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李增月;孟献亚;张秀丽;杨佩珍;胡兰盛;甘培春;陈勋;李亚楠
目的 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为IB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2008年到2012年纳入某院收治的168例IBD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 IBD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便血、肠外表现和肛周脓肿等.CD和UC组两组腹痛、腹泻、便血和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回盲肠、末端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出现降低,血细胞沉降率(ESR)增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血清白蛋白(ALB)降低.UC病理改变中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CD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结论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病理检查,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方法 按照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72例乳腺癌患者和72例健康者外周血中的抑癌基因RASSF1A进行扩增,并进行焦磷酸测序,检测该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RASSF1A基因PM00104139CpG-2,CpG-5的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雌激素受体(ER)阴性阳性分组,PM00104139CpG-3的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ASSF1A各甲基位点与孕激素(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阳性分组以及病理组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乳腺癌患者RASSF1A基因位点2和3可能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位点,对早期乳腺癌的检测可能有意义.
作者:李莉;鲁英;欧江华;齐新;杨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某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180例中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有87例,发生率达48.33%.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93例患者相比,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等均可使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均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飞;李金刚;杨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为农村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个县3个乡镇8个村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2.2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7,P>0.05);毛南族、布依族、水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8,P<0.05);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空巢老人、婚姻属性、年均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慢性病宣教水平与指导能力,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防治知晓率,对保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林先燕;杨胜文;韦亚丽;周全湘;何绍前;韦学团;莫晓刚;杨香秀;陆兴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比较肾癌大直径的B超、CT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间的统计学差异,探讨此差异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影响.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348例肾癌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者324例,回顾性分析肾癌大直径的B超、CT测量值及病理实测值,对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B超及CT测量的肾癌大直径值与病理实测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癌大直径的B超及CT测量值与病理实测值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B超或者CT测量值作为保留肾单位应用指征标准的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涛;王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9-2012年风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通过《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发病集中在4-6月份;男女发病比为1.74∶1;15岁~组发病率高.共监测到孕妇风疹疑似病例8例.各年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指标情况:48h内个案调查率分别为91.95%、85.90%、95.69%、99.34%;各年血清学检测结果≤7 d报告率分别为87.05%、81.01%、96.96%、97.46%;血标本采集率为80.43%.结论 哈尔滨市风疹病例高发人群已转向大年龄,多为15~20岁组人群.《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应用使风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范晨璐;徐红;高晓丽;李岩;姜立坤;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对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儿童所致的主要感染,同时了解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儿科送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近6年时间共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61株,标本种类近10种,主要标本为痰,占92.0%,其他标本种类主要为血液、脑脊液等.在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中,有9.76%对青霉素耐药,99.57%对红霉素耐药,大部分菌株表现为对头孢噻肟(73.10%)和左旋氧氟沙星(99.57%)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应加强对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研究,降低肺炎链球菌所致儿童感染的几率,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玲萍;江咏梅;周伟;旷凌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3d,采用常压耐缺氧法、亚硝酸钠中毒致死法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法,分别记录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及急性脑缺血后喘气时间.取亚硝酸钠中毒小鼠脑组织及急性脑缺血小鼠血清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在连续给予依达拉奉3d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能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分别延长31%、60%和91% (P<0.05);在注射亚硝酸钠后,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分别延长9%、17%和31% (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分别降低18%、38%和57%,而SOD水平升高,分别升高17%、34%和51%.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条件下,能延长小鼠喘气时间,分别延长17%、37%和55% (P<0.05),血清中MDA含量降低,分别降低20%、40%和65%,而SOD活力升高,分别升高15%、32%和53%.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邓华菲;欧阳驰;周琴;李坚;何汉江;卢新华;马莹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赫尔辛基出生队列研究历经数十年的长期随访,获得了一系列生命早期生长发育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揭示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起因和早期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对该出生队列关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起源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大型出生队列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作者:孙丽;许韶君;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多药耐药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2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208株.其中多药耐药肠杆菌科菌多约为45.7%,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酯及头孢呋辛钠的耐药率>90%,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80%;其次为葡萄球菌属菌,约为40.8%,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9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分别为95.3%和100.0%;分离的多药耐药肠球菌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但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 多药耐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严重.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检测,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及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进明;朱冬梅;黄苏珊;郑立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1991-2012年镇江市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12年全市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2年镇江市共新发现麻风病患者32例,28例(87.50%)患者通过麻防专业机构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年均发病率为0.054/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Z=5.797,P<0.05);平均确诊年龄为52.8岁,无明显趋势(Z=0.847,P>0.05);平均延迟期为2年,但平均延迟期有逐渐缩短趋势(Z=3.387,P<0.05).32例患者的畸残率为53.13%,Ⅱ级畸残率为28.13%,且多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率明显高于少菌型患者.结论 镇江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面临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病人早发现等问题.为切实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的投入与努力.
作者:夏小娟;张明辉;戴冰;蒋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青海省1995-2012年碘盐监测结果,掌握全民食盐加碘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进行抽样监测,盐碘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结果 1995年的非碘盐率为17.1%,其中囊谦县群众食用的全部是当地产的非碘盐;至2012年以玉树州囊谦县(97.7%)、杂多县(82.0%)和玉树县(12.3%)的非碘盐率高.1995年青海省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1.4%,只有乐都县、贵德县、西宁市城中区和城西区大于90%; 2012年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6%,只有玉树州(58.8%)在90%以下,共有40个县在90%以上,占93%.结论 通过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青海省加碘盐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以来,青海省碘盐覆盖率均超过90%,到2012年有93%的县达到了90%以上,目前玉树地区仍是我省非碘盐问题严重的地区.
作者:李勇;李增月;孟献亚;张秀丽;杨佩珍;胡兰盛;甘培春;陈勋;李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低氧预处理对离心跑台运动所致的大鼠比目鱼肌运动性肌肉损伤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将96只健康、体重(197±26)g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离心跑台运动组(EE)、缺氧预处理+离心跑台运动组(HCP)3组,每组32只.HCP组大鼠进行1周的缺氧预处理.处理的方法为:氧浓度10%,每次处理30 min,间隔5 min,5次/d,连续处理7d.缺氧预处理完成后,将EE及HCP组大鼠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分别于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h4个时间点随机选取各组大鼠8只股静脉放血处死,收集静脉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于比目鱼肌中段切取部分肌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用自动图像分析仪观察肌纤维细微结构;取部分比目鱼肌匀浆液上清液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结果 EE组及HCP组大鼠运动后比目鱼肌超微结构均出现损伤,EE组损伤较HCP组严重,损伤严重时相在运动后24 h时出现.与EE组相比,HCP组血清IL-6、CK及LDH水平明显降低,比目鱼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提高大鼠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降低骨骼肌损伤后炎性反应,对运动性肌肉损伤有预防作用.
作者:邓文骞;王璐;王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六盘水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六盘水市2006-2012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六盘水市2006-2012年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49起,发病1 077例,无死亡,罹患率3.81%.学校传染病暴发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5.71%),81.63%的暴发疫情和86.91%的病例发生在农村,4月和10月为高发月份,8~11岁为高发年龄(72.61%).结论 学校特殊的环境、学生疫苗接种率低和疫情的迟报是学校易出现传染病暴发和疫情扩大的原因.
作者:田兴国;褚彪;张元安;朱仁珍;林江丽;任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代谢作用比较.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d)、去势+维生素K2(25mg/kg.d)组、去势+染料木黄酮(25 mg/kg.d)组,每组8只.饲养3个月后处死,进行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增高;与去势组相比,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增加,股骨骨密度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组骨小梁间隙减少,而染料木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去势大鼠骨小梁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维生素K2可减少骨小梁间隙,而染料木黄酮无此作用.因此,维生素K2预防骨质疏松作用强于染料木黄酮.
作者:张月红;金宏;李培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血液滤过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某院急诊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共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共49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的差别及治疗后血清中hs-CRP表达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hs-CR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滤过,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的表达,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予以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白细胞(WB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敏感度为98.36%,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敏感度为34.43%,两种指标判断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3,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前采用CRP指标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高于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治疗后CRP敏感度为49.18%,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敏感度为0.33%,两种指标判断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4,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后采用CRP指标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仍高于WBC+ESR综合指标判断.结论 CRP水平与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指导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C-反应蛋白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判断及疗效较血常规及ESR敏感有效,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避免抗生素过早停用贻误病情,同样也增加了有效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产生耐药性的方法.可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作者:戎军;方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乡镇卫生院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调查某市7个乡镇卫生院2010年肺部疾病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97.1%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值为8.4 d.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率排列前4位的抗生素为头孢、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青霉素,且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4种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部疾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仍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规范,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
作者:王清;白静;骆春艳;刘晓俊;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阜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阜阳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阜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7 081例,年均发病率为293.48/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高,达365.44/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5月达高峰;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别较大(x2=5 138.499,P=0.000;x2=811 820.1,P=0.0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多(89.59%);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8.26%.病原学分布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阜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发病高峰有所提前.
作者:胡允凯;孙良;宋秀萍;万俊峰;操基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体积变化,为临床2型糖尿病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纳入41~50岁,51 ~ 60岁,61 ~ 70岁以及71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各50例,同时按照不同年龄段选择非糖尿病成人各50例,使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进行胰腺体积测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在41~50岁和51 ~ 60岁年龄段明显小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61岁以后两组没有差别(P>0.05).男性胰腺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 成人41岁以后胰腺开始逐渐萎缩,至61岁以后达到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萎缩较非糖尿病人群提前发生.
作者:袁南兵;程印蓉;陆志明;戴宗耀;李嘉俊;崔西振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