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膳食干预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朱庆生;程淑艳;马小倩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膳食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膳食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98例首次被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膳食干预,分别对其于确诊为高血压时及3个月后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血医达标及生活方式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开展膳食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作用,值得在各大社区推广运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贵州省黔南州农村苗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及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黔南州苗族农村人群哮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采取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1 589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84岁苗族人群,采用自行编制的《黔南州苗族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病的高危因素及危险度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21 567名苗族人群中,哮喘患病人数为773例,患病率为3.58%,男性为4.14% (465/11 233),女性为2.98% (308/10 334),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3,P<0,01).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受检18 765人,检出哮喘患者513例,患病率为2.73%;儿童受检2 802人,检出哮喘260例,患病率为9.28%,青少年及成人总患病率与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23,P< 0.01);多因素Logia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史,过敏史、吸烟、诱发因素、居住环境等是影响哮喘患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家族哮喘史,有过敏史,吸烟,有诱发因素、居住环境以茅草房、人畜混住等为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作者:杨予;李溥;宋发友;熊其江;李正福;韦艳萍;罗毅;班继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庆市北碚区177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1 773例手足口病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碚区手足口病病例高度散发,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94.6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5,P<0.05),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托幼儿童 (41.87%)和散居儿童(48.65%)为主,街道和乡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80,P<0.05),街道高于乡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和10月,聚集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病毒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结论 普及防病知识,发生聚集疫情后,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做好街道和托幼机构等人口密集地区儿童的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是控制疫情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25例中,男2例,女23例;单膝20例,双膝5例,共30膝;平均年龄50.1岁(35~71岁).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7个月(3~23个月),疗效评定参照改良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95分以上为优,85 ~94分为良,65~84分为可,65分以下为差,本组25例30膝中,优22膝,良6膝,可2膝.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03±6.02)分(49~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14±3.64)分(86~99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t=6.28,<0.001).术后2膝有血肿形成,占6.7%,均系术中为达到充分松解而切断部分股外侧肌.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是一种微创的软组织平衡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引起的髌股关节疼痛,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陈志超;顾祖超;李志力;谢直跃;胡江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OPD患者血尿酸或尿酸/肌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COPD患者血尿酸或尿酸/肌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66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COPD等级分为3组,20例COPDⅡ级的患者为Ⅱ级组;24例COPDⅢ级的患者为Ⅲ级;22例COPDIV级的患者为COPDIV级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20例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COPD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及肺功能FEV.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COPD分级越高,血清尿酸(UA)水平越高,3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Ⅳ级组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与Ⅲ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患者治疗后UA、Pa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尿酸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治疗后病情缓解,血尿酸随之下降,检测COPD患者血尿酸可为判断患者病情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胜喜;赵振波;刘德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冠脉事件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冠脉事件发生率的不同.方法 选取门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人,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高血压治疗,A组,口服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B组,口服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并随访6个月,观察冠脉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二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二组血压、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6.7%,口服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方案比较,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能够更好地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际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E-MS检测胃癌患者的尿液氨基酸代谢变化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尿液的游离氨基酸代谢轮廓,将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筛选出具有诊断意义的氨基酸,探讨胃癌患者原液中氨基酸代谢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与健康成人晨尿.采用移动反应界面富集法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对尿样中游离氨基酸轮廓进行检测,结合氨基酸标准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有意义的氨基酸.结果 胃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胃癌组尿液中的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水平升高(P<0.05),组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含量降低(P<0.05).主成分胃癌患者尿液代谢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早期或进展期胃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亦有明显变化.结论 毛细管电泳质谱检测方法可以较好的揭示正常组与胃癌的尿液代谢信息,此方法具有可行性,简便,快速.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质谱检测胃癌患者尿液中氨基酸代谢对胃癌诊断与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静;陈金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列腺素E1对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前列腺素E1对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高龄DN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PGE1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及肾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ipo-PGE1可以明显改善高龄DN患者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状况及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文明;梅卫义;张常然;崔卫玲;李延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探讨

    目的 对曲马多和哌替啶在预防硬膜外寒颤的时效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两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硬膜外麻醉下胫腓骨骨折术后铜板内固定取出术,出现硬膜外寒颤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寒颤发生时,曲马多组给与1 mg/kg曲马多注射液静脉推注,哌替啶组给与0.5 mg/kg哌替啶注射液静脉推注,两组均静脉联用昂丹司琼1 mg/kg,观察两组患者寒颤消失时间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曲马多组起效对间明显快于哌替啶组(P< 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嗜睡发生率少于哌替啶组(P> 0.05).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两者均能有效对抗硬膜外寒颤,但曲马多的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赵倩;彭毅梅;何利如;张晓青;何姗;方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血清PCT和hs-CRP检测结果,以及两个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败血症新生儿PCT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湛要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至2011届之间的神经科临床研究生60人,然后把神经科临床研究生随机分为A组(传统教学法组)和B组(PBL教学法组),每组各30人,后进行统计及观察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及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人数和临床逆向思维能力的人数的差异.结果 将传统教学组和PBL组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PBL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BL组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人数和临床逆向思维能力的人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方面和提高整体水平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推理方法与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作者:贾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绵阳市2009~2010年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绵阳市流感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09~2010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以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3家哨点医院上报ILI 36 774例,占门急诊总病例数(ILI%)的7.84%,病例以≤24岁的儿童、青少年为主,占87.36%;2009年9~12月呈现1个发病高峰,2010年1-7月疫情平稳,无明显季节性波动;发热门诊的ILI%高,为87.84%;共采集818份ILI病例标本,经Real time 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共381份,阳性率46.58%.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271份(33.13%),A型未分型流感病毒95份(11.61%),B型流感病毒15份(1.83%);共发生暴发疫情5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结论 哨点医院ILI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应积极准备开展流感病毒分高工作,加强对各型流感病毒的监测,以预防、控制流感的流行.

    作者:史映红;刘昌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4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36耳)采用鼓膜穿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34例患者(36耳)在对照组的治疗的同时,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痊愈24耳,有效9耳,无效2耳,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痊愈19耳,有效9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1例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鼓膜穿刺结合咽鼓管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方便,治愈率高,无并发症发生,可以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刘飞;史保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中的应用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愈率,了解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期间某科就诊的23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回顾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1±4)d,CR拍片显示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8.7±3.2)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7±3.4)月.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肢情况:优良(excellent)占56.5%,良好(good)占34.8%,一般(fair)占8.7%,无差级(poor)者.术后1年内随访情况: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发生.结论 外固定器加微创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超;徐海斌;吴大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MIC-1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转移及疗效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胰腺癌患者中MIC-1在临床检查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效价.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珻联免疫方法对胰腺癌30例(观察组)、胰腺良性病变30例(对照一组)及正常人30例(对照二组)血清MIC-1、CA199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胰腺癌患者)对比对照一组(胰腺良性肿瘤)、对照二组(正常人群组),观察组MIC-1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患者中,MIC-1检查阳性28例,占93.33%.CA199检查阳性21例,占70%.结论 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转移中MIC-1检查可发挥较大临床效价.

    作者: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黏膜EGF及PEG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胃黏膜EGF(表皮生长因子)及PEG2(前列腺素E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160例在2010年8月份~2011年12月份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38例肝硬化肝源性溃疡患者(A组),42例肝硬化非肝源性溃疡患者(B组),35例慢性胃炎患者(C组),4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D组),统计及比较A组和B组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以及A组、C组和D组的胃黏膜表发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结果 A组患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为(0.521±0.292)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9±294)pg/mg;B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为(0.911±0.507) 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908±532) pg/mg.两组数据均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0.521±0.292) 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9±294)pg/mg;C组患者胃黏膜表发生长因子含量(1.853±0.751) 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1 749±638) pg/mg;D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1.871±0.746)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1 707±616) pg/mg.A组与C组相比较,P<0.01;A组与D组相比较,P>0.05.结论 肝源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不明显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分级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到肝功能变化对肝源性溃疡患者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牛丽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ADVIA2120血液分析仪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的可信性分析

    目的 分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的可信度.方法 收集仪器白细胞分类栏有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的标本185例及468例无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的标本进行手工推片、瑞氏染色镜检.结果 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91.0%,阳性预测值为75.7%,阴性预测值为96.8%,假 阳性率24.3%.结论 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但其假阳性率也较高,因此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报警提示可作为一个有效的过筛工具,还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

    作者:潘婉;高飞;覃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某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10月~2011年9月的所有分离革兰阴性菌株进行酎药分析.结果 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795株细菌,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高(77.8%);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41.4%.E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6.2%和100%.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酎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61.3%.结论 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酎药率高.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峰;许航;曾建琼;李建华;吴雨皋;朱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治疗体会

    目的 提高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1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经输尿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1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2例.TNM分类法,T2期4例,T3期11例,T4期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死亡2例.2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 输尿管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尤其是分期更为重要.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诊断输尿管癌的佳途径.早期发现,及时明确诊断并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输尿管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术后需施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密切随访.

    作者:兰海;李启春;曾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伊立替康或足叶乙甙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铂类(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及生存期.方法 7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顺铂或奈达铂为基础,分别使用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进行化疗.结果 IP组28例,有效率58.3%;EP组45例,有效率30%(P=0.025),但比较两组生存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和IP方案均是治疗SCLC的有效方案,与EP方案相比,IP方案疗效更好,且血液学毒性较低.

    作者:李文栋;黄新恩;陈湘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处方4 800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专项点评及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12%,占总药费的21.94%,通用名使用率70.91%,联合用药比例为16.40%,平均用药疗程6.6 d.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为51.54%,有366张处方存在书写不规范,428张处方存在用药不适宜.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处方指标基本合理,但处方合理率较低,应进一步重视处方质量,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作者:胡永红;阎彦;吴纪宁;魏鹍;王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