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水;刘杨;蒋守涛;李玲;晏文强;张振建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对肝硬化及其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搜集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30例,根据child-turcottee-pugh分级法分为Child A级(8例),Child B级组(10例),Child C级组(12例),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了解肝、脾、腹水情况以及脑电图了解脑电活动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时患者总胆汁酸早期即可明显升高,而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含量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P值<0.05、t=2.042,P值<0.05、2.75,P值<0.01).②在肝功能分级不同阶段,上述各项指标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合成功能以及肝脏损伤的重要指标,故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全面的评价肝功能,且更有利于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更好帮助临床判断预后.
作者:张强;温春阳;王爱平;徐洪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及没有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共296例,同时测定其踝臂动脉的脉搏波速度(baPWV)、血压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结果 ①不同性别之间的PWV的差异表现很明显,其中女性PWV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00<0.01);②血压对PWV有明显的影响作用(P<0.01);③年龄与PWV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98,P=0.000);④PWV与BM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体重、腰围、臀围相关(P<0.05).结论 血压与脉压的升高,影响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性别以及体型密切相关.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消防新兵新训过程中适应不良情况,为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张理义、袁国桢等人研制的适应不良自评量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92名消防新兵进行测试.结果 (1) 192名新兵中适应不良者有31人,适应不良的阳性检出率为16.1%.主要表现为行为问题(n=19,9.9%)和人际关系(n=12,6.25%).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的生活环境的新兵进行数据比较,其适应不良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消防新兵适应不良主要体现在行为问题和人际关系上,在对消防新兵的适应不良进行干预时,应重点考虑造成行为问题和人际关系不适应的原因.
作者:侯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1 560例标本中共检出真菌164株,检出率为10.5%,前3位菌株分别是白色念珠菌(41.5%)、光滑念珠菌(23.2%)、热带念珠菌(21.3%).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两性霉素耐药率低(4.9%).对益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高,分别是36.0%、33.5%、32.9%.结论 住院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李云;夏正武;李忠涛;范泉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自贡市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分布和流行情况、沙门菌菌型分布、耐药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辖区内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依据GB/4789.4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自贡市感染性腹泻样本1 084份中检出沙门菌23株,检出率为2.12%; 23株沙门菌中B群(73.91%)多,排列前3位的血清型依次为鼠伤寒沙门菌(52.17%)、肠炎沙门菌(13.04%)和德尔卑沙门菌(13.04%); 23株沙门菌对磺胺(65.22%)、氨苄西林(39.13%)和萘啶酸(39.1%)、链霉素(34.78%)耐药性较大,对链霉素和磺胺的中介率较高,分别为39.13%和26.08%,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甲氧苄啶较敏感;有19株(82.61%)沙门菌具有耐药性,其中15株(65.22%)耐3种以上抗生素.结论 自贡市感染性腹泻沙门菌血清分布呈多态性,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多重耐药.加强对沙门菌的综合监测,有利于指导沙门菌病的防治,提高对疫情的应急能力.
作者:许烈英;张正东;杨小蓉;崔敏莉;王红;裴晓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哺乳期内产妇骨密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单胎足月分娩的144名健康产妇分为A、B、C3组,每组48例.A组产妇每日两次口服碳酸钙600 mg及牛奶250 ml,专人指导运动;B组产妇每日两次口服碳酸钙600 mg及牛奶250 ml,无运动指导.C组无专人督导其服钙片、牛奶及进行运动指导.分别于产后3d内、产后6个月、产后12个月测量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①产后3d内所有产妇骨量减少发生率为(100/130) 76.9%,A组34例,B组35例,C组31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3,P=0.964);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人数A组为33.3% (17/45),B组为20% (10/45),C组为12.5% (5/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4,P=0.023);②产后半年内的哺乳率(110/130) 84.6%,产后1年内的哺乳率(61/130) 46.9%.所有产妇产后6个月的BMD明显低于产后3d内,也低于产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4,P=0.006).结论 产后哺乳可造成孕期骨量减少进一步加重,停止哺乳后并没有很快恢复.但哺乳期适当的运动辅以高钙饮食可促进骨量恢复.
作者:李晶晶;曾定元;陈江鸿;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两套Beckman-Coulter血细胞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预期偏倚评估,探讨WBC、RBC、HGB、MCV、PLT在两套血细胞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9-A文件的要求,以Beckman-Coulter 75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系统Beckman-Coulter LH 500血细胞分析系统为实验系统,用患者样品对WBC、RBC、HGB、MCV、PLT进行了检测,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 88)规定的1/2允许误差范围为标准,判断两套血细胞分析系统的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所有测定WBC、RBC、HGB、MCV、PLT五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 7,0.996 9,0.998 6,0.996 6,0.992 9,两者的相关性良好;在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Bc)均小于允许误差(Ea)范围.结论 当实验室内使用两套以上的血细胞分析系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李仲笑;陈嘉骥;陈思颖;潘连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贵州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方法 调查方法按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实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个调查点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分别为1226/10万、231/10万、548/10万;男性肺结核活动性患病率、菌阳患病率高于女性;总耐药率为37.1%、初始耐药率为30%,耐多药率为14.3%.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的疫情较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作者:陈慧娟;杨婕;袁薇;宋群锋;陈玮;陈再平;陈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即GDM组、36例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妊娠妇女即NGT组血清中IL-1水平,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GDM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IL-1水平均明显高于NG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IL-1与HOMA-I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0,P<0.01.结论 IL-1与GDM具有相关性,可能均参与GDM的发生与发展,IL-1作为炎性因子可能会促进GDM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丽;刘金慧;张永梅;王翠峰;宋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经cytb基因序列分析证实的青南高原棘球绦虫新种一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病原形态学观察,并与其他棘球属绦虫进行形态特征对比.方法 收集藏狐肠道石渠棘球绦虫成虫,洋红染色后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高原鼠兔石渠棘球蚴病理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PAS染色后作病理特征检验.成虫及脏器病理组织分别做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青南高原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短小(1.2~1.8 mm),典型发育的成虫头节、成节和孕节组成,节片数少;顶突钩易脱落,大钩长20.0~24.0 μm,小钩长16.0~18.0 μm;成虫虫体大小也是目前已知的棘球绦虫中小的,头钩数18~36枚;生殖孔位置独特,开口于体侧成节前1/3~1/4处,孕节子宫中虫卵数少,孕节子宫不分支,呈袋状.石渠棘球蚴镜下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石渠棘球蚴为单房型,直径约10 mm.囊内含有育囊,牢固附着在生发层上,内含大量原头节;未见子囊,囊的角质层较厚.主要病理变化为慢性增生性炎症.结论 石渠棘球绦虫作为棘球属绦虫的新种在青南高原野生动物中被发现,扩大了对棘球属病原的研究范围.青南高原存在石渠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3种棘球属绦虫;对青南高原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的形态学观察,为研究该虫种形态特征、宿主生态分布类型,不同宿主间的循环机制及空间流行病学意义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认知康复训练进行辅助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并采用MMSE、SSS及BI量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527,P<0.05);两组患者的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9.08,P<0.05);两组患者的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4.28,P<0.05).经比较两组MMSE评分,观察组MMSE评分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P<0.05);观察组SSS评分的下降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6.15,P<0.01);观察组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P< 0.05).结论 针对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在治疗与护理期间同时对其实施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72 h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经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睡眠剥夺72 h后,镜下观察精子活率、形态及睾丸病理结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值.结果 72 h睡眠剥夺后,小鼠精子活率降低,曲细精管上皮萎缩,MDA值、GSH值升高,SOD值降低.结论 72 h睡眠剥夺可引起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睾丸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并引起睾丸组织的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蒋超;周冉;夏聪聪;冯健;李丰功;黄振遥;崔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7例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继续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B组23例,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干扰素;C组23例,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干扰素+胸腺肽α1;3组患者治疗观察48周.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前略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治疗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论24周还是48周下降程度均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应用胸腺肽α1调节免疫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作者:张国顺;尚华;张文缓;王娜;魏丽;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CT检查、MRI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明确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夹层真假腔、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主动脉直径、内脏动脉缺血原因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与CT、MRI和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夹层内内脏动脉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CT检查(56.25%)、MRI检查(46.88%)和动脉造影检查(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2例患者夹层累及动脉开口为静态狭窄,1例患者为动态狭窄,而CT、MRI及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此类征象.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好地反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在明确内脏动脉缺血原因以及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雪梅;刘维凤;张萌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职业损害发生情况,评价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对预防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别对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接受了系统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10届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未接受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09届实习护士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70.3%)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 0.01).结论 实习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可明显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因此,为提高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防护能力,在各项护理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开展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
作者: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提取物对10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其抑菌环直径、小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实验菌株对粗壮女贞提取物呈不同程度的敏感,MIC和MBC分别为:产气荚膜梭菌0.20 mg/ml和0.20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3.13 mg/ml和3.13 mg/ml,副溶血性弧菌6.25 mg/ml和6.25 mg/ml,白色念珠菌MIC为1.56 mg/ml,其他细菌MIC均大于25 mg/ml.结论 粗壮女贞提取物对上述10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叶倩;左浩江;廖虹瑜;曹韵;曹霞;裴晓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骨科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骨科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和36例未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进行PCT、C-反应蛋白、WBC检测,并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相同项目检测,将感染组、未感染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分别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经抗感染治疗后,其PC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诊断骨科患者细菌感染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血清PCT水平变化,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作者:胡冰;刘孙琴;程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MA D7基因上位点rs8085824多态性与胃癌、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Sequenom系统对来自上海汉族人群的250例胃癌患者,229例肠癌患者及30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位点rs8085824检测,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统计.结果 rs8085824位点多态性在胃癌病例对照组显性遗传模型中有显著性差异,携带等位基因T的CT-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较,OR值为2.564(95% CI:1.152~5.704,P=0.021),rs8085824位点多态性分布在肠癌组中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SMAD7基因的位点rs8085824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并符合显性遗传模型,与肠癌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作者:张珏;魏威;李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测的价值.方法 34例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以心肺复苏成功后2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为轻度脑损伤(Ⅰ组),男6例,女8例;9≤GCS≤11为中度脑损伤(Ⅱ组),男4例,女6例;3≤GCS≤8为重度脑损伤(Ⅲ组),男5例,女5例.另外选取14例健康者(女8例,男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自主循环恢复后2、8、12、24及48 h分别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钠肽.结果 心肺复苏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停搏至复苏开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8、12、24及48 h血清脑钠肽水平对比中,Ⅰ、Ⅱ及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中,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又明显低于Ⅲ组(P<0.05).结论 血清脑钠肽水平能反映心肺复苏后早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钦浩;巩晓娜;周娆娆;刘朋;张磊;亓雪梅;蒋芳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鹤峰县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员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共5 043名干部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血脂异常2 563人(50.82%),年龄分布在22~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异常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银洲;向娅妮;沈杰;张腊英;林坤平;骆渊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