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王雪群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阑尾炎, 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在阑尾炎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阑尾炎患者,均行阑尾炎切除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27.0%),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牵拉反应为I级者所占比例为74.0%,低于观察组(88.0%),Ⅱ、Ⅲ级患者所占比例为26.0%,高于观察组(12.0%),差异显著;观察组在切皮、切除和缝皮时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牵拉反应等级较低,疼痛程度轻于左旋布比卡因。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其中有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之后获得痊愈;4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在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病情好转。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血管内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砂糖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换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白砂糖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9月60例肛肠疾病术后切口久未愈合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30例给予白砂糖换药,并与30例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白砂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收敛效果,能明显改善创面肉芽生长程度,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邹彪;杨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哈力扎?哈提亚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胸外科临床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目的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胸外科实习生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理论课考试成绩和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课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自我调节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显著,能在不影响理论成绩的同时,提高各方面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增强学习兴趣。

    作者:刘瑜;谢德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60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60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的抢救与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在经过及时的抢救与后期优质护理,痊愈患者40例、好转18例、无效死亡2例,本次抢救成功率为96.7%。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而言,提高医务人员抢救与护理的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运的护理进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临床表现常见口腔黏膜出现溃疡和疱疹且伴有口痛,重症可出现重症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基层医院由于受条件因素限制,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只能将患者运送到条件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对此,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对病情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蒋惠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皮肤损伤原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皮肤损伤原因与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我院临床治疗与护理的质量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2015年中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根据自理能力以及压疮指数来进行筛选,采取平均分层随机的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对已经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针对性处理,对未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处理。结果对照组皮肤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皮肤损伤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了解常见皮肤损伤原因,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方式,并及时给以预见性的处理。

    作者:杨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及护理7 w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周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并分析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2015年1月~11月每月第一个完整星期的处方共计1100张,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茵药物使用率43.18%。其中静脉给药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58.43%,口服给药仅占41.57%。共使用抗菌药物4类13种。其中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大部分是单一用药。结论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能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钟明;王倩倩;闫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在西医外科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方法在西医外科实习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笔试及技能成绩。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老师的带教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笔试及技能成绩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老师的带教满意度结果比较有差异(<0.05)。结论研究认为自主探究式病例教学,可以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潘刚;陈腾;于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牙髓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牙髓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牙髓病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根管治疗术多次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1w)以及远期(3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治疗1 w后的治疗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有效率明与对照组无差异(>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髓病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作者:卓祥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8例(416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直接眼镜眼底检查,同时散瞳之后行眼底镜与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对患者的病变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要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0.05);尤其是病程<10年的患者,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底镜检查,差异显著(<0.05)。结论应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为指导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志茹;谢建宏;陈明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中,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法以学校2014级高护1~8班的4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评估、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等方法客观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结果所有学生期末成绩均有所大幅提升,所有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予以肯定。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肯定。结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求。

    作者:张腾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对全身麻醉深度进行监测,有利于麻醉药物效果的有效发挥,对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与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麻醉深度监测是临床麻醉科医生日常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原理、应用情况及其进展等。

    作者:程永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Ⅱ°以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Ⅱo以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I组与Ⅱ组。分别通过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Ⅱ组,差异显著,<0.05;I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0%,高于Ⅱ组(84.0%),<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16%。结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Ⅱo以下)的治疗中采用MIP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破坏骨膜会比髓内固定大一些,骨折愈合会慢一些,功能恢复要差一点;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风险低,可缩短住院时间,更符合生物力学,促进骨痂生长,功能恢复好。

    作者:赵金红;于华;苏杰;贾安铭;杨静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月经不调与痛经的治疗与保健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对月经不调和痛经的治疗措施与保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月经不调和40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月经不调患者和40例痛经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和保健措施进行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月经不调和痛经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治疗,做好保健工作,可改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

    作者:余雁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精细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研究并总结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精细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外科护理质量评分和2013年1月~2015年1月外科护理质量评分。我院护理部于2012年1月以后调查护理管理不足,护理管理中引用精细管理,于2013年1月起实施。结果实施精细管理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提高,各个护理质量分项评分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精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技能和水平,可以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郝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述评

    现阶段随着对糖尿病发生机制及病理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案,血糖控制依旧是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有关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

    作者:王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埃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通过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程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的路径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随机选取我院6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于细节管理前后展开问卷调查,对比60例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及工作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医院消毒供应室融入细节管理模式后,临床满意度达94.65%,相比细节管模式实施前81.77%的临床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且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错误意识评分相比细节管理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时期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开展中,着力推行细节管理工作,可有效强化科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及科室消毒工作质量同时,进一步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顾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