手卫生依从率为低(41.32%),接触患者的体液后的依从率为高(76.47%)。结论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说明改善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很大帮助。

    作者:沈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并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全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切皮、探查以及拔气管导管时的临床血流动力。结果经比较得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双异丙酚、芬太尼、维库罗宁的用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拔气管导管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切皮、探查以及拔气管导管时的临床血流动力存在显著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宫颈癌,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泽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研究

    目的:对我国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并且了解异常指标检出率并分析其因素。方法400例老年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老年人群年龄在50~80岁,男性有175例,女性有135例,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对其400例研究对象进行尿液样本的筛查,能够检测白细胞(WBC)、亚硝酸盐、红细胞(RBC)、糖尿、蛋白质的情况,并且对其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有关原因。结果400例老年人中总阳性率占30%,在这里有既往史的老年人占4.5%,在以前没有临床诊断但是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的老年人占7.5%,没有临床诊断并且没有症状的为21.5%,每个年龄段分组之间经行比较,发现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男女组之间,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容易患有泌尿疾病,但是老年人对轻微的症状并不能引起重视,因此需要建议老年人少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早发现早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刘玉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从而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采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的990例患者,按照诊断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终选出125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发生率为12.63%,的主要原因有气道损伤、感染、不规范用药、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卧姿不当等。结论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古丽给娜·莫亥台;阿依努尔·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新疆喀什地区维、汉族监狱警察血脂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汉族监狱警察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2015年在第三师51团医院体检的喀什地区维、汉族监狱警察515人进行调查问卷,血压测量,体格检查,检测血脂、血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汉族监狱警察TC、HDL-C高于维族,维族监狱警察TG、LDL-C高于汉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越0.000)。维、汉族监狱警察血脂的主要危险因素均包括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压、吸烟。结论维、汉两民族监狱警察血脂水平有差异,且与BMI、血压、FPG、吸烟有关联。

    作者:刘坪;黄辉;任宏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钟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钟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不同供水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情况。方法通过对2012~2015年本市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进行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检测小型集中式供水水样258份,合格率为70.9%(183/258),分散式供水水样42份,合格率为28.6%(12/4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28.49,<0.01);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样微生物指标和浊度有统计学差异(<0.05),枯水期优于丰水期;小型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微生物指标,集中式供水明显优于分散式供水,应加大自来水的普及率;枯水期水样优于丰水期,应加强对丰水期水样的监测。

    作者: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应用社区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有不错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骨密度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巩军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可舒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82例和心可舒组86例。对照组采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心可舒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1.24 g,口服,3次/d,疗程12 w。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 w时记录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心可舒片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使原发性高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结论心可舒对高血压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变[8]。有效降低了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达到了更好的控制血压的目的。

    作者:许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遂宁市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遂宁市2015年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宁市2015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遂宁市2015年共报告病例2648例,发病率为80.51/10万,重症病例11例,无死亡病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53:1,发病有一定季节性,主要发病高峰为9~12月,其次为5~7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97.17%);实验室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233份,检出阳性标本50份,其中EV71阳性19份,Cox A16阳性6份,其他肠道病毒25份。结论对严峻的射洪县、船山区、大英县要加大力度,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牟艳;周根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品管圈的手法及步骤进行持续改进,比较活动前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37.78%降低至活动后的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改善了患者对留置针的认知,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推广。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留置针的使用率,减少了一次钢针的使用。

    作者:宋进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心绞痛(AP)68例,同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静脉血标本,对比三组血小板参数与RDW以及心肌标志物。结果 AMI组与AP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0.01);AMI组的cTnT、cTnI、hs-cTnT、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AP组(<0.01),AMI组与AP组的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是判断心肌损伤的佳血液检验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冠心病预后的负面影响因子。

    作者:康新红;张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深入探讨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中,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指标上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0.05),皮肤瘙痒评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早产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治疗中,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何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聚焦超声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局部聚焦超声波治疗1次/d,10min/次,连续治疗7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结果;药物对照组10例,双氯芬双钠软膏局部涂抹治疗1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d和第7d进行VAS、ADL评估及抽取局部组织液,采用ELISA法测定组织液IL-1(IL-1β和IL-1α)和TNF-α;正常对照组10例,无治疗,仅抽取正常人肱骨外上髁局部组织液测定IL-1和TNFα;治疗前后采用VAS和ADL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对照组(<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较药物对照组显著增大(<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较药物对照组显著增高(<0.01);聚焦超声波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治疗第3d和第7d与治疗前比较,IL-1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0.050.01);聚焦超声波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L-1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0.05);聚焦超声波治疗组治疗第7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和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云;刘金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药学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的有效性

    目的:对我院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服药依从性对临床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编号。1~100号患者为药学组,101~200号为对照组。药学组运用药物治疗和服药干预,而对照组仅仅进行药物治疗。通过对比这两组患者在诊断前、诊断期间,以及复诊后6个月和1年期间的患者病情,来研究抑郁症患者服药依存性干预的有效性。并研究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结果忽略患者在就诊之前的服药干预(>0.05)。药学组的服药性依存性由于服药干预高于对照组。药学组在诊断期间,尤其是复诊1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抑郁症的服药依存性与患者的康复有关,服药依存性越高对改善患者病情越有帮助,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GHSR1a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体内直肠癌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GHSR1a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体内直肠癌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靶向GHSR1a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和阴性对照序列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表达GHSR1a shRNA的SW480细胞(KD)、阴性对照细胞(NC)及空白对照细胞(BC),RT-PCR检测GHSR1a 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建立裸鼠直肠癌SW480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并测量各组裸鼠肿瘤重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体外实验中,通过荧光表达情况及流式细胞学结果表明成功建立稳定表达GHSR1a shRNA的SW480细胞;SW480细胞感染GHSR1a shRNA后,KD组细胞中GHSR1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或NC组(<0.001);在体内实验中,KD组裸鼠直肠癌皮下移植瘤重量明显低于BC组或NC组(=0.011);KD组移植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BC组或NC组(<0.001),同时Ki-67在KD组移植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BC组或NC组(<0.001)。结论成功建立稳定感染GHSR1a shRNA的直肠癌SW480细胞,沉默GHSR1a后对体内人直肠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表明GHSR1a基因有可能成为新的直肠癌治疗作用靶点。

    作者:黄成钢;蔡学宏;徐佳;张三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阶段式康复宣教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宣教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随机抽取2014年和2015年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知识和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出院前两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阶段式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关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HEV ORF2 P179重组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制备戊型肝炎病毒ORF2 P179重组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重组纯化的戊型肝炎病毒HEV ORF2 P179蛋白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采用杂交瘤技术进行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鉴定高效稳定分泌HEV ORF2 P179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融合细胞。结果两株株杂交瘤细胞A3和F5可以分泌特异性的针对HEV ORF2 P179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论获得HEV ORF2 P179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戊型肝炎诊断试剂开发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肖燕萍;施丽丽;董晶剑;冯昊;沈斌;陈轶晖;胡佳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共8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均分成两组,就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n=42)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n=42)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实施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相比其他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的血压及Hc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作用,值得为H型高血压患者大力普及和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尿石症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尿石症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为采取针对性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自制一般情况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对10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总体水平一般,优秀占0.99%,良好占37.62%,一般占59.41%,差占1.98%,得分低的维度为运动和健康责任。结论尿石症患者需要提高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尿石症复发,促进全面健康。

    作者:仇莹莹;王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CSP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和(或)清宫术,甲氨蝶呤(MTX)或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清宫术,子宫全切除术治疗CSP,比较3种术式治疗CSP的临床疗效。结果 UAE+清宫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清宫术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50±1.56)d,(24.53±3.2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5);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20.93±2.20)d,(42.13±3.2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48);随访时间分别为(66.53±3.89)d,(149.71±6.2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32);1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CSP早期明确诊断是关键,经阴道彩色多普勒B超是诊断CSP的首选方法,CSP治疗方法多样,对确诊病例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吴媛;凌静;谭洁;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级护理本科生152名为试验组,在护理教育课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选择2010级护理本科生176名为对照组,在护理教育课程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

    作者:辛小林;杨青建;张雷;单伟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复方豨莶草胶囊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豨莶草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细胞核因子-资B的影响,探讨其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15只,复方豨莶草胶囊组15只,痛风宁胶囊组1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复方豨莶草胶囊药液、痛风宁胶囊药液灌胃3d,第4d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5h切取踝关节滑膜,免疫组化法观察滑膜细胞核因子-资B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受试关节滑膜细胞核因子-资B表达都有显著增强。复方豨莶草胶囊与痛风宁胶囊均可下调核因子-资B的表达,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豨莶草胶囊通过下调核因子-资B的表达,来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于雪峰;孙贵才;佟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线粒体M2抗体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的参考范围。方法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420例,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采用Alegria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检测试剂以及检测参数检测血清AMA-M2浓度。结果 AMA-M2检测系统的批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度良好,其他性能参数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女性组血清AMA-M2浓度为1.90(1.70~4.50)IU/mL,明显高于男性组的1.85(1.60-2.70)IU/mL(Z=-2.804,=0.005);而<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血清AMA-M2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Z=-0.317,=0.751)。血清AMA-M2参考范围在女性组为0~4.45IU/mL,男性组为0~2.50IU/mL。结论 AMA-M2参考范围应按性别分别设定,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人群的AMA-M2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金梅;刘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3种真空采血管对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评估肝素锂抗凝血浆和分离胶促凝血清对常规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以此方法缩短正流转时间(TAT)的可行性。方法用含肝素锂的真空采血管和含促凝剂的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37份静脉血液,测定18项常规生化项目,并与不含添加剂的普通红管血清进行比较。结果与普通红管比较,肝素锂抗凝血浆除Cre、UA、CKMB等3项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外,其余15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分离胶促凝血清TP、ALB、ALP、Che、Urea、Cre、CK、Ca、GLU等9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外,其余9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胶促凝血清对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为了缩短正流转时间(TAT)而选择血浆,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关血清血浆的换算体系,或者建立相应的血浆正常参考区间;若选择分离胶/促凝剂,在投入应用前,应进行全面评估,选用质量过关的产品。

    作者:黄立伟;杨建彬;何丹枫;覃迎春;马凌波;滕顺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疼痛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护理,干预组采用疼痛专项干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结局。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给予胃肠手术患者专项疼痛干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术后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护理借鉴使用。

    作者:王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本科室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由活动前的36%提高至52%,护理人员功能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考核合格率分别由48.3%、50.6%提高至100%、90.7%,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率,提高圈员品质改善能力。

    作者:王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钼靶X射线联合血清CA153、CA125对乳腺癌诊断临床价值

    目的:为探讨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钼靶X射线联合检测血清CA153、CA125对该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钼靶X检查及血清CA153、CA125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同血清学检测及钼靶X检查。结果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82.3±34.6)U/mL、(54.2±21.7)U/mL;正常对照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0.9±0.8)U/mL、(14.3±6.4)U/mL;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明显的高于正常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CA15-3、CA125和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检查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有明显提高(<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CA15-3、CA125进行联合检测和钼靶X射线摄片检查可以提高其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贤;梁寿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患者时使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共11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儿的治疗药物为红霉素注射液,而观察组为乳糖酸阿奇霉素。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9.565,=0.002;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2=5.636,=0.018;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湿罗音、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乳糖酸阿奇霉素的疗效更佳,且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李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一共有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相关指标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当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产后恢复,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膜透析患者脂联素、瘦素和脂代谢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明确相关代谢异常导致的脂肪因子水平异常可能会对患者脂代谢状态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向心性肥胖,终在腹膜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方法入选长期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30例、新收治的CKD5期未透析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人群30例。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其空腹血糖、空腹血脂(TC、TG、)、肝肾功能等;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人脂联素及抵抗素水平。探讨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0.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D组,CKD5期未透析组腰围、Cr、BUN、T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001)PD组腰围,TG高于CKD5期未透析组(<0.0001)。余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D组FBG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1),CKD5期组FBG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BMI为标准,PD组中肥胖患者所占比例为27%,以腰围标准,PD组中腹型肥胖患者所占比例为16%。以TG及FBG为标准PD患者中存在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占71.3%。PD组患者腹围与脂联素,抵抗素成负相关。(r=-0.94438,-0.95912,<0.0001)CRF组患者腹围与脂联素成负相关(r=-0.96412,<0.0001)。结论①PD患者较CKD5期患者及正常人群存在明显的向心性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其发生原因为多种脂肪因子及机体内分泌调节的结果。②无论是CKD5期患者还是PD组患者,CRF患者腰围与其血清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预估患者腰围增大及向心性肥胖的一项指标。

    作者:夏灵伟;夏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6σ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σ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的50例医院患者作为常规组,开展医院常规质量管理。我院自2015年1月~12月将6σ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应用,选取50例医院患者作为6σ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平均住院日、会诊等候时间。另外,对两组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质量、电子处方质量进行调查。结果6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0.05)。6σ组平均住院日、会诊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质量、电子处方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经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6σ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加强电子处方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科学管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会诊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华;刘惠玉;陈晓荣;惠园园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19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老年患者共计38例,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2组,给予其中19例患者传统疝气修补术,设为对照组,给予另外19例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手术耗时、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2年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年后病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感轻,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低。

    作者:徐秋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结合锁定钢板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及外固定支架结合锁定钢板治疗AO分型中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2010年10月对49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取锁定钢板(A组)及外固定支架结合锁定钢板固定(B组),根据骨缺损情况适当植骨。分别采用VAS评分、改良Gartland和Werley(GW)评分和Batra放射学评分比较两组效果差异。结果随访时间8~26月,平均12.3月。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2月。A组24例,GW评分:优16例、良4例、可4例;Batra放射学评分:优14例、良8例、可2例。 B组25例:GW评分:优22例、良3例;Batra放射学评分:优23例、良2例。结论对C3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方法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单纯锁定钢板固定,外固定支架结合锁定钢板能取得更高的解剖复位率及临床优良率。

    作者:蒋允昌;冯虎;袁峰;郭开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B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4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进行阴道B超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声像图。结果阴道B超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50%,显著高于腹部B超组的75.00%,有统计学意义(<0.05);阴道B超组的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假孕囊、心血管搏动、胚芽的检出率分别为97.50%、87.50%、20.00%、20.00%、22.50%,均显著高于腹部B超的77.50%、62.50%、2.50%、5.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对于腹部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应用阴道B超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声像图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充盈膀胱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刘成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DCA循环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优质护理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项目开展前后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2年间武汉市汉阳医院共20个病区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将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病房管理后基础护理得分为(98.25±0.35)分,健康宣教得分为(98.70±1.23)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2.258,-3.387;<0.05)。整体护理得分为从开展前(94.33±5.06)分提高至(94.83±4.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06,<0.05);项目开展后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3.70±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丁宜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影响剖析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中均给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在围手术期各时间点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停药至睁眼时间、拔出喉罩时间以及拔管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HR在麻醉诱导前(T1)~拔出喉罩后1min(T6)时刻与给药前(T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患者HR在T1时刻较T0时刻明显升高,且在T1~T6时刻均明显高于研究组(<0.05)。研究组患者MAP在置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后1min(T3)时刻较T0时刻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在手术开始时(T4)时刻后对照组MAP突然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研究组(<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停药至睁眼时间及拔出喉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患者拔管时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麻醉,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苏醒时间。

    作者:倪立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初始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适初始剂量。方法选择2010~2014年邢台市出生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并确诊的CH患儿59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低初始剂量左甲状腺素钠(2~6μg/kg/d)以及常规初始剂量(6~15μg/kg/d)予以治疗,定期监测血清TSH、FT4浓度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低剂量治疗组的初始治疗剂量平均为(4.37±0.94)μg/kg/d,常规剂量组为(6.79±0.70)μg/kg/d;治疗2~4 w后,两组患儿TSH、FT4水平及TSH达正常的例数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FT4与治疗前差值有统计学意义(<0.05),进一步将FT4水平以正常范围1/2,正常范围上限为临界点,分为三段,两组FT4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FT4超出正常范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54例患儿进行了Gesell智能发育评估,两组各27例,各能区DQ值差异无统计意义(>0.05)。结论初始低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韩风荣;郑丽春;李森燕;张雪花;王丁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护理;30例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康复护理训练。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BPR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BPRS评分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明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运用PDCA循环提高各临床科室慢性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各临床科室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有效增加全院肝病会员入会人数,让更多的肝病会员在随访管理中受益。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入会指标完成率,并定期统计指标和反馈结果。结果自2013年7月~2015年4月,共实施三轮PDCA循环,不能完成会员入会率的临床科室数目从平均10个降低到3个,会员入会人数增加明显。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

    作者:刘荣梅;李雪梅;罗娜;孟雯;刘梦佳;林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50例ASA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各5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成功后10min,Ⅰ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μg/kg静脉泵注10min,后给予维持量0.3μg/(kg·h);Ⅱ组静注丙泊酚0.5mg/kg,继以微泵静注丙泊酚3mg/(kg·h);Ⅲ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μg/kg静脉泵注10min和丙泊酚0.5mg/kg,后给予右美托咪啶维持量0.3μg/(kg·h)和丙泊酚3mg/(kg·h)。比较三组用药后各时点的循环、呼吸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VAS。结果Ⅰ、Ⅲ组T2~T4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0.05。Ⅲ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快于Ⅰ、Ⅱ组,<0.05。3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严重低血压、严重低心率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小剂量丙泊酚能够快速镇静、镇痛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辅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较好。

    作者:冯毅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人工流产孕妇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麻醉方式差异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均为41例;联合组采取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单一应用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用药后,联合组的SBP、HR及SpO2均要低于对照组,且镇静效果均要优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0.05);联合组术后宫缩痛评分、不良反应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0.05)。结论在人工流产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静效果显著,术后宫缩痛明显缓解,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产生与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产生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以及女性AsAb的产生与临床疾病关联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AsAb,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AsAb阳性率的差别;并进一步对女性不育不孕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初步探讨AsAb阳性形成的可能病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女性不育不孕患者血清AsAb-IgG、IgM和IgA阳性率增高(<0.05);女性不育不孕组中,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5),而盆腔炎和HPV感染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AsAb产生与女性不育不孕有相关性,而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可能是导致女性体内产生AsAb的可能诱因之一。

    作者:周后钢;关怡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婴幼儿哮喘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88例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治疗,对照组行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贮雾罐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发作次数、症状缓解评分及药物用量。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个疗程中憋醒天数、咳嗽评分、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药物使用剂量上均低于对照组,<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阶梯雾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婴幼儿哮喘症状,降低发作次数,帮助病情缓解,降低药物使用量,值得在临床开展应用。

    作者:王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音乐疗法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前等待期间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前等待期间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进入手术室后等待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音乐疗法,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音乐,倾听15 min。两组患者分别在进入手术间后和15 min后测量生命体征及焦虑程度。结果进行音乐疗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5);患者收缩压实验组较对照组低(<0.05),舒张压无明显差异(>0.05);心率降低(<0.05);呼吸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进行音乐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等待期间的焦虑情绪,还可以使收缩压降低、心率减慢。

    作者:王素婵;王玉玲;边祥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抗菌药物联合运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头孢曲松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7d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吴君;曹军;吴健卫;冯立娅;吴春娥;饶晴;王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以精神异常,癫痫,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均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MRI+MRV可以确诊。给予抗凝,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处理后15例治愈,5例好转。结论对于持续严重头痛,伴有意识障碍,癫痫的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头颅MRI+MRV是诊断CVST的佳方法。

    作者:邓天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深入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人性化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加强患者的护理水平,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舒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方法采用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问卷对我校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自信得分低。结论应针对本科护生特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职业成熟度。

    作者:杨青建;田建丽;辛小林;张雷;任忠敏;王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例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和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患者各100例,其中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以下称缝合器组)在完成介入治疗后即刻拔除股动脉鞘管,选用血管缝合器止血,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以下称局部加压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拔除血管鞘后采用局部加压止血。结果在止血时间及卧床时间方面,缝合器组的患者明显低于局部加压组,在血肿、渗血、迷走反射、尿潴留等方面,缝合器组的患者也明显低于局部加压组;在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血管缝合器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止血方法,能减少患者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卓;彭辉兵;欧阳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用力呼气中期平均流速等肺功能指标,探讨其在COPD诊断及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主要是对我院2013~2015年COPD缓解期的100例患者行基础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舒张实验,比较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中期平均流速(FEF 25%~FEF 75%)、50%及75%肺活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速(V50、V25)等指标的阳性率。从而了解小气道功能指标在COPD诊断及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比较除(CC/TLC)和Viso-V无变化外,其余各项均呈有意义改变(<0.05,<0.01)。结论小气道病变是COPD患者阻力增加的主要因素,小气道功能指标对COPD诊断及评估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早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光琴;常琦;路雪梅;刘贵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就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8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其后对比两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国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手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手外伤治疗方案。中西医组加用中医舒筋活血汤。两组患者共治疗1个月。结果在徒手肌力检测(MMT)上,治疗后中西医组肌力等级明显高于对照组(<0.01);在上肢功能手总活动度(TAM)效果评价上,中西医组优良率达86.96%,对照组优良率为63.04%,中西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1)。结论采用西医手外伤治疗方案联合中医舒筋活血汤口服及熏蒸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患手肌力及手指总活动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各型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检测分析189例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并按照不同程度表现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结果105例胆囊疾病引起胆囊壁增厚。轻度20例(19.04%),中度28例(26.67%),重度57例(54.29%)。84例非胆囊疾病引起胆囊壁增厚,轻度44例(52.38%),中度29例(34.52%,),重度11例(13.09%)。胆囊疾病组与非胆囊疾病组的胆囊壁增厚按轻度、中度、重度三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急性胆囊炎的指征可根据肿囊壁内多发的“条纹征”进行判定,而单纯的胆囊壁增厚伴有弱回声带,不能做为胆囊本身病变的一项特异性指征;胆囊壁内缘发现强回声的模糊或者呈弱回声带,同时胆囊壁有毛糙可以成为诊断胆囊炎的有价值特征;特别是患者有胆囊腔结石、增大、息肉和胆囊周围发生积液但是没有腹水情况,应进一步确诊是否为急性胆囊炎。

    作者:赵世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腔粘连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宫腔镜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前宫腔操作次数及月经异常情况与宫腔粘连的程度关系密切(<0.05),宫腔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且其疗效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关(<0.05)。结论宫腔粘连程度与宫腔操作次数及月经异常情况相关,并与宫腔镜手术的疗效有关。

    作者:杜艳芳;孙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一共有1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可以使手术以后疼痛明显减轻,使止痛剂应用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锦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浓度水平,探讨血小板与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合并冠心病者为实验组,没有合并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常规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RBC)小于对照组(<0.05)。结论血小板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贝玫瑰;梁瑜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芒硝外敷腰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腰疼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通过研究观察芒硝外敷腰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腰疼的临床效果;总结芒硝外敷腰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腰疼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2例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抑制胃液和胰液的分泌,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止痛,预防和控制感染,以及器官功能维护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将芒硝外敷于腰部进行治疗,同时对症进行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腰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芒硝外敷腰部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腰疼的症状上效果明显。

    作者:杨彩凤;吴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系统学习品管圈知识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化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化疗基本知识、饮食、骨髓抑制、感染、出血、静脉炎、居家护理7个方面知识,随机选取化疗患者200例,其中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对问卷内容掌握程度,从而对活动前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化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化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有利于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医疗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骨创伤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骨创伤患者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与相关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康复组,接受完手术以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以及专科护理。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优良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对照组为5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骨创伤术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与相关护理,可以在大程度上提升关节功能。

    作者:马庆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我国PM2.5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信息挖掘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PM2.5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信息分布。方法本文利用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从论文分布、论文增长趋势、硕博学位论文对比、主要研究机构分布、主办单位分布、高产作者等方面得出综合分析结果。结果我国PM2.5相关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2014年学位论文涨幅较大,2011年~2013年会议论文涨幅较大。PM2.5相关学位论文主体是硕士论文,硕士论文大<是博士论文的八倍。PM2.5相关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主要研究机构或主办单位为国内环境、气象或医学相关机构或部门,说明我国这些领域工作人员为雾霾防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结论我国PM2.5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尤以2011年~2014年发展为迅速。

    作者:方雅青;杨丽静;刘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治疗的98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护理A组与护理B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水平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护理B组的临床满意水平为95.9豫;而护理A组的临床满意水平为77.6豫,其中护理B组的临床满意水平明显的比护理A组好(<0.05)。结论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瞿利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方法将10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观察组给予基本的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与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和乳汁持续充足等情况均显著优于观察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后泌乳情况,保证母乳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瑜;吴廷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助产士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助产士护理服务对产妇分娩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440例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20例产妇生产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在整个孕期及分娩时没有助产士进行护理;观察组的220例产妇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在整个孕期及分娩时由助产士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助产、剖宫产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同时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剖宫产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助产士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提升产妇分娩质量,确保母婴的安全及健康。

    作者:张影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延续性护理在自发性气胸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自发性气胸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针对对照组,待患者出院后1w电话回访1次,针对实验组,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6个月为延续性护理干预时间。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对比两组生活方式管理、社会调适管理、情绪管理、运动管理等内容,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待其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控制复发率。

    作者:何晓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7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选的7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44例治愈,24例好转,2例无效,有效率达到了97.14%。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提升治疗的成功几率,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医用三氧皮下注射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医用三氧皮下注射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47例(72处)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40处),对照组22例(32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0.1%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无菌纱布包扎处理,1次/d。观察组:伤口处理同对照组,局部三氧气体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全身治疗和护理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疮面愈合程度和创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疮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皮下注射治疗压疮效果确切。

    作者:谢春红;薛莲;董云凤;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静丙球蛋白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静丙球蛋白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40)、乙组(n=40)、丙组(n=40),三组患者均采用利巴韦林(IVIG)抗病毒药物治疗,甲组给予1g/(kg·d)治疗,乙组给予0.5g/(kg·d),丙组给予0.2g/(kg·d),科学评估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与乙组治疗有效率90.00%无明显差异(>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乙组75.00%(<0.05);甲组、乙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惊跳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较丙组显著缩短(<0.05),甲乙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乙组、丙组,后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大剂量和中度剂量静丙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采用中度剂量治疗。

    作者:周群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患者,B组53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A组的治疗有效性为64%,B组的治疗有效性为86.7%,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A组不良反应率为12%,B组不良反应率为86.7%,B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少,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敬谭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固尔苏气管注入,对照组则未采用固尔苏气管注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结扎剥脱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结扎剥脱术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剥脱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共25例。结果25例经手术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好,术后狠少并发症。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改善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改善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的临床分析。方法将276例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改善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56例对照组患者中腹胀13例、腹痛9例,其他10例,不良反应率为19.87%,生命体征稳定者150例,稳定率96.15%,患者满意85例,满意度一般56例,满意率为90.38%,治疗的总有效132例,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低于120例观察组患者中14腹胀6例、腹痛3例,其他5例,不良反应率为11.67%,生命体征稳定者116例,稳定率96.67%,患者满意51例,满意度一般66例,满意率为97.50%,治疗的总有效115例,总有效率为95.83%(<0.05)。结论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实施实施舒适护理改善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的可以明显的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李宇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工作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

    本文简单阐述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析研究了造成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并基于这些危害因素提出了预防职业危害的措施。文章提出院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自我防护,提高防护意识,从而达到预防职业危害的目的。

    作者:梁文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用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接收的胆脂瘤型中耳炎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39例应用完璧式乳突根治合并鼓室成形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情况比较以及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机率小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治疗后气导水平与气骨导差与对照组比,明显较低(<0.05)。结论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用完璧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小。

    作者:罗德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透析间期运动对预防血透中低血压的影响

    目的:本文究通过对我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透析间期的运动锻炼,观察其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患者透析间期3次/w进行运动,观察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运动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得到改善。结论透析间期进行科学规律的运动锻炼能有效降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保证了透析顺利完成。

    作者:林方兰;王润秀;罗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手术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07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患者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评分,且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两组结果对比<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室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预后都有一定积极影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一星;杨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8豫和97.7豫,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4.9和79.1豫。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配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杨瑄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热灌注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

    恶性胸(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将迅速恶化而导致死亡。因此,如何有效、迅速地控制胸(腹)水的生长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体腔热灌注是根据肿瘤细胞具有热敏感性,将加热的治疗液循环灌注于体腔内,在一定时间里,使液体保持在41益~45益,通过温热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抑制癌性积液和体腔内转移癌的新方法。

    作者:王小军;黄慧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讨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疾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对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获得显效的患者为18例(51.43%),获得显效的患者为14例(40.00%),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而获得无效的患者为3例(8.57%)。结论对于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患者来说,有针对性给予临床护理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促进疾病康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毛慧敏;方家香;胡庭香;廖新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其临床病理复杂多变,发病急、发展快,大部分患者会诱发序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常见。我科室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患者实施了对症治疗与优质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黄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医护理方案在喘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喘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00例喘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并观察效果,总结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优势。结果100例喘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喘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运用,能更好的缓解患者不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宪红;江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在大肠癌化疗患者中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大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确保化疗过程安全,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方法筛选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常用方案:FOLFOX、FOLFIRI进行化疗,5Fu持续时间均在46~48h。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相关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焦虑程度、舒适度、化疗反应,住院日数、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在焦虑程度、住院天数,化疗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期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化疗反应、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自能能力,缩短住院日数,提高化疗期间舒适度。

    作者:李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CT与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均先后实施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将实施CT检查命名为CT组,将实施核磁共振检查命名为核磁共振组,检查完成后再为这10例患者实施手术探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核磁共振组的检出率为90%高于CT组的70%;股骨头I和III期坏死者的诊出率为100%,CT组为50%。结论核磁共振具有CT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朱天生;樊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精细化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加以推广。

    作者:焦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孕期营养水平对母子健康状况影响

    目的:为了解新疆吉木萨尔县孕期营养状况对母子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营养摄入进行调查,以24h登记法为调查方式。结果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粮谷类占摄入量高达的34.98%,肉类为10.01%,蔬菜、水果分别为12.23%和31.54%,蛋类和乳制品摄入量仅为2.38%和8.86%。结论应加大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营养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充孕妇的营养补充。

    作者:张元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足踝科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专科能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足踝科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专科能力的效果。方法在足踝科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明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对科室13名护士进行培训(包括护士长)医护共同查房,加强理论知识培训,护士参加术前讨论、配合医生进行病历质控的检查等。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检查结果、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对医护一体化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后,护士专科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能力、专科护理操作考试达标率、护理记录达标率、病历质控检查合格率提高(<0.05);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的实行,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有效促进医护合作,推动科室团队文化的良性发展,提高满意度。

    作者:高垚;徐虹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收治霉菌性阴道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水治疗,两组治疗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观察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采用臭氧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后,辅以综合护理措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使用方便。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典维吾尔医药物联合个体化护理在不同异常体液分型白癜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个体化护理在不同异常粘液质的白癜风患者中的护理效应。方法根据患者异常粘液质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组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种护理组患者白癜风治疗的疗效及医疗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出现率。结果根据异常体液类型进行个体化护理后患者的治疗配合性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4%(11/117)、24.8%(29/117)。结论个体化护理对不同类型的异常粘液质白癜风患者中起到提高护理效应,缓和或避免医患矛盾,提高疗效等优势,值得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美热古丽·热合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10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氧氟沙星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所有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都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只有轻微的眩晕,用药停止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显著增强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不孕症患者的实践与体会

    为了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作为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护理队伍,要紧紧抓住服务对象的需求,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1]。通过努力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了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我院是一所于1996年成立的以主要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的民营专科医疗机构,成立20年来,妇科与男科的医护人员每年要接诊不孕不育症患者数千例,为8万余个家庭圆了生儿育女的梦想,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现将我院住院部护士在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体会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楚霞;邱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基化终产物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是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性糖发生非酶反应所生成的稳定的共价化合物。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AGEs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韩凤翔;毕鸿雁;沈芸;刘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5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增加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6.7%,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6.3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液透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低血压发生,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良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总结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进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和护理方法,并对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在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0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死亡1例(10%),其余9例(90%)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总结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产生的原因,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率。

    作者:沈琴;祝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I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乳房重建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术后切口I期愈合率及乳房重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可乳房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切口I期愈合率、乳房重建满意度,并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徐友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分层次护理对行临床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并且探讨对于实行临床医治妇科的肿瘤为恶性的患者选择分层次的护理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158例妇科肿瘤为恶性的患者实行研究,并对其选择分层次的护理措施,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实行测量。结果本组158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当中总体健康的情况、角色、认知、躯体的功能、情绪与社会功能的维度实行干预前后相对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0.05);干预前后对症状维度相对比,除了呕吐和恶心的症状以外,其余的维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0.05)。结论对于实行临床医治妇科的肿瘤为恶性患者选择分层次的护理措施,能将患者生活的质量有利提升。

    作者:杨宏艳;赵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手术治疗情况。结果随访2~3个月,本组60例患者中优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33%;骨折均于术后6~8w愈合;60例患者均无肱骨头坏死,其中2例(3.33%)出现皮肤感染,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复位解剖,促进骨折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夏树斌;黄文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操作及护理

    目的: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操作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2~2015年于我院就诊的108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以患者的不同情况为依据,采取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于甲状腺局部进行穿刺注射,观察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大小、自觉症状以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变化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及护理在患者甲状腺功能、大小、相关自身抗体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等方面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娟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2例孕产妇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为96.08%(49/51);对照组孕产妇满意度为84.31%(43/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升孕产妇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朱金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青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干预分析(附60例报告)

    目的:讨论中青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慢性肾小球患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

    作者:黄春梅;潘园;张秀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增液汤配合外用开塞露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便秘

    目的:探讨增液汤配合外用开塞露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外用开塞露治疗,观察组在外用开塞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增液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顺畅、排便耗时、大便性状及排便不尽积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排便顺畅、排便耗时、大便性状及排便不尽积分减小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79.17%,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52.08%;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增液汤配合外用开塞露可协同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张凤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更年期焦虑症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更年期焦虑症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更年期焦虑症的患者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更年期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曾申娟;雍小敏;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患者在健康教育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褥感染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临床护理路径)各45例。比较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患者护理满意43例(95.6%),高于对照组的37例(82.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褥感染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掌握情况,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艾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运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6例患者运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机护理措施,观察组的3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同时对其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运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同时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武曼;计鸿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腮腺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涎瘘发生的探讨与护理

    目的:探讨腮腺术后合适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治疗腮腺疾病的患者200例,按术后加压包扎时间分为A、B、C、D四组,分别在拔除负压引流管后加压包扎4、7、9、12d,每组50例。比较各组术后涎瘘发生率。结果 A组中发生涎瘘12例,发生率为24%,B组中发生涎瘘1例,发生率为2%,C、D组均未发生涎瘘。A、B组涎瘘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涎瘘患者抽出涎液后继续加压包扎7~10d后治愈。结论腮腺术后包扎7d,可有效预防涎瘘,并减少患者长时间包扎的痛苦。

    作者:刘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且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予常规护理,n=50)和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n=50),通过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实施干预之前以及干预之后的生活质量实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治疗之前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干预治疗6个月之后的不良反应、动力和精力、症状、社会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缪剑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32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并上消化道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实施96次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凝血程度均在2级以下,透析治疗未受影响,预后均得到改善。结论在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实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关永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13例顽固性心衰患者使用左西孟治疗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使用左西孟旦后心衰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头痛不适,停药后自行缓解;1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因输液泵故障出现泵入速度错误,导致低血压;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经升压处理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对护理工作有很高的要求,在临床用药前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确保药物疗效及用药安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4年1月~11月诊治的8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路径组(43例)与普通护理组(43例),普通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护理组(<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0.05),且护理路径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促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在更年期功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在更年期功血患者中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更年期功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优化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4w后的护理前后掌握疾病知识调查评分和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优化护理后的4w时,患者掌握疾病知识调查评分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降低(<0.05)。结论对更年期功血患者采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患者综合状态的改善,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汤细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的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研究组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IPROS评分表)和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患者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个人卫生等方面评分低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彭岚;张志强;吴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非语言沟通在ICU机械辅助呼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意义

    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体现,如何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技巧对ICU机械辅助呼吸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闫雪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育不孕夫妇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不育不孕症患者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用金免疫法检测56对不育不孕症夫妇(病例组)和30对正常生育夫妇(对照组)的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同时对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病例组女性CT、UU/MH及CT+UU/MH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0.05),病例组男性CT、UU/MH及CT+UU/MH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0.05)。结论不育不孕症的发生与生殖道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有关,对不育不孕夫妇应常规检测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并夫妻同治。

    作者:梁玉玲;任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1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变化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且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3.3%,显著高于常规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对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蒋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为(31.46±0.25),焦虑评分为(38.67±2.35);实验组的手术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的总有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曾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7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组)血清PCT检测结果,并与我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PCT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PCT水平及血清P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血清PC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急性发作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诊治中检测PC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丽;钟富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4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与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专科护理与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各项对照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有效的提高了青春期功血患者的治愈率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琳;韩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中采用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10月入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存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方法,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存活率也有所改善,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关雪莹;邱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均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儿睡眠时间及胆红素日均下降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干预组依从率的90%高于对照组的66.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提高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对患儿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彩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我科80例胃肠减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品管圈模式下将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改良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运用于胃肠减压患者护理工作中进行管理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适率、并发症率、意外拔管率及满意率。结果通过在品管圈模式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使胃肠减压患者不适率、并发症率及意外拔管率大大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满意率大大提高。结论在品管圈模式下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胃肠减压患者的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小丽;黄艳清;唐迎春;彭华萍;王萍;朱红艳;杨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提高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质量。方法对3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的手术和各项护理措施。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加强心理、营养护理,做好肠道、物品准备,术中正确连接各种管道、仪器,准确传递器械,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做好器械的保养是手术成功的根本保障。

    作者:宋华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精心得护理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通过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功能锻炼,使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及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可促进病情的康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春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颈椎退行性变的预防与护理

    探讨颈椎退行性变的预防与护理。配合治疗实施一般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指导。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护理后的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术后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得到了预防或及时发现及处理,日常生活中能采取有利与疾病康复的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了复发率,日常活动达到了大程度的自理。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助产安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母婴。方法采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产房接受分娩的410例产妇,对这410例产妇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法律意识淡薄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助产士服务态度不端正及专业能力欠缺、产妇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在产房护理工作中,针对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增进医患之间的情谊,减少医患纠纷,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凯丽比努尔·木合塔尔;韦尼拉·尤力瓦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常见继发性贫血的ICD-10编码探讨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诊断,内科常见的症状,可以由造血器官引起,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贫血的诊断包括病因的诊断[1],临床医生把继发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统称为继发性贫血[2]。我们遇到继发性贫血的诊断时,不能笼统地编码为D64.9,应认真阅读病案,了解继发于何种原因,应给予相应的准确编码。编码人员必须要熟知引起贫血原因,贫血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和体征,贫血应该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编码人员还需要对病案首页认真阅读,审阅病历中的病情记录和病史记录,以便于对贫血进行正确的编码。笔者列举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的继发性贫血实例,旨在探讨当编码员看到病案首页“贫血”的诊断时,如何依据其他诊断或病案中的其他信息(检验报告、病程描述等),将贫血予以准确的分类编码。

    作者:李寿玲;张雪娟;曾建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直肠癌患者化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及观察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接受化疗的青年患者给予化疗毒副作用的观察、静脉置管、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结果22例患者均接受化疗,4例有消化道反应,13例有明显改善。患者均伴有白细胞减少6例。化疗期间没有化疗药物外渗。在化疗过程中,有一个显着的情绪抑郁症和抑郁症。结论准确、合理、细致的护理,能显著降低早期直肠癌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毛燕青;黄慧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对比使用离子型碘造影剂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根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总结出针对性的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240例患者中出现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患者20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离子型碘造影剂组患者中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轻度、重度及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组,<0.05。结论碘造影剂易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状况,且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CT增强扫描效果,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范菁;张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二次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二次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工行择期二次剖宫产术125例,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总结护理结局。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朱春亚;傅素英;郑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96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多数患者肿瘤体积变小(33例,占68.8%);观察组经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分期为Ⅰ期、Ⅱ期的患者明显增多,肿瘤分期为Ⅲ期、Ⅳ期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2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尹显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脏病并心力衰竭中的运用探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脏病并心力衰竭中运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1年内再住院率、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少,<0.05。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0.05。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可在扩张型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推广运用。

    作者:张红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索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抽样选取2015年8月~12月在本科住院分娩的300例健康产妇按单号、双号床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量、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48 h内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乳房肿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产后早期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保证乳汁充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梅云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无陪护室新生儿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无陪护室新生儿肺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无陪护新生儿室收治的216例肺炎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儿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及系统护理干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抢救,采取全面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提高痊愈率的关键。

    作者:何青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专科护士灵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灵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入院宣教、发放健教处方,在执行各项操作时介绍相关知识。实验组由专科护士实施一对一的灵性照护,并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使患者密切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专科护士灵性护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质量均有明显改善(<0.01),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专科护士实施灵性护理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桂诗敏;邓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目的:介绍护士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分析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危害和国内外关于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结果与结论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必须采取改变个人和改变环境的综合干预模型,正视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倦怠,提高护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卢燕玲;冯碧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安全应用探讨

    针对需要进行反复长期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硬化的发生,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几率,从而提高外周静脉在化疗中的使用率,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顺利完成各个周期的化疗,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穿刺难度,减轻工作压力。通过临床观察以及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综述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安全应用,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以及不必要的纠纷。

    作者:黄超;刘代强;罗丹;刘天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进入21世纪以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常见的癌症(占23.0%)和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14.0%)[1]。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是乳腺癌预后重要的因素之一。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长期以来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和防止局部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ALND也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皮肤感觉异常、臂丛神经损伤、淋巴水肿、患肢麻木疼痛、上肢活动范围受限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至今难以有效解决。

    作者:姜皖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而HDL-C降低也会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况,称为血脂异常[1]。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控制高脂血症水平对降低心血管性疾病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2]。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浊、血瘀范畴。其病位在血脉,其产生与脾、肾、肝三脏关系为密切,而尤以脾肾为要[3]。开发有效的降血脂药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课题。

    作者:李晓娣;王明选;王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也愈发的高涨,其中胃溃疡的发病率就高达10%,如此之高的发病率已对广大群众的胃部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到目前为止,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尚未得到统一以及证实,但大多数专家通过研究表明,胃部粘膜防御功能的降低以及损伤因子的侵袭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用药方面来说,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上常见的药剂,与此同时,在经过反复的研究以及临床试用后,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天然药物的成分提取以及中药等也在临床上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其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作者:李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外伤术后康复治疗进展

    在手外伤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手外伤通常指患者受到意外创伤,比如,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和火器伤等[1],导致手部皮肤开裂出血、缺失、肌肉损伤、骨折等伤害[2]。手外伤手术目前已成为常见外科手术之一,在欧美地区占据急诊外科手术的15%~28%,国内虽然相关报道比较少,但是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数据显示,手外伤在急诊创伤中的份额占到26.8%,开放性损伤达63.0%[3]。另外,虽然手外伤通常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是患者术后往往会感到强烈的疼痛,,而且由于手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手外伤术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上,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2],所以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减轻手外伤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泉;李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种植体周围炎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

    种植治疗被认为是目前修复缺失牙的佳方法,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义齿修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种植义齿修复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其危险冈素进行严格的评估是保证种植体修复成功的关键。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较多,分析其具体病因有助于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并且通过佳的治疗方法进行早期治疗,不仅能避免种植体修复的失败,还能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作者:常晓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减肥类保健品中违禁添加化学药品种类探讨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综述减肥类保健品中违禁添加化学药品的现状及各种违禁品的检测方法,为保健品的市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及支撑。

    作者:郭秀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疼痛已是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因此,有效减轻控制疼痛是医护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之一,护理在癌症疼痛控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护士应在癌痛诊疗过程中准确评估癌痛程度,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本综述从癌痛的评估,具体护理策略等方面阐述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

    作者:黄频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均有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作用越发重要,然而,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中各有优势,本文拟就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MRI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陈素静;夏兆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DN)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国内有多篇文献报道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近年来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上做了概括,以期对医生与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周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新型抗精神病药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增效作用

    新型抗精神病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被临床学者应用在治疗抑郁症中,对单纯使用抗抑郁药无应答的患者起到增效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可使用方案。

    作者:王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助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职业意向的意义

    为探索职业认同感对个人职业意向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简述了稳固、主动的职业认同感能对助产护生的职业选择有一个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然而,许多研究也表明积极稳固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受到家庭、环境、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连芯笛;黄文娟;张秋实;冯蔚;赵凡;陈敏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复级综合症J波部位的危险系数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指心电图表现为J点抬高或ST段抬高,且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非器质性心脏病。其在发现后的70余年间一直被认为为良性心电图改变,直到近几年才将其与心血管疾病、特发性室颤、肥厚型心肌病以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相联系,而早复极出现的部位、形态、高度、自发性不同,ERS的预后也不同,临床需要设定ERS的危险系数分层,通过长期心电图随访,建议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分析ERS中J波发生的部位与心源性死亡的联系的密切程度。

    作者:邱月;何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而它的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为严重的一种后果。本文通过总结近十几年来的临床上研究和治疗的方法,以指导临床的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焦永波;王晶;刘春茹;李庆军;孙永辉;段金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常用的方法,包括脊柱转移性肿瘤,血管瘤等,两者均有具有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还具有改善后凸畸形的作用。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相关背景、适应症及禁忌症、治疗效果、骨水泥的量与疼痛缓解关系、椎体高度恢复、并发症、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孝林;罗小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OPD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新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性气道气流受阻。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及大量吸烟人群存在等原因, COP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睡眠障碍是指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醒后不易入睡、白天困倦的一组综合征[2],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它分为四种类型:入睡困难,睡眠中断,维持睡眠困难,睡眠后仍感到疲劳和筋疲力尽[3]。国内外研究显示[4-6],COPD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较差。正常的睡眠模式长期中断对身体,情感,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导致焦虑、抑郁、身体疼痛、诱发以前各种各样慢性疾病[7],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睡眠障碍也是预测COPD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呼吸相关的急诊和死亡的原因[9]。本文就COPD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作者:贾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国内外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并在总结国外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我国社区老年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刘一弦;蒋运兰;刘婉琳;唐以薰;刘芸峰;李颖馨;易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树突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失衡为特征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失衡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在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LE患者外周血DC数量和功能都有异常,DC免疫功能紊乱将直接影响T、B淋巴细胞活化,进而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目前普遍认为树突状细胞是自身免疫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干预是研究SLE的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弓莉;孟卫东;王元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辅助排痰预防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研究

    ICU科患者起病急、病情重,一旦发生肺部感染,重症肺炎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有效排痰是预防肺部感染为有效的方法。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患者不能或不愿活动,致胸廓和膈肌运动减弱,肺部扩张不充分,咳嗽无力,痰液黏稠而咯痰无力[1]。有文献显示,有效的排痰可以显著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缓解[2]。实施有效的排痰,可以加快痰液排除,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增强氧疗效果,防止患者疾病恶化,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从而提升生活质量。近几年以来,临床通过雾化吸入、翻身、体位引流以及叩背等防止获得了部分新的有效排痰方式,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彭昭葵;玉春润;宁春凤;张雪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宁腿综合征的个案报道1例

    不宁腿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容易漏诊误诊,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往往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为提高该病在临床上的诊治率,借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来说明普拉克索和加吧喷丁对该病有较好疗效,但抗精神病药会致症状加重。

    作者:刘福贵;彭超群;王松龄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Valsalva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

    Valsalva视网膜病变由Duane于1972年首先报道,该病多因任何原因的用力,如咳嗽、用力擤鼻涕、举重、大便用力、呕吐、挤压伤、LASIK手术等致眼内压或胸腔及腹突然压力增高,从而导致眼内静脉压突然增高使黄斑中心凹周围表浅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视网膜前出血。本文以收入本院视网膜病变1例详细进行阐述。

    作者:张德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认识爆发性1型糖尿病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近年来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暂归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胰岛β细胞功能短时间内严重破坏,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现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杨成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工作属于早期管理阶段,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发展,还可以节省医院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相关标准,如何制定符合经济水平的医院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领导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

    作者:楼丽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体操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体操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带教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及护生的操作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方法进行临床调研,确定研究内容;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生的学习困惑;逐项规范操作流程;培训研究者;对确定的研究项目进行动作分解、编码,编写各操作项目的脚本;实施体操式带教法;研究成果初具稚形。结果体操式带教法与传统带教法的带教效果有显著性差异,<0.001。体操式教学法带教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法。结论体操式带教法充分体现了护生是学习主体,挖掘了护生的潜能,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医院对教改效果予以了肯定;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作者:邹妮娜;罗双全;周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卫生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卫生类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对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发展以及培养合格的医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卫生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卫生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并详细地探讨了卫生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者:张武晓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县市级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随着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的深入推进,医院科技档案管理需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以基层医院科技档案的现状作为出发点,提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优化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作者:寸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护士的继续教育

    护理在职教育是指经过学校规范化专业培训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的护理学教育。目的是使护理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护士继续教育的背景与依据、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对策以及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

    作者:何清莲;任翠蓉;李瑞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新型儿科实习教学模式的利弊,探讨将二者结合应用于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可行性,以达到提高儿科实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范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改革探讨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为基础性的专业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门学科教学。尤其是在教育面临着改革的背景下,其教育改革工作更应当成为中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医学院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措施。

    作者:杨小红;程率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学探索医学教学模式

    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专业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临床医学各科室的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为了突出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在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帕丽扎提·阿不都热依木;买合布掰;阿曼古丽·牙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消毒供应室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探讨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技术,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之一。近年来,我院不断开展微创新技术,填补疆内诸多空白,精益求精,率先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全疆唯一的国家内镜培训基地。目前我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妇科中心、泌尿外科中心等多科室承担着疆内外大批量腹腔镜手术,故对我科消毒供应室腹腔镜器械的清洗、保养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本文总结了消毒供应室佳的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流程、灭菌方法及保养,包括以卫生部2009年颁发《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三项标准为依据,通过人员培训,制订规范化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并落实实施,供给灭菌合格产品,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依努尔·亚森;玛丽娅·尤努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涉外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相关性研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本文介绍了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概念、内涵,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对涉外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相关性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如何提高涉外护生的教育质量。

    作者:杨宇欣;黄文娟;林婕;朱梦月;戴雪涵;赵慧;徐晓倩;孙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调查--网格化服务模式在医院党组织建设中的应用

    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大部署,也是强化医疗机构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更是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实要求。我院通过在医院党组织建设中应用网格化服务模式,压缩了管理层级,优化了管理结构,提升了管理效能,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找到了党建工作“虚功实做”的有效抓手,提升了职工幸福度和患者满意度,为打造现代化医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史明南;马桂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我院基层党支部实行积分制考核的方案设计与实践

    以往我们对支部工作的考核存在一些问题: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系统、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这往往导致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不足。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把积分制管理引入对支部的考核工作中,使支部工作在客观的数据面前变得清晰可见。在考核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将支部工作分为三个层级: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党员个人,建立了客观、有效的三级指标和评价体系,采取一年一考、一年一评、一年一奖的形式对支部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在支部书记的群体内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自激励机制。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国内“微视频”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微视频”教学模式以其播放形式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简短等特点受到各大教育领域的重视并广泛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它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调查显示,82%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54%的学生认为“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更好[1]。然而目前“微视频”教学模式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就国内“微视频”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甄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带教中的设计与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在泌尿外科临床带教中,使医学生成为泌尿外科理论与技能学习过程的主体,促进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学生从泌尿外科临床知识、技能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实践者,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

    作者:吉正国;杨培谦;刘庆军;田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外科学总论临床教师带教培训探讨--以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外科学总论培训为例

    外科学总论是联系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在医学中有着无可否认的重要地位。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临床教学的质量好坏和广大人民享有的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外科学总论临床教师的带教培训尤为重要。

    作者:赵艳芝;张巨;田向春;白淑英;刘扬;杨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实践为主的教学在高职《社区营养》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索实践为主体的教学在高职营养学生《社区营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查找相关资料,对社区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和评估、对居民做营养相关性疾病和不同人群的营养指导,撰写相关论文。结果通过教学,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与人沟通、膳食调查、团队合作和写作等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对《社区营养》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结论根据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以加强实践为主体的教学,在高职营养学生《社区营养》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现代远程教育在医学院校成人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是继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参加现代远程教育是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期内完成规定的现代远程教育医学教育学分已经成为年度考核、晋升、聘任以及医生、护士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已被广大医务人员所认同。

    作者:杨伟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医院影像资料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目的:使用计算机系统对医院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数字化的储存和处理,并针对资料进行信息化的开发和管理。方法对医院影像科检查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累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化功能将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类,并储存以方便随时查阅调用。结果通过信息化处理的影像资料较为全面、清晰,分类明确,能够在短时间内调用及查阅,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影像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也不断得以进步,其能够更加有利于科研、教学及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赵富江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