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定;韦璐;陈刚;肖运平;覃绍超
目的 了解念珠性阴道炎与性病相关的微生物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516例阴道拭子,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念珠菌与阴道毛滴虫、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 念珠菌性阴道炎时生殖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出率高(P<0.05),淋病奈瑟菌检出率低.结论 念珠性阴道炎感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有关,其疾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顺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MMP-7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和40例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的EMI及远肌层分别进行MMP-7和VEGF组织标记及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EMI处MMP-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和分泌期其表达强度均高于远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P<0.05; Z=7.60,P<0.05).腺肌病组VEGF在EMI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和分泌期其表达强度均高于远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48,P<0.01;x2=8.508,P<0.05).结论 VEGF和MMP-7可能协同作用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志敏;申艳梅;刘素巧;周淑艳;谷惠芳;柴雪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句容市艾滋病疫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探索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2-2012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句容市艾滋病疫情分布范围广泛,病例大多呈散发态势,且以输入性为多.2005年起病例数逐年增加.感染者主要是20~ 49岁青壮年,占91.5%,总体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强.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53.7%.尤其是近些年来自于四川凉山州的流动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为吸毒传播所致.结论 句容市艾滋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流动人口在本地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需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群的HIV防控工作.
作者:王延平;吴晓军;施德源;华容;曹大伟;江成功;羊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湖南省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范围.方法 收集113名健康成人(18~60岁)静脉全血标本,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及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 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 422、736和546个/μl,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的中位数为52.56%和39.98%,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1.34.各参数值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湖南省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范围,可为本地区临床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志雄;李木兰;袁才佳;蒋显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代谢作用比较.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d)、去势+维生素K2(25mg/kg.d)组、去势+染料木黄酮(25 mg/kg.d)组,每组8只.饲养3个月后处死,进行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增高;与去势组相比,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骨小梁体积和密度增加,股骨骨密度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组骨小梁间隙减少,而染料木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维生素K2和染料木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去势大鼠骨小梁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维生素K2可减少骨小梁间隙,而染料木黄酮无此作用.因此,维生素K2预防骨质疏松作用强于染料木黄酮.
作者:张月红;金宏;李培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青海省1995-2012年碘盐监测结果,掌握全民食盐加碘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进行抽样监测,盐碘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结果 1995年的非碘盐率为17.1%,其中囊谦县群众食用的全部是当地产的非碘盐;至2012年以玉树州囊谦县(97.7%)、杂多县(82.0%)和玉树县(12.3%)的非碘盐率高.1995年青海省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1.4%,只有乐都县、贵德县、西宁市城中区和城西区大于90%; 2012年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6%,只有玉树州(58.8%)在90%以下,共有40个县在90%以上,占93%.结论 通过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青海省加碘盐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以来,青海省碘盐覆盖率均超过90%,到2012年有93%的县达到了90%以上,目前玉树地区仍是我省非碘盐问题严重的地区.
作者:李勇;李增月;孟献亚;张秀丽;杨佩珍;胡兰盛;甘培春;陈勋;李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3d,采用常压耐缺氧法、亚硝酸钠中毒致死法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法,分别记录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及急性脑缺血后喘气时间.取亚硝酸钠中毒小鼠脑组织及急性脑缺血小鼠血清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在连续给予依达拉奉3d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能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分别延长31%、60%和91% (P<0.05);在注射亚硝酸钠后,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分别延长9%、17%和31% (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分别降低18%、38%和57%,而SOD水平升高,分别升高17%、34%和51%.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条件下,能延长小鼠喘气时间,分别延长17%、37%和55% (P<0.05),血清中MDA含量降低,分别降低20%、40%和65%,而SOD活力升高,分别升高15%、32%和53%.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邓华菲;欧阳驰;周琴;李坚;何汉江;卢新华;马莹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导致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以某院呼吸内科ICU 2008-2012年收治的165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一次性吸痰管吸取的呼吸道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构成及对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12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2.7%.共检出15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33株,革兰阳性菌有20株;排名前三位的革兰阴性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菌株总数的24.2%、20.3%和18.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株中占第一位,占致病菌总数的4.6%.主要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比较高.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已经成为机械通气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并且普遍有多重耐药现象.
作者:郑大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临床检出的56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OXA-51、OXA-23、OXA-24、OXA-58、VIM、SHV、GES、IMP和TEM共9种耐药基因的检测;从中选择44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56株检出泛耐药株38株,不同病区泛耐药与非泛耐药株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株对常用抗生素除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外,耐药率均大于60.00%.56株经PCR检出OXA-51 49例(87.50%)、OXA-23 46例(82.14%)、OXA-581例(1.79%)、TEM 56例(100.00%)、VIM 45例(80.36%)、GES 16例(28.57%)及SHV 4例(7.14%);未检出OXA-24和IMP.44株经PFGE共分为14个型,其中A型20株,为主要流行株;B型5株,C型8株,剩余菌株为互不相同型.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ICU和呼吸科居多,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OXA-51,OXA-23,TEM和VIM为主要耐药基因.近半数菌株以同源形式传播,交叉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重视和采取改进措施.
作者:张轶恺;蒋冬阳;徐鹏程;王钰;李磊;赵苏瑛;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行普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2例.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对干预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3 mg/kg,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1 ml.比较拔管后5 min两组患者疼痛、躁动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各级别疼痛患者所占比例(46.78%)低于对照组(95.16%),躁动患者所占比例(25.81%)低于对照组(8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术后患者,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缓解疼痛,对患者呼吸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也较低.
作者:金进宇;赵文城;彭峻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铬、镁缺乏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单独补充铬或镁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两者联合补充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提示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对铬和镁的联合作用及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宋蜜蜜;窦梅;韩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予以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白细胞(WB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敏感度为98.36%,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敏感度为34.43%,两种指标判断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3,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前采用CRP指标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高于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治疗后CRP敏感度为49.18%,WBC+ESR综合指标判断敏感度为0.33%,两种指标判断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4,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后采用CRP指标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仍高于WBC+ESR综合指标判断.结论 CRP水平与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指导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C-反应蛋白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判断及疗效较血常规及ESR敏感有效,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避免抗生素过早停用贻误病情,同样也增加了有效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产生耐药性的方法.可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作者:戎军;方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真菌肺炎(VAF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ICU 27例VAFP临床特点,与同期88例呼吸机相关非真菌肺炎(VANFP)比较年龄、APACHEⅡ、低蛋白血症、应用3种抗菌素≥10d、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15 d、近期外科大手术、留置体腔引流管≥5根及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等危险因素.结果 VAFP占VAP的23.48% (27/115).VAFP与VANFP比较TPN≥15d、近期外科大手术、留置体腔引流管≥5根及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患者较外科患者发生VAFP时间早,分别为(7.687 5±3.754)d和(25.2±6.099)d,P<0.05.肺部影像出现浸润时间较气道真菌培养阳性时间滞后3~4d.44.44%的患者合并其他体液(腹腔、血及尿)真菌感染,55.55%的肺部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结论 应严密持续监测肺部真菌定植及肺部影像的动态变化,结合危险因素、病情转归,进行VAFP的早期诊断.
作者:骆雪萍;施善阳;王玉春;叶桂山;叶宁;黄巍;夏炳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槲皮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组(1 g/L)和醋酸铅(1 g/L)加槲皮素(30 mg/kg)组,每组10只,通过饮水方式染毒8周.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血管组织中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铅染毒组大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NO、iNOS、MDA和LDH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而SOD水平下降;槲皮素组NO、iNOS、MDA水平较铅染毒组均下降,而SOD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形态学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实验大鼠血管发生氧化损伤,而槲皮素对其所致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立成;刘茜;徐厚君;曹燕花;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系统干预,评价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共10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以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QOL)评价.结果 自我效能系统干预6周后,干预组患者较干预前组内比较各维度与QOL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除抑郁心理状况和焦虑心理症状维度外,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情况与QOL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效能系统干预能有效改善气体交换,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全面提高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作者:董胜莲;汪凤兰;邢凤梅;吴庆文;张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赫尔辛基出生队列研究历经数十年的长期随访,获得了一系列生命早期生长发育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揭示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起因和早期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对该出生队列关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起源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大型出生队列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作者:孙丽;许韶君;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1991-2012年镇江市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12年全市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2年镇江市共新发现麻风病患者32例,28例(87.50%)患者通过麻防专业机构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年均发病率为0.054/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Z=5.797,P<0.05);平均确诊年龄为52.8岁,无明显趋势(Z=0.847,P>0.05);平均延迟期为2年,但平均延迟期有逐渐缩短趋势(Z=3.387,P<0.05).32例患者的畸残率为53.13%,Ⅱ级畸残率为28.13%,且多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率明显高于少菌型患者.结论 镇江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面临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病人早发现等问题.为切实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的投入与努力.
作者:夏小娟;张明辉;戴冰;蒋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放疗中同时应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病理确诊初次接受放疗的肺癌或食管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川芎嗪组(研究组)和放疗未联合川芎嗪组(对照组),两组各49例.研究组在放疗期间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80 mg/次,1次/d,对照组未配合川芎嗪治疗.放疗结束后3、12个月统计急性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别为18.4%,40.8%,研究组、对照组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分别为23.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中同时应用盐酸川芎嗪能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金伟;王蓉;肖海;吴伟;张群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乌海市夏秋季空气中气传花粉,探讨其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伞蓬式花粉采样器收集2012.7.1-2012.9.30空气曝片,鉴定花粉种类与飘散数量,同时应用常见吸入物、食物致敏原为10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筛选出61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花粉分类检查.结果 花粉调查发现夏秋季空气中气传花粉有44科,飘散量前五位依次是蒿属、藜科、苋科、禾本科、大麻葎草属.其中蒿属花粉占夏秋季节花粉总量的72.19%.临床分析发现当地患者秋季花粉与春季花粉阳性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主要致敏原因是蒿属花粉、尘螨、屋尘等,在秋季花粉中蒿属花粉阳性反应率≥90.16%、向日葵80.32%、葎草67.21%、蒲公英67.21%、豚草62.30%、梯牧草49.18%等.结论 蒿属花粉是乌海市地区夏秋季主要的气传致敏原因,不当植被和灰霾污染会威胁人体健康.
作者:宋岚;赵方新;张静;王东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通过干预措施对孕前产检妇女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洁治术对妊娠期龈炎及其造成的妊娠不良后果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350名接受孕前产检的妇女随机分为2组,1组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及超声洁治术,为实验组;另1组未接受干预措施,为对照组.比较2组初诊时和妊娠后复诊时的牙龈指数和比较2组孕产妇妊娠期龈炎发病率及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初诊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在妊娠3个月和妊娠6个月复诊时,接受干预措施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牙龈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妊娠期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比较,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超声洁治术能有效预防妊娠期龈炎及其造成的妊娠不良后果.
作者:吴家嘉;庞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