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卿
目的 了解高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seudomouas aeruginosa pneumonia,PAP)高危因素,分析其在病人中的分布情况,为防治高龄PAP提供线索.方法 对某院老年呼吸内科2003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98例 80岁以上高龄P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80岁以上高龄PAP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二要素.按PAP的发生率,基础疾病主要有神经系统疾病(43.8%),其中脑梗塞(14.3%)、脑出血(9.2%)后遗症、老年痴呆症(12.2%)、帕金森氏病6.1%;其次为营养不良与代谢性疾病患者,35.7%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PAP,贫血与糖尿病的PAP分别是37.7%和36.7%;再次是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3.7%);第四是肺部结构受损性疾病,主要是COPD、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纤维化,其PAP发病率分别是27.2%、12.2%和8.2%;此外,部分器官(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尤其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者也有较高的PAP发病率(25.5%).危险因素主要有既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定植史(38.8%)、1年内住院次数(37.7%)、机械通气(35.8%)、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3.6%)、反复呕吐误吸(32.6%)、本次住院天数(28.5%)、3月内使用抗菌素(28.5%)、3月内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留置尿管、深静脉管和胃管.结论 多种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是PAP高危因素,在基础疾病上复加危险因素,PAP发生率可能更高.积极治疗原发疾患同时,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或减少高龄PAP发生.
作者:张德明;龚萍;谭瑞星;蔡学究;曹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血清PCT和hs-CRP检测结果,以及两个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败血症新生儿PCT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湛要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使用微螺钉种植支抗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微螺钉种植种植体为支抗压低33例患者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共计53颗.在头颅侧位片上测己被压低牙齿颌面中点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对比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过3~7(平均4.47)个月的治疗,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压低了2~5.5(平均3.17)mm,X线片示磨牙根尖无明显吸收,牙槽骨高度无改变.结论 以微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压低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超;任素峰;张晶晶;王宏伟;张若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将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运用于传染病预警中适宜基线的选择方法.方法 根据当年流行情况选择发病高峰时段结合固定长度基线以及可变长度基线运用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进行模拟实时预警分析,通过不同长度基线的结果比较,探索不同基线在不同流行状况的适用差异并寻找选择适当基线的方法.结果 固定长度基线产生了18个信号,而采用可变长度基线只纳入高峰期数据的预警则产生了28个信号,且这28个信号中完全包括了固定长度基线产生的18个信号.其中2009年4月17日及18日固定长度基线的1号信号均被以可变长度基线的时空扫描统计量分为3个较小但发病率更高的信号.结论 在发病高峰期选择可变长度基线能够更加精确地区分聚集性区域,并且在经过排除重叠信号后,可以得到更高的探测效能.
作者:裴姣;马越;张兴裕;李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颅骨多处钻孔术对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住院并经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29例,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组的良好率为77.78%,保守组为45.45%,手术组半年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多处钻孔术对烟雾病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刘鸿飞;赵浩;翟乃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34例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24动态血压及对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LVDd)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 h行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明显下降(P< 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明显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老年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0例老年肝硬化与146例非老年肝硬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黄疸、腹水的发生率分别是76.5%和82%,非老年组为61.2%和63% (P< 0.05).老年组Child分级A、B、C级分别为15.5%、53.1%和31.2%,非老年组分别为45.1%、38.2%和16.9% (P<0.05).老年组电解质紊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9.3%、65.8%、57.1%和62.8%.老年组肝硬化和非老年组肝硬化患者病因分析,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黄疸、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转氨酶等反映肝脏炎症的指标升高相对不明显;老年肝硬化患者HBV感染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而病因不明肝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肝硬化患者.
作者:郑成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的抗力,为现场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酚类消毒剂对所试指标菌均有良好杀灭效果,且作用迅速,均能在7.5 min内达消毒合格要求.几种常见微生物对酚类消毒剂抗力有明显差异,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抗力强,有效杀菌浓度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倍,大肠杆菌的4倍,白色念珠菌的5倍.结论 酚类消毒剂用于现场使用时应充分了解消毒对象,疑有假单胞菌类微生物污染时应提高使用剂量.
作者:陈越英;吴晓松;徐燕;谈智;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20)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n=20).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前(T1)、进镜至声门(T2)、气管隆突(T3)及第10 min(T4)及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有无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体动;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拨管时间;记录麻醉满意度(由镜检医师评价).结果 两组HR在T1时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组高于L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T2~T4时,T组低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儿镜检期间均无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或体动.L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速,效果满意.
作者:徐莉;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运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37例于某院进行诊治胃癌患者,全部予以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的治疗和重建,并于手术后1年内进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复查结果等方面的持续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以上,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后伴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及食物反流等表现;全部患者术后体重均较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均未出现吻合口炎症或胆汁反流征,血生化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 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可在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的同对,尽可能的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尽量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该手术方法污染较少,肠管自愈能力较强,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另外,该手术操作吻合口较少,加之吻合传的临床应用,使得吻合操作的步骤较为简便可靠,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普及.
作者:阮戈;谈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尿液的游离氨基酸代谢轮廓,将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筛选出具有诊断意义的氨基酸,探讨胃癌患者原液中氨基酸代谢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与健康成人晨尿.采用移动反应界面富集法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对尿样中游离氨基酸轮廓进行检测,结合氨基酸标准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有意义的氨基酸.结果 胃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胃癌组尿液中的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水平升高(P<0.05),组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含量降低(P<0.05).主成分胃癌患者尿液代谢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早期或进展期胃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亦有明显变化.结论 毛细管电泳质谱检测方法可以较好的揭示正常组与胃癌的尿液代谢信息,此方法具有可行性,简便,快速.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质谱检测胃癌患者尿液中氨基酸代谢对胃癌诊断与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静;陈金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腹腔镜术式、开腹术式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排尿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某科就诊的42例直肠癌患者,单盲抽样把其中28例分为腹腔镜术式组,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余者分为开腹术式组,采取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1个月,腹腔镜术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143%)比开腹术组(50.0%)显著低(P<0.05);术后6个月,腹腔镜术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3.6%)比开腹术组(35.7%)显著低(P<0.05).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腹腔镜术组[(3.5±1.5)d]比开腹术组[(6.5±2.5)d]显著低(P<0.05);术后1个月,腹腔镜术组膀胱残留量[(50.3±20.8)ml]比开腹术组[(60.5±18.2) ml]显著低(P<0.05).结论 相对于开腹术式,腹腔镜术式视野广、分离及止血精准,对于直肠癌患者排尿功能影响小,术后更利于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比较两支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定义为糖尿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检查,记录两支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8.5%的患者颈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57.4%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提示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3.6%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线性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证明糖尿病诱发血管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高.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心外科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0例进行心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20例和对照组(芬太尼组)20例,后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在对心外科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比芬太尼的影响效果好,应在心外科手术术中广泛使用舒芬太尼.
作者:王妍心;刘国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开封市2010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为今后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哨点医院对流感样病例进行监测,并按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在24 h内采用real-time 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并完成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2010年开封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91 661例,流感样病例(ILI)853例.全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571例,经实验室检测,新甲H1N1流感病毒18例(占3%),A未分型57例(占10%),B型9例(占2%),季H1和季H3均未检出,全年无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生.结论 流感发病有季节性,2010年第3周流感样病例数达高峰,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流感样病例构成以25~年龄组为主,流感病毒以A未分型为优势流行株.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对早期康复治疗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承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首发、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11例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44.5%的人听说过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各具体内容的知晓率均平足41%; 49.8%的人不知道能否在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69.7%的人对脑卒中患者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不良后果有所了解,上述知晓状况与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无关.71.6%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65.6%的人认为康复治疗应该由康复科医护人员来做;83.9%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技能的指导,42.2%的人认为好的学习方式是医生手把手教;50.2%的人帮助患者做过早期康复训练,内容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结论 医院要加强对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知识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亚梅;毛淑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城区所有涉及性交易的场所进行调查,共调查女性性工作者400名,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98份.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4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9.45%.所有档次场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70,85%,近1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2.06%,而低档场所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5.56%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客人不愿意使用”和“身边没有”为未使用安全套的两大主要原因.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与文化程度、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呈正相关.近一年获取艾滋病性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免费宣传材料(34.62%)、医生(16.15%)和咨询服务(13.08%).结论 加强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干预低档娱乐场所,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会有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付梁;夏锦;李小莉;卿明虎;张吉祥;段斌;赵文俊;肖娟;罗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护机要.方法 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方法护理,防治此病.结果 中西医结合防治护理此病有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调护防治此病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王彦;丁文莉;马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无菌体液标本中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无菌体液标本中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的分离情况,使用Whonet 5.4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并分析菌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然后采用多重PCR技术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并运用序列多重PCR分型技术研究菌株的基因型.结果 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菌株数逐年增加,其中以分离自血液的菌株多( 139/359,38.7%),脑脊液分离株次之(95/359,26.5%).血液分离株(75/139,54.0%)和腹水分离株(20/38,52.6%)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而脑脊液分离株(58/95,61.1%)主要来自神经外科病房.分离株以多重耐药株为主(294/359,81.9%);与2008年和2010年的分离株相比,2009年的分离株对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中欧洲克隆Ⅱ型鲍曼不动杆菌为常见.结论 无菌体液标本中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酎药性较高,且以多重耐药株为主,还可能存在欧洲克隆Ⅱ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播散,应在重点病房开展目标监测.
作者:何超;邓瑶;康梅;陈知行;陶传敏;陈慧莉;谢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胰腺癌患者中MIC-1在临床检查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效价.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珻联免疫方法对胰腺癌30例(观察组)、胰腺良性病变30例(对照一组)及正常人30例(对照二组)血清MIC-1、CA199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胰腺癌患者)对比对照一组(胰腺良性肿瘤)、对照二组(正常人群组),观察组MIC-1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患者中,MIC-1检查阳性28例,占93.33%.CA199检查阳性21例,占70%.结论 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转移中MIC-1检查可发挥较大临床效价.
作者: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