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洪波;翟蕾;王利清;何玲钧;刘晓文;贾静源;张雪茹;江初

关键词:老年人群, 伤害, 现况研究,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同时为干预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某街道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 086名,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伤害的原因.结果 年伤害发生率为15.6%,伤害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2.9;冬春季多发,白天多见,其中上午占56.2%.前3种伤害依次为跌到、扭伤及交通事故,共占7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较低的年龄、高血压病人、颈背腰疼痛是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老年人伤害的发生,伤害威胁着老年人健康,应采取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对该病加以预防和控制.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25例,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疾病患者病情转归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MI组的H-FABP水平(73.35±56.73 ng/ml)高,UAP组(13.50±5.64 ng/ml)次之(P< 0.01); SAP组(4.65±3.38 ng/ml)与对照组(3.42±1.53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观察对比,H-FABP水平高的AMI组病情转归及预后差(P<0.05).结论 H-FABP可作为一种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的有效指标.

    作者:谢明水;刘杨;蒋守涛;李玲;晏文强;张振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CT检查、MRI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明确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夹层真假腔、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主动脉直径、内脏动脉缺血原因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与CT、MRI和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夹层内内脏动脉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CT检查(56.25%)、MRI检查(46.88%)和动脉造影检查(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2例患者夹层累及动脉开口为静态狭窄,1例患者为动态狭窄,而CT、MRI及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此类征象.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好地反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在明确内脏动脉缺血原因以及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雪梅;刘维凤;张萌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对肝硬化及其分级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对肝硬化及其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搜集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30例,根据child-turcottee-pugh分级法分为Child A级(8例),Child B级组(10例),Child C级组(12例),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了解肝、脾、腹水情况以及脑电图了解脑电活动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时患者总胆汁酸早期即可明显升高,而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含量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P值<0.05、t=2.042,P值<0.05、2.75,P值<0.01).②在肝功能分级不同阶段,上述各项指标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合成功能以及肝脏损伤的重要指标,故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全面的评价肝功能,且更有利于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更好帮助临床判断预后.

    作者:张强;温春阳;王爱平;徐洪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广东省成年体检人群异常血脂水平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广东省成年体检人群各年龄段男女异常血脂水平分布情况.方法 某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岁及20岁以上体检人群血脂检测28 447人次,调查分别以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异常血脂构成组进行统计分析.异常血脂样本中设定单纯总胆固醇升高人群为A组;单纯甘油三酯升高人群为B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人群为C组.结果 男女各年龄段内仅50岁~年龄段男女间异常血脂水平所占比例没有差异,其余各年龄段内均有明显差异(P=0.000);男女各年龄段内异常血脂构成比除20岁~和40岁~年龄段内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余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男女性的异常血脂人数差别均显著(P≤0.05),并且3组男女性之间异常血脂的构成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别均显著(P=0.000);男女性各年龄段异常血脂构成分布不同.结论 广东省成年体检人群各年龄段异常血脂水平的分布随年龄的增长、性别的差异及异常血脂的构成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女性在50岁后异常血脂率及混合型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上升不仅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还远高于女性其他年龄段的变化,提示绝经期女性应注意血脂的定期检查,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李华;魏莲;陈佑明;黄敬;刘铁连;刘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72 h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及机制

    目的 探讨72 h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经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睡眠剥夺72 h后,镜下观察精子活率、形态及睾丸病理结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值.结果 72 h睡眠剥夺后,小鼠精子活率降低,曲细精管上皮萎缩,MDA值、GSH值升高,SOD值降低.结论 72 h睡眠剥夺可引起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睾丸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并引起睾丸组织的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蒋超;周冉;夏聪聪;冯健;李丰功;黄振遥;崔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成都市武侯区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主动监测网的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成都市武侯区食源性致病因素监测网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2008~2010年在全区12个监测点采集并检测13大类共1 042件食品样品.结果 2008~2010年共检测食品1 042份,合格888份.总合格率为85.22%;各年度标化合格率分别为77.65%、81.58%和84.46%;水产品合格率54.76%,豆制品合格率62.64%;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超标、甲醛残留及镉超标共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近80%;城乡标化合格率分别为86.09%、85.18%和82.28%.结论 2008~2010年成都市武侯区食品卫生水平趋于上升,主要问题在于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以及甲醛残留,且城乡之间食品卫生水平存在差异.

    作者:何伟;郑森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州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方法 调查方法按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实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个调查点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分别为1226/10万、231/10万、548/10万;男性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菌阳患病率高于女性;总耐药率为37.1%、初始耐药率为30%,耐多药率为14.3%.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的疫情较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作者:陈慧娟;杨婕;袁薇;宋群锋;陈玮;陈再平;陈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宝山区2010~2011年水痘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宝山区近两年的水痘暴发情况及暴发点水痘疫苗接种情况,为水痘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1年9月发生在上海市宝山区的水痘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突破病例与自然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 宝山区近两年的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各暴发点罹患率在0.35%~5.88%之间;61.5%的暴发病例分布在6~11岁;暴发病例中有明确的水痘疫苗接种史者占26.87%; 93.27%的突破病例接种间隔在3年以上;突破病例的临床症状轻于自然感染病例.结论 目前宝山区水痘暴发疫情的防控形势严峻,应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扩大卫生宣传、提高水痘疫苗免疫接种率、并适时地推广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和加强接种策略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防止水痘的暴发流行.

    作者:杨佳平;李明珠;李晓军;朱江;吴铭;陈永君;赵世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公安消防某部新兵集训期伤病分析

    目的 分析公安消防某部新兵集训期伤病发生情况,探索伤病预防措施.方法 动态登记整个集训期所有新兵伤病发生情况,用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指标采用昼夜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 2009和2010年度总昼夜发病率分别为32.21‰和29.05‰ (P> 0.05).2009年度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和某些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而2010年度呼吸系统疾病和军事训练伤所占比例较大.2009和2010年度呼吸系统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均高(91.36%和85.23%),军事训练伤中均以踝关节扭伤所占比例高(51.90%和34.95%).腹泻居消化系统疾病第1位.2009年度腹泻、痤疮和疥疮的昼夜发生率高于2010年度(P<0.05),而腿、足疼痛低于2010年度(P<0.05).结论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可减少60%以上的伤病.预防踝、膝关节扭伤对减少军事训练伤有重要意义.严抓饮食卫生是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皮肤病防治知识宣传和传染性疾病监测、诊断与隔离是集训期宣传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作者:李洋;兰晓霞;赵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局部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局部治疗手段对OSAHS患儿的疗效.方法 对175例儿童OSAHS患者进行局部治疗,治疗前后行PSG检查,并对呼吸紊乱相关指标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保守治疗后患儿家长描述症状改善;②治疗后体征明显改善,双下鼻甲、扁桃体、腺样体缩小;③治疗前后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治疗对OSAHS患儿疗效较好,能较好解除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造成的小儿鼻腔及鼻咽部阻塞,且所承担的风险、对患儿的损伤也较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先雁;张晓晴;周锦;曾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海省青南高原棘球绦虫新种-石渠棘球绦虫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对经cytb基因序列分析证实的青南高原棘球绦虫新种一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病原形态学观察,并与其他棘球属绦虫进行形态特征对比.方法 收集藏狐肠道石渠棘球绦虫成虫,洋红染色后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高原鼠兔石渠棘球蚴病理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PAS染色后作病理特征检验.成虫及脏器病理组织分别做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青南高原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短小(1.2~1.8 mm),典型发育的成虫头节、成节和孕节组成,节片数少;顶突钩易脱落,大钩长20.0~24.0 μm,小钩长16.0~18.0 μm;成虫虫体大小也是目前已知的棘球绦虫中小的,头钩数18~36枚;生殖孔位置独特,开口于体侧成节前1/3~1/4处,孕节子宫中虫卵数少,孕节子宫不分支,呈袋状.石渠棘球蚴镜下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石渠棘球蚴为单房型,直径约10 mm.囊内含有育囊,牢固附着在生发层上,内含大量原头节;未见子囊,囊的角质层较厚.主要病理变化为慢性增生性炎症.结论 石渠棘球绦虫作为棘球属绦虫的新种在青南高原野生动物中被发现,扩大了对棘球属病原的研究范围.青南高原存在石渠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3种棘球属绦虫;对青南高原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的形态学观察,为研究该虫种形态特征、宿主生态分布类型,不同宿主间的循环机制及空间流行病学意义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清新县龙颈镇3个自然村进行了肾结石和膳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共调查185人,肾结石患者33人,患病率为17.84%.膳食结构中蛋白质、糖分、草酸盐等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多,其患病率增高.结论 甜食、饮料、肥肉、老火汤以及家族史是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冠林;胡坤;邓晓婷;黄莹偲;储大可;高永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荆门地区职工健康体检的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荆门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尿干化学检测结果.方法 对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2 265例企事业单位职工尿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对微白蛋白、蛋白质、血、葡萄糖、白细胞、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等8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265例健康体检人群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异常率为43.01%,男、女性异常率分别为41.32%和46.26%,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微白蛋白、蛋白质、葡萄糖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血和白细胞异常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微白蛋白、蛋白质、血、白细胞及葡萄糖异常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0岁及以下年龄组微白蛋白和白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相邻年龄组(P<0.05).结论 荆门地区职工尿干化学检测结果异常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预防和及时治疗泌尿系统及全身相关疾病.

    作者:文业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广州地铁三号线室内空气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和3列列车车厢的室内空气进行卫生监测.结果 部分地铁站和车厢的温度、噪声、照度、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1)候车区少数检测点温度高于标准,车厢大部分检测点温度低于标准; (2)噪声超标情况较严重,超标率车厢(100%)>站台(66.67%)>站厅(36.67%); (3)少数站厅检测点照度低于标准; (4)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站厅(14.44%)>站台(7.78%)>车厢(6.67%).结论 广州地铁三号线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待改进.客流量是导致理化指标超标和空气细菌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对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慧;钟嶷;郭重山;李小晖;谭铭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组成因子及亚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组成因子及亚健康的分布等情况,找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主要组成因子及影响广州市居民的亚健康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8个亚健康因子及与其相关的项目,也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过去疾病健康状况及生活行为方式等;通过随机抽样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Excel、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组成因子主要为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其次是感觉记忆力差、多梦与休息不好、感觉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而亚健康组成因子不明显的是咽喉有异物感、感觉同事关系紧张.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初中以下与高中及中专学历水平、职工、居住天河区、荤素搭配饮食习惯、药物依赖、工作压力、熬夜、口味重饮食、选择自来水及选择矿泉水(P<0.05);且随着学历的增加居民亚健康的发生率也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感觉疲劳尤其活动后与用脑后疲劳是广州市居民亚健康的主要构成因子;广州市居民亚健康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练秋红;曾婷;李全敏;易粤湘;黄金印;魏莲;雷毅雄;邹晓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9月于某院进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各48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切皮后1h、术毕即刻及术后24 h的血清心肌损伤相关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切皮后1h、术毕即刻及术后24h的血清BNP、cTnI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及TAC均高于对照组,MDA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控制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伤情况,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

    作者:王莉;孙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协同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增效减副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探讨孟鲁司特协同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增效减副的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 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例,Ⅰ组患儿每次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2次/日;Ⅱ组口服孟鲁司特4~5 mg,每晚1次;Ⅲ组每次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2次/日,每次口服孟鲁司特4~5 mg,每晚1次,3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改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与时间的差异.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6.67%、43.33%和76.67%,Ⅰ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73,P>0.017),Ⅰ组明显小于Ⅲ组(x2=5.7109,P<0.017),Ⅱ组明显小于Ⅲ组(x2=6.9444,P<0.017).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达到增效减副作用,推荐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

    作者:郭敬民;邱君;陈要;欧萍;连大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杀微生物剂在女性性工作者中推广的可行性及经济学伦理学的专业人员看法

    目的 调查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态度、预防干预措施和防治信念,了解其对杀微生物剂推广的可行性及经济学伦理学方面的情况.方法 采用个人定性深入访谈的方式,对21名公共卫生人员按照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调查,转录出全部访谈内容并结合访谈提纲的框架总结归纳出分析的主题分类,采用MAXQDA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主题编码,分析归纳主要问题.结果 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较以前有所改善,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好,政府和卫生部门对她们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进行有序,宣传也很到位.大多数被访者都认为杀微生物剂一旦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肯定,那么女性性工作者是愿意接受的,并同时对它有着良性的需求,它相比安全套更方便,不影响性生活,这些都说明了杀微生物剂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而,女性性工作者作为这种药物的受试对象,必定会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存在担心,并且又由于女性性工作者的档次,文化素养之分导致她们对杀微生物剂的性状,效果等期望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杀微生物剂应在研制成熟的基础上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受试者的安全以及选择的多样化.同时,国家应对女性性工作者使用杀微生物剂的费用提供减免.后,要主张正确的性道德,宣传安全套和杀微生物剂使用双管齐下,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抵制可能出现的性行为去抑制现象.结论 杀微生物剂的使用必须要在临床试验成功后达到一个效果,安全性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用于大众,并且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应该加强对女性性工作者这一类高危人群进行正确的健康宣导和提供杀微生物剂的精准信息,为不久的将来杀微生物剂的研制成功及在人类预防艾滋病的道路中做出贡献给予有效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作者:钟珣;钟晓妮;贾元元;姚宁;阮玉华;姜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贡市2007~2010年感染性腹泻沙门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自贡市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分布和流行情况、沙门菌菌型分布、耐药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辖区内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依据GB/4789.4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自贡市感染性腹泻样本1 084份中检出沙门菌23株,检出率为2.12%; 23株沙门菌中B群(73.91%)多,排列前3位的血清型依次为鼠伤寒沙门菌(52.17%)、肠炎沙门菌(13.04%)和德尔卑沙门菌(13.04%); 23株沙门菌对磺胺(65.22%)、氨苄西林(39.13%)和萘啶酸(39.1%)、链霉素(34.78%)耐药性较大,对链霉素和磺胺的中介率较高,分别为39.13%和26.08%,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甲氧苄啶较敏感;有19株(82.61%)沙门菌具有耐药性,其中15株(65.22%)耐3种以上抗生素.结论 自贡市感染性腹泻沙门菌血清分布呈多态性,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多重耐药.加强对沙门菌的综合监测,有利于指导沙门菌病的防治,提高对疫情的应急能力.

    作者:许烈英;张正东;杨小蓉;崔敏莉;王红;裴晓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七氟醚麻醉对肾功能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七氟醚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评价七氟醚麻醉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2月的1 5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登记的先后顺序,将偶数组患者作为七氟醚组(M组),奇数组患者作为地氟醚组(D组),每组750例.新鲜气流量1.2~4.0 L/min,吸入2~3 min,之后降至0.18~0.3L/min.M组和D组患者的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在2.7%~4.0%、6.0%~10.0%.监测呼吸环路内氟甲基二氟乙烯醚的浓度及吸入氧浓度.测定术前、术毕和术后2、24、72 h血清氟离子(F-)、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测定术前、术毕和术后24、48、72 h尿中总蛋白(TP)、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 术后两组血清Cr、BUN浓度及尿NAG/C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d的尿液B-MG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麻醉可以安全的应用于普通外科的手术过程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

    作者:郭云亮;王建设;胡楠;范哲;方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