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建华;韩玲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空肠p袢
摘要: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探索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贵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某院就诊的4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单盲抽样把其中27例分为实验组,采取空肠P袢代胃吻合水式治疗;余者分为对照组,采取标准Roux-en-Y吻合术式治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情况对照显示,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分别为(60.± 22) min、(300±42) 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每天饮食次数为(4.3±1.2)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如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采用空肠P袢代胃术重建消化道,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未使手术过程复杂化.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简阳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城区所有涉及性交易的场所进行调查,共调查女性性工作者400名,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98份.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4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9.45%.所有档次场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70,85%,近1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2.06%,而低档场所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5.56%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客人不愿意使用”和“身边没有”为未使用安全套的两大主要原因.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与文化程度、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呈正相关.近一年获取艾滋病性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免费宣传材料(34.62%)、医生(16.15%)和咨询服务(13.08%).结论 加强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干预低档娱乐场所,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会有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付梁;夏锦;李小莉;卿明虎;张吉祥;段斌;赵文俊;肖娟;罗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了解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绍文;项东;高庆华;张志坤;何金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对下肢手术患者给予轻密度与重密度的布比卡因麻醉,分析不同计量的布比卡因麻醉效果以及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轻密度组和重密度组,每组64人.轻密度组患者麻醉药液配置方法为4ml注射用水+2 ml的0.75%布比卡因;中密度组患者麻醉药液配置方法为1ml的5%的葡萄糖溶液+2 ml的0.75%布比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轻密度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显著的有56例(87.5),麻醉效果良好的有8例(12.5%);重密度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显著的有42例(65.6%),麻醉效果良好的有22例(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密度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和组织平面明显比重密度患者减少(P<0.01).结论 临床对下肢手术患者给予轻密度和重密度的布比卡因麻醉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但是轻密度布比卡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并不需要改变患者的体位,并且能够稳定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环系统,术后不良反映少,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国泽;王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d7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d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脑神经保护剂在治疗急性脑缺血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更明显.

    作者: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OXL)引起的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5例结直肠癌或者胃癌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均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试验组35例,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照组30例,仅给予钙镁合剂治疗.观察每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2.86%、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彭杰;唐树彬;黄思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膳食干预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膳食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98例首次被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膳食干预,分别对其于确诊为高血压时及3个月后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血医达标及生活方式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开展膳食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作用,值得在各大社区推广运用.

    作者:朱庆生;程淑艳;马小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共性模块的难度与区分度再次评价

    目的 用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分析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每个条目的难度与区分度.方法 调查8种慢性病的1 024例患者,采用经典测量理论计算每个条目的难度、区分度系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和作图.结果 共性模块条目难度适中,不是太难也不是太简单.条目的区分度总体适中,但是个别条目区分度过低,比如生理领域的条目PH2、PH6、PH7,需要对条目加以考虑.结论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具有较好的难度和区分度,可以作为我国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但QLICDGM (V1.0)的理论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作者:潘海燕;万崇华;杨铮;赵芝焕;段丽萍;潘家华;丁元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选择某地6家医院共4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我防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预防及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我防护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变化,有85.7%的护理管理人员愿意与患者密切接触.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职业防护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吴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苏州市20岁以上的居民30 578名,进行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及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结果 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12%,糖尿病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城市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但50岁以下年龄则是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3.22%、73.91%、4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超重与肥胖、饮酒、口味偏甜、睡眠质量差和生活紧张;保护因素为经常体育锻炼、饮食节制.结论 苏州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王临池;胡一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雷米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雷米普利治疗,B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A组(雷米普利组)明显优于B组(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RI、ET、CGRP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治疗后IRI、ET、CGRP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米普利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治疗后IRI、ET、CGRP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早期雷米普利干预是必要的.

    作者:李方;董守仁;陈雅丽;孟婉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探讨

    目的 对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两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硬膜外麻醉下胫腓骨骨折术后铜板内固定取出术,出现硬膜外寒颤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寒颤发生时,曲马多组给与1 mg/kg曲马多注射液静脉推注,哌替啶组给与0.5 mg/kg哌替啶注射液静脉推注,两组均静脉联用昂丹司琼1 mg/kg,观察两组患者寒颤消失时间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曲马多组起效对间明显快于哌替啶组(P< 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嗜睡发生率少于哌替啶组(P> 0.05).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两者均能有效对抗硬膜外寒颤,但曲马多的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赵倩;彭毅梅;何利如;张晓青;何姗;方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OPD患者血尿酸或尿酸/肌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COPD患者血尿酸或尿酸/肌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66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COPD等级分为3组,20例COPDⅡ级的患者为Ⅱ级组;24例COPDⅢ级的患者为Ⅲ级;22例COPDIV级的患者为COPDIV级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20例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COPD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及肺功能FEV.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COPD分级越高,血清尿酸(UA)水平越高,3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Ⅳ级组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与Ⅲ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患者治疗后UA、Pa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尿酸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治疗后病情缓解,血尿酸随之下降,检测COPD患者血尿酸可为判断患者病情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胜喜;赵振波;刘德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中的应用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了解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期间某科就诊的23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回顾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1±4)d,CR拍片显示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8.7±3.2)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7±3.4)月.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肢情况:优良(excellent)占56.5%,良好(good)占34.8%,一般(fair)占8.7%,无差级(poor)者.术后1年内随访情况: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发生.结论 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超;徐海斌;吴大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肝硬化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老年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0例老年肝硬化与146例非老年肝硬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黄疸、腹水的发生率分别是76.5%和82%,非老年组为61.2%和63% (P< 0.05).老年组Child分级A、B、C级分别为15.5%、53.1%和31.2%,非老年组分别为45.1%、38.2%和16.9% (P<0.05).老年组电解质紊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9.3%、65.8%、57.1%和62.8%.老年组肝硬化和非老年组肝硬化患者病因分析,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黄疸、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转氨酶等反映肝脏炎症的指标升高相对不明显;老年肝硬化患者HBV感染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而病因不明肝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肝硬化患者.

    作者:郑成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联合心电图在冠心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教学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电图的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的医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学生的冠心病讲解结合心电图进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教学.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样的问卷考试.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答题情况,以说明两组的教学质量.实验组考试合格率82%,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合格率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冠心病教学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多媒体教学与心电图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其对冠心病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处方4 800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专项点评及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12%,占总药费的21.94%,通用名使用率70.91%,联合用药比例为16.40%,平均用药疗程6.6 d.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为51.54%,有366张处方存在书写不规范,428张处方存在用药不适宜.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处方指标基本合理,但处方合理率较低,应进一步重视处方质量,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作者:胡永红;阎彦;吴纪宁;魏鹍;王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心外科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心外科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0例进行心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20例和对照组(芬太尼组)20例,后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在对心外科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比芬太尼的影响效果好,应在心外科手术术中广泛使用舒芬太尼.

    作者:王妍心;刘国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在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2011年收治的28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其余5例术后2~4周行二期内镜取出残留的胆总管结石;22例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2例治疗时插管失败,改为急诊开腹手术,其余20例于急性胰腺炎缓解后2~6周行二期腹腔镜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急诊内镜治疗无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急诊腹腔镜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8月-4年,未见急性胰腺炎复发.结论 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是治疗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微创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曾新桃;冯凯祥;罗华;王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监测和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1989年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防治措施和监科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989~2009年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包括:疟疾病例的侦查和分类、现症病人治疗、疫点的处理、居民带虫率调查和防治措施的落实.结果 广东省1989~2009年疟疾监测中,共血检1 255 7305人,检出疟原虫阳性人数109 706人,阳性率为0.87%.全省治疗有疟支病人76 718人次,液行季节预防服药2 381 893人次,现症病人治疗96 788人次,室内滞留喷洒受保护人口2 400余万人次,药物浸帐保护人口934余万人次.1989年全省的疟疾发病率为0.58/万,1990~1999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64/万,2000~2009年平均年发病率下降至仅为0.04/万,而且20年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结论 所采取对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是可以阻断疟疾传播的,特别是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也没有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的继发病例.

    作者:潘波;林锦炎;张贤昌;林荣幸;裴福全;阮彩文;吴军;朱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高危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8月在某院检查诊断为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的140例老年高危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进行介入治疗者7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研究对象可比性原则选取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70例(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猝死率、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发生几率逐渐增高,术后半年、1年保守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发生率稍高于介入治疗组患者,但各项观察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保守治疗组死亡率高于术后严重出血量低于介入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要个性化并且控制好剂量,以防出现严重出血.

    作者:黄炫生;张励庭;刘卫其;袁勇;吴颖;张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