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临界值的估算研究

乔恩发;赵世文;段智泉;王建华;罗山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 风险评估, f临界值
摘要:国内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估起步较晚,目前既没有评估技术,也未建立环境评价标准.因此,在实验室发生污染泄漏时,能及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临界值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到病原微生物的低感染剂量,依据暴露剂量确定低感染浓度,从而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临界值,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早发冠心病患者、晚发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从而探明早发冠心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按照ATPⅢ对早发冠心病的定义,男性<55岁、女性<65岁者作为早发冠心病组,其余患者为晚发冠心病组,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共97人,晚发冠心病组患者131人.比较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慢性病患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的特点以及2组冠心病的病变位置分布特点.结果 早发组具有冠心病家族史者(35.05%)所占比例高于晚发组(13.74%);在对血脂指标均值进行分析时发现,早发组高密度脂蛋白均值低于晚发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组及晚发组病变动脉的数量也不同,早发组多为单支病变,晚发组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所占比例基本近似,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47,P<0.001);早发组病变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而晚发组除了左主干外,其余血管发生病变的比例近似,2组病变血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57,P<0.001).结论 遗传因素对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病变的血管数量及病变位置也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张巨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保定市2012-2013年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保定市2012-2013年流感流行特征与流感病毒亚型分布情况,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2-2013年保定市流感哨点医院共监测流感样病例(ILI)4 209例,占门诊就诊比例为1.33%,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87.3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787份,阳性65份,阳性率为8.26%,甲3亚型36份,占55.38%,新甲1亚型28份,占43.08%,乙型1份,占1.54%.分离到流感病毒9株,分离率为13.85%,其中8株是新甲1亚型,1株是甲3亚型.结论 2012-2013年保定市流感样病例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流感流行高峰为冬春季,先后出现甲3、新甲1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新甲1亚型为优势毒株.

    作者:王磊;李娟娟;祖文刚;陈妍;田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EB病毒感染和胃癌发生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同时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对EB病毒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2年4月于某院行胃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标本68例作为研究标本,采用PCR体外扩增的方法,分别对癌症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EB病毒DNA的检测,比较2组的阳性率,同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生活习惯的患者EB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在选取的68对标本中,经过EB病毒DNA检测,胃癌组织中EB病毒阳性有17例,阳性率为25.0%,癌旁组织中EB病毒阳性有6例,阳性率为8.8%,2组EB病毒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2,P<0.05).不同年龄及不同分化程度的患者胃癌组织的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的患者胃癌组织EB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及饮酒者胃癌组织中EBV阳性率高于不吸烟及不饮酒患者(P<0.05).结论 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EB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还与性别、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

    作者:乔晓娟;李昊昌;李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襄阳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襄阳地区2009-2012年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为本地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培养法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和男性尿道分泌物中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不同性别不孕不育组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原体感染类型均是以单纯UU感染为多见,UU+MH混合感染其次,单纯MH感染少见;支原体感染率均以21~40岁年龄段高;对支原体感染用药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结论 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密切相关,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不孕不育患者应常规检测支原体.

    作者:孙莉;刘开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云南省昆明市疑似旋毛虫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疑似旋毛虫患者血清学检测状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ELISA法对疑似感染旋毛虫患者进行血清IgG检测.结果 累计检测2 865例疑似旋毛虫患者的血清样本,阳性率为7.1%,各年龄组间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 1,P<0.01),30 ~ 39岁组患者血清阳性率高(10.5%);不同民族间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7,P<0.01),哈尼族患者血清阳性率高(16.9%);云南本省患者血清阳性率(7.4%)高于外省(3.5%),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有食生猪肉史患者血清阳性率(13.2%)高于无食生猪肉史患者(5.3%),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2,P<0.01);有肌肉痛患者血清阳性率(11.8%)高于无肌肉痛患者(5.9%),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P<0.01);有腹痛患者血清阳性率(13.5%)高于无腹痛患者(5.2%),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P<0.01);性别与血清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x2=0.32,P>0.05).结论 患者有食生猪肉史并出现肌肉痛、腹痛等症状,临床应考虑旋毛虫感染可能性;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宣教,严格执行肉类食品检疫制度.

    作者:李建云;陶洪;王会珍;应肇林;周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与COX-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与环氧化酶-2 (COX-2)的表达,以及两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内镜分级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IBD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肠黏膜中TREM-l和COX-2的表达进行测定,其中60例IBD患者中,包括52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8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结果 (1)在对照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COX-2的表达分别为:(61.81±20.10), (209.28±9.62)和(200.42±20.33),且对照组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M-1在3组中的表达分别为(268.94±4.75), (541.48±153.63)和(487.54±1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M-1在UC不同的病情分级及不同内镜分级中表达分别为:病情轻度:(449.55±49.45),中度(499.41±10.81),重度(507.49±6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55,P<0.05);不同内镜分级中的表达是Ⅰ级:(361.47±55.03),Ⅱ级(481.44±24.28),Ⅱ级(555.01±3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19,P<0.05);COX-2在UC不同的病情分级及不同内镜分级中表达分别为:病情轻度(158.54±15.27),中度(195.25±10.10),重度(233.72±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17,P<0.05);不同内镜分级中的表达是:Ⅰ级(148.26±16.08),Ⅱ级(203.85±15.43),Ⅲ级(236.35±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08,P<0.05). (2) IBD患者结肠黏膜中TREM-1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2,P<0.05);UC患者结肠黏膜中TRE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内镜分级呈正相关(r=0.945,P<0.05;r=0.944,P<0.05),CO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内镜分级亦呈正相关(r=0.944,P<0.05;r=0.944,P<0.05).结论 TREM-1和COX-2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并且可以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

    作者:邢亚威;刘春玉;张月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恢复重建后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恢复重建后居民生活条件较震前显著改善,在此背景下为掌握居民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特点,进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干预策略而开展调查.方法 震中汶川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35.2%、现在每日吸烟率90.6%;过去12月的饮酒率34.8%、危险饮酒率7.3%、有害饮酒率8.0%;水果蔬菜摄入量不足者占33.0%、畜肉及其制品摄入量过多者占64.0%、人日均盐摄入量9.7 g、人日均食用油摄入48.5 g;每周3次每次30 min及以上锻炼者仅5.6%、身体活动日均达到相当于6 000步以上水平的只有9.3%.结论 调查对象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中吸烟水平较高,膳食结构欠合理,锻炼人数少且锻炼量不足.

    作者:陈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玉溪市2010-2012年乙型流感流行病毒株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研究玉溪市2010-2012年乙型流感流行病毒株的抗原性和基因特点.方法 通过MDCK细胞分离培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其抗原性,RT-PCR克隆HA1基因,测序后通过软件MEG5.0进行基因进化研究,同时与WHO推荐的乙型流感病毒疫苗株进行比较.结果 玉溪市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2010年以BV谱系为主,2011年BV和BY谱系同时流行,2012年以BY谱系为主.基因分析:BY系毒株与B/Wiscon sin/01/2010的碱基同源性在99.5%~ 99.7%之间;BV系毒株与B/Brisbane/60/2008碱基同源性在98.7%~99.1%之间.与疫苗株比较,流行株发生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建议2012年玉溪市使用WHO推荐疫苗株B/Wisconsin/0 1/2010进行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的防控和储备.

    作者:刘泽;杨汝松;王树坤;曾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选择避孕节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7-8月对河北省农村抽取的年龄小于49周岁已婚育龄妇女690人,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调查,并采用多分类Logistic离散模型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避孕方法构成中以宫内节育器(IUD)为主(47.1%),避孕套使用比例为35.4%,其他避孕方法为17.5%;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避孕方法知晓种类多、避孕方法由自己或夫妻共同决定和医务(计生)人员决定、无人工流产史、分娩次数越多者使用IUD的比例较高;年龄小、文化程度高、避孕方法知晓种类多、避孕方法由自己或夫妻共同决定、有人工流产史、未分娩或分娩1次者更多采用避孕套.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避孕方法知晓种类、避孕方法决定主体、人工流产及分娩情况等因素影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的选择.在加大避孕节育知识宣传力度的同时,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妇女,提供适宜的避孕方法.

    作者:肖永红;赵耀;周文国;杨瑞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乳腺癌术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及单纯化疗.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6%和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4,P=0.032).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2年生存率为63.3%和41.1%(x2=5.164,P=0.029),2组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贫血及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乳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近.

    作者:王征;张娟;叶新平;饶石磊;张浩;李伟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云南省2003-2012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3-201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0年全省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和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伤寒副伤寒在云南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结果 2003-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66 870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14.91/10万,病死率0.034%,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 125.33,P<0.001).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季节性明显,感染高峰期在5-10月;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州市年均发病水平呈交错排位;发病人数多的职业是农民(39.50%),其次为学生和工人,近年散居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起数和人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伤寒副伤寒主要以散发病例为主,报告病例以实验室诊断居多(71.28%),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发病上升,在个别州市已成为优势菌感染.结论 云南省10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以甲型副伤寒优势菌感染为主的重点州市应加以有效策略控制和分类指导;对农民发病较高和散居儿童发病上升应予以特别关注和警惕;在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及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上需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作者:伏晓庆;古文鹏;尹建雯;杨建斌;李超群;徐闻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与流动模式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现况,分析流动模式对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2年7-10月,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在贵州省兴义市、七星关区、威宁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场所随机抽取845名有性交行为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一对一面访匿名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结果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商业性行为或临时性伴侣性行为或多性伴性行为)构成比为66.8%,高于汉族流动人口49.8%的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构成比(P<0.01).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迁移类型、流动城市(镇)数等特征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苗族、布依族流动人口较汉族流动人口易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OR值分别为3.88,2.08;男性流动人口较女性流动人口、迁移类型为跨县或跨乡流动人口较跨省流动人口、流动城市(镇)数3个的流动人口较流动城市(镇)数1个的流动人口易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OR值分别为2.37,1.75,2.27,2.17;年龄≥35岁的流动人口较15 ~ 24岁的流动人口不易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OR值为0.55.结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概率高于汉族流动人口;迁移类型、流动城市(镇)数对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有影响.

    作者:胡健;雷世光;薛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6种有机物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毒物的方法.方法 用活性炭管采集样品,经CS2解吸,通过DB-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以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 本法可同时分离测定空气中16种有机组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检测限为0.45~12.52μg/ml,加标回收率在80%~ 103%之间.结论 本法能同时快速准确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化合物.

    作者:王曙光;张冬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湖北省恩施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状况及发生原因

    目的 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状况及其原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恩施州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对8 096名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34.8%的已婚育龄妇女报告有意外妊娠史,累积次数1~9次,其中42.7%有2次及以上意外妊娠.5.6%的妇女报告近1年有意外妊娠,其中18~ 30岁妇女较高,为9.5%.近1年有意外妊娠的妇女报告近1次意外妊娠发生原因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37.0%)、带环受孕(19.2%)、环脱落(16.7%)、安全期计算错误(10.0%)、忘记服避孕药(8.7%)、体外射精失败(2.2%)和其他原因(6.2%);不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是事先没有准备(38.8%)、认为偶尔1次性行为不会怀孕(24.2%)、认为在哺乳期不会怀孕(15.8%).有意外妊娠经历的妇女中,78.6%报告近1次意外妊娠结局为手术流产,14.7%为药物流产,4.1%选择继续妊娠,2.5%为自然流产.结论 已婚育龄妇女中意外妊娠较为常见,手术及药物流产为意外妊娠主要结局,未采取避孕措施以及宫内节育器失效是意外妊娠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进行随访与定期检查.

    作者:肖汉;吴连希;燕虹;李十月;宋铭;徐德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筹资测算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费用进行收集分析,探索合适的筹资模式,测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筹资标准,为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照.方法 根据赔付比,建立模型测算出人均筹资标准.结果 通过调取764位居民门诊费用发现其门诊费用的范围为2.6~532.4元,平均值为99.51元,3年间参保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27%,补偿标准缓慢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有逐年提高趋势,经数据分析测算得出人均门诊统筹筹资标准为77.69元,门诊统筹筹资总额应为4 371.56万元.结论 利用此方法观察未来几年的参保人员变动及医疗处方的价格变化情况来预测来几年的门诊统筹筹资标准与总筹资额度,本研究发现按照目前的筹资标准不能满足实际的医疗需求量及门诊实际费用.为保证人们的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人们的医疗费用,体现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适当提高筹资标准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合理确定起付线、封顶线,是完善居民医疗保险的重要内容.

    作者:曹凤;吴钰山;马梦蕾;李林玉;欧阳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南昌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目的 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密切接触者中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定义和办法,发现和确定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3年南昌市发生的禽流感病例,在发病前无外出史,且无病、死禽的接触史,共发现14名密切接触者及另1例可能相关联确诊病例,包括其家人、医护人员及同房病友.经过7d的医学观察,未发现密切接触者曾被感染.结论 南昌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间,经空气、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的直接接触尚未造成人间传播,提示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人间传播的能力不强,但不排除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传播.

    作者:杨树;吴景文;周显凤;刘仰青;胡茂红;李辉;陈海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改良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目的 对改良TSA-L培养基进行改进,建立一种配方简单、成本低廉及适合结核分枝杆菌L型(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 forms,MTB-L)快速生长的培养方法.方法 在改良TSA-L培养基中加入适比例的有利于分枝杆菌生长的卵磷脂(Lecithin)和胆固醇(Cholesterin),制备LC-MTB-L培养基;采用改良TSA-L培养基和LC-MTB-L培养基接种培养肺科门诊患者痰标本,比较两种培养基的MTB-L阳性检出率和培养阳性所需时间.结果 LC-MTB-L培养基中卵磷脂和胆固醇的适加入量均为0.6 g;LC-MTB-L培养基MTB-L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改良TAS-L培养基(P<0.05),同时其培养阳性所需时间显著低于改良TAS-L培养基(P<0.05).结论 LC-MTB-L培养基配方简单、成本低廉、MTB-L生长快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杨小猛;郭春江;陈倩瑜;江雄飞;殷玲丽;秦道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国防人才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某军队院校为基层部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90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和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焦虑、敌对2项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汉族专业技术人才(P<0.01或0.05);专业技术人才SCL-90总分与领悟性社会支持2个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民族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民族是影响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民族密切相关.

    作者:苏宗义;丁魁;赵鹏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天津市试点推行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试点推行FDC的治疗管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使用FDC的培阳肺结核患者216例、使用散药的培阳肺结核患者249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管理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散药组和FDC组在2月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5.1%和90.1%,在疗程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9.1%和9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药组的丢失或迁出率21.7%,高于FDC组的11.1% (P<0.05).在完成治疗的病例中,散药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0.8%,FDC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方案更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散药组为10.4%,FDC组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C组尿酸异常发生率低于散药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C组患者,其异福酰胺、异福片、RFP、INH、PZA、EMB的使用量(月*人)比为1∶1.2∶0.4∶0.4∶0.3∶1.6.结论 抗结核FDC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与散药相比无差异,但在管理上优于散药;在推行FDC时,仍然还需注意散药的储备.

    作者:张国钦;商健;张玉华;李培艳;窦立文;秦莉;陈盛玉;钟达;傅衍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显微镜及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进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半年随访时激素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时激素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较显微镜手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方学文;赵建华;常顺;钱希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