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朱曾霞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舒适护理,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为(31.46±0.25),焦虑评分为(38.67±2.35);实验组的手术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的总有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目的:分析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妇产科患者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满意程度,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有着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香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音乐疗法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前等待期间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前等待期间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进入手术室后等待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音乐疗法,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音乐,倾听15 min。两组患者分别在进入手术间后和15 min后测量生命体征及焦虑程度。结果进行音乐疗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5);患者收缩压实验组较对照组低(<0.05),舒张压无明显差异(>0.05);心率降低(<0.05);呼吸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进行音乐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等待期间的焦虑情绪,还可以使收缩压降低、心率减慢。

    作者:王素婵;王玉玲;边祥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对宫颈病变临床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及高危型HPV-DNA检测方式对208例患者进行检查,再对宫颈进行多点活检。结果 HPV-DNA检测灵敏度达90.2%,特异度85.3%,阳性预测值71.2%,阴性预测值94.8%;宫颈刮片检测灵敏度为67.2%,特异度34.7%,阳性预测值32.5%,阴性预测值59.1%;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测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80.7%,阳性预测值59.7%,阴性预测值89.0%。三种检测方式相关数据分析发现,<0.05。对HPV不同组别感染率的分析发现,<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危型HPV-DNA检测手段对宫颈刮片检测进行补充,可有效减少假阴性发生率,增加有效筛查率。

    作者:常正江;张筱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32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并上消化道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实施96次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凝血程度均在2级以下,透析治疗未受影响,预后均得到改善。结论在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无肝素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实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关永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护理教育

    随着医疗的不断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等,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功能角色日趋丰富,而我国临床护理标准化工作还很不完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医院的社会经济利益,需要加强对临床护士进行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作者:许培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疼痛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护理,干预组采用疼痛专项干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结局。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给予胃肠手术患者专项疼痛干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术后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护理借鉴使用。

    作者:王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骨创伤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骨创伤患者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与相关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康复组,接受完手术以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以及专科护理。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优良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对照组为5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骨创伤术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与相关护理,可以在大程度上提升关节功能。

    作者:马庆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中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4月发生的35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关键风险点。2015年5月~8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5年9月~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纠纷及投诉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0.01)。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士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对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付儒;杨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方法将10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观察组给予基本的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与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和乳汁持续充足等情况均显著优于观察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后泌乳情况,保证母乳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瑜;吴廷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钼靶X射线联合血清CA153、CA125对乳腺癌诊断临床价值

    目的:为探讨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钼靶X射线联合检测血清CA153、CA125对该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钼靶X检查及血清CA153、CA125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同血清学检测及钼靶X检查。结果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82.3±34.6)U/mL、(54.2±21.7)U/mL;正常对照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0.9±0.8)U/mL、(14.3±6.4)U/mL;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明显的高于正常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CA15-3、CA125和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检查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有明显提高(<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CA15-3、CA125进行联合检测和钼靶X射线摄片检查可以提高其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贤;梁寿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7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前75例患者为对照组,均以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后7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出现2例肠麻痹患者,无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治疗后出现7例肠麻痹患者和5例切口感染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等,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可以减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疼痛,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周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讨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选择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患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例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和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患者各100例,其中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患者(以下称缝合器组)在完成介入治疗后即刻拔除股动脉鞘管,选用血管缝合器止血,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以下称局部加压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拔除血管鞘后采用局部加压止血。结果在止血时间及卧床时间方面,缝合器组的患者明显低于局部加压组,在血肿、渗血、迷走反射、尿潴留等方面,缝合器组的患者也明显低于局部加压组;在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血管缝合器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止血方法,能减少患者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卓;彭辉兵;欧阳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树突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失衡为特征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失衡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在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LE患者外周血DC数量和功能都有异常,DC免疫功能紊乱将直接影响T、B淋巴细胞活化,进而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目前普遍认为树突状细胞是自身免疫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干预是研究SLE的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弓莉;孟卫东;王元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的临床内科治疗观察及分析

    目的:讨论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采用临床内科综合治疗法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果胶铋胶囊以及甲硝唑进行综合治疗,2~3次/d。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适当的增减药物。结果经治疗后治愈的为61例,有效的患者为30例,无效的为9例,有效率为91%。结论综合性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科学、合理、等特点,能够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溃疡复发,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康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认识爆发性1型糖尿病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近年来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暂归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胰岛β细胞功能短时间内严重破坏,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现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杨成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典维吾尔医药物联合个体化护理在不同异常体液分型白癜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个体化护理在不同异常粘液质的白癜风患者中的护理效应。方法根据患者异常粘液质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组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种护理组患者白癜风治疗的疗效及医疗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出现率。结果根据异常体液类型进行个体化护理后患者的治疗配合性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4%(11/117)、24.8%(29/117)。结论个体化护理对不同类型的异常粘液质白癜风患者中起到提高护理效应,缓和或避免医患矛盾,提高疗效等优势,值得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美热古丽·热合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涉外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相关性研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本文介绍了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概念、内涵,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对涉外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相关性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如何提高涉外护生的教育质量。

    作者:杨宇欣;黄文娟;林婕;朱梦月;戴雪涵;赵慧;徐晓倩;孙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上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12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心电图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54例患者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上效果更佳。

    作者:汪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以精神异常,癫痫,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均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MRI+MRV可以确诊。给予抗凝,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处理后15例治愈,5例好转。结论对于持续严重头痛,伴有意识障碍,癫痫的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头颅MRI+MRV是诊断CVST的佳方法。

    作者:邓天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