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间护理干预在缩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及降低其复发率中的作用

张绪凤

关键词:晚间护理干预,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止血时间, 复发率, 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在缩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及降低其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统计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间护理干预能够缩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降低其复发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引发焦虑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我院进行恶性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患者均出现了焦虑情绪,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前后焦虑评分进行调查,并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引发患者焦虑的具体原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引发患者焦虑的原因中对放疗副作用和疼痛恐惧感比例大,其次为对放疗治疗的未知恐惧感。结论诱发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必须在临床护理时引入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皮肤状态分类指标研究

    目的在中医体质辨识中探讨通过量化的皮肤指标分析不同体质营卫防御功能。方法对1350例受试者按体质分为九型,按年龄分为五组,采用非创伤性检测采集了皮肤酸碱度、表皮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结果各型体质间酸碱度均无明显差异(>0.05);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之间及与其和平质之间皮肤水分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未出现明显差异(>0.05);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之间皮肤水分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虽未出现明显差异(>0.05),但均明显高于和平质(<0.05);痰湿质皮肤水分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则明显高于和平质和所有其它体质(<0.05)。结论皮肤酸碱度、表皮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分析各型体质邪正虚实变化。

    作者:王海俊;王宇红;李惠仙;施春香;谈益妹;周萍;王学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上胫腓骨骨折后骨牵引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120例骨牵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一下综合分析,讨论一下他们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如何进行预防以及比较好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生率高的是胫腓骨骨折,其次是股骨骨折,然后是跟骨骨折。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做好体位的护理,保持有效的牵引,同时有比较好的康复训练,同时对已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联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还有护理,尽可能的将患者痛苦降低。

    作者:阙佩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个时间段内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将这些患者列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为7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1]。结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负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恢复。

    作者:晏毅杰;余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与常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组(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基础康复护理,实验组除以上还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的上下肢功能及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分别为<0.05和<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以认为实验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妇产科126例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妇产科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手术操作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做好切口保护工作,术后从全方面进行护理,并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无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常规组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7例发生脂肪液化,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全过程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瘀痕及切口脂肪化等不良反应。

    作者:曾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酒精致横纹肌溶解并全身多发骨折1例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作者:潘汝南;范建楠;徐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目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脂患者,对其全部采用藏医放血疗法开展治疗工作,进一步对患者实施治疗工作前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血脂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生化指标结果分别是(1.79±0.23)mmol/l、(5.19±0.32)mmol/l、(1.44±0.36)mmol/l以及(2.80±0.76)mmol/l,和治疗前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脂患者采用藏医放血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流通情况,提升医护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普布才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2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6%较对照组的73.58%高,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喹硫平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喹硫平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治疗组采用喹硫平联合氯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是(740.08±166.13)mIu/l,对照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是(1140.64±800.33)mIu/l,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氯氮平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患者的血清催乳素影响较小,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冯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诊治

    目的对颅脑外伤脑梗塞的诊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颅脑外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原因死亡源例,1源例均成活,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例,重残2例,中残源例,恢复良好苑例,随访4个月~4年,植物状态生存1例2个月后死亡,其余14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外伤性脑梗塞致死率比较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也是提高疗效有效保证。

    作者:姜美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程度。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膏药外敷及理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静滴丁咯地尔,治疗组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后2w回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w回访,治疗组痊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存在显著差异(<0.01),治疗组无效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存在显著差异(<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大觉;肖亚;许峰标;王钿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生儿麻疹初免前后抗体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麻疹初免前后麻疹抗体浓度的变化,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6月在醴陵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新生儿24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队列调查的方法,对新生儿追踪至8月龄,均于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免前和免后1个月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经检测,男性新生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30例(≥200IU/ml),阴性90例,阳性率为25%;有保护性抗体18例(≥800IU/ml),保护率为15.0%,女性新生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30例(≥200IU/ml),阴性90例,阳性率为25%;有保护性抗体12例(≥800IU/ml),保护率为10.0%,风疹抗体阳性102例,阴性138例,阳性率为42.5%。男性新生儿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114例(≥200IU/ml),阴性6例,阳性率为95%;有保护性抗体108例(≥800IU/ml),保护率为90.0%,女性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102例(≥200IU/ml),阴性18例,阳性率为85%;产生保护性抗体66例(≥800IU/ml),保护率为55.0%,风疹抗体阳性240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我市育龄女性母传抗体保护效力不足,婴儿免疫前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和复种,确保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另一方面,提倡开展育龄前妇女麻风疫苗接种,提升母传抗体保护效力。

    作者:傅洪;汪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远方教授从三焦辨证论治慢性肾炎浅议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病势缠绵,迁延难愈。远方教授从三焦辨证入手,运用宣肺、健脾、补肾疏理三焦治疗方法,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或血尿等,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飞飞;远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于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展开总结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性护理。经相同护理周期,以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几率、护理有效性两方面)展开显著性检验。结果经过为期4w的临床护理,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恢复,肺部感染几率分别为16.00%(12/75)、9.33%(7/75),差异存在显著性(<0.05);临床护理有效性分别为72.00%(54/75)、85.33%(64/75),差异存在显著性(<0.05);另外,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82.67%(62/75)、93.33%(70/75)],(<0.05)。结论全面、对症的临床护理对于有效预防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马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例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与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病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为此,本文分析了病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并说明了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后阐述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作者:刘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成因与治疗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由于创伤、炎症、手术等原因而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门静脉血栓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前部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为其手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门静脉血栓性阻塞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多为慢性病,早期无明显特异表现,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治疗。

    作者:王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50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烧伤并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5例治愈,5例死亡。惊厥时间在1min内控制者42例,在2~4min控制者5例,3例惊厥反复发作6~11h,随烧伤病情好转症状消失,2例死于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炎。结论在正确处理烧伤创面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治疗,预防高热,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作者:张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LMHFV治疗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机制

    将机械刺激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低强度高频率振动(LMHFV)在促进成骨等方面有较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的处理等较常规的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大量的体内、外实验及临床调查逐渐揭示了LMHFV影响成骨的部分机制,但因各类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关于LMHFV的研究,重点总结了其刺激成骨的几个主流学说,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及其结果的盲点和发展空间,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铺垫并提供新思路。

    作者:龙虎成;葛建华;鲁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