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华
目的:对米索前列醇与欣母沛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2 h出血量为(183.64±35.83)mL,用药后24 h出血量为(247.35±42.49)mL,对照组产妇用药后2 h出血量为(223.75±39.68)mL,用药后24 h出血量为(325.50±51.65)mL,观察组用药2 h后出血量以及24 h后出血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头晕头痛、面色潮红以及消化道反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与米索前列醇相比,欣母沛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尹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社区医院家庭病床的开展情况,分析居家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两年来我院接收的358例家庭病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经验予以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开展家庭病床社区医院服务需要政策支持,包括人力和财力多方面扶持才能更好落实。
作者:冯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35例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髓核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5.21±5.27)min短于对照组(88.94±5.67)min,临床治疗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8.57%),并发症的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22.86%),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廖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肝素明胶海绵应用于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采取干燥法治疗,设为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肝素明胶海绵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4.27±3.41)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0.52±4.68)d,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加快患者痊愈速度。
作者:卢传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临床上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等影像学分析较少。虽然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种类较多,但病理演变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相同,因此由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临床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影像学定量分析技术主要有X线、CT检查、MRI检查及血流量定量分析技术等,本研究基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影像学定量分析技术进展研究,正确分析X线、CT检查、MRI检查及血流量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作用及优势,并结合当前临床上的研究成果,为防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云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2256例下呼吸道感染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液或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菌检验,并做药敏试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培养出1172株病原菌,病原菌分离率为51.95%。病原菌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996株,84.9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3.98%,大肠埃希菌占21.16%,铜绿假单胞菌占17.32%,鲍曼不动杆菌占14.9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均﹥95%;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确保临床疗效。
作者:韦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三组,每组10例,观察分析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特征,并根据患儿临床特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观察分析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经对30例患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所有患儿病情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患儿出院3个月后,采取电话或上门方式进行随访,30例患儿中无1例患儿死亡或复发。结论在不典型小儿川崎病治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严大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27例患者,对照组予以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T3、FT4以及TSH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7.855,=0.005)。结论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护士树立精细管理的理念,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精细的护理管理措施,精细的护理安全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运用精细化管理,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结论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管理中,可增强医护服务意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向洁华;李映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不同体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不同体位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住院时间的缩短,且护理的有效率更高。
作者:覃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情志是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人的情志状态对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既病之后,精神活动更是一直影响着病情的发展,所以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再而后医其未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精神改变,而不同的情志,又可以直接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因此必须加强情志的护理。这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而且富有“治病必求其本”之深意。情志护理方法多种多样,临床运用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因素的刺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完成治疗疗程。
作者:廖彬;张玉萍;王关芬;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可将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柒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总结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并发气道内大出血的护理经验。通过做好气道内大出血的急救处理,预防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再出血以及气道再出血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于雪梅;李育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妇产科接收分娩患者200例作为对象,分成两组不同给药组,即:对照组(口服给药)、实验组(直肠给药),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2例,占比2.0%;对照组产后出血9例,占比9.0%,两者有区别(<0.05);实验组产后2h、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者有区别(<0.05)。结论临床于分娩患者中行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途径作用显著,可减少出血量,降低出血率,值得学习。
作者:李月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和工业不断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迅猛增长,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1]。肺脏是暴露于大气污染的主要器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气污染暴露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2]。目前肺癌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肺癌,在一些大城市,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1.63%的速度增加,死亡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上升[3]。
作者:陶欣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活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成立QC小组,开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QCC活动。结果手卫生依从性由活动前的28.85%上升到活动后的88.35%,洗手正确率由活动前的62.25%上升到活动后的96.66%,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 QCC活动可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质量改进。
作者:熊小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收集我院60例小儿外科围手术患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种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干预来提高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结果不同年龄阶段,分析个体化的需求及采取护理措施,使得患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及康复。结论心理护理是围术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小儿年龄的特性,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取得患儿大配合。
作者:吴丽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正畸印模制取的护理方案。方法对200例正畸儿童用澡酸盐印模材料取模,严格掌握粉液比例。同时,掌握熟练的取模操作技术,从始致终的护理人文关怀。结果185例一次取模成功,模型准确、完整。15例二次取模成功。结论完善的用物准备。熟练的取模操作技术。良好的护患沟通,有效护理人人关怀,能更好制取出标准,清晰的印模。
作者:陈国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一步研究提升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取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米非司酮治疗,于治疗后观察患者血红蛋白、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以及黄体生成素等指标改善情况,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接受米非司酮治疗以后,患者血红蛋白是(124.47±16.69)g/L,高于治疗以前(<0.05)。此外,患者雌二醇是(153.59±31.58)pmol/L,孕酮(6.47±2.26)nmol/L,卵泡刺激素(14.96±3.99)μg/L,黄体生成素(12.09±2.42)单位/L,均低于治疗以前,比较有差距(<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米非司酮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征,不仅安全性非常高,而且副反应小,可用于保守治疗。
作者:李程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青光眼患者6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对焦虑、依从性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情绪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0.01或<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1。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群体中,针对焦虑、依从性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的改善。
作者: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