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楼丽琼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医院管理, 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医院管理工作属于早期管理阶段,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发展,还可以节省医院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相关标准,如何制定符合经济水平的医院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领导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增液汤配合外用开塞露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便秘

    目的:探讨增液汤配合外用开塞露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外用开塞露治疗,观察组在外用开塞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增液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顺畅、排便耗时、大便性状及排便不尽积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排便顺畅、排便耗时、大便性状及排便不尽积分减小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79.17%,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52.08%;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增液汤配合外用开塞露可协同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张凤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DN)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国内有多篇文献报道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近年来贝那普利及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上做了概括,以期对医生与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周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工作属于早期管理阶段,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发展,还可以节省医院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相关标准,如何制定符合经济水平的医院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领导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

    作者:楼丽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有了更大的进步,临床护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抑郁症既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同时加重了脑卒中患者精神痛苦,影响机体功能的康复,使其生活质量降低[1]。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主要表现为患者情绪的低落,消极悲观的心态和对世俗的厌恶,还有心境的障碍,不配合康复锻炼和治疗。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本文针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进行分析,讨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甘亚丽;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痰热蕴肺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苇茎汤。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总数降低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MM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观察组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夹瘀型)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俊英;李文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酶活性测定分析参数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酶活性检测时分析参数的设置。方法对血清酶类检测的波长、样本体积分数、反应时间等参数给予优化设置。结果通过对酶类主参数如样本体积比、主辅波长、测量点和限额参数试剂吸光度值、线性度等进行设置,有效拓宽了方法学线性的范围,确保了酶促反应线性期内测量酶的活性。结论酶活性检测时对分析参数进行正确检测,可有效提升检测的精准度。

    作者:崔树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对宫颈病变临床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及高危型HPV-DNA检测方式对208例患者进行检查,再对宫颈进行多点活检。结果 HPV-DNA检测灵敏度达90.2%,特异度85.3%,阳性预测值71.2%,阴性预测值94.8%;宫颈刮片检测灵敏度为67.2%,特异度34.7%,阳性预测值32.5%,阴性预测值59.1%;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测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80.7%,阳性预测值59.7%,阴性预测值89.0%。三种检测方式相关数据分析发现,<0.05。对HPV不同组别感染率的分析发现,<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危型HPV-DNA检测手段对宫颈刮片检测进行补充,可有效减少假阴性发生率,增加有效筛查率。

    作者:常正江;张筱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助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职业意向的意义

    为探索职业认同感对个人职业意向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简述了稳固、主动的职业认同感能对助产护生的职业选择有一个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然而,许多研究也表明积极稳固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受到家庭、环境、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连芯笛;黄文娟;张秋实;冯蔚;赵凡;陈敏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OPD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新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性气道气流受阻。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及大量吸烟人群存在等原因, COP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睡眠障碍是指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醒后不易入睡、白天困倦的一组综合征[2],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它分为四种类型:入睡困难,睡眠中断,维持睡眠困难,睡眠后仍感到疲劳和筋疲力尽[3]。国内外研究显示[4-6],COPD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较差。正常的睡眠模式长期中断对身体,情感,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导致焦虑、抑郁、身体疼痛、诱发以前各种各样慢性疾病[7],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睡眠障碍也是预测COPD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呼吸相关的急诊和死亡的原因[9]。本文就COPD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作者:贾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渗氯化钠液应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时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7.5%NaCl(高渗盐水组)与0.9%NaCl(等渗盐水组)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救1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组与对照组,选择组给予7.5%的氯化钠注射液300 ml,对照组给予0.9%的氯化钠注射液300 ml快速静点,均在15 min输完,随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羟乙基淀粉(3:1)维持,直至血压回升并保持稳定在收缩压≥13.33 kPa,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升压效果显著,能快速扩容,患者尿量充分,抢救过程中补液总量较少,病死率有所降低。结论使用高渗氯化钠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更为可取。

    作者:胡长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2015年对我院手术室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步增升高趋势(2=10.018,=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渐下降趋势(2=82.377,<0.001);2015年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2029例次,实际手卫生1322例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7 vs 65.97,2=5.241,<0.05);不同时刻的手卫生中,操作前(接触患者之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及脱手套后)的依从率为57.54、67.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354,<0.01),接触患者之前的手卫生依从率为低(41.32%),接触患者的体液后的依从率为高(76.47%)。结论我院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说明改善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很大帮助。

    作者:沈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外科学总论临床教师带教培训探讨--以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外科学总论培训为例

    外科学总论是联系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在医学中有着无可否认的重要地位。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临床教学的质量好坏和广大人民享有的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外科学总论临床教师的带教培训尤为重要。

    作者:赵艳芝;张巨;田向春;白淑英;刘扬;杨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共收治了56例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创伤后疼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肖飞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56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我院的56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112例,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56例,进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治疗,对照组患者56例,进行常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天数,肠道功能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几率较低(<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无显著差别(>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具有患者恢复快,组织损伤小,治疗时间短且出现并发症较少等显著特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奇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足踝科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专科能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足踝科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专科能力的效果。方法在足踝科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明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对科室13名护士进行培训(包括护士长)医护共同查房,加强理论知识培训,护士参加术前讨论、配合医生进行病历质控的检查等。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检查结果、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对医护一体化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后,护士专科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能力、专科护理操作考试达标率、护理记录达标率、病历质控检查合格率提高(<0.05);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模式的实行,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有效促进医护合作,推动科室团队文化的良性发展,提高满意度。

    作者:高垚;徐虹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其临床病理复杂多变,发病急、发展快,大部分患者会诱发序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常见。我科室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患者实施了对症治疗与优质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黄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树突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失衡为特征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失衡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在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LE患者外周血DC数量和功能都有异常,DC免疫功能紊乱将直接影响T、B淋巴细胞活化,进而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目前普遍认为树突状细胞是自身免疫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干预是研究SLE的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弓莉;孟卫东;王元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生殖障碍和代谢异常,现有很多研究表明流产的发生与之有密切的关系,但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其影响因素可能为:肥胖、高黄体生成素、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

    作者:陈璐;韩其茂;李娜;张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延续性护理在自发性气胸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自发性气胸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针对对照组,待患者出院后1w电话回访1次,针对实验组,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6个月为延续性护理干预时间。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对比两组生活方式管理、社会调适管理、情绪管理、运动管理等内容,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待其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控制复发率。

    作者:何晓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行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于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差错发生,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集与对照组相比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都高于对照组(<0.05),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0.05),纠纷和差错减少(<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核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优化了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目标,以求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