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荣;满孝旭;邓亮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部真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患者个人情况、发病诱因、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以白色念珠菌比例高(73.75%),感染诱因以长期应用激素(81.25%)与抗生素(57.5%)为主,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年龄≥60岁以上患者是高危群体。结论呼吸内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有助于预防并控制感染因素,做好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蔡昭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留置针登记本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在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将穿刺日期写于胶布上然后贴在透明贴膜上,而观察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留置本登记的应用。结果观察组的30例在使用留置针登记本后,输液渗漏情况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登记本,可使病区内患者穿刺留置针情况一目了然,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对腹部非胃部手术后导致胃瘫的治疗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排除胃部手术)导致胃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禁食禁水、胃肠道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使用及对症处理,治疗10d;治疗组2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作用于胃肠道,2次/d,治疗10d后。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治疗组胃动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通过调节胃肠道自主神经节、改善胃肠道的血供和营养、加快术后损伤的修复、炎性渗出的减少、促进炎性介质、病理产物、细菌毒素的清除,提高胃肠道内脏平滑肌力,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较单纯使用临床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谭海群;张德元;罗权;张子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将30例随机设为实验组,3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心理干预方法有:情绪管理训练、自助小册子、认知疗法,针对家属的团体辅导,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一般支持治疗,在治疗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在心理行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别,心理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在SAS量表标准分(=2.17,=0.03)、SDS量表标准分(=2.27,=0.03)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照国;何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5年大学毕业生近750万,达到历史高水平。加上去年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人数,预计今年找工作的大学生近840万[1]。今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理想的原因,除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外,更深刻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与其毕业时掌握的技能不相符有关。
作者:陈海松;韩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C肽、胰岛素水平,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列入检测组,健康体检者63例列入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禁食后两组别血清C肽、胰岛素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C肽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0.01)。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能够准确的进行C肽及胰岛素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糖尿病分型以及治疗指导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申忠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电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0.05,患者的HRV处于正常状态。结论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施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心电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门诊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近两年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血的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血的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胆囊颈结石嵌顿致胆囊积脓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胆囊颈结石嵌顿致胆囊积脓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结石嵌顿致胆囊积脓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梁振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针对在肿瘤登记编码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肿瘤编码准确性的方法,以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中冰敷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规范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术中冰敷护理,对照组采用湿纱布护理。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24 h、48 h引流量。②研究组和对照组皮瓣坏死面积。③研究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和研究组手术24 h、48 h引流量分别为(235.1±28.4)ml、(86.4±16.4ml)、(156.4±16.7)ml、(50.2±9.1)ml,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皮瓣坏死面积分别为(1.3±0.4)cm2、(2.1±0.8)cm2,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甲级、乙级、丙级),结果比较有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术中冰敷能够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的存活率,对减少切口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吉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彩超表现和评估利用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并同时对30例正常儿童进行彩超检查,比较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的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前的肠系膜淋巴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以及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彩超复查,淋巴结数目与大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与口服抗生素达到相同疗效,但对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更积极的意义;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欣;常东;李鹤;石桂红;晏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与西洛他唑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西洛他唑对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周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胃癌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多,它属于一种伴癌综合征,是由于肿瘤原因引起的反应性上升,它增多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和细胞因子增多等有关,血小板的增多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引起凝血功能紊乱使得患者预后不良,而应用抑制血小板药物可能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作者:罗云;向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控制疫情的作用,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获取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以5~6年为一个自然流行周期,发病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人群(不包括15岁),对重点人群开展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后,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数量由2008~2009年共12起下降到2010~2011年共1起,重点人群发病率从接种前的高168.24/10万(2009年)下降到接种后低90.69/10万(2010年),降幅达46.09%,该人群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与2010~2011年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可以降低腮腺炎发病,但疫苗的保护效果和持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伟;甘霖;宾冬梅;黄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运用中西结合方案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我院近期治疗的84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例划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予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选择中西结合方案治疗,连续用药满8w后,针对其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临床总治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善,出现毒性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选择中西结合方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展开治疗,总体用药情况更理想、安全,更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李桂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的不同保守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9月~2015年4月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20例,分为三组。分别为介入治疗,腹腔镜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每组各40例,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1.02)d,明显低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介入治疗组的患者7d血β-HCG下降幅度为98.17%,明显高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介入治疗组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89.87%,,明显高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介入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腹腔镜保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相比腹腔镜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而言,治疗总有效率高,适用症广泛,能够恢复患者的输卵管功能,有效地保全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隔姜灸是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温热效果,经过经络穴位,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整,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这是隔姜灸疗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关键。本疗法简便,易于掌握,一般不会引起烫伤,故舒适无痛苦,可以根据病情反复施灸。隔姜灸已是临床常用的间接疗法之一。五更泻中医称之为久泻,因患者腹泻时间多在清晨5、6点钟,又称之为鸡鸣泻、肾泻。
作者:赵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罗伊适应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自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34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适应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有效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可以针对性患者的刺激因素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凤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56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进行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分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率为94.87%与69.23%,两组的康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分数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作者:晏毅杰;陈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