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

王红霞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发病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的高危影响因素,并总结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筛选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全程跟踪观察,统计所有支气管哮喘发病诱因,分析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支气管哮喘的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环境因素中呼吸道感染及天气温度变化是导致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次有刺激性气味、粉尘等,患者晨起支气管哮喘发作15例(11.03%),夜间疾病明显发作者24例(17.65%);宿主因素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支气管哮喘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家族史可作为支气管哮喘的宿主发病诱因. 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体质因素,因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应结合《哮喘全球防治创议》方案,制订长期治疗管理和延续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避免暴露于哮喘危险因素中,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对患者进行骶管封闭治疗,观察组46例,对患者进行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上,中药外敷和骶管封闭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张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5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前给予基础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77, =0.03). 结论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手术护理很有必要,加强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手术护理.

    作者:桑毅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治

    热性惊厥(FS)是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一般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

    作者:刘剑峰;唐临飞;余孔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合并利凡诺应用在中期引产的协同疗效,并进行有效分析. 方法 将60例于本院收治的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 通过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的给药方式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引产,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的方式引产,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引产成功率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 <0.05);从排胎时间与宫缩启动时间以及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通过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药物再合并口服米非司酮的给药方式对中期妊娠患者引产进行治疗,成功率高并且临床疗效好.

    作者:王敏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迟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断脐方法断脐, 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再距剧脐轮约10cm处钳夹脐带,剪断脐带,气门芯结扎及无菌纱布包扎后30min,再按常规方法断脐.结果 观察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脐带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延迟断脐明显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可以改善脐部护理效果.

    作者:缪燕华;朱玉莲;包理丽;凌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员参与的一级质控模式对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级质量控制对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院骨科2014年7月~12月采用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的传统质量控制模式下的功能锻炼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非质控成员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模式下功能锻炼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率、患者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知晓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率为50%、健康教育知晓率为70%,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率为87%、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7%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全员参与的病区一级质量控制使功能锻炼能得到有效的连续性和规范性,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及护士执行率.

    作者:赵卫红;陆美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式用氧雾化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式用氧雾化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12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改良式多功能用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有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院内感染、需要氧流量等五项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方面没有差异,实验组在院内感染、需要氧流量方面少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式多功能用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吸入能减少院内感染,节约氧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更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萍;谢福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运用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观察平台复位及复位丢失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Sander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6个月. 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严格控制在12w以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3~17w,2例关节面有塌陷及复位丢失.膝关节功能参照Sanders评分标准,优15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9%.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预防骨折复位丢失,减少骨膜剥离,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唐弢;田荣;邝伟;曹思维;李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31I治疗的回顾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因素.方法 对3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131I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8例甲亢经 131I治疗后,3,6,9个月及1年随访,痊愈的患者为120例,191例,221例,232例,分别占总患者数的34.48%,54.89%, 63.51%,66.67%.病程、甲状腺大小和24h摄碘率作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均小于0.05.结论 加强相关随访研究,进一步全面认识 131I治疗甲亢疗效的影响因素,纳入个体化用药的参考,对于提高 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柳艳;汤建林;唐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科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检验科开展质量控制后患者服务满意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在医院检验科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对比分析活动过程中前一年和后一年临床科室、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对检验科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 随着检验科中质量控制活动的有效开展,临床科室、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5.04%、78.24%、87.78%分别提升至93.17%、86.54%、93.84%,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0.05).结论 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有效施行,可实现患者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肖伟;黎桥生;宋林生;李云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分泌性中耳炎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疗程10d.随访1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刘秀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6例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6例,均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66例患者随访4个月~2年,平均13个月.优53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6.9%.结论 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好,内固定牢固,患肢功能恢复好.

    作者:龙雨;韦仁杰;姚泓成;韦杰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分析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于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500例产妇的监测情况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胎心电子监测方式,观察组采取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的监测方式. 结果 观察组中14例母体心率监测曲线图与胎心监测出现重合,对胎心监测造成干扰,对照组未监测出曲线图重合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观察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229例,占91.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不良分娩情况的总发生率低于(7.60℅)对照组(2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第二产程采取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方式能够提高临床分娩方式的合理性并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洪海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管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脏是机体营养物质代谢中心,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代谢途径出现了障碍,几乎所有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和饮食管理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生存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兴娅;王琼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早期颞肌下修补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09年3月~2015年2月在我科行颅骨修补术的60例患者分组,首次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30例为观察组,首次术后2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3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了对去大骨瓣患者2个内行颅骨修补术,而对于存在于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我科应用三维塑性钛网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开颅术后2个月内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单侧肢体(含单纯上肢或下肢)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神经官能症、颅骨缺损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首次术后4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1年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0.01);观察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0.05),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早期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徐波;彭显瑛;陈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可行性及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 探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作,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结膜瓣移植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情复发率低.

    作者:刘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指标,是发现某些全身性疾病早期迹象的重要检测手段.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是血液系统疾病鉴别诊断的经典指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靶器官损害、诊疗及预后关系密切. 本文对RBC、Hb、HCT、RDW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李洪芳;郗爱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死亡率高,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疾病恢复,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死亡率.

    作者:靳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全身麻醉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68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复合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后的认知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拔管后30min~2h的简易智能状态测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能够显著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患者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恢复快.

    作者:梁艳;冷述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国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信息标准应用现状探讨

    目的 探讨我国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信息标准应用现状. 方法 随机抽取我国医改后的省、市、县等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着些结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卫生信息标准的调查. 结果 8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24.5%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始根据卫生部研发的卫生信息标准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建设,其中应用率为33.65%. 结论 伴随着新医改的颁布,卫生信息标准已经逐渐使用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中,但是总的应用率还是比较弱,在不同层次的中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卫生部加快推进卫生信息标准的建设,促进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蔺江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