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芳;李永利;张焱;武民力
目的 建立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技术平台,对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性疾病的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定义的标本,提取相应病毒核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检测内容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及偏肺病毒.结果 从282份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47份,阳性率为16.67%.其中流感病毒30份,阳性率为10.64%;副流感病毒1份,阳性率为0.35%;冠状病毒11份,阳性率为3.90%;呼吸道合胞病毒1份,阳性率为0.35%;腺病毒3份,阳性率为1.06%;偏肺病毒1份,阳性率为0.35%;未检出博卡病毒.检出1例冠状病毒OC43型和偏肺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呼吸道病毒是导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重要病原体,又以流感病毒为常见,冠状病毒其次,腺病毒等比较少见.
作者:庄丽;付琳;任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宁夏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宁夏共报告手足口病22 3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0.40/10万,2010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0.83/10万,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92例,其中死亡10例.22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1~4岁年龄组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79.90%;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1 444例,其中EV71阳性占46.68%,CoxA16阳性占32.27%,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21.40%;突发疫情24起,累计报告349例,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结论 宁夏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和人群特点,EV71阳性所在比例较大,要加强宣传、培训、督导、监测等工作,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张敏;李志梅;马少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1例未经治疗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其中多发性肌炎16例,皮肌炎15例,并纳入年龄性别配对的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19例(61%)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例(48%)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两组患者血脂异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未经治疗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表现为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随访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脂水平,适当给予调脂药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苏江;周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亲密伴侣暴力中女性受暴者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躯体受暴者为病例,未受暴者为对照,对两组对象采用简版CTS2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查,比较两组抑郁状况,并对受暴组做受暴频率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受暴组抑郁量表总得分和抑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 0.01). (2)受暴组的受暴年频次与抑郁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躯体受暴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与受暴频率密切相关.
作者:麻超;赵霞;毋嫘;洪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某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发生的153例患者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62例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发生率为4.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作者:周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某院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寻求合理用药信号.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排序比值等药物经济学参数,对该院2011~2012年RA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RA类药物临床应用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抗风湿药和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其中改善症状抗风湿药物销售金额大,强的松的年消耗量多.结论 RA临床使用总体合理,符合临床治疗指南及本地区的经济学特征.
作者:蒋燕;刘利;张秉鸿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嘉定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评价消毒效果,提出科学改进措施.方法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和《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2002版)规定的方法,对嘉定区近2年来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监测的医疗机构环境空气监测合格率为81.82%,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8.12%,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为92.53%,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合格率为100%,环境空气监测合格率相对较低;监测不合格指标均为菌落总数;两年监测结果比较,整体合格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嘉定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体情况较好,但医疗机构环境空气消毒工作和医务人员执行手消毒的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玥;许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8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占21.38%和16.04%;主要标本来源为尿液,共分离出167株,占52.52%;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依次为0、0.94%、2.83%和2.83%;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 75.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0.00%.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杨兴肖;邢亚威;贾志英;陈俊卓;王媛;刘晓;刘志广;马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COPD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并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发展、现有的投入不足,使COPD的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当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程康复医学干预,建立基于社区的COPD综合治疗单元,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促进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祝鸿程;王旗;周玉皆;韩晓燕;卢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缺硒、高脂膳食情况下,进一步补充硒对血脂水平、血浆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脂饲料(HFD)组,高脂饲料加硒(HFD+Se+)组和高脂饲料加高硒(HFD+Se++)组.对照组、HFD、HFD+Se+和HFD+Se++组饲料中硒含量为0.3 mg/kg、0.3 mg/kg、0.6 mg/kg和1.2 mg/kg.1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浆硒浓度、血脂水平(TG、TC、HDL-C、LDL-C)、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水平(GPx、SOD、MDA).结果 高脂喂养的大鼠体重和腹腔脂肪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高脂喂养导致大鼠脂代谢异常和抗氧化能力受损.补硒进一步升高血硒水平,HFD+Se++组大鼠血硒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饲料硒含量不同的3组高脂喂养大鼠之间的血脂水平、血浆GPx活性无显著差异,但HFD+Se+和HFD+Se++组大鼠的血浆MDA含量低于HFD组(P<0.05).结论 硒不缺乏情况下进一步补硒不能改善高脂喂养所致的脂代谢异常,但部分降低了脂质过氧化.
作者:蒋霞;吴晶;王波;尹雪斌;秦立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儿童医院临床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送检阳性的4164份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病原菌,根据标准筛选MDRO,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检出多重耐药菌1620株,G-菌占56.30%,G+菌占43.70%.所分离的G+菌中首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32.90%、未发现对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且适于儿童用药,可作为临床经验首选用药.G-菌中占前两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分别为29.75%和15.56%,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美洛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30%,可作为首选临床经验用药.结论 分离株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因此,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温婵;耿蓉娜;赵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09~2011年学生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学校结核病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有关学校结核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学生结核病疫情与青海省总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疫情趋于一致;不同阶段学生肺结核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学生结核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有效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应当加强学校结核病的监测工作,重点加强中学阶段的学校结核病的预防工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了解地高辛治疗心衰的疗效及中毒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不同血药浓度范围患者心衰治疗效果及中毒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药浓度< 0.5 ng/ml的患者11.70%心衰缓解,中毒反应发生率0%;血药浓度0.5~2.0 ng/ml的患者86.13%心衰缓解,中毒反应发生率1.16%;血药浓度> 2.0 ng/ml的患者90.48%心衰缓解,中毒反应发生率61.90%.共15名患者发生了中毒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及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 地高辛中毒的发生与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预防地高辛中毒的发生.
作者:毛小琴;贾雄飞;张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光学法和代谢产物法评价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住院患者56例,规律服用阿司匹林7 d (100 mg/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ll-脱氢-血栓烷(U-11-DH-TXB2),以光学法(LTA)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两法评价AR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U-11-DH-TXB2与LTA-AA结果不相关(r=-0.061,P>0.05)且一致性较差(Kappa=0.097);以LTA-AA判断AR为标准,U-11-DH-TXB2评价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1.4%和81.8%.结论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U-11-DH-TXB2用于评价阿司匹林抵抗的结果一致性差,两者不能相互取代而推荐结合使用.
作者:饶绘;皮佑珺;王蓉;润袁敏;钟万芬;李智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分析在某院诊治的淋巴瘤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探讨淋巴瘤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的患者性别和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首发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疗效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总体男女之比为1.72∶1,年龄9~87岁,平均46岁,中位年龄43岁.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居多,与霍奇金淋巴瘤(HL)之比为5.21∶1.其中126例HL以混合细胞型(44.44%)和结节硬化型(38.10%)为主,临床分期以Ⅲ期A组为主,占21.43%,结性起病占84.92%; 657例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38.10%),其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周围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以ⅣB为主,占16.29%,结性起病占43.22%,结外常见部位为消化系统、Waldeyer环、鼻咽部及鼻腔.血LDH和β2-MG在晚期淋巴瘤患者中明显增高.结论 该院淋巴瘤住院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国内外研究不尽相同,且HL和NHL在临床特点上亦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欣;王洁;艾丽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手足口病传播和防控策略的传播动力学模型.方法 根据目前手足口病的研究结果和实际发病情况,基于四川省人口数据,应用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包括易感者、感染者和康复者的SIR数学模型.根据基于参数设定的时间拟合曲线对流行过程进行模拟,并评价模型在有无干预措施情况下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对四川省2010年手足口病例模型的数据拟合与实际发病情况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型对当年手足口病大感染者人数的拟合结果较好,模拟发病过程趋势也与实际相同.实施干预措施后确实可以有效推迟手足口病发病高峰的到来时间,减少高峰发病人数.结论 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手足口病在四川省的传播,并且可以实现对采取的干预防控措施的评价.
作者:任钦;曾海燕;解合川;张韬;张兴裕;李晓松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4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以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间3餐前及3餐后2h血糖控制及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伤口感染、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均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试验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血糖控制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无感染,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血糖控制疗效比常规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更为有利.
作者:刘萍;植凤涓;任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将HUS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类.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非典型性,但尚无硝酸盐中毒所致的报道.亚硝酸盐无色、无臭,常见中毒症为头晕、头痛、呕吐,全身皮肤黏膜青紫、休克、甚至昏迷死亡.血中亚硝酸盐及代谢产特如高铁血红蛋白可能导致内皮受损,继而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致肾损伤.本文报告两例由于食入富含亚硝酸食物导致的非典型性HUS,此两例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成功.
作者:吴小东;张中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血清硫化氢的离子电极测定方法.方法 血清经抗氧化液稀释,H2S和NaHS与NaOH反应生成S2-,应用银硫电极检测微量S2-,换算出溶液中H2S.结果 本法低检出限为5.1 μmol/L,批内平均RSD为6.2%.批间平均RSD为9.1%,线性范围为1~100 μmoL/L(y=-129.62ln (x)-487.62,R2=0.993),回收率98.7%~105%,正常人体血清硫化氢参考值范围为35~55 μmoL/L.结论 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常规测定血清硫化氢.
作者:郝万鹏;曹耀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来某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组(监护组)和传统随访组(随访组),治疗1年后观察2组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再住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监护组与随访组比较: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5.4%与32.8%,再次住院率分别为8.3%与18.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长期个体化药学监护使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再次住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作者:顾家富;黄卫华;晋继忠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