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阶段式康复宣教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

关涛

关键词:阶段式,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跌倒
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宣教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随机抽取2014年和2015年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知识和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出院前两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阶段式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行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于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差错发生,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集与对照组相比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知晓率都高于对照组(<0.05),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0.05),纠纷和差错减少(<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核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优化了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目标,以求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二次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二次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工行择期二次剖宫产术125例,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总结护理结局。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朱春亚;傅素英;郑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5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增加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6.7%,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6.3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液透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低血压发生,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良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以精神异常,癫痫,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均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MRI+MRV可以确诊。给予抗凝,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处理后15例治愈,5例好转。结论对于持续严重头痛,伴有意识障碍,癫痫的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头颅MRI+MRV是诊断CVST的佳方法。

    作者:邓天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联合手术治疗重度眉间纹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重度眉间纹治疗中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眉间纹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术联合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20例患者均有满意的形态,与术前相比眉间饱满,且皱眉肌力减弱明显,与术前相比重度眉间纹消失或者变浅,同时眉间部有明显的年轻化效果。结论在重度眉间纹治疗中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将其复发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朱启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ADL和C-CS评分两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组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05)。结论高压氧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恢复较大程度,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素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工作属于早期管理阶段,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发展,还可以节省医院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相关标准,如何制定符合经济水平的医院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领导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

    作者:楼丽琼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参养营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参养营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确诊患有心血瘀阻证型胸痹心痛患者共16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口服,硝酸甘油片0.5mg必要时舌下含服;治疗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参养营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水煎300ml,3次/d顿服。治疗4w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及其他体征、心电图ST-T改变。结果治疗4w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前有所缓解,尤其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4w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42%(70/81)显著高于对照组70%(56/80),差异具有可比性,<0.05。结论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参养营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证型胸痹心痛患者,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对心电图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光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研究产房护理对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1172例产妇,其中92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占7.85%,对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出现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导致产科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42例为人员因素,占45.65%;其次为技术因素,24例(26.09%);20例为管理因素,占21.74%;6例为环境因素,占6.52%。结论通过对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同时分析相关的安全隐患,提升产房护理的安全管理,加强业务学习能力,让护理人员提升护理风险意识、证据意识、法律意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产房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金梦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手术治疗情况。结果随访2~3个月,本组60例患者中优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33%;骨折均于术后6~8w愈合;60例患者均无肱骨头坏死,其中2例(3.33%)出现皮肤感染,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复位解剖,促进骨折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夏树斌;黄文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育不孕夫妇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不育不孕症患者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用金免疫法检测56对不育不孕症夫妇(病例组)和30对正常生育夫妇(对照组)的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同时对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病例组女性CT、UU/MH及CT+UU/MH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0.05),病例组男性CT、UU/MH及CT+UU/MH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0.05)。结论不育不孕症的发生与生殖道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有关,对不育不孕夫妇应常规检测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并夫妻同治。

    作者:梁玉玲;任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助产安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母婴。方法采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产房接受分娩的410例产妇,对这410例产妇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法律意识淡薄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助产士服务态度不端正及专业能力欠缺、产妇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在产房护理工作中,针对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增进医患之间的情谊,减少医患纠纷,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凯丽比努尔·木合塔尔;韦尼拉·尤力瓦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3种真空采血管对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评估肝素锂抗凝血浆和分离胶促凝血清对常规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以此方法缩短正流转时间(TAT)的可行性。方法用含肝素锂的真空采血管和含促凝剂的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37份静脉血液,测定18项常规生化项目,并与不含添加剂的普通红管血清进行比较。结果与普通红管比较,肝素锂抗凝血浆除Cre、UA、CKMB等3项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外,其余15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分离胶促凝血清TP、ALB、ALP、Che、Urea、Cre、CK、Ca、GLU等9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外,其余9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胶促凝血清对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为了缩短正流转时间(TAT)而选择血浆,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关血清血浆的换算体系,或者建立相应的血浆正常参考区间;若选择分离胶/促凝剂,在投入应用前,应进行全面评估,选用质量过关的产品。

    作者:黄立伟;杨建彬;何丹枫;覃迎春;马凌波;滕顺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患者在健康教育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褥感染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临床护理路径)各45例。比较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患者护理满意43例(95.6%),高于对照组的37例(82.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褥感染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掌握情况,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艾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县市级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随着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的深入推进,医院科技档案管理需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以基层医院科技档案的现状作为出发点,提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优化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作者:寸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医护理方案在喘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喘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00例喘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并观察效果,总结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优势。结果100例喘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喘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运用,能更好的缓解患者不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宪红;江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7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前75例患者为对照组,均以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后7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出现2例肠麻痹患者,无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治疗后出现7例肠麻痹患者和5例切口感染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等,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可以减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疼痛,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周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先天性肝囊肿行腹腔镜开窗引流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结果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0 min。术后平均住院4.5 d,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术后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1个月后愈合,其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且安全可行。

    作者:陈思瑞;彭永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国内外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并在总结国外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我国社区老年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刘一弦;蒋运兰;刘婉琳;唐以薰;刘芸峰;李颖馨;易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新型抗精神病药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增效作用

    新型抗精神病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被临床学者应用在治疗抑郁症中,对单纯使用抗抑郁药无应答的患者起到增效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可使用方案。

    作者:王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