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洲;向娅妮;沈杰;张腊英;林坤平;骆渊海
目的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total rhizome panacis japonica saponins,tRPJS)预处理是否影响肢体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肝脏自由基的变化,及是否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60~30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I/R组、tRPJS不同剂量组(50,100,200 mg/kg).再灌注3h后经心室抽取血液2ml,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取右肝叶进行一氧化氮(N0)、丙二醛(MDA)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NO、MDA含量和iNOS活力显著性增高,SOD活力则显著下降,血清ALT、AST、LDH明显升高(P< 0.05或0.01),光镜下肝细胞严重肿胀,甚至水变性.tRPJS组的NO、MDA含量和iNOS活力则明显下降,SOD活力增加,血清ALT、AST、LDH也明显下降(P< 0.05或0.01);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结论 肢体I/R能够导致急性肝损伤,竹节参总皂苷预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肝脏组织中自由基的产生,降低NO、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减轻再灌注肝损伤.
作者:陈烨;周军;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贵州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方法 调查方法按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实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个调查点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分别为1226/10万、231/10万、548/10万;男性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菌阳患病率高于女性;总耐药率为37.1%、初始耐药率为30%,耐多药率为14.3%.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的疫情较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作者:陈慧娟;杨婕;袁薇;宋群锋;陈玮;陈再平;陈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7例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继续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B组23例,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干扰素;C组23例,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干扰素+胸腺肽α1;3组患者治疗观察48周.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前略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治疗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论24周还是48周下降程度均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应用胸腺肽α1调节免疫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作者:张国顺;尚华;张文缓;王娜;魏丽;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职业损害发生情况,评价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对预防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别对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接受了系统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10届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未接受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09届实习护士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70.3%)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 0.01).结论 实习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可明显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因此,为提高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防护能力,在各项护理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开展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
作者: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内10所高校的1 080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5%的学生在学校接受过健康教育;88.5%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健康知识问题进行计分评价,平均得分9.09±2.61;医学院校学生、女生、来自城镇学生、接受过健康教育和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高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结论 应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林见鑫;姚卫光;张茹茹;李晓雨;谢家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西部三省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的了解与分析,为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西部三少数民族地区107所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的相关情况.结果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用房普遍不规范,大多村卫生室办在村医家中或自己租的房子里;调查的村医中,66%的为中专或高中学历,33%的为初中及小学学历,其中一些甚至不识字;三地村卫生室资产和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且相差悬殊,大多数村医仍需靠务农补贴生活.结论 提高政府财政投入水平,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另外可探讨将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使村卫生室成为乡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将村医纳入编制内管理,以保障农村居民公平的享有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作者:储灏;姚适;岳琳;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广东省成年体检人群各年龄段男女异常血脂水平分布情况.方法 某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岁及20岁以上体检人群血脂检测28 447人次,调查分别以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异常血脂构成组进行统计分析.异常血脂样本中设定单纯总胆固醇升高人群为A组;单纯甘油三酯升高人群为B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人群为C组.结果 男女各年龄段内仅50岁~年龄段男女间异常血脂水平所占比例没有差异,其余各年龄段内均有明显差异(P=0.000);男女各年龄段内异常血脂构成比除20岁~和40岁~年龄段内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余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男女性的异常血脂人数差别均显著(P≤0.05),并且3组男女性之间异常血脂的构成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别均显著(P=0.000);男女性各年龄段异常血脂构成分布不同.结论 广东省成年体检人群各年龄段异常血脂水平的分布随年龄的增长、性别的差异及异常血脂的构成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女性在50岁后异常血脂率及混合型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上升不仅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还远高于女性其他年龄段的变化,提示绝经期女性应注意血脂的定期检查,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李华;魏莲;陈佑明;黄敬;刘铁连;刘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荆门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尿干化学检测结果.方法 对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2 265例企事业单位职工尿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对微白蛋白、蛋白质、血、葡萄糖、白细胞、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等8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265例健康体检人群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异常率为43.01%,男、女性异常率分别为41.32%和46.26%,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微白蛋白、蛋白质、葡萄糖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血和白细胞异常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微白蛋白、蛋白质、血、白细胞及葡萄糖异常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0岁及以下年龄组微白蛋白和白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相邻年龄组(P<0.05).结论 荆门地区职工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异常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预防和及时治疗泌尿系统及全身相关疾病.
作者:文业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分析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特点,探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意义,以降低颈椎病在青年伏案工作者中的发病率.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995例病人,对他们的病史、生活习惯进行详细的调查,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归为青年组,年龄在35岁以上的归为非青年组,并从颈椎病占就诊患者比例、不同工作年限颈椎病的发病率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组中颈椎病占就诊患者比例为29%,非青年组为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人从事伏案工作时间越长,颈椎病发病率越高,发病危险因素对劲椎病发病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青年人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伏案工作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减低颈椎病在青年人群的发病率.
作者:黄涛;张方;李修成;邹春平;冯殿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和3列列车车厢的室内空气进行卫生监测.结果 部分地铁站和车厢的温度、噪声、照度、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1)候车区少数检测点温度高于标准,车厢大部分检测点温度低于标准; (2)噪声超标情况较严重,超标率车厢(100%)>站台(66.67%)>站厅(36.67%); (3)少数站厅检测点照度低于标准; (4)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站厅(14.44%)>站台(7.78%)>车厢(6.67%).结论 广州地铁三号线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待改进.客流量是导致理化指标超标和空气细菌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对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慧;钟嶷;郭重山;李小晖;谭铭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测的价值.方法 34例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以心肺复苏成功后2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为轻度脑损伤(Ⅰ组),男6例,女8例;9≤GCS≤11为中度脑损伤(Ⅱ组),男4例,女6例;3≤GCS≤8为重度脑损伤(Ⅲ组),男5例,女5例.另外选取14例健康者(女8例,男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自主循环恢复后2、8、12、24及48 h分别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钠肽.结果 心肺复苏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停搏至复苏开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8、12、24及48 h血清脑钠肽水平对比中,Ⅰ、Ⅱ及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中,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又明显低于Ⅲ组(P<0.05).结论 血清脑钠肽水平能反映心肺复苏后早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钦浩;巩晓娜;周娆娆;刘朋;张磊;亓雪梅;蒋芳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从对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的整理过程中探讨出一条处理该类数据的优效、准确的方法,为今后国民体质监测和类似的数据预处理提供可参考的方法.方法 对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包括纸质版数据的初步筛查、编号、建立Epidata数据库、数据录入、自查数据、交叉检查、数据转换、合并数据等8个步骤的处理.结果 通过层层筛查,成都市体质监测数据3~6岁、20~39岁、40 ~59岁、60 ~69岁各年龄组剔除率分别为3.00%、2.41%、1.17%、0.64%,总剔除率达到1.95%.结论 数据的剔除率与有效样本量是成反比的,数据的收集过程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就是数据的质量,而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是高质量数据的关键,所以到位的现场质控和恰当的数据预处理,有助于筛选出相对可靠的数据,从而有利于得出真实、准确的统计分析结论.
作者:刘春艳;沈丽琴;宫川;韩海军;陈希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72 h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经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睡眠剥夺72 h后,镜下观察精子活率、形态及睾丸病理结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值.结果 72 h睡眠剥夺后,小鼠精子活率降低,曲细精管上皮萎缩,MDA值、GSH值升高,SOD值降低.结论 72 h睡眠剥夺可引起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睾丸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并引起睾丸组织的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蒋超;周冉;夏聪聪;冯健;李丰功;黄振遥;崔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成年健康女性的跟骨强度情况,以及日本的标准值是否适合本人群,为骨质疏松的防治及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超声的方法,测定贵阳市20~80岁健康女性居民右侧跟骨骨强度,共测定了2 344人,指标有骨强度指数(STI)、T值、Z值和相应年龄百分比.结果 骨强度指数有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2岁年龄组;按照仪器诊断标准,骨量降低的人数比例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而骨质疏松率自55岁组之后增加较快,骨质疏松总的患病率为2.43%;除48岁组外,其余各组人群骨强度指数高于仪器日本标准值的人数比例均在60%以上,各年龄组的相应年龄%均值都在100以上,提示了贵阳市女性骨强度指数有高于日本标准值的趋势.结论 日本女性的骨强度标准值和诊断标准不适合本人群,确定适合本人群乃至全国的各年龄段骨强度标准值和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作者:殷明月;聂四平;石清明;杨光耀;陶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组成因子及亚健康的分布等情况,找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主要组成因子及影响广州市居民的亚健康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8个亚健康因子及与其相关的项目,也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过去疾病健康状况及生活行为方式等;通过随机抽样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Excel、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组成因子主要为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其次是感觉记忆力差、多梦与休息不好、感觉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而亚健康组成因子不明显的是咽喉有异物感、感觉同事关系紧张.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初中以下与高中及中专学历水平、职工、居住天河区、荤素搭配饮食习惯、药物依赖、工作压力、熬夜、口味重饮食、选择自来水及选择矿泉水(P<0.05);且随着学历的增加居民亚健康的发生率也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是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主要构成因子;广州市居民亚健康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练秋红;曾婷;李全敏;易粤湘;黄金印;魏莲;雷毅雄;邹晓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方法,对910例维吾尔族、汉族慢性乙肝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以序列测定方法验证了部分基因型别.结果 成功分型504例,其中维族260例,基因型分别为B型10例(3.85%),C型19例(7.31%),D型219例(84.23%),混合感染BC型4例、DB型5例、DC型3例(共占4.61%),维族D型以绝对优势显著高于其他型别.汉族244例,基因型分别为B型64例(26.23%),C型128例(52.46%),D型33例(13.52%),混合感染BC型19例(7.79%),汉族以C型为主,两民族除上述类型外,未见有其他型别.HBV基因载量测定显示,除维汉族B型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型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各基因型别所占比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而在年龄层面,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加,基因型所占比率逐渐递减.结论 新疆地区维族HBV基因型以D型占绝对优势,汉族以C型为主.形成了本地区独有的构成特点,是我国一个十分特殊的HBV基因型分布带.
作者:张红梅;杨柳;桂俊豪;刘鸿春;王瑞;余伍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CT检查、MRI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明确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夹层真假腔、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主动脉直径、内脏动脉缺血原因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与CT、MRI和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夹层内内脏动脉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CT检查(56.25%)、MRI检查(46.88%)和动脉造影检查(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2例患者夹层累及动脉开口为静态狭窄,1例患者为动态狭窄,而CT、MRI及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此类征象.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好地反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在明确内脏动脉缺血原因以及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雪梅;刘维凤;张萌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掌握南京市市售蔬菜中硝酸盐污染情况,对居民蔬菜硝酸盐暴露量进行评估.方法 在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共11个采集点采集10大类,44种蔬菜样品980份,按GB/T5009.33的规定检测蔬菜硝酸盐含量;在4个区县的4个居委会随机抽取各50户居民,以记账法和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对居民日常蔬菜摄入量进行调查,并据此进行居民蔬菜硝酸盐暴露量评估.结果 特菜类(芦蒿)硝酸盐含量高(中位数达2.64×103 mg/kg),其次为叶菜类(中位数为1.60×103 mg/kg);硝酸盐含量依次为特菜类>叶菜类>茎类>块根类>瓜菜类>甘蓝类>果菜类>豆类>鳞茎类>菌类;同一类蔬菜不同品种的硝酸盐含量差别较大,同一品种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差别也很大.居民每日通过蔬菜摄入的硝酸盐量为463 mg(以中位数计),是WHO/FAO推荐ADI值(300 mg/d)的1.5倍,其中暴露量居前3位的依次是叶菜类、茎类、块根类.结论 南京市市售蔬菜的硝酸盐污染较严重,居民仅由蔬菜摄入的硝酸盐量已明显高于ADI值.
作者:谢国祥;郭宝福;赵士权;王艳莉;陈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应用.方法 对新疆1998~2008年肺结核发病率资料建立GM(1,1)模型,再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修正,对肺结核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仅给出了预测区间及预测中值,还给出了预测值出现的概率,提高了预测准确度,使得预测结果更为可靠.结论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仅预测结果更可靠,而且能够对肺结核发病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宏观把握,有利于卫生管理部门的决策工作.
作者:张国珍;戴江红;曹明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昭通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传染病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共103 933例,死亡456例,年均发病率为204.90/10万,发病率波动在172.70/10万~264.22/10万之间,呈下降趋势.10年来主要流行病种发生变化,血液及性传播疾病逐年在上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数居前5位的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疟疾,占发病总数的91.89%.结论 要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梅毒、艾滋病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曾义虎;张永瑞;黄锋;颜艺娜;蒋德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