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银花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分析14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开腹组)对比,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高平均体温、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需镇痛例数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手术适应症可同开腹手术。
作者:王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妇产科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手术操作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做好切口保护工作,术后从全方面进行护理,并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无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常规组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7例发生脂肪液化,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全过程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瘀痕及切口脂肪化等不良反应。
作者:曾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复合式小梁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指数为(15.02±2.45)mmHg,低于对照组患者眼压指数为(20.23±3.01)mmHg;视力提升90.48%,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眼压情况,改善患者的视力,是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友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流程,对比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流程,能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确保患者成功救治。
作者:于占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方式对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单纯减压方法,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不良症状出现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腿痛、腰痛VAS评分和滑脱率比较其差异不显著,术后1年对照组腰腿痛评分和滑脱率比实验组明显要差。结论对伴I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疗法近期效果不如单纯减压方法,但远期疗效明显比单纯减压治疗方法好。
作者:苏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应用中药理肺益肾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共收治了48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理肺益肾方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具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FEV1值和FEV1/FVC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实施中药理肺益肾方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痊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炳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0.05);护理后,观察组的QOL-C30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志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哮喘致严重全身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特异性免疫法,观察全身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的次数为228例次,多的患者发生11次,3级以下为212例次(92.98%),3级为16例次(7.02%),4级过敏性休克等致命性全身不良反应为0例次。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年龄在4~10岁,主要集中在5~8月,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的21例患者在注射后均出现了PEF值下降的现象,并低于20%。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聂海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要使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它的龙头作用,成为团场健康事业的中流砥柱。那么就要与时俱进,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受众在哪里,触角就伸向哪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忘传统的宣教方法,同时又有互联网+的思维,利用微信的朋友圈、QQ群开展健康教育,还利用社会的其他平台唱戏,使健康教育全方位无死角。真正做到了“近小实”,避免了“远大空”。使居民从“知”到“信”再到“行”。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中国梦。
作者:李红霞;周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和经皮微创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骨干多段骨折患者59例,分为带锁髓内钉组和经皮微创钢板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失访,其余患者均随访19~27w(平均22.4w),骨折均愈合。带锁髓内钉组与经皮微创钢板组相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较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透视次数较多、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作者:刘斌伟;王旭东;王俊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运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45%,<0.05;在术后复发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22.5%,<0.05;在术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为(3.8±0.9)分,对照组为(6.7±0.7)分,<0.05。结论腹股沟疝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作者:袁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中,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法以学校2014级高护1~8班的4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评估、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等方法客观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结果所有学生期末成绩均有所大幅提升,所有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予以肯定。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肯定。结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求。
作者:张腾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我国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状况、特点、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现状,重点根据社区健康管理现状,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结果高血压病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并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医院的力量远远不够。结论目前社区合作开展的健康管理已显成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对社区居民实施群体和个体的社区干预,是高血压病管理的方向和途径。实施社区全人群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作者:高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前、中及后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7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均采取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术前指导、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治疗结局。结果1次治疗:45例疗效优;20例患者疗效为良,术后患者部存在肿胀或者麻木感,<7d后彻底恢复;5例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临床治疗优良率92.86%;治愈后,对患者展开1年时间的随访,无1例复发情况。结论对射频消融术患者提供科学到位的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作者:潘汝南;范建楠;徐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滋病门诊,疾病种类多而复杂,就诊者多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同时具有传染性。由于病区内存在不良环境,存在大量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都威胁着感染科护士的健康的潜在因素,也随之日益增多[1]。使感染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其他科更多,更大的职业危害,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而作为与传染患者接触为密切的感染科护士,其职业危害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对职业危害认识增强自我防护,防止被感染是感染科护理工作者心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重视和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提出防护措施。
作者:李洪华;宋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检测尿电导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住院病例75例,用UF-1000i分析尿液中电导率。结果轻、中、重度HIE并心肌损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电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中、重度HIE并心肌损害与轻度HIE并心肌损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重度HIE并心肌损害与中度HIE并心肌损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尿电导率偏低,病情程度越重,尿电导率越低,根据UF-1000 i检测的尿电导率,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合并心肌损害轻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万改红;贺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干眼症通过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干眼症患者,采用泪道栓塞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STI),以及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为82.5%,有效率为17.5%;治疗后BUT显著增长,STI指数显著提升,FL评分显著下降,<0.05;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干眼症通过泪道栓塞术治疗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快速改善相关指标,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有保证。
作者:易从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其中研究组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5.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有针对性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且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开展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术3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出血量(89±20)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0±1)d,住院时间(19±2)日,引流管拔除时间7~14 d;出现并发症6例,1~3个月恢复自主控尿,膀胱功能趋于稳定;3个月后,4例4~8 w随访仍见少量白细胞,1例膀胱黏膜轻度充血、水肿。结论护理需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膀胱与尿道管理工作,控制感染等并发症危险因素,同时做好灌洗间隔期护理干预。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