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专;闫兆鹏;梁逸超;孙威;尹剑桥;刘宝林;苏琪
目的 了解西宁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状况和发病特征,同时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探讨肠道传染病的预警,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西宁市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数据,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宁市肠道传染病各年份、不同人群间发病有差异;主要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两者占总发病数的85.42%;除1~2月发病水平较低外,其他月份发病率均较高,7~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 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控制可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进行相关性预防控制,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赵生虎;赵振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了解手足口病病原构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PSS13.0对国家疾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淮安市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5 512例,0~4岁年龄组报告14 171例.共抽样检测病原l 237例,阳性689例,检测阳性率55.70%.2009年检出CA16占阳性病例的71.05%,2010和2011年检出EV71分别占阳性病例的60.00%、42.58%.200例重症病例中,EV71检出率35.50%;1 037例普通病例中,EV71检出率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例检测出病原体的重症病例中,EV71检出率77.17%.结论 CA16、EV71为淮安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病毒,趋于以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的EV71检出率高于普通病例,EV71感染易引起重症并发症;0~4岁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重症病例防治的重点是EV71感染的防治.
作者:陈跃;刘林飞;苏琦;蔡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碘过量对仔2代Wistar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发育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将断乳后1个月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饮用不同浓度的碘酸钾(KIO3)碘水(NI、5HI、10HI、50HI、100HI),取1日、20日、60日龄仔鼠小脑,应用镀银染色法和形态计量术动态观察仔鼠小脑的形态学发育情况.结果 在1日龄仔鼠,与NI组相比,各碘过量组仔鼠小脑Purkinje细胞树突覆盖面积、分枝密度、总长度、棘突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20日和60日龄仔鼠,50HI、100HI组与NI组相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其中以100HI组为明显(P<0.05).结论 碘营养水平严重过量会影响仔鼠小脑Purkinje细胞的发育.但大鼠对碘过量有很强的耐受力,当碘摄入量为正常摄入量的50倍以内时,不会明显影响仔鼠小脑Purkinje细胞的发育.
作者:康亚妮;刘皓;周佳;赖登攀;戚颖;赵小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死亡遗体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对2004~2010年间9~65岁之间胸腔积液猝死尸体进行了系统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及临床分析,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研究.结果 胸腔积液猝死6例患者遗体病理学研究形态改变:(1)6例胸腔积液量均在400ml以上,仅右侧胸腔积液1例(1/6),仅左侧胸腔积液1例(1/6),双侧胸腔积液4例(4/6),细胞学检查无恶性肿瘤细胞、化验结果均为漏出液;(2)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者3例(3/6); (3)确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2例(2/6); (4)食管下端周围静脉丛血栓机化栓塞伴间质性肺炎者1例(1/6).结论 6例胸腔积液患者均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就诊时临床症状隐蔽,与病情不吻合,早期诊断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选用全面检查手段,能有效地减少误诊及延误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谢明;谭玉林;赵文健;周君;资源;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8例RA患者、70例非RA患者及72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I抗原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 RA患者血清RF和GPI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RA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GPI抗原阳性表达率更高于RF阳性表达率;GPI抗原检测的敏感性(79.6%)和特异性(96.2%)均高于RF (68.5%,85.2%) (P<0.05);活动性RA患者GPI抗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RA患者(P<0.05);不同的X线分期GPI抗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I抗原检测对RA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RA的活动性及病程进展相关,可应用于RA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作者:王灵英;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2011年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状况,为加强广东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全省94个涉农县(区)为监测点,使用统一的监测方案,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有关规定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评价依据.结果 广东省农村人口6 725.74万人,其中61.17%使用地面水为水源,38.83%以地下水为水源:66.90%饮用集中式供水,33.10%饮用分散式供水.枯水期水样水质合格率为63.90%,丰水期水样水质合格率为59.43%,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5.74%和60.57%,分散式供水水质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9.84%和45.74%.全省农村水质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前3项分别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pH值,其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8.93%、85.46%、90.51%和74.28%、80.97%和89.32%.结论 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尤其是分散式供水,要加强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管理,提高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
作者:刘荣;吴和岩;张建鹏;曲亚斌;何昌云;黄锦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探讨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81名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状况与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运动损伤总发生率为88.89%;发病率较高的部位依次为膝部(27.41%)、腰部(15.23%)、踝部(13.71%)、手部(10.66%)和肩部(9.14%);慢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急性损伤;主要致伤技术动作依次为拦网(34.33%)、扣球(29.85%)、垫球(13.43%)和传球(10.45%);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运动负荷过大(25.38%)、准备活动不当(20.81%)、技术动作错误(17.26%)和缺乏自我保护(12.69%).结论 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针对其运动损伤的特点和致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关键.
作者:张新定;王德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社会实验研究设计,以保定市四所高校2 0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而对照组不进行参与式综合干预.干预前、后两组统一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高校的社会支持环境明显改善,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与式综合干预是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作者:季文琦;刘红霞;靳祎;刘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锌制剂治疗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微量元素影响,探讨应用锌制剂治疗的临床意义及使用方法.方法 筛选80例佝偻病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锌制剂,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腕X线阳性改善率、血微量元素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腕X线阳性改善率分别为97.5%和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和69.6%;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后血锌、血钙、血磷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或P<0.05),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治疗后血锌、血钙、血磷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Balp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补充锌制剂治疗婴幼儿营养性佝偻病,能显著提高疗效,协同提高血钙、血磷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能较全面解决婴幼儿佝偻病的生理失衡.
作者:郭敬民;欧萍;邱君;黄艳;杨闽燕;连大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死因顺位变化,为降低居民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信息,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Excel2003、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前6位死因顺位无改变,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伤害.以上主要死因年龄死亡专率随年龄增加一直呈上升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的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中毒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论 北京市某区居民以循环系统、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应该继续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
作者:汪云;吴继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关联性.方法 对2010~2011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同期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1%,总计采510份标本,其中有60份不合格,合格率为89.2%,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05.结论 医院环境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直接关系.
作者:耿庆玲;邹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207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间围产儿死亡率22.48‰,其中死胎160例占77.29%,死产22例占10.63%,7d内新生儿25例占12.08%;围产儿死亡中农村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城市,差异显著;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母亲因素(28.98%),第二位是先天畸形(21.26%).结论 提高婚检率及婚检质量,加强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完善孕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孕妇尤其是基层孕妇文化素质和保健意识,加强基层保健医生业务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梁宏;要跟东;栾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为了解肉毒梭菌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从甘肃省采集的所有土壤样品用0.2%的明胶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反复增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测定和生化特性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175份样品中有2份样品出现典型的肉毒中毒症状,1株与C型肉毒抗毒素完全中和.结论 分离得到的菌株经鉴定为C型肉毒梭菌.
作者:冉枭;钟权涛;傅思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EGFmRNA在实验性衰老大鼠下颌下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Sprague-Dawley (SD)大鼠建立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通过观察大鼠外观特征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以确定建模成功.取正常大鼠下颌下腺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其下颌下腺EGF、EGF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 下颌下腺EGF阳性反应颗粒为浅棕色至深褐色,主要分布于颗粒曲管(GCT)细胞及纹状管细胞顶部胞质中,腺泡细胞为阴性.且同一导管内不同细胞的反应程度不同,有的细胞内颗粒清晰,着色深,有的着色浅.下颌下腺EGFmRNA杂交反应产物呈浅棕色或深褐色,主要分布于颗粒曲管和纹状管上皮细胞中,其上皮基底部胞质呈强阳性,细胞顶部呈弱阳性,腺泡未见阳性反应.正常组EGF、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EGF、EGFmRNA在实验性衰老大鼠下颌下腺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结果证实衰老可明显影响大鼠下颌下腺分泌生物活性物质EGF的功能,其影响的环节在基因转录水平.
作者:葛志华;李俊玫;孙立新;李俊颖;周青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arthritis,EO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病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方案治疗.治疗24周观察2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治疗前比较DAS28评分,将DAS28评分做为疾病活动度及疗效指标进行评估.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均降低,但实验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联合MTX在治疗老年RA,较单纯用MTX更能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病情,降低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小板,从而减少老年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朱芳晓;周润华;石宇红;莫汉有;李宝贞;李丽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奠西沙星(MFX)对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为选择MTB-L的敏感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52株复治肺结核患者MTB-L临床分离株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进行利福平(RFP)和MFX的液体药敏检测,同时采用PCR和PCR-DS技术进行gyrA基因及rpo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药敏试验28株(53.8%)耐RFP的MTB-L中20株rpoB基因发生突变;24株RFP敏感菌株未发生rpoB基因突变.2株(3.8%)耐MFX的MTB-L均检测gyrA基因发生突变;50株对MFX敏感MTB-L中有9株gyrA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在复治肺结核患者MTB-L临床分离株中,RFP已出现较高的耐药率,但MFX对MTB-L有极高的抗菌活性,给MTB-L感染的慢性肺结核治疗带来希望.
作者:陈俊林;施军卫;顾德林;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普外科住院的胃,肠,乳房等疾病并实施手术的1 706例次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切口感染65例,感染率为3.81%,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68%、3.92%、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9,P< 0.01),手术时间、手术类型、输血与否及患者年龄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和P< 0.05).结论 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提高老年患者防御能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特别是急症手术,胃肠道手术,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吴琛;冯薇;乔美珍;刘月秀;吴旭琴;金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了解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的结构特征,为小麦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在Uniprot数据库中获得Tri a Bd 27k蛋白序列,通过DNAStar预测B细胞抗原表位,NetMHCⅡ和Syfpeithi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使用Swiss-Model软件预测其三维结构并用Ramachandran进行稳定性评估.在Uniport 数据库搜索Tria Bd 27k的同源蛋白,应用Clustalx 1.83及Mega 3.1构建同源进化树.结果 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的B/T细胞共同抗原表位优势区域为34-42、102-117,Ramachandr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小麦Tri a Bd 27k蛋白的空间构象稳定.结论 通过对小麦过敏原Tria Bd 27k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该过敏原优势区域及三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的结构功能打下理论基础.
作者:翟锦明;何颖;陈惠芳;刘雪婷;邹泽红;夏宏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个体化方案营养支持组(A组,n=37)和标准化方案营养支持组(B组,n=35),观察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营养指标和空腹血糖的变化,住院期间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发生的费用.结果 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臂肌围、GLU、CRP、和HB较支持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的#LY较支持前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ALB和PALB较支持前有所降低(P均<0.05);B组患者肺部和肠道感染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P=0.034,0.032),A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P均< 0.01).结论 个体化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其临床结局明显优于标准化方案营养支持组,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新;姜雯;刘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江苏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 对2001~2010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年均发病率为0.447/10万,病死率为2.59%.疫情主要集中在苏北的连云港、苏南的镇江和常州,时间分布呈秋冬季(10月~翌年1月)和春夏季(4~7月)两个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0.34,30~60岁年龄组人群发病较高,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7.07%.结论 该省近10年来HFRS疫情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近两年疫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因此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开展灭鼠工作、推广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不可松懈.
作者:胡建利;孟繁岳;王慎骄;梁祁;刘文东;吴莹;吴斌;鲍倡俊;汪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