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华
目的:观察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这种疾病的救治方法,以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这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方法。结果本次实验中,60例患者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80%;死亡患者12例,死亡患者由于长时间出血过多,再加上伤口严重导致患者迅速死亡。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重也、发病比较急,医院应该及时制订有效的抢救方案及合理早期抗休克进行积极治疗、止血,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
作者:计鸿志;武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对宫颈病变临床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及高危型HPV-DNA检测方式对208例患者进行检查,再对宫颈进行多点活检。结果 HPV-DNA检测灵敏度达90.2%,特异度85.3%,阳性预测值71.2%,阴性预测值94.8%;宫颈刮片检测灵敏度为67.2%,特异度34.7%,阳性预测值32.5%,阴性预测值59.1%;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测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80.7%,阳性预测值59.7%,阴性预测值89.0%。三种检测方式相关数据分析发现,<0.05。对HPV不同组别感染率的分析发现,<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危型HPV-DNA检测手段对宫颈刮片检测进行补充,可有效减少假阴性发生率,增加有效筛查率。
作者:常正江;张筱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研究更年期焦虑症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更年期焦虑症的患者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更年期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曾申娟;雍小敏;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准确掌握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ICU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249株铜绿假单胞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ICU分离出的249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的构成比高占73.9豫,其次是分泌物占15.3豫。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其次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等敏感性亦较高。结论 ICU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学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内感染。
作者:尚秋美;薛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运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6例患者运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机护理措施,观察组的34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同时对其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运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同时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武曼;计鸿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诊治措施,探讨转阴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转阴率为66.7%;治疗前后FBG与HbA1c对比差异明显(<0.05);未转阴危险因素为结核病灶范围、空洞状况、糖尿病病程、治疗前后HbA1c以及治疗后FBG等。结论抗结核治疗2个月未转阴危险因素较多,其中HbA1c为重要因素,因此需密切监测,强化控制糖尿病。
作者:李婵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各临床科室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有效增加全院肝病会员入会人数,让更多的肝病会员在随访管理中受益。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入会指标完成率,并定期统计指标和反馈结果。结果自2013年7月~2015年4月,共实施三轮PDCA循环,不能完成会员入会率的临床科室数目从平均10个降低到3个,会员入会人数增加明显。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肝病会员入会完成率。
作者:刘荣梅;李雪梅;罗娜;孟雯;刘梦佳;林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浓度水平,探讨血小板与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合并冠心病者为实验组,没有合并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常规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RBC)小于对照组(<0.05)。结论血小板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贝玫瑰;梁瑜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新型护理措施在腹膜透析导管出口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部位感染患者按照感染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新型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5 d内,观察组的感染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0.05);干预第2、3、5 d,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部位感染能够促进感染症状及局部疼痛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一共有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相关指标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当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产后恢复,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分析黄体酮胶囊治疗闭经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77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观察组: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6.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均有所增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内膜增厚更明显;观察组的头晕、恶心、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黄体酮治疗闭经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50例ASA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各5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成功后10min,Ⅰ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μg/kg静脉泵注10min,后给予维持量0.3μg/(kg·h);Ⅱ组静注丙泊酚0.5mg/kg,继以微泵静注丙泊酚3mg/(kg·h);Ⅲ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μg/kg静脉泵注10min和丙泊酚0.5mg/kg,后给予右美托咪啶维持量0.3μg/(kg·h)和丙泊酚3mg/(kg·h)。比较三组用药后各时点的循环、呼吸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VAS。结果Ⅰ、Ⅲ组T2~T4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0.05。Ⅲ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快于Ⅰ、Ⅱ组,<0.05。3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严重低血压、严重低心率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小剂量丙泊酚能够快速镇静、镇痛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辅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较好。
作者:冯毅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钠与降栓酶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将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48/51);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36/51)。且治疗后患者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效果优于常规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运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酶治疗其效果优于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效果确切。
作者:邓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本文就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8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其后对比两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国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4年1月~8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中筛选出5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44例癌痛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癌痛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结癌痛缓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癌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很大的减轻,且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更高,<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行,能够有效的缓解癌痛,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令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结果更加满意。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癌痛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予波;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在我院儿科临床应用是否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无指征滥用、有指征不敢用、种类选择和剂量使用错误、使用方法及疗程的不合理、使用中是否忽略严重副作用或是不良反应等。方法统计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药房激素应用的电子处方,查看各科室对激素药物的使用数量,对应指征,在同一疾病中、激素类药物在所使用药物中的比例以及常用激素的具体品种,从而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我院儿科临床各类疾病中,激素的应用较广,除了应用于小儿肾病综合症、支气管哮喘病之外,还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疗中。静脉滴注、口服和局部用药都是应用激素的有效方式。相比于口服和静脉滴注,局部用药例数增多。结论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激素的应用已被广泛认可。在临床应用时,为了达到该类药物在临床的佳治疗效果,医师除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还需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关于激素应用的知识教育,以便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朱逸清;李智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手术治疗情况。结果随访2~3个月,本组60例患者中优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33%;骨折均于术后6~8w愈合;60例患者均无肱骨头坏死,其中2例(3.33%)出现皮肤感染,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复位解剖,促进骨折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夏树斌;黄文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脑梗塞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结果,并与我院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0.05),脂蛋白(a)治疗前后无明细差异(>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检测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CSP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和(或)清宫术,甲氨蝶呤(MTX)或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清宫术,子宫全切除术治疗CSP,比较3种术式治疗CSP的临床疗效。结果 UAE+清宫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清宫术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50±1.56)d,(24.53±3.2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5);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20.93±2.20)d,(42.13±3.2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48);随访时间分别为(66.53±3.89)d,(149.71±6.2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32);1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CSP早期明确诊断是关键,经阴道彩色多普勒B超是诊断CSP的首选方法,CSP治疗方法多样,对确诊病例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吴媛;凌静;谭洁;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的儿童18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针对儿童的特点,检查前给予放松和行为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肺功能检查指导,观察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检查时间缩短了2min14s,家属满意度为98.9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行肺功能检查的儿童在检查前进行护理干预,确实提高了儿童对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有效缩短了检查耗时,保证了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芮玉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