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晏毅杰;余榕

关键词: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个时间段内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将这些患者列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为7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1]。结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负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恢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非全身麻醉患者112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56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间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满意程度、舒适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命体征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所好转,<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8%相比于对照组55%有所提升,<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舒适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提高,<0.05。结论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心理状态、满意程度、舒适度。

    作者:谢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管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4例,根据是否使用nCPAP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及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nCPAP)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喘息、三凹征、饮食量及肺部体征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0.05)。结论 nCPAP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广丽;石庆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目的研究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RI与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CT检查在总检出率、小于24h、24~72h、≤2mm的梗死检出率比MRI低,有统计学意义(<0.05);CT检查在大于72h梗死检出率、>2mm的梗死检出率与MRI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0.05);CT检查在小脑、颞叶的梗死检出率均比MRI低,有统计学意义(<0.05),CT检查在其他部位的梗死检出率与MRI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CT与MRI均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MRI对小体积、早期以及小脑、颞叶梗死的灵敏度更高。

    作者:刘娟;陈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外伤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

    目的探究高坠伤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员例高处坠落伤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主动脉瓣左冠瓣毁损严重,右冠瓣穿孔,以关闭不全为主,予以切除自身主动脉瓣,置换17号Carbomedics主动脉瓣,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高坠伤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不常见,既需尽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诊断,及时使用针对致病菌的敏感抗生素,如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在病情稳定条件下,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或修补对于严重的瓣膜损害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赵殿伟;杨国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常规组(81.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轩;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绿道上量化运动对肥胖症的减重效果及糖脂代谢影响

    目的观察绿道上量化运动对肥胖症的减重效果及糖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肥胖症患者共92例,4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其余46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干预外给予绿道上量化运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减重效果和糖脂代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较之治疗前都有明显减重和糖脂代谢改善,观察组疗效更显著,比较有明显差异,<0.05。结论对肥胖症患者实施绿道上量化运动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体重,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作者:薛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哮喘的常见治疗药物与临床护理对策

    本文通过探讨哮喘的常见治疗药物与临床护理对策,患者做到科学正确的药物防治,对各环节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体质,从而减少哮喘发作频率。

    作者:乔红;王永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患儿5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探及到肠系膜淋巴结,观察组患儿表现为脐旁及右下腹可见大小不等的多个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晰,血流信号自淋巴门进入。两组儿童脐周、右中下腹、左侧腹淋巴结分布数量存在明显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速、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可作为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首选方法。

    作者:魏均任;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上胫腓骨骨折后骨牵引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120例骨牵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一下综合分析,讨论一下他们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如何进行预防以及比较好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生率高的是胫腓骨骨折,其次是股骨骨折,然后是跟骨骨折。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做好体位的护理,保持有效的牵引,同时有比较好的康复训练,同时对已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联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还有护理,尽可能的将患者痛苦降低。

    作者:阙佩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优良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38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92.6%(50/54);对照组满意22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77.3%(34/4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2.6%比对照组77.3%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曾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围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

    目的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围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的方式,记录相关治疗信息和数据,观察治疗结果并与传统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发现本法治疗方式的优越性。方法本次研究在本院本科收集了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资料,针对以上患者采取围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且根据实际患者的治疗信息进行记录。结果治疗维持一个周期后发现,通过围刺手段配合放血拔罐治疗方式进行干预治疗后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总有效治愈几率为97.83%。结论针对带状疱疹后移神经痛患者进行围刺手段配合放血拔罐治疗方式干预,能够明显的减轻病患疼痛感觉,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带状疱疹后移神经痛患者节省治疗成本。因此,采取围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王为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阑尾炎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阑尾炎患者,均行阑尾炎切除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27.0%),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牵拉反应为I级者所占比例为74.0%,低于观察组(88.0%),Ⅱ、Ⅲ级患者所占比例为26.0%,高于观察组(12.0%),差异显著;观察组在切皮、切除和缝皮时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牵拉反应等级较低,疼痛程度轻于左旋布比卡因。

    作者:王雪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术后排气排便不能或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甘油灌肠和口服杜密克治疗胃肠道术后排气排便不能或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6月在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术后排气排便不能或腹胀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数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杜密克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甘油灌肠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观察组治疗后腹胀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重度腹痛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对照组远偏小,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口服杜密克较甘油灌肠治疗胃肠道术后排气排便不能或腹胀效果好。

    作者:黄鹏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及护理7 w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周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影响自然分娩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自然规律,传承了数万年,是符合人类发展、为理想的分娩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产妇到底是顺产还是剖宫产?这是所有产妇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作者:周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对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4年4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临床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 d神经功能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后的第7 d和第14 d神经功能的评分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好;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是(15.73±2.16)s,对照组患者为(13.64±0.72)s,研究组明显长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研究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治疗进展性脑血栓上,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的微循环,减少脑细胞的坏死情况,不良反应也相应更少,具有很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邓秀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0.05);护理后,观察组的QOL-C30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志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胸腔积液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学或生物学检查方法无法准确判断病因,通过局麻下内科胸腔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其胸膜异常表现进行观察,并钳取病变组织实施病理诊断。结果68例患者中经内科胸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的有62例,确诊率达91.2%,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所占比例高,为55.9%。所有患者在内科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胸痛、咳嗽、胸闷等主要表现,分别占32.4%、29.4%、25.0%,部分实施胸膜固定术的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经止痛处理后缓解。结论采用内科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不仅确诊率高,而且可以对部分胸膜疾病进行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冷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喘息型支气管炎主要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性呼气性,夜间加重,可伴有高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其中主要诱发因素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患者均有过敏史或呼吸道感染史。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发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急性感染症状,霉菌、花粉、螨尘、毛屑等变应原可诱发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发生。除此之外,冷空气、冷水、运动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本文主要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蔡松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金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