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世
目的 就锥形束CT结合simplant软件在颌面部三维测量中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 选择1名正常的男性志愿者,22岁,采用意大利NewTom VG公司生产的CBCT进行扫描,重点观察重建后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图像,并及时存储数据. 结果由统计人员5次/w定点测量志愿者的颌面部图像, 所得到的原始三维坐标值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所有标志点均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准确度. 结论 锥形束CT结合simplant软件在颌面部三维测量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具有准确、快捷、方便等特点.
作者:闫磊;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尿常规检验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阑尾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尿常规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利用超声检查的确诊率为60%,明显低于利用尿常规检查的91.11%,超声检查的误诊率为40%,明显高于利用尿常规检查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尿常规检验相较于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价值更高,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保证患儿及时接受治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焦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荆州三医消化科于2011年4月~2015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7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苦参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方面存在差异性. 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疗效.
作者:胡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性老年心血管病急症的构成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老年心血管患者生存率提供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300份,统计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疾病类型、病史情况、治疗结果、预后情况等,总结急性老年心血管病急症的发病特点、诊断标准、危险因素. 结果 300例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首要心血管急症类型,超过80%的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发病年龄以60~70岁为高发性年龄层,患者居住地例医院相对较近;春季及换季月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经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生存率为91.7%.结论 急性心血管急症患者在疾病类型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上具有典型特征,掌握其构成特点可有效减少发病率.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抢救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抢救及护理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10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急诊抢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急诊抢救+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明显更短( <0.05),死亡率明显更低( <0.05),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 <0.05). 结论 给予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有效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谢迟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方式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盐酸氨溴索治疗组(各38例),对常规治疗组患儿采取静脉补液、抗感染、镇静止咳、吸氧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盐酸氨溴索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静滴治疗.结果 盐酸氨溴索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短,各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一步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静滴治疗,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以缩短治疗疗程.
作者:黄苏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PubMed收录的葡萄糖耐量实验近10年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葡萄糖耐量实验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
作者:徐雪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胃肠功能紊乱又名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因高级神经活动系统紊乱引起,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见上腹疼痛,腹饱胀,心烦,嗳气,吞酸,腹泻或便秘,许多病人伴失眠、焦虑、头痛、心悸、气短、注意力涣散、健忘等精神症状.祖国医学可见于郁症、百合病、梅核气、呕吐、泄泻、便秘等症中. 此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作者:杨汝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难治性消化溃疡治疗中使用四联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难治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四联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74%,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结论 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难治性消化溃疡的疗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作者:周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并观察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0.05). 结论 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临床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亚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应用于卵巢囊肿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常规开腹组,两组各35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常规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和常规开腹组相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发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显著( 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卵巢囊肿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费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碘酊烧灼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2例,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和实验组(13例,采取碘酊烧灼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时间.结果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实验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碘酊烧灼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使角膜溃疡得到较快的修复.
作者:文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THA、PFNA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7.5±14.3)ml,术后引流量为(50.2±10.4)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著性( <0.05).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0.05).观察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应用PFNA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杨乾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获取临床研究前瞻性数据. 方法 从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并结合既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总结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体会.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明确的脑外伤史,既往有脑梗塞史0例;采用手术治疗85例,其中13例经药物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35例;治疗后恢复良好占25.0%,中度残疾占45.0%,死亡占10.0%.结论 外伤性脑梗塞的形成与发展和颅内局部压力升高、脑血管痉挛有着密切联系,临床诊断中应用CT和MRI检查,有助尽快发现和观察病情,对于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实行开颅降压、清除血肿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颅内高压,提高脑供血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吴欣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抢救率高于对照组( <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在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张宗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在择期性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60岁以上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行胃肠减压组(75例)与不行胃肠减压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伴发病治疗情况,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相近( >0.05),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0.05). 不行胃肠减压组术后伴发病控制简单且效果良好,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不张、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情况较行胃肠减压组发生率明显低( <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不行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静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 结果 经护理干预之后,给予临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并且花费也比较少,给家人减轻了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的诱导及苏醒特征.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麻醉的儿童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使用七氟烷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异丙酚进行治疗.术前患者不用药,此后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患儿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而分析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的临床效果.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苏醒时间对比对照组较慢.且研究组患者诱导作用发生时的心动过速,对照组诱导期心动过缓,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采用七氟烷介入治疗儿童麻醉症状,其诱导速度较慢,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较高.而采用异丙酚介入治疗,其诱导速度较快,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较低.两组苏醒期间拔管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唐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氯胺酮复合全麻醉在休克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辅以芬太尼静脉滴注维持麻醉;观察组以0.1%氯胺酮代替丙泊酚麻醉,剂量与对照组相当.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即刻(T1)、麻醉诱导后5min(T2)、手术完成时(T3)四个时间点检测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患者的SBP、DBP、SpO2逐渐上升,HR逐渐下降,手术结束时各指标较T0时刻均有显著改变;组间比较,手术完成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经统计分析,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氯胺酮复合全麻应用于休克患者效果较好,作用快,强度大,可明显升高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为手术争取了时间.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金玉漱口液含漱对减轻头颈部放疗致口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每日放疗后按常规采用消炎漱口液含漱,观察组采用金玉漱口液含漱.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0.05. 结论 金玉漱口液可明显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炎反应程度,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作者:杨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