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丹阳;李仁秋;孙建明;郭品;普明;李惠英
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手术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07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患者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评分,且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两组结果对比<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室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预后都有一定积极影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一星;杨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本文介绍了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概念、内涵,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对涉外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相关性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如何提高涉外护生的教育质量。
作者:杨宇欣;黄文娟;林婕;朱梦月;戴雪涵;赵慧;徐晓倩;孙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随着医疗的不断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等,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功能角色日趋丰富,而我国临床护理标准化工作还很不完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医院的社会经济利益,需要加强对临床护士进行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作者:许培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仅仅予以用药指导,研究组予以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结果在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面,研究组患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服药依从以及血糖达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连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助产安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母婴。方法采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产房接受分娩的410例产妇,对这410例产妇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法律意识淡薄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助产士服务态度不端正及专业能力欠缺、产妇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在产房护理工作中,针对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增进医患之间的情谊,减少医患纠纷,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凯丽比努尔·木合塔尔;韦尼拉·尤力瓦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体操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带教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及护生的操作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方法进行临床调研,确定研究内容;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生的学习困惑;逐项规范操作流程;培训研究者;对确定的研究项目进行动作分解、编码,编写各操作项目的脚本;实施体操式带教法;研究成果初具稚形。结果体操式带教法与传统带教法的带教效果有显著性差异,<0.001。体操式教学法带教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法。结论体操式带教法充分体现了护生是学习主体,挖掘了护生的潜能,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医院对教改效果予以了肯定;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作者:邹妮娜;罗双全;周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与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专科护理与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各项对照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有效的提高了青春期功血患者的治愈率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琳;韩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为(31.46±0.25),焦虑评分为(38.67±2.35);实验组的手术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的总有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曾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新型儿科实习教学模式的利弊,探讨将二者结合应用于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可行性,以达到提高儿科实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范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本文旨在探讨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成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12例出走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出走行为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总结出发生出走行为的征兆。分析其出的原因、时机和方式,并探索可行的护理对策。提示精神患者的出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给患者及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沈金金;汤娟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2015年6月22日,大石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金桥防保站报告,该镇李屯村发生1例疑似狂犬病病例,接到报告后我中心主任与该村村医沟通后,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并与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患者家中开展调查。现将患者流调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姜宏;王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总结二次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工行择期二次剖宫产术125例,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总结护理结局。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朱春亚;傅素英;郑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各临床科室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有效增加全院肝病会员入会人数,让更多的肝病会员在随访管理中受益。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入会指标完成率,并定期统计指标和反馈结果。结果自2013年7月~2015年4月,共实施三轮PDCA循环,不能完成会员入会率的临床科室数目从平均10个降低到3个,会员入会人数增加明显。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
作者:刘荣梅;李雪梅;罗娜;孟雯;刘梦佳;林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2015年对我院手术室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步增升高趋势(2=10.018,=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渐下降趋势(2=82.377,<0.001);2015年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2029例次,实际手卫生1322例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7 vs 65.97,2=5.241,<0.05);不同时刻的手卫生中,操作前(接触患者之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及脱手套后)的依从率为57.54、67.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354,<0.01),接触患者之前的手卫生依从率为低(41.32%),接触患者的体液后的依从率为高(76.47%)。结论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说明改善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很大帮助。
作者:沈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这种疾病的救治方法,以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这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方法。结果本次实验中,60例患者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80%;死亡患者12例,死亡患者由于长时间出血过多,再加上伤口严重导致患者迅速死亡。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重也、发病比较急,医院应该及时制订有效的抢救方案及合理早期抗休克进行积极治疗、止血,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
作者:计鸿志;武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为了解新疆吉木萨尔县孕期营养状况对母子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营养摄入进行调查,以24h登记法为调查方式。结果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粮谷类占摄入量高达的34.98%,肉类为10.01%,蔬菜、水果分别为12.23%和31.54%,蛋类和乳制品摄入量仅为2.38%和8.86%。结论应加大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孕妇营养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充孕妇的营养补充。
作者:张元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本文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90例,分为参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其后对比两组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参照组,<0.05。结论在慢性腹泻治疗中应用中医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诊断,内科常见的症状,可以由造血器官引起,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贫血的诊断包括病因的诊断[1],临床医生把继发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统称为继发性贫血[2]。我们遇到继发性贫血的诊断时,不能笼统地编码为D64.9,应认真阅读病案,了解继发于何种原因,应给予相应的准确编码。编码人员必须要熟知引起贫血原因,贫血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和体征,贫血应该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编码人员还需要对病案首页认真阅读,审阅病历中的病情记录和病史记录,以便于对贫血进行正确的编码。笔者列举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的继发性贫血实例,旨在探讨当编码员看到病案首页“贫血”的诊断时,如何依据其他诊断或病案中的其他信息(检验报告、病程描述等),将贫血予以准确的分类编码。
作者:李寿玲;张雪娟;曾建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探索构建。方法针对我科从2015年4月~2015年9月肾内科病区住院患者137例留取尿培养标本作为分析资料。其中选择77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另外60例样本作为品管圈管理后组。对两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并对当前尿液标本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导致肾内科病区尿培养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比较采取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样本准确掌握率和培养标本不合格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采取了品管圈活动之后,肾内科病区尿培养标本的准确留取率由78%提高到了96.67%,标本不合格率由之前的22%下降到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肾内科病区的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合格率采取了品管圈活动后,能够有效提高正确留取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谌伟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术前共情沟通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与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共情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第2d,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0%,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7,<0.05);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00,<0.05)。结论实施共情护理,能够减轻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浙义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