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王琦;于红美;于红;马美娜;马亚力;李睿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术中唤醒
摘要: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 收集行功能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唤醒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0例.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唤醒,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唤醒.比较两组入室时(T0)、切皮结束即刻(T1)、试验药物使用后5 min(T2)、试验药物使用后15 min(T3)、唤醒即刻(T4)、唤醒后5min(T5)、唤醒后1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呛咳、躁动)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T0、T1、T2、T4、T5及T6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明显高于丙泊酚组,HR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易于唤醒,安全性较高,较少发生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情况分组,斑块组50例,非斑块组50例,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组27例与不稳定性板块组23例,所有患者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踝臂指数,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斑块组踝臂指数低于非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斑块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踝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不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为自变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踝臂指数为应变量,斑块稳定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与踝臂指数无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踝臂指数与颈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性.

    作者:银孟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诊治观察

    目的 对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观察其诊治效果.方法 抽选2014年2月-2015年3月该院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观察组:加用麻子仁汤加味;统计两组诊治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患者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疗法用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疗程短,易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海军;陈能志;刘清安;陈新文;沙永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经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ESD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病灶大小及病理结果,统计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创面愈合率.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5.4±21.3) min,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1.04%,完整切除率为92.54%,治愈性切除率为95.52%,住院时间为(18.6±3.4)d;术后ESD诊断符合率为88.06%,高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70.15% (P <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癌变率为22.39%;并发症发生率为28.36%,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ESD诊断和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符合率好,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杨亚玲;文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XE-5000血球仪对婴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XE-5000血球仪行婴儿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的原因.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健康检查的婴儿中选取经XE-5000血球仪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婴儿76例,重新取样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原因.结果 经手工计数复核,76例婴儿的血小板计数仅有1例为真性增高,其余75例均为假性增高,且1例为真性增高婴儿处于急性败血症恢复期(P<0.05).结论 由于XE-5000血球仪检测血小板时受到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及采血困难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假性增高比例较高,因此,当血小板计数异常时,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手工计数,询问病史,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翠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讨论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177例,其中包括单纯糖尿病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另外114例合并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根据病程对1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组,53例为早期组,61例为中晚期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中两项指标的水平分别为(10.8±0.65) μmol/L、(0.7±0.05) mg/L,早期组均值为(14.2±0.49) μmol/L及(1.2±0.03) mg/L,中晚期组均值为(16.9±0.52) μmol/L、(2.8±0.06) 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升高,合并出现肾病的可能性较大,且疾病时期不同,两者水平存在差异,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杨云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提出控制对策.方法 分析该院出现质量问题的117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将该院免疫检验科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9例与观察组89例,观察组患者加强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结果 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中,检验环境中,影响因素依次为温度因素、湿度因素、清洗液更换情况、样品质量因素、试剂平衡时间因素、环境清洁度因素及检验人员因素等,两组患者检验准确率、误诊率及对检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有很多,在免疫检验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控制检验的质量.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例癫痫伴智力低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临床抗癫痫药物丙戊酸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新药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全面性发作,局灶性发作,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和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4大类癫痫的发作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智力改善情况,进而评估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儿4大类癫痫发作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智商(IQ)值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于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智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80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的康复.

    作者:白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LithoClast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四代)常见故障的维修

    探讨EMS第四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现象及维修经验.通过了解LithoClast的结构组成,结合维修经验,采用手动调节气阀、重新连接胶管等方式,对气压弹道、连接回路、功率不稳等问题进行故障分析排除.在日常使用中,系统应该由专人负责保管,要求工程师熟悉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仪器原理,加强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保证仪器在佳状态下工作,才能大程度发挥其长处.

    作者:郭振宇;曹扬;邹庆辉;姜晓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呼吸机是医疗服务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为病患的正常生理呼吸提供帮助,达到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改善病患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消耗,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但是在实际的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呼吸机的管道和附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滋生,影响病患的呼吸道健康.为此,需要强化对呼吸机的管道和附件的灭菌消毒.该文就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对呼吸机的管道和附件的灭菌消毒展开探讨,并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质量控制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有效应用,保障呼吸机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保障病患的人身安全,进而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黄柏开;黄耀连;赖传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收的94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2%(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进而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建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水平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血清人附睾蛋白4 (HE4)、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接诊的3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妇女3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E4、CA125含量,并评价两种指标检测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HE4、CA125和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含量分别为(70.27±13.47) pmol/L、(38.09±10.44) u/ml和(59.33±9.10)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2±10.11) pmol/L、(13.18±8.84) u/ml和(36.50±8.79) pg/ml(P<0.05);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验金标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联合血清HE4与CA125确诊的患者比例为97.44%略低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100.00%(P>0.05).结论 血清HE4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于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有效性更为显著,能够及早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做出准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在人类肿瘤中的遗传可能性高,新研究表明60%的PCC/PGL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PCC/PGL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RET、VHL、NF1、SDHA、SDHB、SDHC、SDHD和SDHAF2等.近年来,一些新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使得与其相关的可疑基因多达28种.目前PCC/PGL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理解PCC/PGL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综述了PCC/PGL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作者:李名浩;刘培华;于安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制编织袋在胃肠减压患者防脱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自制编织袋在胃肠减压患者防脱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负压引流器采用一般的处置方式,活动时用手扶住,观察组中患者的负压引流器用自制编织袋固定在患者身上.两组患者在各自组内的处置后,对意外脱管和装置下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20.0%,无意外脱落拔管出现,对照组中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60.0%,意外脱落占36.0%,两组之间脱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编织袋可有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脱管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雷苑;曾江红;胡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共济失调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小儿急性共济失调的临床发病原因、病症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25例急性共济失调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其病情和治疗情况.结果 14例患儿在第2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3例患儿于第3周症状消失;2例患儿于第4周末症状基本消失;3例在1~2周内完全消失,且症状消失后,患儿预后良好.有3例患儿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故转院治疗.结论 临床仅凭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不能完全做出准确的诊断,所以可以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徐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该院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临时血路,进行SLED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和肾功能(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指标与单次治疗时间、肝素用量及总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均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与总治疗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每次肝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VVH疗法相比,SLEDD-f疗法降低患者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量,可作为CVVH的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HRZE/6HRE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抗结核2HRZE/6HRE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肠结核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2HRZE/6HRE化疗方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胸腺肽-α1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2HRZE/6HRE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 1治疗肠结核,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凡;傅佳鹏;骆子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方法 病例对象为该院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75例胃肠肿瘤患者,按照密封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药物组术后行常规促胃肠恢复措施;综合组术后行综合性促胃肠恢复措施.评价:①胃肠恢复满意率;②肛门排气、肠鸣音消除、恢复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③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综合组患者胃肠恢复满意率显著比药物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综合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消除、恢复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比药物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综合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药物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行综合性促胃肠恢复措施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胃肠并发症发生,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周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针灸及康复治疗措施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配合使用针灸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造成偏瘫的因素很多,包括脏腑不调、自身骨病或长年卧床等导致的静脉闭阻,气血壅塞,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灸治疗措施,有利于调理气血,化瘀解痉,缓解关节活动受限,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常进红;陈宇;刘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方式与价值.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联合磺脲类药物降糖,治疗组联合瑞格列奈降糖,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症状体征、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均在用药后收到满意的降糖效果,随着用药的持续血糖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3周、6周、12周空腹血糖(FBG)水平(8.03±0.35) mmol/L、(7.88±0.36) mmol/L、(6.72±0.19) mmol/L,餐后2h血糖(PBG)水平(12.80±0.42) mmol/L、(9.14±0.36) mmol/L、(8.68±0.33) mmol/L,治疗组治疗3周后FBG、治疗组治疗6周后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27±0.31)%,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90.0%),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52.5%),治疗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低血糖等副作用,对照组3例腹泻,持续用药自行恢复,治疗组1例轻度转氨酶水平上升,自行恢复(p>0.05).结论 双胍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联合瑞格列奈使用更利于稳定血糖、调节代谢紊乱、提升病情控制率.

    作者:杜家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