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伟;王蓉;肖海;吴伟;张群贵
目的 探讨99mTc-甲氧异丁基异睛(99mTc-MIBI)肺亲肿瘤显像与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X线胸片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均进行99mTc-MIBI肺肿瘤显像、多层螺旋CT扫描,将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别及联合计算两种方法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诊断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9%,81.8%,78.0%;多层螺旋CT扫描为76.9%,72.7%,76.0%.两种检测方法联合运用为94.9%、90.9%和94.0%.结论 99mTc-MIBI肺部亲肿瘤显像联合多层螺旋CT检测提高了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文定;韦璐;陈刚;肖运平;覃绍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MDS-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临床及形态学鉴别要点.方法 对20例MDS的RA (MDS组)与36例CAA (CAA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初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 MDS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体检有肝、脾或淋巴结肿大的明显高于CA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细胞减少、出血CAA组明显高于MDS组;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分析显示:血液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及绝对值CAA组明显低于MD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CAA组明显高于MDS组;骨髓涂片检查表现二系以上病态造血改变的MDS组明显高于CA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及骨髓各系细胞病态造血改变及骨髓中巨核细胞形态与数量改变是鉴别MDS-RA与CAA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雁;申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真菌肺炎(VAF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ICU 27例VAFP临床特点,与同期88例呼吸机相关非真菌肺炎(VANFP)比较年龄、APACHEⅡ、低蛋白血症、应用3种抗菌素≥10d、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15 d、近期外科大手术、留置体腔引流管≥5根及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等危险因素.结果 VAFP占VAP的23.48% (27/115).VAFP与VANFP比较TPN≥15d、近期外科大手术、留置体腔引流管≥5根及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患者较外科患者发生VAFP时间早,分别为(7.687 5±3.754)d和(25.2±6.099)d,P<0.05.肺部影像出现浸润时间较气道真菌培养阳性时间滞后3~4d.44.44%的患者合并其他体液(腹腔、血及尿)真菌感染,55.55%的肺部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结论 应严密持续监测肺部真菌定植及肺部影像的动态变化,结合危险因素、病情转归,进行VAFP的早期诊断.
作者:骆雪萍;施善阳;王玉春;叶桂山;叶宁;黄巍;夏炳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体积变化,为临床2型糖尿病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纳入41~50岁,51 ~ 60岁,61 ~ 70岁以及71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各50例,同时按照不同年龄段选择非糖尿病成人各50例,使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进行胰腺体积测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在41~50岁和51 ~ 60岁年龄段明显小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61岁以后两组没有差别(P>0.05).男性胰腺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 成人41岁以后胰腺开始逐渐萎缩,至61岁以后达到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萎缩较非糖尿病人群提前发生.
作者:袁南兵;程印蓉;陆志明;戴宗耀;李嘉俊;崔西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为IB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2008年到2012年纳入某院收治的168例IBD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 IBD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便血、肠外表现和肛周脓肿等.CD和UC组两组腹痛、腹泻、便血和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回盲肠、末端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出现降低,血细胞沉降率(ESR)增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血清白蛋白(ALB)降低.UC病理改变中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CD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结论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病理检查,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湖南省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范围.方法 收集113名健康成人(18~60岁)静脉全血标本,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及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 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 422、736和546个/μl,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的中位数为52.56%和39.98%,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1.34.各参数值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湖南省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范围,可为本地区临床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志雄;李木兰;袁才佳;蒋显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代谢作用比较.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d)、去势+维生素K2(25mg/kg.d)组、去势+染料木黄酮(25 mg/kg.d)组,每组8只.饲养3个月后处死,进行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增高;与去势组相比,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增加,股骨骨密度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组骨小梁间隙减少,而染料木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去势大鼠骨小梁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维生素K2可减少骨小梁间隙,而染料木黄酮无此作用.因此,维生素K2预防骨质疏松作用强于染料木黄酮.
作者:张月红;金宏;李培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槲皮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组(1 g/L)和醋酸铅(1 g/L)加槲皮素(30 mg/kg)组,每组10只,通过饮水方式染毒8周.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血管组织中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铅染毒组大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NO、iNOS、MDA和LDH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而SOD水平下降;槲皮素组NO、iNOS、MDA水平较铅染毒组均下降,而SOD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形态学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实验大鼠血管发生氧化损伤,而槲皮素对其所致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立成;刘茜;徐厚君;曹燕花;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句容市艾滋病疫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探索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2-2012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句容市艾滋病疫情分布范围广泛,病例大多呈散发态势,且以输入性为多.2005年起病例数逐年增加.感染者主要是20~ 49岁青壮年,占91.5%,总体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强.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53.7%.尤其是近些年来自于四川凉山州的流动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为吸毒传播所致.结论 句容市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流动人口在本地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需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群的HIV防控工作.
作者:王延平;吴晓军;施德源;华容;曹大伟;江成功;羊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对某院综合ICU科室收治的2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持续声门下引流组,对照组为常规气道护理,未行持续声门下引流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所得研究数据通过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试验组104例,VAP发生率为4.80%,对照组96例,VAP发生率为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的背景下,持续声门下引流可明显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下移,可以明显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杨红晓;徐翠莲;李桂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某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180例中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有87例,发生率达48.33%.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93例患者相比,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等均可使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均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飞;李金刚;杨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宁夏银川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银川市3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2006-2011年的伤害报告卡资料,按照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使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及Excel2010.结果 2006-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70404例,男女性别比为2.17∶1,其中25~44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高(42.9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居多;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33.30%)、跌倒/坠落(22.30%)和钝器伤(16.4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8.36%)、家中(21.33%)和公共居住场所(14.09%);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4.95%)和轻度伤害(71.55%)为主.历年数据显示,伤害报告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各年度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结论 数据分析显示,银川市伤害发生的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道路交通伤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晓莉;张龙;张银娥;马芳;谢帆;田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银川市2009-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报告的2009-2013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内共报告AEFI个案347例,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偶合症分别占87.03%、7.02%和5.77%;男女比为1.28∶1,报告AEFI个案年龄≤1岁儿童占67.73%.每年秋季发生较多,以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为主.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AEFI报告发生率为7.11/10万剂,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完整率、及时报告率和及时调查率分别为100.00%、90.78%和90.16%.结论 2009-2013年银川市AEFI监测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但监测系统敏感性仍需提高.
作者:李燕;雷静;武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血清MIP-2,ICAM-1,MMP-9水平变化.方法 接受呼吸机治疗的201例患儿分为2组,并发VAP的72例为观察组,未发生VAP的12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患儿血清MIP-2,ICAM-1,MMP-9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通气后24h,血清MIP-2,ICAM-1,MMP-9水平较通气前明显降低.随后对照组逐步降低.但观察组在24h后逐渐升高,通气120h后,伴随病情的好转水平下降.两组分别在48 h、72h、96 h、12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IP-2,ICAM-1,MMP-9水平变化与VAP的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可成为VAP发生及进展的参考指标.
作者:吕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湖沼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因素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方法 2012年3-5月,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湖北省嘉鱼县等5个县市的钉螺资料.利用3S技术和现场调查获取螺点的环境因子.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钉螺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结果 坡度对钉螺密度有负相影响(P=0.0328),螺点的上一年上水天数、高程、地表温度与钉螺密度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分别为P<0.0001,P=0.0418,P=0.0022).上年上水天数为90d,高程为29 m,地表温度为26℃的螺点钉螺密度高.结论 湖沼型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因素间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能够比较方便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作者:洪希成;陈曦;徐兴建;魏凤华;朱惠国;邱娟;宇传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对我国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麻疹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于湘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的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全市共发生疟疾105例,其中恶性疟91例、卵形疟6例、间日疟4例及三日疟4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 50岁之间.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农民工,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东海及赣榆县.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结论 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连云港市疟疾防控重点,为了做好疟疾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出、回国人员信息交流,开展流动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及时治疗和监测疟疾病例,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
作者:毛艳敏;周晓梅;王金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近几年海南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与环境和饮食因素之间过敏原分布暴露相关性.方法 收集某院2009-2012年间住院和门诊且确诊为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血清334例,应用德国欧蒙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美国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中总IgE含量.结果 334例变态反应患者血清中共检测出868项过敏原阳性,海南地区排行在前十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尘螨组合30.4%、屋尘13.6%、海水鱼组合9.9%、虾7.1%、蟹6.0%、猫毛4.8%、黄豆4.4%、淡水鱼组合4.0%、鸡蛋白3.8%和狗上皮3.7%.4年间各项过敏原分布比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库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吴佳力;郑莹莹;苏屿;李东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乡镇卫生院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调查某市7个乡镇卫生院2010年肺部疾病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97.1%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值为8.4 d.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率排列前4位的抗生素为头孢、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青霉素,且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4种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部疾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仍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规范,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
作者:王清;白静;骆春艳;刘晓俊;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84例ICU中呼吸机相关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3株,占86.4%,革兰阳性菌16株,占10.4%,真菌5株,占3.2%;前5位致病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检出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提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
作者:刘竹;安寒;黄琼华;李俪华;邓小华;刘洪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