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嘉;庞晓军
赫尔辛基出生队列研究历经数十年的长期随访,获得了一系列生命早期生长发育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揭示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起因和早期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对该出生队列关于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起源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大型出生队列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作者:孙丽;许韶君;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为农村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个县3个乡镇8个村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2.2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7,P>0.05);毛南族、布依族、水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8,P<0.05);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空巢老人、婚姻属性、年均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慢性病宣教水平与指导能力,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防治知晓率,对保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林先燕;杨胜文;韦亚丽;周全湘;何绍前;韦学团;莫晓刚;杨香秀;陆兴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6-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共发生2 213起,中毒人数达71 152人,死亡人数1 110人,5-9月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月份,家庭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主要由微生物引起,不同月份、不同场所、不同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 食物中毒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物中毒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性,中毒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集体食堂;根据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苏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MMP-7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和40例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的EMI及远肌层分别进行MMP-7和VEGF组织标记及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EMI处MMP-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和分泌期其表达强度均高于远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P<0.05; Z=7.60,P<0.05).腺肌病组VEGF在EMI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殖期和分泌期其表达强度均高于远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48,P<0.01;x2=8.508,P<0.05).结论 VEGF和MMP-7可能协同作用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志敏;申艳梅;刘素巧;周淑艳;谷惠芳;柴雪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乡镇卫生院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调查某市7个乡镇卫生院2010年肺部疾病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97.1%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值为8.4 d.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率排列前4位的抗生素为头孢、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青霉素,且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人群4种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部疾病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仍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规范,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抗生素的耐药及肺结核病的误诊.
作者:王清;白静;骆春艳;刘晓俊;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长春市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44户居民970人进行家庭膳食调查,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分析营养素摄入达标状况.结果 长春市居民每日人均能量摄入为2 212.78 kcal,占推荐摄入量(RNIs)的96.21%.蛋白质摄入量为46.42 g/d,占推荐摄入量(RNI)的77.37%,农村高于城区;脂肪摄入量为135.02 g/d,硫胺素和核黄素摄入量分别占RNIs的47.15%和63.57%;钙、磷、铁摄入量分别为161.90 mg/d、609.90 mg/d和8.49 mg/d,分别为RNIs的20.24%、87.13%和56.60%.城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来源以粮谷类为主,农村蛋白质、脂肪则以动物类为主.B1、B2硫胺素和Ca摄入量偏低.结论 长春市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满足人体需要,加强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加强饮食指导是提高当前城乡居民营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李新;王丹;王瑞;池明;王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I3K抑制剂(PI103)对肝星状细胞(HSC) PI3K/AKT通路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液氮保存下的HSC株,于37℃,5%C0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Cl4组、CCl4+PI3K抑制剂组.QPCR方法检测PI3K、AKT信号分子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HSC的PI3K、AKT信号分子和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CCl4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PI3K、AKT信号分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增多,Ⅲ型胶原生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4组和CCl4+PI103组比较,PI3K、AKT信号分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减少,Ⅲ型胶原生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抑制剂可降低PI3K、AKT信号分子及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而阻断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李娜;肖倩;祝聪聪;王悦;肖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对我国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麻疹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于湘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某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180例中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有87例,发生率达48.33%.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93例患者相比,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等均可使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气管插管、GCS评分低、合并胸部损伤以及脑疝均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飞;李金刚;杨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比较肾癌大直径的B超、CT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间的统计学差异,探讨此差异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影响.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348例肾癌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者324例,回顾性分析肾癌大直径的B超、CT测量值及病理实测值,对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B超及CT测量的肾癌大直径值与病理实测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癌大直径的B超及CT测量值与病理实测值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B超或者CT测量值作为保留肾单位应用指征标准的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涛;王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行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1患者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敷,治疗组2患者采用六合丹外敷,对照组患者50%硫酸镁湿敷.分别在治疗后1~10d观察治愈无菌性静脉炎的疗效,并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患者无菌性静脉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7.5%、75.0%和42.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6.81±2.64)d、(6.08±2.19)d和(8.55±3.72)d.治疗组1与治疗组2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术后致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用喜疗妥软膏外敷、六合丹外敷可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熊际月;肖乾慧;秦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为IB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2008年到2012年纳入某院收治的168例IBD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 IBD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便血、肠外表现和肛周脓肿等.CD和UC组两组腹痛、腹泻、便血和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回盲肠、末端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出现降低,血细胞沉降率(ESR)增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血清白蛋白(ALB)降低.UC病理改变中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CD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结论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病理检查,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临床检出的56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OXA-51、OXA-23、OXA-24、OXA-58、VIM、SHV、GES、IMP和TEM共9种耐药基因的检测;从中选择44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56株检出泛耐药株38株,不同病区泛耐药与非泛耐药株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株对常用抗生素除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外,耐药率均大于60.00%.56株经PCR检出OXA-51 49例(87.50%)、OXA-23 46例(82.14%)、OXA-581例(1.79%)、TEM 56例(100.00%)、VIM 45例(80.36%)、GES 16例(28.57%)及SHV 4例(7.14%);未检出OXA-24和IMP.44株经PFGE共分为14个型,其中A型20株,为主要流行株;B型5株,C型8株,剩余菌株为互不相同型.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ICU和呼吸科居多,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OXA-51,OXA-23,TEM和VIM为主要耐药基因.近半数菌株以同源形式传播,交叉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重视和采取改进措施.
作者:张轶恺;蒋冬阳;徐鹏程;王钰;李磊;赵苏瑛;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阜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阜阳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阜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7 081例,年均发病率为293.48/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高,达365.44/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5月达高峰;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别较大(x2=5 138.499,P=0.000;x2=811 820.1,P=0.00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多(89.59%);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8.26%.病原学分布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阜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发病高峰有所提前.
作者:胡允凯;孙良;宋秀萍;万俊峰;操基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实验数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1 878,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878例腹泻标本中[年龄范围在(1.99±2.37)岁],有616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32.80%;其中0~1岁组腹泻患儿童阳性率可达36.21%(构成比69.48%),其次为1~2岁年龄组腹泻儿童占31.92%(构成比15.91%),2~3岁年龄组腹泻儿童占33.74%(构成比9.09%),可见0~3岁年龄段腹泻儿童(构成比共占94.48%)年龄段为高发期.以每年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4个月构成比为82.46%)为发病高峰.结论 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儿童腹泻(0~ 14岁)的主要病原,0~3岁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为流行高峰.
作者:陈波;黄海樱;周强;嘉红云;冀天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1991-2012年镇江市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12年全市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2年镇江市共新发现麻风病患者32例,28例(87.50%)患者通过麻防专业机构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年均发病率为0.054/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Z=5.797,P<0.05);平均确诊年龄为52.8岁,无明显趋势(Z=0.847,P>0.05);平均延迟期为2年,但平均延迟期有逐渐缩短趋势(Z=3.387,P<0.05).32例患者的畸残率为53.13%,Ⅱ级畸残率为28.13%,且多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率明显高于少菌型患者.结论 镇江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面临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病人早发现等问题.为切实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的投入与努力.
作者:夏小娟;张明辉;戴冰;蒋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宁夏银川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银川市3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2006-2011年的伤害报告卡资料,按照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使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及Excel2010.结果 2006-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70404例,男女性别比为2.17∶1,其中25~44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高(42.9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居多;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33.30%)、跌倒/坠落(22.30%)和钝器伤(16.4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8.36%)、家中(21.33%)和公共居住场所(14.09%);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4.95%)和轻度伤害(71.55%)为主.历年数据显示,伤害报告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各年度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结论 数据分析显示,银川市伤害发生的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道路交通伤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晓莉;张龙;张银娥;马芳;谢帆;田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银川市2009-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报告的2009-2013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内共报告AEFI个案347例,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偶合症分别占87.03%、7.02%和5.77%;男女比为1.28∶1,报告AEFI个案年龄≤1岁儿童占67.73%.每年秋季发生较多,以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为主.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AEFI报告发生率为7.11/10万剂,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完整率、及时报告率和及时调查率分别为100.00%、90.78%和90.16%.结论 2009-2013年银川市AEFI监测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但监测系统敏感性仍需提高.
作者:李燕;雷静;武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MDS-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临床及形态学鉴别要点.方法 对20例MDS的RA (MDS组)与36例CAA (CAA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初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 MDS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体检有肝、脾或淋巴结肿大的明显高于CA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细胞减少、出血CAA组明显高于MDS组;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分析显示:血液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及绝对值CAA组明显低于MD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CAA组明显高于MDS组;骨髓涂片检查表现二系以上病态造血改变的MDS组明显高于CA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及骨髓各系细胞病态造血改变及骨髓中巨核细胞形态与数量改变是鉴别MDS-RA与CAA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雁;申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学生中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方法 在临床医学检验专业中初步实施TBL教学模式,采用调查问卷和课间询问的方式获得数据资料,分析TBL教学改革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实施效果.结果 T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论 T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适应了当代社会对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应循序渐进,逐步推广.
作者:罗波;段素群;毛樱逾;陈文碧;杨兴友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