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刘竹;安寒;黄琼华;李俪华;邓小华;刘洪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 病原体, 耐药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84例ICU中呼吸机相关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3株,占86.4%,革兰阳性菌16株,占10.4%,真菌5株,占3.2%;前5位致病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检出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提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临床检出的56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OXA-51、OXA-23、OXA-24、OXA-58、VIM、SHV、GES、IMP和TEM共9种耐药基因的检测;从中选择44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56株检出泛耐药株38株,不同病区泛耐药与非泛耐药株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株对常用抗生素除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外,耐药率均大于60.00%.56株经PCR检出OXA-51 49例(87.50%)、OXA-23 46例(82.14%)、OXA-581例(1.79%)、TEM 56例(100.00%)、VIM 45例(80.36%)、GES 16例(28.57%)及SHV 4例(7.14%);未检出OXA-24和IMP.44株经PFGE共分为14个型,其中A型20株,为主要流行株;B型5株,C型8株,剩余菌株为互不相同型.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ICU和呼吸科居多,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OXA-51,OXA-23,TEM和VIM为主要耐药基因.近半数菌株以同源形式传播,交叉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重视和采取改进措施.

    作者:张轶恺;蒋冬阳;徐鹏程;王钰;李磊;赵苏瑛;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连云港市2009-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的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全市共发生疟疾105例,其中恶性疟91例、卵形疟6例、间日疟4例及三日疟4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 50岁之间.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农民工,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东海及赣榆县.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结论 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连云港市疟疾防控重点,为了做好疟疾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出、回国人员信息交流,开展流动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及时治疗和监测疟疾病例,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

    作者:毛艳敏;周晓梅;王金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水族、布依族、毛南族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为农村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个县3个乡镇8个村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2.2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7,P>0.05);毛南族、布依族、水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8,P<0.05);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空巢老人、婚姻属性、年均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慢性病宣教水平与指导能力,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防治知晓率,对保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林先燕;杨胜文;韦亚丽;周全湘;何绍前;韦学团;莫晓刚;杨香秀;陆兴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海南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分布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近几年海南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与环境和饮食因素之间过敏原分布暴露相关性.方法 收集某院2009-2012年间住院和门诊且确诊为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血清334例,应用德国欧蒙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美国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中总IgE含量.结果 334例变态反应患者血清中共检测出868项过敏原阳性,海南地区排行在前十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尘螨组合30.4%、屋尘13.6%、海水鱼组合9.9%、虾7.1%、蟹6.0%、猫毛4.8%、黄豆4.4%、淡水鱼组合4.0%、鸡蛋白3.8%和狗上皮3.7%.4年间各项过敏原分布比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库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吴佳力;郑莹莹;苏屿;李东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作用比较

    目的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代谢作用比较.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d)、去势+维生素K2(25mg/kg.d)组、去势+染料木黄酮(25 mg/kg.d)组,每组8只.饲养3个月后处死,进行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增高;与去势组相比,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增加,股骨骨密度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组骨小梁间隙减少,而染料木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去势大鼠骨小梁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维生素K2可减少骨小梁间隙,而染料木黄酮无此作用.因此,维生素K2预防骨质疏松作用强于染料木黄酮.

    作者:张月红;金宏;李培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3d,采用常压耐缺氧法、亚硝酸钠中毒致死法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法,分别记录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及急性脑缺血后喘气时间.取亚硝酸钠中毒小鼠脑组织及急性脑缺血小鼠血清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在连续给予依达拉奉3d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能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分别延长31%、60%和91% (P<0.05);在注射亚硝酸钠后,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分别延长9%、17%和31% (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分别降低18%、38%和57%,而SOD水平升高,分别升高17%、34%和51%.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条件下,能延长小鼠喘气时间,分别延长17%、37%和55% (P<0.05),血清中MDA含量降低,分别降低20%、40%和65%,而SOD活力升高,分别升高15%、32%和53%.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邓华菲;欧阳驰;周琴;李坚;何汉江;卢新华;马莹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新疆乳腺癌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分析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方法 按照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72例乳腺癌患者和72例健康者外周血中的抑癌基因RASSF1A进行扩增,并进行焦磷酸测序,检测该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RASSF1A基因PM00104139CpG-2,CpG-5的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雌激素受体(ER)阴性阳性分组,PM00104139CpG-3的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ASSF1A各甲基位点与孕激素(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阳性分组以及病理组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乳腺癌患者RASSF1A基因位点2和3可能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位点,对早期乳腺癌的检测可能有意义.

    作者:李莉;鲁英;欧江华;齐新;杨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ICC置管术后致无菌性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行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1患者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敷,治疗组2患者采用六合丹外敷,对照组患者50%硫酸镁湿敷.分别在治疗后1~10d观察治愈无菌性静脉炎的疗效,并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患者无菌性静脉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7.5%、75.0%和42.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6.81±2.64)d、(6.08±2.19)d和(8.55±3.72)d.治疗组1与治疗组2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术后致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用喜疗妥软膏外敷、六合丹外敷可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熊际月;肖乾慧;秦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长春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44户居民970人进行家庭膳食调查,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分析营养素摄入达标状况.结果 长春市居民每日人均能量摄入为2 212.78 kcal,占推荐摄入量(RNIs)的96.21%.蛋白质摄入量为46.42 g/d,占推荐摄入量(RNI)的77.37%,农村高于城区;脂肪摄入量为135.02 g/d,硫胺素和核黄素摄入量分别占RNIs的47.15%和63.57%;钙、磷、铁摄入量分别为161.90 mg/d、609.90 mg/d和8.49 mg/d,分别为RNIs的20.24%、87.13%和56.60%.城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来源以粮谷类为主,农村蛋白质、脂肪则以动物类为主.B1、B2硫胺素和Ca摄入量偏低.结论 长春市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满足人体需要,加强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加强饮食指导是提高当前城乡居民营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李新;王丹;王瑞;池明;王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哈尔滨市2009-2012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风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9-2012年风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通过《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发病集中在4-6月份;男女发病比为1.74∶1;15岁~组发病率高.共监测到孕妇风疹疑似病例8例.各年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指标情况:48h内个案调查率分别为91.95%、85.90%、95.69%、99.34%;各年血清学检测结果≤7 d报告率分别为87.05%、81.01%、96.96%、97.46%;血标本采集率为80.43%.结论 哈尔滨市风疹病例高发人群已转向大年龄,多为15~20岁组人群.《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应用使风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范晨璐;徐红;高晓丽;李岩;姜立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真菌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真菌肺炎(VAF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ICU 27例VAFP临床特点,与同期88例呼吸机相关非真菌肺炎(VANFP)比较年龄、APACHEⅡ、低蛋白血症、应用3种抗菌素≥10d、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15 d、近期外科大手术、留置体腔引流管≥5根及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等危险因素.结果 VAFP占VAP的23.48% (27/115).VAFP与VANFP比较TPN≥15d、近期外科大手术、留置体腔引流管≥5根及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患者较外科患者发生VAFP时间早,分别为(7.687 5±3.754)d和(25.2±6.099)d,P<0.05.肺部影像出现浸润时间较气道真菌培养阳性时间滞后3~4d.44.44%的患者合并其他体液(腹腔、血及尿)真菌感染,55.55%的肺部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结论 应严密持续监测肺部真菌定植及肺部影像的动态变化,结合危险因素、病情转归,进行VAFP的早期诊断.

    作者:骆雪萍;施善阳;王玉春;叶桂山;叶宁;黄巍;夏炳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461株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儿童所致的主要感染,同时了解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儿科送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近6年时间共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61株,标本种类近10种,主要标本为痰,占92.0%,其他标本种类主要为血液、脑脊液等.在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中,有9.76%对青霉素耐药,99.57%对红霉素耐药,大部分菌株表现为对头孢噻肟(73.10%)和左旋氧氟沙星(99.57%)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应加强对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研究,降低肺炎链球菌所致儿童感染的几率,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玲萍;江咏梅;周伟;旷凌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青海省1995-2012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青海省1995-2012年碘盐监测结果,掌握全民食盐加碘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进行抽样监测,盐碘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结果 1995年的非碘盐率为17.1%,其中囊谦县群众食用的全部是当地产的非碘盐;至2012年以玉树州囊谦县(97.7%)、杂多县(82.0%)和玉树县(12.3%)的非碘盐率高.1995年青海省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1.4%,只有乐都县、贵德县、西宁市城中区和城西区大于90%; 2012年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6%,只有玉树州(58.8%)在90%以下,共有40个县在90%以上,占93%.结论 通过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青海省加碘盐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以来,青海省碘盐覆盖率均超过90%,到2012年有93%的县达到了90%以上,目前玉树地区仍是我省非碘盐问题严重的地区.

    作者:李勇;李增月;孟献亚;张秀丽;杨佩珍;胡兰盛;甘培春;陈勋;李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湖沼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关系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

    目的 探讨湖沼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因素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方法 2012年3-5月,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湖北省嘉鱼县等5个县市的钉螺资料.利用3S技术和现场调查获取螺点的环境因子.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钉螺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结果 坡度对钉螺密度有负相影响(P=0.0328),螺点的上一年上水天数、高程、地表温度与钉螺密度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分别为P<0.0001,P=0.0418,P=0.0022).上年上水天数为90d,高程为29 m,地表温度为26℃的螺点钉螺密度高.结论 湖沼型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因素间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能够比较方便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作者:洪希成;陈曦;徐兴建;魏凤华;朱惠国;邱娟;宇传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多药耐药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2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208株.其中多药耐药肠杆菌科菌多约为45.7%,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酯及头孢呋辛钠的耐药率>90%,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80%;其次为葡萄球菌属菌,约为40.8%,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9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分别为95.3%和100.0%;分离的多药耐药肠球菌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但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 多药耐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严重.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检测,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及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进明;朱冬梅;黄苏珊;郑立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念珠性阴道炎与性病相关的微生物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念珠性阴道炎与性病相关的微生物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516例阴道拭子,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念珠菌与阴道毛滴虫、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 念珠菌性阴道炎时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出率高(P<0.05),淋病奈瑟菌检出率低.结论 念珠性阴道炎感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有关,其疾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顺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济南市2006-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06-2012年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济南市报告的梅毒病例占乙类传染病中性病报告数的64.06%.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增长15.27%.早期梅毒占61.60%,胎传梅毒人数逐年增多,隐性梅毒增加趋势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16∶1.男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5.52%,女性主要集中在20 ~ 34岁,占53.78%.老年组发病率升高,早期梅毒男性占40.59%、女性占31.22%.结论 济南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应加大重点人群干预检测力度以控制梅毒的传播.

    作者:张昌庆;阮师漫;马祖芳;胡艳霞;李建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持续性血液滤过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持续性血液滤过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某院急诊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共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共49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的差别及治疗后血清中hs-CRP表达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hs-CR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滤过,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的表达,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铅暴露对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槲皮素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槲皮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组(1 g/L)和醋酸铅(1 g/L)加槲皮素(30 mg/kg)组,每组10只,通过饮水方式染毒8周.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血管组织中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铅染毒组大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NO、iNOS、MDA和LDH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而SOD水平下降;槲皮素组NO、iNOS、MDA水平较铅染毒组均下降,而SOD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形态学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实验大鼠血管发生氧化损伤,而槲皮素对其所致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立成;刘茜;徐厚君;曹燕花;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MMP-7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MP-7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和40例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的EMI及远肌层分别进行MMP-7和VEGF组织标记及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EMI处MMP-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和分泌期其表达强度均高于远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P<0.05; Z=7.60,P<0.05).腺肌病组VEGF在EMI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和分泌期其表达强度均高于远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48,P<0.01;x2=8.508,P<0.05).结论 VEGF和MMP-7可能协同作用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志敏;申艳梅;刘素巧;周淑艳;谷惠芳;柴雪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